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研究
——基于高校辅导员视角

2023-11-18洪潇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辅导员育人政治

■洪潇潇

(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安 550025)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创新创业教育是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价值体现。如何立足“大思政”工作格局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也是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者,具有做好“思创融合”的天然优势。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构建,也是当前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大考验。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的必要性

(一)响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2 年以来,党中央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定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2013 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在上海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组委会发来贺信强调:“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3]尤其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的牵引下,我国的创新创业蕴含着巨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需要新时代青年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敢闯敢干、不怕挫折的精神素养和品格。因此,高校必须坚持“思创融合”教育理念,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过程中挖掘“思创融合”育人元素,提升育人实效。高校辅导员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搭建有利于学生思想引领和创新创业引导的生态育人全链条,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中明确指出,推动完善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加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推动青年投身创业实践,加强青年就业权益保障等四项具体发展措施,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搭建青年成长成才和建功立业的平台,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4]。随着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创新创业意识深入大学校园,高校学生也日渐成为我国创新创业的生力军,理想信念、社会责任、诚信友善等凸显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因此,高校应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强化“思创耦合”教育导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突出立德树人、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实效上要着重培养学生用创新思路和创新技术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其筑牢理想信念,涵养匠心,在服务社会和贡献力量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相统一。

(三)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做出提纲挈领的要求[5]。2021 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 号),提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6]。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理论意义在于承认每个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潜能,其实践意义在于引导每个学生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并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范式转型,是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质量发展表现为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和期待的素养能力, 按照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持续塑成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并通过学生成长成才的质量得以体现[7]。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需要关注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与效果,创新“思创结合”教育模式,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同向同行的过程中形塑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而内化于心,展现其质量提升价值,在实践中将教育质量提升的成效外化于行,转化为具体的话语和实践规范。

二、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的优势

(一)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同心同向的合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都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8]。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要回归学生本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需潜力,协调解决内生动力与外在动力的作用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回归教育本色。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辅导员是站在学生工作最前沿的主要力量,与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为紧密,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的工作本位是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依托日常组织、管理、服务等工作载体,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并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和人生导师[9]。因此,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的特点,更加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同心同向,形成育人合力。

(二)以产出为导向,形塑协同育人的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促进大学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形塑价值,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过程中,必须坚持育人导向,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有效”供给与学生成长成才的“个性”需求之间的平衡运行,解决供给过程中断点、卡点、堵点问题,不断打通完善价值引领下的培养链条,形成教学、管理、服务、引导协同联动,节节贯通,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手、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学生成长的主心骨,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育人为导向,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和期待为目的,不断学习,提升育人本领,主动适应育人标准和要求,在工作实践中着眼现实,牢牢把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要求,因时、因事、因势切实发挥工作优势,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

(三)以持续改进为抓手,助力提质增效的成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大思政”工作格局中的重要组成,在促进协同育人过程中需要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过程中,需要以持续深化为内在要求,聚焦协同育人资源整合、功能发挥、成效显现等,对标对表,随着时代与实践的发展,对育人成效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足及时修改、调整、完善,实现协同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畅通性和有效循环性,从而确保育人与育才的实效统一。高校辅导员既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也是陪伴者、见证者,参与高校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见证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是感知学生成长成才情况的“神经末梢”,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化解学生面临的困难或矛盾,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给予学生学习生活上的“辅”助、成长发展上的指“导”,并且融入青年群体、成为年轻人的一“员”,从而有效提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更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融合的实效性。

三、高校辅导员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的三重维度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业态和“大思政”工作的新目标、新要求和新内容,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从“意识、认知、实践”三个维度探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的着力点,从三全育人体系、“大思政”格局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和行为养成的路径和方法,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中,优化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能力,打造和生态构建,实现共建融通。

(一)意识维度:“思创融合”引导双向构建新常态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大学孕育学生的崇高品德,培育学生的卓越才华。其中崇高品德更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责任。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就要努力培养心怀国之大者、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辅导员工作不仅仅是一项职业,作为学生成长的“神经末梢”,辅其品学,导其志趣,圆其梦想,更是一项富有使命感的事业。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思创融合”教育理念,对标“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时代命题。辅导员要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和专业特色,与第一课堂教育融合,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拓展第二课堂,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引领作用,如在一年级、二年级时,可以动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为重点,开展新生成长计划、“成长漫谈”主题班会、“一对一”生涯咨询等活动,播种“职业意识”的种子;在二年级、三年级时,可以互助结对,以学习发展为要点,开展“与信仰对话”“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梦想公开课”“做六有大学生”等主题教育,让“朋辈榜样”走进学生身边,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推广“职业规划”理念;在三年级、四年级时,以专业知识理论结合就业实习实践为要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早临床早实践早科研等活动,推出“职业技能”成长计划,引导学生锻炼在社会工作岗位必备的各项技能。

(二)认知维度:“思创耦合”奏响双向构建主旋律

作为青年大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辅导员要始终坚守育人初心,践行“思创耦合”教育要求,以“就业+思政”为浸润,以培养青年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就业、创造社会贡献为目标,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手、学生管理的主导者、学生成长的主心骨,紧密结合学校特色,精心打造学生观念导向类、朋辈辅导类、实践提升类、就业导航类等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思政活动,形成优良的就业思想导向,打通学生工作微循环的毛细血管网络,将思想引领、政治引领、价值引领的养分输送给每位学生,助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抓住学生认知这个核心,探索“思政+专业”模式,以“思政+”筑牢理想信念,以“专业+”精准滴灌本领,全方位、全过程地推进专业教育。从专业认知、专业目标、个人情况着手,从班级情况到成绩分析,探索实施“思创耦合”模式,以目标为导向、导学打造考研与就业双向指导;以学生具体问题为导向、导心,开展创新创业专业辅导与帮扶;以赛促学,做好创新创业系列竞赛宣传与动员,嫁接创新创业团队平台,让学生在课后忙起来;以结果为导向、导志,指导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规划好成长路线,提高职业认知。辅导员要用好实践活动这个关键,贯穿“育人主线”,通过专业比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开展习惯养成教育、考试诚信教育、“十佳大学生”感恩教育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持续新发展。

(三)实践维度:“思创结合”打开双向构建新态势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的直接引导者,要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把就业育人理念践行在学生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创新“思创结合”教育模式,提供创新创业随动服务,打破传统时空、内容、形式壁垒,实现创新创业认知、探索、实施全线陪伴。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宣传员,坚持创新创业工作“不断线”,通过线下班会、线上QQ、微信会议,开展国家基层和重大战略项目政策宣讲、大学生入伍先进典型事迹分享等活动,在课堂上、宿舍内、实习单位,随时为学生提供贴心又贴身的服务,让基层政策引导入耳。高校辅导员要做好督导员,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跟踪台账”,认真分析学生动态就业意向和就业能力成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为抓手拓展社会就业创业亲身体验机会,开展见习实践、人物访谈、模拟面试、简历设计、自我形象展示等活动,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当前就业形势,让就业目标督导入眼。高校辅导员要做好疏导员,以学生成长各阶段发展的需要和特点为切入点,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创新创业认知现状的基础上,及时提供就业补贴和心理疏解,让就业心理疏导入心。

四、结语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新时代青年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需求。实践也充分证明,广大青年只有将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有机结合,立足时代发展要求,担当时代发展任务,青春才能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因此,高校必须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的协同融合、同向同行、形成合力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深入学生思想、贴近学生需求、契合学生特点的工作优势,从“意识、认知、实践”三个维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结合点,实现两者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共建融通。

猜你喜欢

辅导员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