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古诗词教学探究
——以 “诗词赏析” 课程为例

2023-11-17周凯婷朱中文

科教导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古典赏析古诗词

周凯婷,朱中文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1]报告旗帜鲜明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生命深处,它最能传达人民心声,最能反映历史风貌,最能彰显时代精神,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但当前高职古诗词教学情况并不容乐观。文章以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 “诗词赏析” 课程为例,在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融入对策。

1 高职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所谓 “腹有诗书气自华” ,要想成为一个谈吐文雅、有素养的人,就要具备文化素养,掌握一些中国优秀古典诗词。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部分高职院校专门开设了古诗词赏析课程,系统、全面地引导学生开展古诗词赏析。这对增加学生古典文化底蕴、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效果显著,但也会面临学生基础差、个人不够重视、融入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同时,更多的高职院校对古诗词并不重视,只开设了 “语文” 课程,希望通过对经典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的赏析,净化人的灵魂,增强学生文化认同,但诗词在语文课中占比很少,一学期仅一两首古诗词,学生无法对古诗词形成完整的认知,更谈不上挖掘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提高人文素养或增强个人综合素质。

中国古典诗词是连接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因此,学好中国古典诗词,是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但笔者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阅读和检索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不容乐观,任重道远。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古诗词教学势在必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将其融入高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显而易见。

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2.1.1 唤起情感共鸣,促进文化认同

中国古典诗词囊括了中华民族社会生活各方面内容,是中国人表情达意的范本。如体现思乡之情(《春夜洛城闻笛》),吟唱爱恋之意(《西洲曲》),咏史怀古(《赤壁》),送别亲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抒发报国无门之怅(《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针砭时弊之愤(《春望》)等,都可以在古诗词中找到十分贴切的表达。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蕴含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并积淀成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作用于中华儿女个人,作用于中华民族整体,作用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诵读中国经典古诗词能唤起文化记忆,促成文化认同乃至民族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

2.1.2 弘扬文化传统,彰显民族精神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任何民族都有其共同的生活、共同的语言,从而形成其共同的心理状态和精神追求。中国古典诗词所承载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价值观等,是所有中华儿女民族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已经深深地刻在所有中华儿女的身上,有效融入古诗词教学势在必行。

2.1.3 继承国学经典,增强民族自信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民族复兴意义重大。历史上诗人们立足现实,思接千载,或写实或浪漫,或沉郁或飘逸,或豪放或婉约……他们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绵密的章法、真挚的感情,创作了不胜枚举的名诗佳词,创造了精妙绝伦的艺术境界,使中国古典诗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泽被后世。

中国古典诗词乃中国国学经典重中之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生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并弘扬中国古典诗词,既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根基。

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面临的困境

文章以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 “诗词赏析” 课程为例。2022―2023 第二学期笔者教授高职班 “诗词赏析” ,选用张巍峰编著、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创新型大学生素质教育精品教材” 《浸染的诗情——中国古典诗词赏析》,该教材从学生的思想修养和人文教育角度出发,精选了《诗经》、乐府民歌、唐诗宋词等经典代表作品。除诗词正文外,每首诗词还内附 “注释” “创作背景” “诗人简介” “名家点评” “感悟” 等栏目,内容丰富,形式完整,图文并茂[2]。学生能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一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盛宴。

笔者在初次讲授 “诗词赏析” 时,为了解学生古诗词的基础,在第一节课即对所带全部高职班级进行调研,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对古诗词的态度如何?学生古诗词学习情况如何?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程度如何?结合后期教学实际,发现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古诗词教学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和困境。

2.2.1 学生语文基础较差

《老子》中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揭示了基础的重要性。笔者所教高职学生大多年龄较小,虽然他们已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仍未形成系统严密的知识结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部分学生在职前教育的学习如蜻蜓点水,不求甚解,未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高年级阶段难以与教师产生共鸣,在一定程度上给授课带来了阻力。

2.2.2 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一是职前教育学校非常重视升学率,侧重应试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语文教师在上课时更倾向于锻炼学生的应试能力,而诗词的赏析环节等则被打入 “冷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更是微乎其微。二是职业学校注重学生的就业率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文化课,削弱了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力度。除提高职业技能,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了解与表达能力等通用能力,即关键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古诗词课堂缺乏有效的融合手段

一是完全不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诗词中的融入出现 “两张皮” 现象,两者分道扬镳,各行其道,很难形成合力。二是融合手段单一。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等传统的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伍,相对呆板,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人文关怀,与学生实际脱节,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法润物细无声地融合于古诗词教学中。

