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语文教材中助学系统应用策略

2023-11-17袁苏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9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应用策略

袁苏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助学系统涵盖面广,涉及教学内容的各个层面,以单元导语、课前提示、文中批注、课后练习等形式呈现,是教材编者教学深意的体现。认真钻研助学系统,充分发挥单元导语的统领作用、课后练习的定位作用、批注提示的引导作用、拓展提升的迁移作用,能够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助学系统;应用策略;统编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5-0068-03

统编语文教材的助学系统十分丰富,且形式多样,从单元层面说,主要有单元导语、“口语交际”栏目、“习作”栏目、“语文园地”栏目等;从课文层面看,主要有课文前的提示、课文中的批注与“泡泡提示语”、课后练习等。这些内容与要求,是编者依据课程标准,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统筹编排在不同单元与课文中的,有助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为学生顺利达成相应的语文学习目标搭建支架。因此,教师要重点把握助学系统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提示,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助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统筹发展关系,切实发挥统编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教学价值。

一、发挥单元导语的统领作用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的课文前设置了单元导语页,所呈现的单元导语旨在揭示该单元的学习内容,点明单元主题,提示单元的训练重点。单元导语主要是以简练的文字表述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其中,人文主题多位于单元导语页左上角,语文要素通常安排在单元导语页右下角。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整个单元学习中具有统领性作用。

在统编语文教材的单元导语页中,人文主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多数是由编者编写的、概括单元课文主题的语言;也有编者精选的名人名言或古诗中的名句等。但不论哪种形式,均旨在将单元主题醒目地表现出来,以引起师生的注意和重视。纵观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可以发现编者意在用凝练的词句来呈现人文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人文主题进行进一步挖掘与理解,学生才能领会人文主题的内涵。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奔跑,飞舞;驻足,凝望。可爱的动物,我们的好朋友”。在这些抽象的词语中,教师可以先抓住主要角色——“动物”,再抓体现人文性的关键词——“朋友”,二者合起来形成的“动物朋友”一词,不仅能够很好地概括本单元课文的基本内容,而且统领了“习作”栏目、“语文园地”栏目、“阅读链接”栏目的主题。

统编语文教材单元导语页中的语文要素,是分条陈述指向阅读层面和表达层面的单元学习目标,可以作为教师制订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单元语文要素主要包含的是“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学什么”指向的是学习的内容,包括阅读内容和表达内容;“怎么学”指向的是学习的方法,包括阅读方法和习作方法。单元导语页中的语文要素是以精练的语言呈现的,在将其落实到单元课文教学中时,还需要对其进行细化与对接。此外,单元语文要素在单元课文中是依序推进的。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为“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指向的是阅读方法。本单元编排有四篇课文,其阅读方法训练的内容分别为“快速默读,不要回读”“快速默读,连词成句地读”“借助关键词句快读默读”“带着问题快速默读”。可以看出,教材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层层递进的。

指向表达能力的单元语文要素目标也是如此。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为“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在本单元中,《花钟》一课安排的“小练笔”内容是“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并为学生提供了牡丹花、向日葵、蝴蝶兰的图片;《蜜蜂》一课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基于课文,把实验图表补充完整,以及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准确运用;《小虾》一课的课前阅读提示学生要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单元中层层递进的学习要求均指向“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这一语文要素。

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单元导语的统领作用,不仅做到自己认真研读单元导语页中的单元学习目标与要求,而且要引导学生理解单元导语页,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达成的学习目标。

二、发挥课后练习的定位作用

在统编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充分体现出编者的设计意图。虽然课后练习看上去只是几道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训练题,但这与学生平时的语文作业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因为教材中的课后练习指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路径、教学方法、教学拓展等内容,既能够帮助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又能够优化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认真分析、仔细钻研课后练习中隐藏的深意,并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将编者的深意显性化,从而更好地完成整篇课文的教学。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的课后练习安排有三道题: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二是“《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三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些教师认为古诗文教学与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难以对接,于是常常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拟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这样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古诗文是一个单元整体中的一部分,必然承载着单元教学目标,只不过古诗文在內容、形式等方面理解起来稍有难度,与单元语文要素的联系更内隐一些,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挖掘。本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如何将本单元中的古诗词与单元语文要素进行对接,并细化课文教学目标呢?教师要先理解单元语文要素的指向——“所读的内容”是指课文古诗词的内容,“想开去”是承接“所读内容”的,很显然这属于联想,也就是说,在读古诗词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从古诗词的内容自然地联想到其他内容上去,想得越丰富越好;另一语文要素指向的重点则是想象,它可以抛开古诗词的内容进行,想象的目的是学会清楚地表达重点。以此为基础,再与本课课后练习的相关要求进行对接。在第一题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隐含着借由古诗词的内容联想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一要求。第二题要求学生说一说同样是描写月夜景色的诗句,其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区别,即孟浩然诗中的“江月”“近人”与辛弃疾笔下的“明月”“惊鹊”分别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哪些情愫,这既需要联想的帮助,又需要想象的参与。第三题要求学生描述在诗句中“看”到的画面,也就是需要学生去联想每句诗描写的景物,还需要借助想象使这些画面组合成一幅生动传神的画卷。这样,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定位作用,就能找准《古诗词三首》在单元学习中的位置和所承载的语文要素,进而明晰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三、发挥批注提示的引导作用

