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现状及思考

2023-11-17孙艺铭薛艳玲

科教导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朋辈委员心理健康

孙艺铭,冯 娇,薛艳玲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江苏 南京 211800)

随着《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相继出台,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大学生人数众多,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对心理辅导有着迫切的需求,而我国高校心理辅导工作起步较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人力稍显不足,因此朋辈互助的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1]。许多高校在已有心理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或四级网络体系,而班级心理委员作为第三级网络力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尽管心理委员制度已在全国高校普遍推行,但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切实规范工作行为、切实体现工作成效,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立足当前高校心理委员制度的现状,深入探讨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和培养体系的实施策略,力求增强心理委员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 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在于落实好班级内部的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含心理知识的普及、心理班会的召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心理异常学生的关注和信息反馈等。尽管各高校在班级内部设置了心理委员一职,也在其入职前进行了相关培训,但心理委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凸显出如下问题。

1.1 心理委员选拔过程不够严格,体系不够规范

一支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心理委员队伍是开展班级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掌握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朋辈心理辅导技能是心理委员工作的硬性指标。此外,心理委员还应具备纯洁的竞选动机和积极的个人特质,并具备较强的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然而,部分高校在心理委员选拔时就彰显出某些问题,一是选拔标准不够明确,具体体现在标准的制订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二是选拔程序不够规范,忽视民主推荐、组织考查等重要环节,导致过程简化,考查结果失真;三是选拔时机不够合理,尽管新生入学需要班级各班委及时履行职能,但新生入学需要时间来适应,此时的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都不够稳定,故仓促地进行班委选举不够合理[2-3]。以上原因导致了目前部分高校心理委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积极性不高,心理委员甚至形同虚设的现象发生。

1.2 心理委员培训模式较为单一,效果不够明显

心理委员作为非专业性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必须经过严格、专业和系统的培训才能上岗。然而当前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尚存在许多问题。 “大班填鸭式” 的心理委员培训模式为当前许多高校所采用。这类培训方式以陈述性知识灌输为主,模式较为单一,看似 “短时高效” ,实则效果堪忧。培训内容中实操课程、团辅活动和伦理培训较少,缺乏系统性和阶段性,尤其是针对心理委员工作的后期实践指导缺失,仅仅依靠一次性的 “速成培训” ,导致实际工作的开展效果并不佳[4]。

1.3 心理委员培养队伍力量薄弱,师资不够健全

近年来,国内高校在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师资配备和职业能力,但仍存在较大缺口,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资质还是难以适应大学生对心理援助日益增多的需求。目前在许多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心理委员的培训仍然由校心理中心负责,心理中心专职教师数量有限,在师少生多的情况下,心理委员不仅要接受体系庞大的培训内容,还需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平时工作中去,难免有些吃力。而各二级学院具有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背景的辅导员等师资力量更为有限,且这些教师要兼顾其他行政、教学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心理委员的培训应该是系统和连续的,师资的有限性和非专业性导致更为重要的心理委员的日常培训常被忽略,因而心理委员工作的实效性可见一斑[5]。

1.4 心理委员队伍缺乏明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由于存在以上问题,心理委员在班级中常常处于边缘状态,学生对其认同感不强,心理委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也不强,进而导致心理委员对其自身工作也存在较低的认同感。此外,在评价心理委员的工作时,缺少明确和多元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尤其是缺乏具体的能力评分制度、过程性评价制度以及表彰制度等。缺乏明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心理委员也就很难有显著的工作成效,很难彰显其工作优势。

2 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 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 )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全育人” 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和培养提供了制度依据。 “三全育人” 理念强调高校应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学院以及不同角色教师的引领和参与作用,切实帮助心理委员实现个人能力的发展,提升工作实效性,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全程重视、全方位渗透的培养模式。

2.1 严控队伍人选,重视基于能力与素质的选拔

首先,高校应从知识储备、人格特质、自我概念等方面综合考量心理委员的选拔标准,统一制订选拔方案。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在选拔之前与班级学生全方位谈心谈话,并充分明晰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其次,严控选拔程序,采取自主竞选和教师推荐的方式,并设置试用期进行考查。最后,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班委选拔不宜过早,以入学后两个月左右为宜,在此期间可以在班级内部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相关主题班会等活动,帮助学生之间互相了解,进而选拔适宜人选[3-6]。

