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智能体育软件助力田径运动后群肌肉拉伤的恢复

2023-11-17田政杨帆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跨栏运动员动作

田政 杨帆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引言

跨栏跑运动是田径项目中动作技术高度复杂且对身体机能要求较高的项目,跨栏跑动作技术的高难度体现在动作幅度大和速度快的特征上,运动员在完成过栏动作时,大腿后侧肌群功能的良好发挥是保证过栏动作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腘绳肌运动表现保障了运动员高质量参与跨栏运动竞赛和训练。教练员、运动员应该深刻认识腘绳肌的功能,并针对其生理功能进行指导和培养,对应急损伤准备预防措施,预备针对不同程度劳损的恢复手段,可以达到提高运动成绩、延长运动寿命的目的。

1、研究目的和方法

1.1、研究目的

通过对腘绳肌运动功能研究、训练方法手段、损伤预防措施等方面文献的研究,归纳总结腘绳肌的特征属性、发展腘绳肌运动表现的训练方法、预防腘绳肌损伤的操作手段、腘绳肌损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结合跨栏专项技术特点提出建议和训练注意事项,希望对田径运动训练指导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1.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知识文库平台,以腘绳肌功能、训练、损伤、预防为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整理文献中关于研究目的的实验总结和实践结论,结合自身专业实践分析腘绳肌在跨栏跑运动中的功能,分享发展跨栏运动员腘绳肌力量素质的指导方法,预防腘绳肌损伤的练习手段。

1.3、研究对象

跨栏跑项目下腘绳肌功能以及训练方法手段。

2、概念界定

2.1、跨栏跑

跨栏跑是在一定距离内,跨过规定的高度和数量的栏架、技术性较强的短跑项目,属田径运动中径赛的一种。国际比赛男子为110m 高栏,栏高106cm,女子为100m 低栏,栏高84cm,栏数10个。跨栏跑是所有田径项目中对素质形态要求最多的项目之一,竞争激烈极具观赏性。跨栏动作技术中最主要的是四项基本动作技术:上栏、腾空过栏、着地下栏、栏间跑技术,四个技术动作前后衔接,动作幅度大,速度极快,优秀运动员表现为起跨果断、过栏如梭迅速、跨跑衔接积极,充满节奏的特点,对下肢肌肉爆发力和速度力量提出了高要求,同时对于躯干稳定性也提出了高素质要求。

2.2、腘绳肌

腘绳肌是位于人体髋关节、膝关节后侧的肌束,它包括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三条肌肉均起自坐骨结节,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后下,股二头肌止于腓骨外侧,是跨过复合关节的肌肉,形态上具有纤细修长的特点,腘绳肌的向心收缩驱动骨骼完成伸髋和屈膝的功能,离心收缩做功时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特别是在应对体位变化情境中有效维持了体态的稳定。在田径运动中,腘绳肌力量素质表现在跑动与跳跃的运动表现上。腘绳肌拉伤在田径运动员中较常见,损伤机制为:过度拉伸以及强负荷下离心收缩时肌纤维损伤,常伴有肌肉僵硬、肿胀发热、发力酸痛的症状,运动表现为肌肉力量骤减、活动受限,收缩长度以及延展长度受限,损伤严重或未采取科学合理的放松治疗可见皮下淤血等。

2.3、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PNF 法称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源自康复领域的治疗方法,源自于美国20 世纪40 年代内科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hermankabat 发明。建立在人体发育学和生理学的原理上并综合多学科的运动治疗方法,已被证实在肌肉瘫痪病人的治疗中有较好疗效。具体操作需要专业医师和教练辅助运动员完成,在过程中强调口令交流,在关节完整运动范围内,给予受伤运动员关节运动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主动运动,刺激肌肉内自主神经感受器,从而发展肌肉力量素质、延展性、快速收缩能力,有效帮助损伤后运动员肌肉粘滞、关节稳定性不足等症状。

3、腘绳肌损伤后治疗恢复方法

3.1、遵循PRICE 原则

P(Protect)保护、R(Rest)休息、I(ICE)冰敷、C(Compres -sion)压力和E(Elevation)抬高。发生腘绳肌损伤后,立即缓冲减速停止运动,防止外力拉伸肌肉,运动员应更换运动服装,防止皮肤裸露体温散失,停止运动离开运动场进行休息。腘绳肌属于肌肉组织,如若发生剧烈疼痛或肿胀,可进行冰敷,如若未发生肿胀,应使用冷热交替外敷方法,有利于血液营养运输与代谢,帮助损伤组织的修复;腘绳肌位于股骨后侧,运动员在坐立仰卧位会受到自身重力压迫,此外还需要保持适应的肌肉长度,保证肌肉内血管运输通道的通畅,所以对腘绳肌压力措施应采取动态压迫,当腘绳肌近端动脉可感受到波动时,释放压力,恢复血液循环;尽量采取平卧位进行休息,减少腘绳肌内血管压力,防止血液局部堆积加重肿胀。