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古诗词教学面临的困境探源

2.3.1 学生方面

一是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普遍兴趣不高,学习模式僵化,尤其讨厌背诵,甚至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比如诗题、作者、诗词内容三者混淆,或者记错作者所处朝代等,遑论将古典诗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二是有畏难情绪。学生普遍认为古诗词辞约意丰,理解起来难于上青天。如诗词里常用到的用典,通常是借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等,非常考验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如果不了解相关知识,理解起来就会困难重重,反过来,这也加重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更不容易将古典诗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三是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不多,平时关注也较少。这样造成他们在学习有关古诗词里蕴含的传统文化或习俗时,经常会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2.3.2 家庭方面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引导不足,使得学生从小接受的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较少。部分学生反映他们职前教育的课外读物主要是国内外现当代作者的作品,比如《安徒生童话故事》《小王子》等,而对于中国经典著作、传统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了解很少,比如笔者在某班讲授《秋夕》时,让学生给大家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绝大多数学生停留在听说过牛郎、织女的层面,仅有极少数人能复述该故事。

2.3.3 教师方面

一是应试教育痕迹过重。学生职前教育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很多学生反映以前学习诗词时非常重视背诵,但是诗词学习仅仅停留在生硬背诵层面是无法记忆深刻的。二是过于重视文本,而忽视文史结合。比如笔者在讲解《短歌行》时,讲到 “周公吐哺” 中的 “周公” ,部分学生不知道是指谁,部分学生脱口而出 “周瑜” 。学过中国古代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周公即周公旦,他对西周历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在诗词赏析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充满坎坷和波折的。

2.3.4 学校方面

职前教育阶段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融入不够重视。义务教育阶段,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学校很容易片面重视学生的升学率,强调应试能力。古诗词只是作为 “语文” 科目中的专章进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要求学生能背下来即可,而对诗词的诵读、理解等缺乏系统教育,更是忽略了对学生表演诗词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授课中询问学生如何朗读诗词时,他们几乎回答不出来,可见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系统的学习方法。

2.3.5 时代原因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接收信息的网络途径日益增多。他们往往依靠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快速获取信息,传统的书籍被束之高阁。作为时代的必然产物,我们不能否认这种获取信息途径的合理性。快餐式、碎片式阅读方式大行其道,反映了当前阅读习惯的改变,它的影响也是利弊兼而有之。总体而言,这类 “阅读” 方式既不利于学生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也不利于知识系统的形成。结合中国古典诗词凝练简约的特点,学生如果相关知识储备不够,且不愿意深度思考,理解古诗词必然困难重重,更不用说了解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如何有效地结合新的阅读方式改变现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基于上文所述,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开设相关诗词赏析课程的基础上,可从以下五方面着手,改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第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适时指导。针对目前学生对古诗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了解、不感兴趣的现状,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借助多媒体、小程序等,创设崭新有趣的语境,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如在教授《春江花月夜》时,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导入,借助唯美的视频画面,引导学生体会全诗以 “月” 的 “生” 和 “落” 为背景,分别构建了 “春江花月图” “月下沉思图” “思妇怀人图” “游子思归图” ,从而理解这首诗的诗情画意。

第二,加强引导,在古诗词赏析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从而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教师要认真研读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使课堂符合现实要求。从国家层面,以古诗词中体现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如忠诚爱国、民主法制、以人为本等。从社会层面,以古诗词中体现的伦理道德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如和谐文明、敬业奉献和社会担当等。从个人层面,以古诗词中体现的高洁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如求真务实、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等。

第三,知行合一,内心觉知与实际行动结合,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实际的关系。中国古典诗词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书写,更是时代历史背景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并联系古诗词感悟现实生活。例如,在讲授杜甫时,笔者根据杜甫生活轨迹选择了几首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专题讲解,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沉郁顿挫,思想深沉,情感波澜起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出了 “安史之乱” 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所以他的诗歌被公认为 “诗史” 。有名的 “三吏” “三别” 记录了他在 “安史之乱” 中的见闻和感受,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幸和痛苦。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学生可以以此类推,举一反三,更加深入地赏析、理解古诗词。

第四,实践延伸,从课堂拓展到课外,丰富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职业学校侧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仅依靠课堂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丰富学生参与形式,加强学生互动,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如组织诗词朗读、背诵比赛;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使学生围绕某一诗词主题如 “爱国主义” “孝敬父母” 等展开演讲比赛,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组织写作比赛,如讲到李白的时候,认识到李白 “虽具有超世之才,然而不幸他竟误落凡尘” 。笔者给学生布置任务—— “谈谈我眼中的李白” ,探讨他被 “赐金放还” 的原因,理解他思想中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多方面了解他乐观豁达、消极悲观、单纯真挚的性格等,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五,紧跟时代,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内涵新魅力。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了要继承,还要弘扬。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其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学生可以在把握古诗词传统精神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重新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理解其时代价值。如在讲述汉乐府《十五从军征》时,学生能认识到是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汉武帝的穷兵黩武造成了当时的民不聊生、妻离子散、血流成河,以致老兵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回来以后家里亲人不再,坟墓连片,院子里杂草遍地,昔日温馨的家被上蹿下跳的野鸡、野狗霸占,最后老兵只能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乱世之下,受影响最大的无非普通老百姓,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珍惜现在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

4 结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紧跟时代要求,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诗词赏析中的融入,为学生筑牢文化根基,提高其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古典赏析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怎样读古典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古诗词中的新年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