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与白洋淀水文化传承研究
2023-11-17李颖李桂英
李颖 李桂英
摘要: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白洋淀地处京津冀腹地、雄安新区核心区域,拥有独特的水文化。论文阐释了档案对于白洋淀水文化传承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如何以档案推动白洋淀水文化传承,并提出了加强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构建白洋淀水文化档案共享平台,创新档案服务方式等具体实现路径。
关键词:档案 白洋淀 水文化 文化传承
Abstract: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Xiongan New Area is a major decision and deploy? ment made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 to deepen coordinat? 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 gion. 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region and the core area of the Xiongan New Area, the Baiyang Lake has a unique water cultur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rreplaceable value of archives for the inheritance of the Baiyang Lake water culutre, and analyzes how to promote the in? heritance of this water culture from three aspects. It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path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iyang Lake water culture archives resources, constructing plat? forms of sharing the Baiyang Lake water culture ar? chives and innovating archives service mode.
Keywords: Archives; Baiyangdian; Water cul? ture; Cultural inheritance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白洋淀地处京津冀腹地、雄安新区核心区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华北明珠”“华北之肾”。
白洋淀历史悠久,其以独特的地形地貌、地理风光,依托水资源,孕育了丰富的水文化。水文化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是人类认识水、开发水、利用水、治理水、保护水、鉴赏水的产物。水文化的实质是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水关系影响下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1]白洋淀水文化是在人类认识、开发、利用、治理、保护、鉴赏白洋淀水资源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当下,白洋淀水文化对雄安新区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家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白洋淀水文化资源是雄安地区最深厚的历史积淀之一,对雄安新区的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形塑作用。[2]
档案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延续和文明演进的“活化石”,具有深沉的文化基因和浩瀚的文化知识,是最权威、最直接的历史原始记录。[3]档案既是文明产物和文化载体,也是文化自信自强的一种信息表征,具有多重价值意蕴。[4]本文阐释了档案对白洋淀水文化传承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分析了档案推动白洋淀水文化传播的三个层面,提出了以档案推动白洋淀水文化传承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服务雄安新区建设贡献档案力量。
一、档案对白洋淀水文化传承具有独特价值
水文化在漫长的人类社会活动中、在人类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积淀而成。档案与人类水实践活动相伴而生,系统、完整地记录了人类与水的互动,蕴含着水文化形成的轨迹。档案的形成过程及其所特有的优秀品质,使之能够在水文化传承中发挥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一)档案有助于白洋淀水文化的立体呈现和系统传播
笔者认为,在文化传承中,对文化的立体呈现可以理解为关注某一文化多角度、多维度的全面展示,避免因片面理解、以偏概全而导致的对该文化的误解;系统传播重在关注不同文化现象产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使文化以“有机体”的形式完整呈现。档案有助于白洋淀水文化的立体呈现和系统传播,源于档案对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白洋淀水文化内容丰富,可分为物质形态的水文化、制度形态的水文化和精神形态的水文化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别的水文化以文字、图片、声像等多种形式被记录,如白洋淀造船文化的记录、不同时期白洋淀水工程的建设过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的变迁等。白洋淀水文化现象及这些水文化形成的背景、过程,伴随着白洋淀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被记录在档案之中。白洋淀水文化档案是展示白洋淀水文化是什么,缘何形成,如何发展的最关键、最具价值的素材。
(二)档案有助于白洋淀水文化的镜像阐释和可信传播
笔者认为,可以从镜像阐释和可信传播来更好地理解档案在白洋淀水文化传播中的优势。镜像阐释和可信传播强调对文化真实的描述和表达,原汁原味地将文化相关现象及其本质传递给社会公众。档案是研究历史的直接史料,因为它是未经过改纂而仍保存一件事真相的文书。[5]档案作为人们过往活动的证明和记载一直伴随着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类组织、人群和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历史记录和文明积淀代代相传。[6]白洋淀历史悠久,但由于水文、地质、气象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时而扩张兴起,时而收缩干涸,几经沧桑。[7]在不同的时期,人们与水的关系、与水的互动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积淀并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水文化,如不同时期的水利工程、用水治水的制度文化、面对白洋淀不同水位的变化所开展的不同的渔业活动等。与之相伴而生的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白洋淀居民的生产生活。可见,档案系统、完整地固化了白洋淀人民与水的各种活动,是阐释和理解白洋淀水文化变迁最可信的素材,是白洋淀水文化原汁原味呈现和传播必不可少的支撑。