统编语文教材在课文内容中安排有助学系统,即批注模块,具体表现为“泡泡提示语”。“泡泡提示语”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发挥着导学、导思等多方面的功能,不仅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引,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教材中的“泡泡提示语”所在位置和内容的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一些“泡泡提示语”处在课文开头或中间,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旨在提醒学生借助这一问题进行学习,同时提示学生关注课文内容前后之间的联系。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第六部分开头的“泡泡提示语”是“李大叔是谁?前面好像提到过,我再看看前面的内容”,这一提示语是在指导学生解决学习长文章时前后内容对接不上的问题。

一些“泡泡提示语”是在关键句段旁出现的,旨在提示学习方法和理解方向。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花钟》在第1和第2自然段中间安排有“泡泡提示语”:“这两个自然段中,各有哪句话提示了段落的主要意思呢?”这一问题是基于“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一语文要素提出的,旨在提示学生关注第1和第2自然段的关键句。又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白鹅》中,编者在第2自然段旁安排了“泡泡提示语”:“这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提示学生注意这一自然段在课文的总分结构中发挥着总起作用,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一些“泡泡提示语”是在重点词句旁出现的,用以提示重点词句在遣词造句和表达方法上的巧妙等。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荷花》中,第2自然段旁出现了“泡泡提示语”——“‘挨挨挤挤’‘冒’用得真好!”旨在提示学生在阅读时注意体会“挨挨挤挤”“冒”在表达上的生动准确。

一些“泡泡提示语”是出现在课后练习中的,对完成训练的路径方法等进行提示,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相关提示去开展学习活动。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后有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安排,其中有这样的“泡泡提示语”——“我打算问问长辈,再去查查相关的资料。”“我想用表格记录了解到的信息。”这就给学生在课外收集传统节日资料指明了路径,又有具体方法的指导,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

四、发挥拓展提升的迁移作用

在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资料袋”栏目和“阅读链接”栏目等属于指向学生拓展提升的助学系统。在不同学段的教材中均有出现,说明统编语文教材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将课文内容与“资料袋”栏目和“阅读链接”栏目进行结合,可以加强助学系统融会贯通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1+X”群文阅读方法,用一篇课文带动若干文章或整本书的阅读,以发挥助学系统的迁移作用。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一课与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差距,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没有任何的辅助材料和相关情感引导,学生就难以理解梅兰芳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也很难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由此,编者有意在课后的“阅读链接”栏目中补充了相应的背景知识。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助学系统,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事件,带领学生体会我国国土失守的苦楚。通过拓宽课文的外延,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有效探索,这对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还可以基于教材中的助学系统,为学生制订科学、适当的阅读和学习任务,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素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通过学生的阅读反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调整和优化阅读计划,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助学系统的重要优势。

另外,为深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不同学段助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接,实现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一课中,编者在文章开头进行了导读:“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以提示学生关注故事的情节发展。教师可以将这一内容与本单元的“习作”栏目进行对接。本单元的“习作”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键词,如“国王”“黄昏”“厨房”“啄木鸟”“冬天”“森林超市”等,要求学生围绕关键词展开想象,还为学生搭建了写作支架,要求学生在写之前想一想:“故事里有哪些角色?”“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他们在那里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对话?”这就与单元中的助学系统进行了对接。通過导读的提示,学生能够调动已学知识,将知识经验、阅读方式、审美能力紧密结合,创编出情节完整的童话故事,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助学系统是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精妙设计的。在语文教学中,助学系统既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又能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叶燕芬.让教材的导学系统为语文学习导航[J].小学语文教学,2013(9):28-30.

[2] 余琴.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练习系统的编写特点与教学价值[J].小学语文,2018(9):55-59.

[3] 朱苏珍.从“练习系统”看统编教科书教学理念的变化[J].小学语文,2020(6):19-22.

[4] 李娜,段作章.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助学系统的分析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22-23.

(责编 韦於坊 韦 雄)

猜你喜欢

统编语文教材应用策略
“要素·活动”式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实施的一种路径
生涯启蒙与学科整合之旅
统编语文教材之新闻体裁作品编写探究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