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质培优背景下巧用辨析式教学法 提升中职生法治意识

2023-11-17黎祎捷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

黎祎捷

摘 要:中职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法治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备素养。中职学生缺乏坚定且长远的职业规划,极易因不良社会风气淡化法治意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运用辨析式教学法开展法治教育提升中职生的法治意识,是中职思政课提质培优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提质培优;辨析式;法治意识

一、宏观明确指导,法制课堂是主阵地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工作要求第一句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中职思想政治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要求公民能够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也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备素养。法治意识不仅有助于中职生在生活中尊重事实,提升理性思维,学会批判质疑,同时有助于中职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严守道德底线,能运用法律维护公平与正义、解决纠纷。因此,法制课教学质量在思政课提质培优进程中不可或缺。

二、多元对比数据,法治课堂亟须提质

2021年调查数据显示,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为32.4%,近年来校园欺凌发生率总体呈降低趋势,但发生率仍旧偏高。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趋向低年龄化,暴力犯罪的问题突出,团伙犯罪现象严重。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金钱至上”的风气和信息化等因素侵袭,对中职生产生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偏向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与他人、社会的联系,缺乏全面自我评价的能力,价值观和信念盲从、模糊,物质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占比高于50%。

2021年某中职学校调查数据显示,中职生对法律的认可度相对乐观。65.1%的学生认为法律比较重要,20.7%的学生认为法律非常重要,选择法律没有用或不太重要的占比为15.2%。调研中发现,虽然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对法律的认可度较高,普遍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敢于运用法律维权和与违法犯罪斗争的学生不多。50.8%的中职学生对轻微的违法行为没有辨识力,不能察觉自身偏激的行为所带来的违法性,做到远离违法乱纪、洁身自好。

以上数据表明,中职生的法律意识亟待加强。中职学生大都未满十八周岁,“三观”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坚定且长远的职业规划,极易因不良社会风气淡化法制意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衔接,笔者调查发现,教材中的法律条文和案例未跟上新的时代和发展,需要更新案例和议题。大部分教师仍停留在传统、单一、固化的“我讲你听”的授课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中职生的学习习惯、认知规律不相符。法律课堂中完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知”与“信”部 分,未能完成“行”——如何运用法律维权。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中职学生的个人发展,不能为国家和企业输送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甚至会危害社会和国家的稳定。从“知法”到“用法”需要夯实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维权能力。运用辨析式教学法开展法治教育提升中职生的法治意识,是中职思政课提质培优的重要一环。

三、巧用辨析教学,法治意识助力培优

辨析式教学,是指在教学内容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机会,鼓励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多角度思考,并在比较和衡量的基础上做出选择的一种教学方法。辨析式教学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要求,符合中职生特点,结合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可通过以下几点开展教学实践:

(一)贴近学生,严选议题引话题

新时代下,中职生有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新特点。笔者认为,备课时贴近中职生特点提炼议题,议题需要具备时代性、客观性、思辨性、共识性、批判性原则,通过辨析式教学的议题引出话题,切入学生的学习路径,是理性面对不同观点的开始。教师首先充分研读教材中各知识点的关系,依据学情提炼与法律相关的议题。例如:《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模块中的“纪律与自由的关系”知识点,教材中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纪律是对人们言行的限制,是对自由的约束;另一种观点是谚语“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风筝如果没有牵线的约束,就会坠落于大地。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既贴近中职生的日常生活(违纪行为是班级管理中的难题),又为学生提供辨析思考的切入点。学生经过讨论和小组分享后,教师总结纪律与自由的关系:第一,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第二,自由是纪律约束下的自由;第三,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通过辨析,学生不仅掌握了纪律的内涵、特点、重要性以及和自由的关系,又为学生提供多角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和情景,梳理了纪律与自己的关系,有助于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二)贴近生活,创设情景切议题

议题的共识性,是真实鲜活的,能引起共鸣,直面生活和社会热点、难点、关切点。政治课教学与生活融合,是思政教师的追求之一。生活中有丰富、有趣、哲理的故事、素材、案例,是营造思政课堂的养分。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关注生活和周遭,才能用联系的思维提取与生活相关的辩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思辨的大门。因此,在法律课的教学设计中,辩题的选取基于生活中真实的问题,更有助于学生增加角色代入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引导中职生发现生活有爭议性的法律问题。学生会持续的、理性地举起法律的武器并寻找合法的解决方法与途径。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议题,培养学生的辨析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对学校管理手机不服,抱怨收手机时间太长,指出这样做不公平。笔者设计了一个贴近生活的议题:学校管理手机与公民的受教育权(义务)是否矛盾?在“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模块课程中,把问题抛给学生。这个问题关乎“手机自由的切身利益”,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在真实情景中多维度讨论,学生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受教育不仅是每个人的权利,更是每个人的义务,每位公民都必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如果手机不通过“他律”的方式管理,中职生缺乏监管和自律会让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没有尽受教育的义务。经过辨析,学生不仅掌握学科知识,而且也学会了辩证多维度、联系地看问题,对中职生树立理想信念、职业精神,确定未来规划、成为守法国家公民,创设正面的价值引领。

(三)贴近专业,组织课堂齐碰撞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在学习的时候,头脑中有之前的经历和经验,保存着自己特有的认知。思政课更关注学生如何依据原有的经验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的理念与认知,从而指导实践。思政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和多元性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中职生在法律学习中不应受限同一个观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涌现了很多法律新规,课堂中通过班级同学各抒己见,擦出新的思维火花,表达观点的过程中,批判对方的观点,也反思矫正自己的思维,比较完善之后,做出选择。因此,《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组织贴近专业的辩论,抛出相关议题,借助同伴教育,既活跃课堂氛围,又让学生主动地思辨成为常态。例如:在《法律保护我们成长》模块的教学中,笔者结合最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设计了辩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否具有同样的地位?”“职业教育是否只注重技能学习?”“中职生在校内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保护?”“中职生就业是否与其他学历毕业的生源同工同酬?”等,学生在课堂中思考和辩论,同伴教育胜于教师讲授,重新构建了中职生对中等职业教育、本专业、自我角色的认知,进一步养成了思辨的习惯。

(四)贴近实际,适时点拨师总结

辨析式教学中,学生难免会有思维偏离、观点错误、似懂非懂的时候,教师要抓住契机,既尊重学生,又要客观表达,指出原则性错误,依据学生原有的经验和辩论的观点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形成正确的认识,让中职生的辩证思维从常态到习惯,再到自然。思政教师既要在法制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同时要推广《职业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劳动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应用广泛、贴近中职生的法律条文,还要普及行政法、民法及刑法的相关知识,使中职生充分掌握法律理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提升思辨能力,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维护自己与身边人的权益,成为遵纪守法的国家公民,为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补齐短板,为社会经济增值赋能。

参考文献:

[1]郑丽瑰.辨析式教学让辩证思維之花在课堂深度绽放[J].学苑教育,2019(19).

[2]丁超.活动中体验,辨析中成长——高中思想政治课辨析式学习活动路径探微[J].教书育人,2020(04).

[3]魏文丽.中职法律课程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
依法治国视角下的公民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立德树人要重视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
对优化士官学员法治意识培育的几点思考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爱国不能仅凭激情,也要守法明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