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武术文化开发路径

2023-11-17王静李博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教学

王静 李博

(晋中信息学院 山西 晋中 030800)

引言

武术项目起源于我国,面向全世界发展,作为中华民族历代传承下来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中华武术已经有几千年的传承历史,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坚毅顽强的优秀品德。武术项目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其重要意义。地方高校作为培育人才和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已经成为武术文化开发的重要阵地,而武术以其集运动与文化为一体的独特魅力,提升了高校校园文化气息和健身氛围,成为促进高校文化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助力,在高校学生中逐渐盛兴。

1、武术文化的主要内涵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和包容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各个流派各放光彩,为武术注入思想和灵魂,孕育了武术文化的形成,影响着武术文化的发展,最终形成如今流派众多、体系丰富,集理论与技术为一体的中国武术文化,而武术文化的发展也影响和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境界。由此可见,武术文化发展依赖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促进和推动传统文化发展,武术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哲学思想、伦理道德、中医药学、自然养生、运动体育和审美意识等多种文化理念,丰富了其内涵和意义,赋予其内外兼修、德艺兼备、修身养性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促进了身心双向发展。因此,多元化文化内涵成为武术文化的主要特征,成为其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的重要优势。

由此可见,传统武术文化在其内涵上不仅包含肢体的运动,更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在地方高校进行武术文化开发,体现了武术文化的重要价值和精神内涵。

2、地方高校武术文化开发意义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改革目标,越来越多地方高校致力于武术文化开发。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体育健身项目,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技术特点,在对高校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2.1、传承民族精神

武术是我国古代常用的技术传承,最早用于军事战争和暴力中的制止侵袭、停止战斗、防御敌人等,反映了习武之人对人类身体属性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其重要作用。作为中华民族强盛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理念支持,已经成为了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中例如岳家拳、咏春拳等项目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而八卦拳、太极拳等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意味深长的哲学思想,这都一一见证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明发展。因此,在地方高校开发武术文化,不仅是对武术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有效传承,对于凝聚学生意志、振奋学生精神,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激发爱国情怀、建立报国志向具有重要意义。

2.2、树立文化自信

树立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而大学生是中国发展进程的主力军,只有引导新一代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建立民族意识,才能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任务。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体现着中华各族人民在体育竞技领域的智慧和创造力,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地方高校武术文化开发,以武术文化独特的魅力和自身的文化价值,推动校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武术文化中蕴含的哲学、兵法、礼仪、审美等文化内涵传递给高校学生,促进其深入了解和领悟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在面对世界舞台时,能以足够的理解和自信的心态,应对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在世界范围内宣扬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

2.3、锻炼身体素质

武术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强身健体,中国传统武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改进,套路、动作、招式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武术文化类型丰富,既有徒手拳术,也有器械练习,既可以开展对练,也可以采用集体演练和攻防技术;其具体动作包含压、打、捶、抓、摸、蹬、跌、扛、抛、转、跳跃、平衡、跌扑滚翻等;具体身体部位包括肩、腰、腿、手等,几乎调动身体各个部位参与。在身体外部能够活动关节、疏通筋骨、强壮体魄,对内又能调节神经、畅通经脉、活跃气血,对于改善人体机能,增强身体素质十分有益。尤其目前地方高校大多开设太极拳、罗汉拳等简化拳术及初级剑术、棍术等器械练习课程,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及身体灵活性,提升运动能力。

2.4、提升综合素养

传统武术文化传统中既蕴含着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要求,也饱含了自强不息、刚正不阿、厚德载物、爱国为民等优秀民族精神,亦能体现尊师重道、团结互助、见义勇为、文明有礼等处世哲学,由此可见,在地方高校进行武术文化开发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且武术项目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掌握动作技巧,尤其在基本功练习时,更要克服身体的劳累和疼痛,忍受精神的煎熬和折磨。因此,通过高校武术文化的开发,可以提升其忍受挫折、承受打击的心理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另外,在武术进校园及各类武术展演和比赛的推动下,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组织活动、协调活动、参与活动,这个过程既是武术技术层面的提升,又是文化精神和人格塑造领域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地方高校武术文化开发,使学生对武术所传递的精神、蕴含的文化、展现的技术和需要的素养,有了进一步了解和体验,进而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锻炼身体素质、提升综合素养,用对武术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武术精神的发扬,对武术能力的实践,促进自己的综合发展。