(三)档案有助于白洋淀水文化的生动叙事和场景化传播
“叙事在人们的生活世界中无所不在,它构成人们理解事物、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8]只有把信息作为事件或故事嵌入特定的时空框架,对相关人物、行动与環境等进行有组织的讲述,才有可能形成系统性的集体记忆,便于口口相传和代代相传。[9]通过叙事的方式和场景化的传播,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内涵丰富的白洋淀水文化的理解和体验。档案是故事和场景的记录,能够为叙事和场景化提供丰富的情境、背景知识,使叙事更加生动,使场景更加立体。同时,档案本身不仅仅蕴含着故事、事件,它也是理解和读懂其他故事的背景和素材。白洋淀的水景观和水环境有着浓郁的北方特色,也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比如地处白洋淀中心地带的圈头村,是最具特点的白洋淀水乡村落,规模最大,保存完好,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圈头村不仅有独特而秀美的自然风光,其院落布局、房屋结构、内外装饰等也凸显了白洋淀特色,而圈头村音乐会也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圈头村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追根溯源离不开多种形式档案文献的代代相传。因此在延续雄安历史文脉和保护弘扬白洋淀水文化的过程中,应善于挖掘并外化档案文献文本、图片、影音等记录,在生动叙事和立体化场景中彰显白洋淀水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二、档案推动白洋淀水文化传播的三个层面
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0]白洋淀水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档案推动白洋淀水文化传播,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展开。
(一)以档案传承和保护白洋淀水文化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物质生产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彰显着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折射出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执着的精神追求。白洋淀处于燕南赵北,是燕山山麓南北文化、中原文化与东边海洋文化的交汇处。白洋淀历史文化具有典型的时空连续性和地方发展特征,具有独特而开放的基本特点。白洋淀周边堤防等水工程,马家寨木船制作、圈头村音乐会、放荷灯等民俗,都凝结着白洋淀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彰显着白洋淀人民奉献、热爱生活等传统和精神,是白洋淀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雄安新区地域文明的重要表现。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提出,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要“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档案记录和见证着白洋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方面,要加强与白洋淀水文化中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档案的保护。白洋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相关档案形成时间较长,且部分保管条件较差,存在较大安全风险。但其对于白洋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白洋淀传统文化相关档案的保护,使白洋淀传统文化有根可循。另一方面,通过建档式保护传承、传播白洋淀水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建档式保护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一种重要形式,尤其对于一些古建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比如,渔猎曾是白洋淀人民获取食物的重要方式,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在口口相授的过程中和经验的积累下,渔猎方式逐渐变得系统化,[11]要注重通过口述档案采集等多种方式,以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记录,这有利于更加真实、完整地传承和保护白洋淀水文化,并实现跨时空的传播。
(二)以档案丰富和弘扬白洋淀水文化中的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历史的文化凝聚,是中国精神在革命年代的主要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白洋淀是抗战时期冀中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白洋淀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雁翎队和小兵张嘎的故事是白洋淀红色文化的代表。蕴含革命文化的红色档案资源,是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讲好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的生动素材。比如,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用大量翔实、珍贵的历史照片、图表、文献资料等真实再现了雁翎队的发展历程,雁翎精神在档案中得以跨时空弘扬。革命文化作为现代中国的国家记忆,并非静止形态,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12]档案是文化建设的母资源,其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一段文字、一张照片,回溯了一个客观事件,同时也包含了若干细节;对于同一份档案,不同的人既有相同的认识,同时因其各自的不同经历、知识结构等,也会有不同的发现。关注档案中的细节,聚合不同人对档案不同的认识,都有助于深挖档案中的红色元素,发现档案中的新内容。此外,利用数据分析、知识关联等多种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规律,挖掘档案中的新故事,从而不断丰富白洋淀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以档案积淀和凝练白洋淀水文化中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精神文明成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在认识、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白洋淀水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积淀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白洋淀社会主义先进水文化,尤其是新时代的治水文化。