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要红,白糖要白
2023-11-17郑春霞
文 郑春霞
生活是鲜活鲜活的
老妈是卖水果的小镇妇女,小学文化。
小时候,我是老妈的“小差走”,她差我做事情,我就乐颠颠地奔走。
老妈让我到市场里买东西,嘱咐我认真挑选。我问怎么挑、怎么选啊,老妈说,任何东西,你都要想想它的名字。红糖要红,白糖要白,青蟹要青,香蕉要香。
我记着老妈的话,一蹦一跳地来到市场。拿过一串香蕉闻闻,新鲜的香蕉果然有淡淡的清香;来到水产铺,分明地,蟹壳青青的蟹健壮、活泛,张牙舞爪的。不过,红糖肯定是红的呀,白糖也只能是白色的呀。但经过仔细鉴别、分析,发现有些红糖红得不纯,有些白糖白得不透。哦,是因为里面有杂质。糖还是糖,但可以看出优劣等级。
我回想老妈交代的话,果然是有道理。于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想到了“红枣要红,黑豆要黑,辣椒要辣,甜瓜要甜”。
但是,老妈又说了,过头了的又不对。真的东西,原汁原味的,过头红、过头白也不好。
后来,渐渐长大,又听老妈说:“能干,能干,你越能越要干。你不去干出来,谁知道你能不能呢?心里忖忖,不去动手,一切还是等于零。”
一次我问老妈:“生活是什么意思呢?”老妈脱口而出:“生活么,就是讲,要生动,要活泼。就像一口小池塘,要有水草飘飘,小鱼游游,鸭子过来嘎嘎叫两声,鸟过来拍拍翅膀。都是活的,动的。”老妈讲得多么诗情画意啊。生活是鲜活鲜活、活蹦乱跳的,那才有劲呀。
老妈还告诉我,嫁人就是要看准一个人,人品是最重要的。
老妈又要教我像选红糖、选白糖那样去选人吗?
“可不就是?”老妈说,“你要选的这个人,首先人品要好。你看我嫁给你爸爸,就是贪他人好,品格好,手艺好,真心实意,本本分分。讲得糖甜蜜滴没用的,要看他行动,看他本质。”
摆了一辈子水果摊的老妈,却似诗人和寓言家一样,说出的话,越嚼越有味道。
做人就要多锤炼
老妈卑微而坚韧,对子女重教育但不教训,她用接地气的教育理论,让我和弟弟养成了洒脱的性格,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孩子”。
我家的屋朝南,老王公的打铁屋朝东。老王公是铁匠,在世时,天天在那里打铁。每天晚上,我们都吃晚饭了,老王公还在打铁。周边邻居就端着饭碗去看老王公打铁。
火候到了,老王公示意徒弟打开火炉的小铁门,拿钳子把那块通红通红的铁夹了出来。徒弟见势,赶紧抡起锤子,师徒二人开始“叮叮当当”打起铁来。
老妈在一旁给我讲解:“喏,这就是趁热打铁。铁刚从炉子里拿出来,最好打。为什么呢?因为铁热着时是软的,趁着软,要不断地打。”经老妈这么一说,我明白这就是书上所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了。原来书本上的哲理跟生活中的常识是息息相通的呀。
我问老妈,到底要打多少回呢?
老妈说:“铁冷了硬了就没法再打,所以要不断回热。一般来说,回热个七八次要有的。一块铁要经受多少磨难,才能变成一把锄头、一把剪刀、一把铁锹、一根钉耙。做人也一样的,就要从小多磨炼、多敲打。老师教你,长辈管你,那都是在敲打你。你就是在不断敲打之中,慢慢成为有用之才。”
看着红通通的炉火,看着那块终于成型的铁,我觉得老妈说的真有道理。
老妈的水果理论
老妈对我和弟弟要求最严格的就是读书。从我们还没上学开始,她每天都会念叨“考大学”这三个字。老妈因种种原因,没接受好的教育,她希望儿女多读书、考大学。
虽然老妈对我和弟弟寄予厚望,但从来不会压制我们,按老妈的话是“大石头压水是没有用的”。因此,我俩从小胆大妄为,自出主意,敢于按自己个性行事做人。
老妈经常拿她一套“水果理论”来教育我们。比方说,老妈不希望我们读死书,她说:“一日到夜捧着书读的人也是死脑筋。就像大棚里栽的水果,就不如野外的水果鲜、嫩。露水打着过,风吹着过,不一样的。人也要走亲访友,四圈八面,都见识见识。听听别人都在讲什么、做什么,对自己也有启发。”
若是我们在外面吃了亏,被人讨了巧,老妈会开导我们说:“如果你有一果园的水果,还会在意别人拿去一个两个吗?我们的目的是最后的大丰收,如果因为这点东西去争夺,忘记去追求更大、更好的东西,这就不合算了。再说,人还是要忠厚点好,吃点小亏是有福之人。”
60 后的老妈有90 后的心态,辛苦却乐观,我总说她是我的卡通老妈,乐趣无穷,活力无限。如今,老妈已经不做她的水果事业,偶尔和老爸一起来杭州与我和弟弟团聚(弟弟也在杭州)。老妈不在身边的时候,这些话语都能够穿越家乡的山山水水,一句一句地传到我的耳边来。怎么就觉得老妈说的那么对呢?而且是越来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