3、地方高校武术文化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关系着民族文化复兴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和全民素质提升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地方高校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场所和主要阵地,承载着武术文化开发的重要任务。在对我国地方高校进行武术文化开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急需予以整改解决。

3.1、课程设置局限

作者从研究中发现,武术文化开发目前在我国地方高校中通常以体育选修课程的形式开展,普遍存在课程设置有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时安排较少、课程内容浅显、传播形式单调等,极易产生选择率低的情况。而即使选择了武术课程,也会因为课时及内容形式的限制,造成学习程度浅显。

3.2、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目前大多地方高校设置了武术教学,致力于武术文化开发,但是,由于武术是一项技巧和基本功要求较高的专业运动类型,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和练习,很难短期速成,造成武术师资力量十分有限,明显不足,师资力量出现需求矛盾。因此,部分学校只能招聘非武术专业或者专业基础不扎实的教师从事教学,造成教师在武术理论、武术文化和武术技术方面的教学能力有所欠缺,严重影响武术文化在高校的开发水平。

3.3、配套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高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武术场馆用于武术教学和武术文化开发,多兼用操场、体育馆或篮球场、足球场等空地随意开展教学,而且运用的武术教材和配套的教学设备等都十分滞后,严重影响了武术文化在地方高校的开发效率。

3.4、学习兴趣不高

作者在对高校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武术文化历史久远,许多学生对武术文化的优势和功能知之甚少,对武术文化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不够深入,加之学校课程安排有限和教师教学能力不高,课堂形式枯燥、内容乏味,这都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限制了地方高校武术开发的程度和效果。

4、地方高校武术文化开发路径

推动我国地方高校武术的开发,务必要有效解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摆脱校园武术资源不均衡等问题,积极、主动寻求校园武术文化的开发路径。作者在对地方高校武术文化开发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

4.1、加强武术文化重视程度

从目前我国各个地方高校的武术文化开发现状观察,要想解决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突破地方高校武术文化开发的困境,就要首先提升高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对武术文化开发的重视程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要从政策和制度上,强化对地方高校武术文化开发的目标设置和具体安排,以此提升高校对武术文化开发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大对武术文化价值和内涵的宣传教育,促进教师产生对武术文化价值的认识与理解,从思想上重视武术文化开发工作;再次,将武术文化开发课程模式进行系统化安排,保证武术文化开发课程与高校日常课程互相联系,比如引入体育教学、课间活动等,结合高校课程体系进行完善;最后,要注重对教学成果和开发过程进行监督考核,督促学生加强学习和练习,及时进行检测,将学习过程和成果纳入学期成绩,以此加深武术教学与高校课程的融合程度,增强对武术文化开发的重视,促进武术文化的开发。

4.2、创设武术文化发展环境

武术文化是武术项目发展的灵魂和基础,而在进行地方高校武术文化开发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创设武术文化发展环境。首先,挖掘武术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以适当的形式进行总结和阐述,加强对武术文化核心价值的宣传;其次,通过线上线下等宣传形式,对武术文化知识进行推广普及,对其强身健体、人格塑造、提升品质等功能进行舆论宣传,增强高校师生对学校武术文化开发的价值认同;最后,以提升学生参与感和体验感为主,依托校园基础和现状,开展丰富的武术文化实践活动,并积极创新活动形式,扩大活动开展范围,拓宽活动涉及领域,形成浓郁的武术文化开发氛围,促进高校武术文化有效开发。