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至今,白洋淀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充分彰显了人与水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发展和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水文化。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档案,与白洋淀生态治理活动相伴而生,翔实地记录了白洋淀治理做了什么、为什么做,不仅包括白洋淀治理的具体行动,也包括白洋淀治理的思想理念,是新时代白洋淀水文化内容与内涵的记录和积淀,也是新时代白洋淀水文化创新和发展的真实写照。以档案积淀与凝练白洋淀水文化中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方面,要注重对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档案的捕获与积累,形成白洋淀生态环境变迁的全景记录。白洋淀生态治理的过程,是党领导人民奋斗的过程、奉献的过程,凝聚着新时代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精神,对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档案的多维捕获和全面积累,是将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注重在积累中对白洋淀水文化中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凝练与发掘。文化因积淀在档案中得以跨时空传承,积淀的过程也是文化孕育的过程。积淀的同时,也应伴随着外显与释放,充分挖掘白洋淀生态治理档案中蕴含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水文化元素,使白洋淀水文化中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感知、可体验。
三、档案推动白洋淀水文化传承的具体路径
(一)加强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挖掘并丰富白洋淀水文化内涵
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体系,既是白洋淀水文化的记录与积淀,又是理解和阐释白洋淀水文化的生动素材,同时也是传承白洋淀水文化的重要承载。只有构建多维立体的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体系,深化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数据化,才能实现对白洋淀水文化的全面认知和深刻理解,并实现白洋淀水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构建多维立体的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体系,为全面阐释白洋淀水文化积累丰富素材,提供多元视角。
多维立体的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体系具体表现为多来源多模态的档案资源的融合。多来源是指对于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档案馆、纪念馆的档案资源,也不仅仅局限于“官方”的正式文件资料,各种社会组织、公众也应是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的重要来源,其从不同的视角记录和存留了白洋淀水文化相关记录,是多维度认知白洋淀水文化的重要素材。多模态是指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应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形态与不同格式,要打破只依赖和重视传统纸质文本档案的局限,不断丰富与白洋淀水文化相关的口述档案、照片图片、视频等各种素材,实现信息互补。多来源多模态数据能比单一数据提供更多信息,通过相互之间支持、补充、修正,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13]
第二,深化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数据化,探索和发现白洋淀水文化的发展规律,深入挖掘白洋淀水文化的精神内涵。
《“十四五”水文化建设规划》中指出,要挖掘水文化的时代价值,丰富水文化的时代内涵,以水文化的繁荣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档案通常以大颗粒单元承载着信息,档案数据化是将档案信息转化为可被计算、可供重用、易于共享、便于传递的数据的过程。档案数据化是对档案的一种解聚,通过解聚将档案信息变为颗粒度较小的数据,进而根据需求与其他档案数据或不同来源的各种数据进行重聚,并从中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当前,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数据化程度相对较低,可通过表层数据化和深层数据化[14]运用元数据对相关档案资源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描述,并实现数据关联,发现和揭示白洋淀水工程、水景观、治水制度、水文学等之间的历史关联和发展演变规律;运用知识图谱等呈现白洋淀水文化的立体图景,拓展和深化白洋淀水文化的内涵。
(二)构建白洋淀水文化档案共享平台,延展白洋淀水文化的辐射空间
白洋淀水文化档案共享平台是连接白洋淀水文化档案与公众的桥梁,是公眾通过档案感知和体验白洋淀水文化的空间。平台是一个多角色、自组织、完美协作的生态系统,公众在平台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可以贡献智慧,档案在被利用过程中释放价值并实现增值,平台在“聚资源—凝智慧”的交互中推动白洋淀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延展白洋淀水文化的辐射空间,推动白洋淀水文化更加深远地传播。
一方面,白洋淀水文化档案共享平台是聚合档案资源的空间,其汇集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不同形式、不同来源的可开放档案资源,积极主动地向公众传播与展示白洋淀水文化。白洋淀水文化档案具有多来源、多形式等分散性特点,平台通过发挥网罗与聚合作用,打破档案资源孤岛,使白洋淀档案资源能够被更多的公众获取与利用。结合白洋淀水文化档案的不同权属、不同类型等特点,通过建立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资源导航等形式,尽可能多元、系统、完整地将档案传递给用户。目录数据库重在对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的系统梳理和全面呈现,展示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有什么、在哪里;全文数据库重在整合已开放、可抓取、可共享的数字档案资源,全文展示相关档案内容。平台不强调对档案资源的占有,而是着力于通过逻辑聚集、网罗定位、资源描述等途径,形成一个尽可能完整的、满足公众需求的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网。