2.2 规范培训制度,健全管理与考评机制

高校心理委员的培训、管理与考核机制应具体且量化,并适合学校发展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各二级学院应充分了解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处理以及朋辈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详细职能,以此为依据制订符合学校标准又富有学院工作特色的心理委员培训制度与管理考评体系。制度与体系建设应具备可操作性,且能进行量化考评,有详尽的材料支撑,例如班级心理健康周报、月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反馈记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汇总表以及班级同学对其服务的评价反馈表等。同时,制订心理委员工作伦理规范,确保心理委员工作有章可循。

在组织管理方面,高校应充分考虑心理委员工作的连续性。班级心理委员因其工作特殊性,原则上不轻易更换班委人选。若因特殊情况无法继续任职,学院与班级应启动应急管理预案,提前谋划,减少因更换班委带来的不利影响。且为防止不利影响扩散,建议每班设置两名心理委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男女生心理委员各一名,一方面可以为不同性别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求助选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需要更换心理委员时所面临的工作交接。

此外,健全合理恰当的考评与激励机制是促进心理委员工作良性开展的重要举措。考评机制应由校级心理工作分管部门统一制订,并由各学院、各班级严格执行。考评可从主、客观评定两个方面同时展开,主观评定包括个人述职和班级民主评选,客观评定主要指班级日常心理工作开展情况的量化考核指标的评定,并由院级心理老师和校级心理中心共同出具考评意见。不同考评指标下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和分值,每学期期末总结考核,每学年结束时,综合两个学期的客观考核结果和个人述职情况评选优秀心理委员,校内表彰并宣传。

2.3 创新培训形式,顺应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高校应广泛关注并应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模式,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团体辅导、实操工作坊等。尤其是通过团体辅导和工作坊的形式,心理专业教师提供案例,学生以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操演练,心理委员亲身参与其中,深入了解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此外,心理委员应结合各二级学院工作特色,以小班化和精细化教学为主、大班化和灌输式教学为辅,并依据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和各阶段心理动态变化对讲授内容进行调整。

另外,心理委员培训内容中不仅应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还应涵盖对策划、组织、交流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倾听、鼓励、观察、分析、识别、共情等技巧,是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必备技能,各高校应配备专业教师和专业教材,对心理委员实践能力进行系统性提升。各二级学院还可以借助 “3·20 心理健康周” 和 “5·25 心理健康月” 等活动开展心理主题班会竞赛,锻炼心理委员的组织策划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朋辈心理服务工作站为心理委员互相交流与经验分享提供渠道,形成良性互动。

2.4 追踪工作动态,及时提供心理支持与辅导

各高校要充分关心心理委员个人心理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到有问题能够及时调整。一是注意平衡心理委员与管理人数的比例,避免工作量过大,产生疲劳效应;二是院级心理教师需联合班主任定期了解心理委员思想与心理动态并做好及时评估与反馈,必要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个人或者身边同学发生重大创伤或危机事件后需为心理委员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三是定期开展朋辈心理工作专业督导、工作交流沙龙和团建活动,一方面能够提升心理委员的工作质量,提高其能力资质,避免工作中出现重大过失,另一方面也为心理委员提供了一个朋辈倾诉与交流的渠道,释放其工作压力;四是辅导员与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心理委员职能边缘化的问题,及时向班级同学说明心理委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难点,帮助心理委员创设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并树立角色信心、提升责任意识、提高班级归属感与信任感。

3 结语

心理委员制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补充。目前,许多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的实践表明,心理委员这一职务的设置成效显著,心理委员制度优势不容替代。因此,对当前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现状及问题进行总结,并探讨应对策略,是优化高校心理委员制度运作、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的重要一环。

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能充分体现了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的心理育人理念,增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积极心理品质,朋辈的作用不容忽视。现阶段,高校心育工作要充分认识心理委员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适应时代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工作经验,完善和创新心理委员培训模式,培养和提高心理委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和提升心理委员的实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朋辈辅导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帮助高校实现大学生 “自助互助” 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朋辈委员心理健康
图片报道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