4.3、提升武术文化开发条件

首先,提升武术教师的能力素质。武术文化的开发离不开有效引导,因此,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得到提高,对武术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和技术精髓有了充分地了解,才能有效传播武术文化;其次,地方高校急需组建一支技术水平高、专业素养强的武术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在校武术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形式,提升对现有教师资源的能力。也应多多进行教师交流,加强对武术文化的研究以及武术文化开发形式的探讨,以此提升武术教师的能力水平;再次,可以通过定向招聘武术专业毕业生或者兼职聘用优秀武术机构教师、传统武术非遗项目传承人等代课的形式,扩充武术文化开发人才资源建设;最后,改变武术教学中重技能传授、轻文化理念的教学偏颇,科学规划内容,认真挑选教材种类,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文化传播和技术教学,在教学中增加实践及体验,促进学生在武术学习中感受传统武术文化,弘扬传统武术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促进地方高校武术文化开发价值的实现。另外,地方高校应加强对武术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推动专业武术教学场馆建设,配备武术教学教具器材,满足武术开发过程中的硬件需求,促进武术文化进一步得到开发。

4.4、创新武术文化开发形式

武术文化作为历史久远的传统文化,与学生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要想充分开发武术文化,就要创新武术文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武术文化的兴趣。首先,促进武术文化与时代的结合。这就要求开发武术文化时,要在传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既保留传统遗存中的经典元素,也顺应时代发展,对武术服装、背景音乐、表现形式予以革新和发展;其次,创新形式开展武术文化传播。武术文化的开发,离不开有效的传播和教学,因此,武术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升武术文化开发效果。比如,采取建立问题意识形式,引导学生从各层次和视角对武术文化进行探索、挖掘和思考;还可以通过创设良好实战、对练等实践场景形式,促进学生对武术动作技能和内涵的理解;在教学中导入历史背景与流派介绍等拓展学生武术文化视域,增强学生对武术文化的了解,丰富武术理论知识,弘扬民族历史文化;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等媒介的辅助功能,以多重感官形式,促进学生对武术文化的理解,提升武术文化开发效果;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欣赏与武术相关的影视作品、歌舞、话剧表演等形式开展武术文化传播,比如,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加入激昂的音乐伴奏用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促进武术动作与音乐、情感的进一步融合,不仅能激发学生习武热情,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武术文化内涵和意义的理解;最后,以实用性促进武术文化开发。这就要求教师要提供多样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且优选短小精悍、技术要求低的动作和套路,讲究实践性、实用性和普遍适用性,例如可以重点加入拳法、腿法以及拳腿组合等实用性较强的攻防技术。

4.5、促进武术文化活动开展

高校武术文化的开发,离不开相关活动的开展,武术文化活动不仅能促进武术文化的有效实践,也能促进武术文化深度交流,树立武术文化良好形象,凝聚师生和谐关系,打造校园文化氛围。比如举办武术展演、武术文化交流、武术比赛、武术进校园、武术文化节等,也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开展武术文化讲座、进行武术知识培训,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开展武术实践传承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武术文化活动,丰富武术文化开发内容,增加武术文化传播效率,推动地方高校师生共同参与武术文化开发。在武术欣赏、武术练习和武术表演中,培养武术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另外,也要充分发挥高校武术社团、武术队、武术爱好者协会等组织作用,以此形式吸引高校学生增强武术学习兴趣,凝聚共同怀有武术热爱的学生开展高校武术文化开发活动,参与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并潜移默化影响其他同学,在校园内建立起武术文化氛围。

4.6、构建武术文化传承体系

武术讲究内外齐修,即武德和拳理、技术和修养要同时学习。所以,高校在开发武术文化时,应当利用公共体育课对武术文化进行传承,并构建科学完善的武术文化课程体系。将地方武术特色当做校本课程。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遗留下来的武术拳种也十分丰富。各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武术体系,比如河南的少林拳、广西壮族地区的壮拳、福建的咏春拳、苗族的蚩尤拳等。这些武术种类发展的地区、时期都不一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都成为了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国家要求学校开设武术课程,除了让学生能掌握基本武术技能之外,还希望通过武术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将地方特色武术作为当地高校武术教学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本地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增强学生对武术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本地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丰富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弥补当前高校武术课程内容单一的不足。

5、结语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传承形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文化内涵深厚。而在现代社会,武术的主要功能已由原本的军事和制袭等逐渐转变为锻炼身体、修心养性、文化传承等,成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和全民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而地方高校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场所,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具有明显优势和重要意义。针对地方高校武术文化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应在今后工作中,充分运用加强武术文化重视程度,促进武术文化活动开展等路径,提升武术文化开发效能,全面推动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推动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教学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谁远谁近?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武术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