3.2、治疗腘绳肌损伤治疗手段

(1)电针刺疗法。

发生损伤24h 后,运动员取俯卧位,压痛点周围消毒,使用无菌针对阿是穴进行直刺,得气后采用轻柔的平补平泄手法,对腘绳肌局部疼痛部位进行8 支左右围针直刺,选取腘绳肌2 对穴位使用疏密波频段,选用舒适强度实行20min 刺激,留针10min后起针结束。

损伤72h 后,患者进行髋关节主动屈练习,使腘绳肌于体后被动牵拉,牵拉腘绳肌长度超过静息长度,单次牵拉持续15s 以上,每次间隔1min,一组牵张3 次,每日进行1 次训练,坚持1周为一个疗程。肌肉牵张遵循静力牵张与动态牵张结合,损伤后根据训练水平和恢复水平选择辅助牵拉或者主动牵拉。

(2)PNF 训练法。

发生损伤7 天后,进行柔韧性练习,PNF 是最有效的肌肉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利用牵张反射原理(当肌肉做收缩运动时,腱器官感受的张力使其兴奋,通过反射抑制肌肉收缩,达到了舒张肌肉的效果)在等长收缩模式下肌肉腱器官产生更强烈的刺激,自主神经抑制牵张反射作用就越强烈。PNF 训练采用向心收缩—牵张模式进行练习,教练指导员给与运动员伸髋方向的阻力,强度选用运动员适应强度,要求角速度恒定,给与腘绳肌收缩的全角度刺激,伸髋至伸展位进行静力牵拉,肌内血管弹性以及血流阻滞度得到良好改善,肌肉内新生成肌纤维与毛细血管得到良好的营养供应。

(3)肌内效贴疗法。

使用肌肉效贴肌肉贴法,腘绳肌进行适当预先拉伸,选取适当长度(从胫骨结节或腓骨结节位置到坐骨结节位置)肌肉起止点进行固定,肌内效贴采取20%拉伸贴扎(为了更好地提起皮肤促进淋巴组织血液循环,为达到促进组织恢复的目的),采用Y字贴扎法,延伸肌肉走向至胫骨腓骨结节,保证腘绳肌痛点区域皮肤被褶皱提起。肌内效贴疗法建议运用于损伤后应急处理持续至康复训练结束,贴条宽度随痛感降低而裁剪纤细,在损伤发生后24h,肌内效贴贴扎应包裹肌肉结点,并且贴扎应在肌肉结节处做出横向固定加强,随恢复时间,逐渐改变为淋巴型贴法(宽度为1-2cm 包裹关节处肌肉结节,促进淋巴器官血液循环)。

4、智能体育对跨栏跑运动中腘绳肌损伤的防控意义

4.1、实时监测和分析

智能体育设备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运动员的运动数据,提供有关跨栏跑中的步频、步幅、着地方式等方面的信息。这些数据的分析帮助教练和运动员及时发现不良动作或姿势,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减少腘绳肌损伤的风险。举例来说,如果智能体育设备检测到运动员的腿部着地过于重或者腿部伸展不够,立即通过声音或震动提醒运动员调整动作。这样的实时反馈帮助运动员及时纠正错误的动作习惯,避免过度压力对腘绳肌造成损伤。此外,智能体育设备还可通过对运动数据的长期分析,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运动模式和趋势。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发现运动员的进步或退步,并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调整。这种个性化的训练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腘绳肌损伤的风险,提高运动员的表现水平。总之,智能体育设备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功能可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动作或姿势,从而减少腘绳肌损伤的风险。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促进他们的健康和表现水平的提升。

4.2、训练指导和优化

智能体育设备通过收集运动员的个人数据和训练目标,能够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指导和优化建议,以帮助运动员在跨栏跑运动中降低腘绳肌损伤的风险。首先,智能体育设备会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训练历史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通过分析运动员的个人数据,如身高、体重、肌肉群发展情况等,智能体育设备可以确定适合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频率。此外,设备还会考虑运动员的训练目标,如提高速度、增强力量或改善灵活性,从而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针对腘绳肌损伤的风险,智能体育设备会提供动作调整建议。腘绳肌是跨栏跑运动中经常使用的肌肉群之一,容易受到过度使用或不正确的动作姿势的影响而受伤。智能体育设备会通过分析运动员的动作数据,如步频、步幅、腿部姿势等,来评估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动作质量。如果发现运动员存在不良的动作习惯或姿势问题,设备会提供相应的调整建议,帮助运动员改善动作技巧,减少腘绳肌损伤的风险。再者,智能体育设备通过实时反馈和指导来帮助运动员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效果。设备能够监测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并及时提供反馈,指导运动员调整动作、改善技术细节。通过不断的训练和优化,运动员逐渐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减少腘绳肌损伤的发生。总之,智能体育设备可根据运动员的个人数据和训练目标,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指导和优化建议,帮助运动员在跨栏跑运动中减少腘绳肌损伤的风险,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效果。