另一方面,白洋淀水文化档案共享平台的构建坚持以公众为中心,不仅满足公众的查找利用档案资源的需求,也为公众提供书写空间、表达空间,公众以档案为媒介,体验白洋淀水文化,并从多维视角丰富白洋淀水文化。白洋淀水文化是广大人民共同书写的,凝聚着公众的智慧。平台通过档案资源的聚合,展示白洋淀水文化的精华,讲述白洋淀水文化的故事,打破时空限制,使公众能够通过“访问、反馈、供给、结构性参与”等不同形式,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添加标签、上传相关内容,开展探讨,从多角度解读白洋淀水文化,共同挖掘白洋淀水文化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等特征,从而进一步彰显白洋淀水文化的时代特色。
(三)创新档案服务方式,提升白洋淀水文化的吸引力
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白洋淀水文化,记录着白洋淀水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将档案中蕴含的静态的白洋淀水文化以更加直观、更加鲜活的形式呈现和传播,是提升白洋淀水文化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第一,以先进技术赋能档案服务方式,使档案蕴含的白洋淀水文化可感知可体验,进而提升白洋淀水文化的吸引力。白洋淀水文化档案服务既包括线上服务,也包括线下服务,还包括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创新档案服务方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利用可视化技术,将白洋淀水文化档案以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公众心理和认知的方式呈现,帮助公众提高对档案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档案内容,发现档案所包含信息之间的关系;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将水文化档案以短视频等形式生动呈现,并借助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又如,创新白洋淀水文化档案展览,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融合实景展示、全息投影、口述历史播映、VR互动体验等技术,实现用户对白洋淀水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第二,注重破圈与跨界的协同合作,创新白洋淀水文化档案服务产品。伴随着新时代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服务产品不断多样化,档案知识库、档案游戏、档案文创等正在为档案服务注入新活力。多样化的档案服务产品,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档案部门应树立新思维,以更加开放的理念,积极主动与文化部门、新媒体平台、科技公司、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共同设计和开发独特的白洋淀水文化档案服务产品,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白洋淀水文化。比如,打造高质量白洋淀水文化档案文创产品,有助于突出白洋淀水文化的特色和魅力,提升白洋淀水文化的公众感知力;又如,游戏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以白洋淀水文化档案为素材,开发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档案游戏,以轻松的参与方式,充分调动用户情感,使公众在愉悦中感受白洋淀水文化,进而提升白洋淀水文化的吸引力。
四、结语
档案的形成过程及自身特点,有助于实现白洋淀水文化的立体呈现和系统传播、镜像阐释和可信传播、生动叙事和场景化传播。面向新时代兴文化的任务使命,档案能够从传承与保护白洋淀水文化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与弘扬白洋淀水文化中的革命文化、积淀与凝练白洋淀水文化中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三个层面全方位推动白洋淀水文化传承。通过加强白洋淀水文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构建白洋淀水文化档案共享平台,创新档案服务方式等路径,有效丰富白洋淀水文化内涵,延展白洋淀水文化辐射空间,提升白洋淀水文化的吸引力。
*本文系雄安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淀记忆赋能‘水文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XASK20222302)研究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靳怀堾.漫谈水文化内涵[J].中国水利,2016(11):60-64.
[2]谷庆巍,徐琪琪,边哲.共生——白洋淀乡村滨水非遗文化景观创新设计[J].上海纺织科技,2023(3):70.
[3]杨文.发挥档案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作用[N] .中国档案报,2022-07-28(1) .
[4]徐拥军,龙家庆.档案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的價值及实现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3(1):20-27.
[5]覃兆刿,范磊,付正刚,等.椭圆现象:关于档案价值实现的一个发现[J].档案学研究,2009(5):3-6.
[6]冯惠玲.当代身份认同中的档案价值[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1):96-103.
[7]徐世钧.白洋淀的今昔与治理[J].中国水利,1988(11):45-46.
[8]张寅德.叙述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55.
[9]傅修延.论叙事传统[J].中国比较文学,2018(2):1-12.
[10]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时代“兴文化”的使命任务[EB/OL].[2018- 08- 31].[2023- 08- 1].http://theory. people.com.cn/n1/2018/0831/c40531-30262818.html.
[11]黄志鹏,贾慧献,赵甜歌,等.基于白洋淀民俗文化打造雄安旅游品牌[J].旅游与摄影,2021(21):28-29.
[12]上观新闻网.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革命文化”,如何在塑造时代新人中更好发挥其作用?[EB/ OL].[2022- 10- 31].[2023- 08- 11].https://www.jfdaily. com/news/detail?id=544466.
[13]余辉,梁镇涛,鄢宇晨.多来源多模态数据融合与集成研究进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11):169-178.
[14]钱毅.破析与融合——析档案资源形态与语义表现相互作用的U型曲线现象[J].档案学研究,2022(4):108-115.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