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索

2023-11-18石爱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政课程

■石爱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2017 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并强调“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立德树人中,立德是核心,树人是目的,即通过进行道德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强调立德树人理念,强调各类课程同思想政治教育同行,它是一种旨在通过将政治因素融入课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坚定政治理想信念,提升自己,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全方位协同育人。

心理健康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完整和谐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并且悦纳自我。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探索挖掘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我们目前值得探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同时涵盖了大量思政元素,需要教师去挖掘并提炼。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心理概述、学会适应、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情绪、爱情观、挫折面对、生命教育、生涯规划等,也涉及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价值观等诸多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与思政有许多契合之处,教师要找到结合点,树立渗透意识,有意识地拓展深化这些教学内容,实现育心与育德相结合。

(一)从实际生活中挖掘

当今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学生活化,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能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理论,同时能更好地指导生活。自从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通过对比各个国家的态度和做法,可以凸显中国的伟大,首先中国不会无视人民的生命,不放弃,同时中国人民在疫情面前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精神反应出来的是对生命价值的重视,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另外,可以通过从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比如,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进行有关自我意识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探究我是谁,使学生认真做自己,专心做自己,做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大学生;在讲授生命教育、情绪情感以及压力与挫折应对时,可以结合生命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教育以及道德品质教育进行拓展和深化。

(二)从网络信息中挖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网络热门话题,注意学生网络动态和发言,组织学生积极讨论交流,通过思想的碰撞,实现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在讲到感知爱情时,我们可以就反面事例“南京大学生被害案”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以及学会在爱情中如何保护自己,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待人友善。在认识情绪、管理情绪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视频资源朱德庸漫画《跳楼》让学生意识到在情绪的产生中,认知因素有重要作用。在进行挫折教育以及生命教育时,我们可以引用2022 年山东艺术学院高彦自杀事件,引导学生学会面对挫折与困难时,转化消极心态,珍视生命,保护自己,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同时面对网络上众多的负面新闻,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批判地、客观地审视这些新闻背后折射出的心理问题,不能盲目地成为“键盘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三)从传统文化中挖掘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很多处世哲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同时又可以实现思想教育,进而实现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如在讲到人际关系时,可引用“和为贵”“和为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的重要性。通过传统文化开展挫折教育,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传统文化中讲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是告诉我们顺境和逆境都是相伴而生的,不要为眼前的挫折所困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诫学生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挫折,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失去信心。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典故、经典思想、历史人物都可以融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

(四)挖掘红色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在课程思政下都是有待我们去开发的。红色文化所包含的个体心理品质内容丰富多样,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将这些红色传统文化贯穿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能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到集体主义的重要性;能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学生意志品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进取力量;能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大学生肩负起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另外,我们要挖掘红色资源、红色人物,讲好红色故事。比如我们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教学过程中,可播放一些英雄的视频,包括,抗战英雄,解放战争英雄等,教育学生为了崇高的理想(自我实现的需要)牺牲生命,舍身报国,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的需求从物质转向精神,目前的和平生活与幸福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取得胜利的基础上获得的,只有安全需求满足了,我们才能追求更高级别的心理需求。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索

(一)改革教学目标:增加思政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发挥思政育人的价值和功能,就应该在知识、技能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形成完整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但是,由于现在文化多元化,部分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容易受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所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及良好的道德素质显得至关重要。2018 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总体思路是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从知、情、意、行四个基本点设定目标,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和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建立。

(二)加强课程建设:融入思政内容

在教材方面,传统的教材更局限于心理健康知识,很少融入思政因素,光靠教师课堂上的拓展不足以让学生印象深刻,所以,教材作为学生的第一手重要的学习资源,高职院校更应该重视起来。在订教材时,除了关注出版社、编写作者以及内容的合理性外,教材里思政因素的体现也应该成为我们参考的一个标准;编写校本教材时,应该充分挖掘每个知识点的思政元素,注重思政元素的渗透,可以引经据典穿插到内容中,也可以在每一章节醒目的地方设置拓展的知识卡片,强化学生的印象。

在教学手段方面,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可在传统的以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上,充分创设课堂情境,实现体验式教学,如增加情景演练、专题讨论、团体辅导、自主探究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对分课堂等方式,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提升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内容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该以教材为出发点,但是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关注当下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态、技术等领域的动态,多关注热点话题,观看热门的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等,充分挖掘每个知识点的思政元素,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从深度和广度上帮助学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坚定政治信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将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

(三)打造师资队伍:加强教师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开发和建设是一个长期需要推进的过程,需要一支成熟稳定的教师队伍。而这支教师队伍既需要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基础,同时还要能主动融入思政元素,所以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从学校层面来说,打造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求政治觉悟要高、思想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人格要正。一方面,积极引进专家学者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另一方面,带领教师走出去,组织到校外参观学习,或者参加教学技能大赛,通过参观、实践活动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进而将其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另外,也可以组织心理学课程教师和思政课程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通过交流探讨,实现资源共享。从教师个人层面来讲,要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坚定政治理想信念,有深厚的家国情怀。

(四)改革课程评价: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信息以科学的方法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成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是权衡教育目标设置与达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课程评价主要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目前我们的评价主要分为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两种方式,更多地集中于教师授课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师德师风、关爱学生等基本方面进行评价,为更好地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我们要从多角度出发,将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中,可以通过教师说课讲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考查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调研、访谈法、观察法等考察教师的日常思想政治表现、业务能力、课堂思政因素渗透情况、育人能力。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中的素质目标,使学生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这些都是课程评价、评教的参考依据。

(五)打造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结合

在思政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目前,信息化教学成为趋势,线上教学成为一种必要补充,因此,教师要在信息化手段使用上提高教学技能。常用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有超星学习通、雨课堂、智慧树等,通过这些平台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听课,而且也可以在平台上发表观点,交流讨论,提交作业。以笔者所在的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了面对面的线下教学外,充分利用线上平台,整合资源,线上平台为“学习通”,将本门课程的课件、视频、教案共享,可以通过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录制微课视频,打造精品课程,可以供学生随时观看。

三、结语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要想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涵实思政底蕴,深入挖掘心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到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都要体现思政元素,调整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当前心理学课程融入思政因素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实践也较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教师在扎实专业的基础上,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能够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常态化,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