4.3、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

智能体育设备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实时监测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和身体指标。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运动姿势、肌肉疲劳程度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用来评估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负荷,进而预测腘绳肌损伤的风险。预警系统根据预设的风险指标和模型,对运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当系统检测到运动员存在腘绳肌损伤的风险时,会立即发出警报。这个警报通过智能体育设备上的声音、震动或者手机应用程序的通知等方式传达给运动员和教练员。一旦接收到警报,运动员和教练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发生。例如,减少训练强度、调整运动姿势、进行适当的休息和康复训练等。通过及时的预警和干预,有效地减少腘绳肌损伤的发生率,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身体健康水平。总之,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是一种利用智能体育设备对大量运动数据进行分析的技术,建立起腘绳肌损伤的预警系统。通过监测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运动姿势、肌肉疲劳程度等指标,系统预测腘绳肌损伤的风险,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运动员和教练员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发生。这种系统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身体健康水平,对于体育训练和运动员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5、智能体育下跨栏跑运动中腘绳肌损伤的治疗方法

5.1、休息和冰敷

在腘绳肌损伤后,休息是非常重要的。休息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促进伤口的愈合。此外,休息还可避免参加任何可能加重损伤的活动,以免进一步损伤腘绳肌。冰敷也是腘绳肌损伤后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冰敷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同时缓解炎症反应。每天冰敷2-3 次,每次15-20min,能有效地减轻症状。冰敷的方法很简单。首先,准备一个冰袋或者冰块将其包裹在毛巾中。然后,将冰袋或者冰块敷在受伤部位,轻轻按压,保持15-20min。在冰敷过程中,适当地移动冰袋或者冰块,以确保整个受伤区域都能得到冷敷。需要注意的是,冰敷时不要直接将冰袋或者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冻伤。用毛巾或者纱布包裹冰袋或者冰块,然后再敷在受伤部位。除了休息和冰敷,还考虑其他治疗方法来促进腘绳肌的康复。例如,可以进行适量的按摩和拉伸,以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和血液循环。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也可以帮助加速康复过程。总之,休息和冰敷是腘绳肌损伤后的重要治疗方法。通过适当的休息和冰敷,减轻了疼痛和肿胀,促进伤口的愈合,加速康复过程。同时,还考虑其他治疗方法来进一步促进腘绳肌的康复。

5.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应用物理手段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恢复功能。对于腘绳肌的功能和强度恢复,物理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热敷是物理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热能传递到患处,热敷促进了血液循环,增加了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废物的排出,从而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恢复。此外,热敷还可以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感。按摩也是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手法的施加,按摩刺激肌肉和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感。此外,按摩改善了肌肉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促进康复过程。理疗是一种利用物理能量来治疗的方法,常见的包括电疗和超声波等。电疗通过电流的刺激,促进神经和肌肉的传导,增加肌肉的收缩力和力量。超声波则利用高频声波的振动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恢复,加速康复过程。康复训练是物理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特定的运动和锻炼,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腘绳肌的力量和灵活性。康复训练的目标是逐渐增加肌肉的负荷和强度,以促进肌肉的适应和恢复。总之,物理治疗是一种有效地来帮助恢复腘绳肌功能和强度的方法。通过热敷、按摩、理疗和康复训练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促进组织修复和恢复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5.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常用的药物,如布洛芬。它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反应,减少疼痛和肿胀。这些药物可以口服或外用,具体用法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进行。局部外用的消炎药膏也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之一。这些膏剂直接涂抹在患处,通过局部作用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通常包含有消炎和止痛成分,如非甾体类药物或局部麻醉剂。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治疗,不能替代休息和物理治疗。休息是恢复身体的重要环节,它减轻了疼痛和炎症,并促进伤口的愈合。此外,物理治疗也是重要的一环,它可以通过运动和疗法来加强肌肉和关节功能,提高身体的功能和康复速度。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指导。正确使用药物,遵循剂量和用药频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如果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总之,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然而,它只是辅助治疗,不能替代休息和物理治疗。在使用药物时,我们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6、结语

腘绳肌损伤作为跨栏运动中最常见的伤病,其损伤机制主要为两方面:被动拉伸下过度负荷、主动收缩力量不足,应结合损伤情境客观判断损伤的原因,快速进行应急处理,在应急处理与康复治疗中,应使用科学客观指标仪器进行损伤康复的追踪与监控,可通过运动后血压生化指标监控肌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磷酸激酶的上升幅度(反应肌肉损伤情况,是肌纤维破裂分解的微观形式),对比训练前指标,结合主观疲劳量表RPE 对疲劳程度量化评估,亦可通过垂直纵跳、闭眼单组站立测试评估康复训练进度与肌力不平衡,从而设计安排康复训练计划。在预防腘绳肌损伤上,建议在训练中设计强化腘绳肌功能的力量训练,使其在训练中收缩方式多样,收缩速度多样,在切合专项情境中进行练习,减少因失误引起的擦烂撞烂发生外部接触式损伤。

猜你喜欢

跨栏运动员动作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最高的跨栏
跨栏比赛
动作描写要具体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运动员
体育课教学中跨栏架的妙用
少年跨栏运动员训练的“两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