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应用探究

2023-11-17毛晓霞石梦琴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生态学江豚文明

毛晓霞, 石梦琴, 蒋 恒

(安庆师范大学 1.资源环境学院; 2.美术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为什么讲”——生态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意蕴. 2018年5月,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地位[1]. 大学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作用[2]. 2020年, 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指出, 课程思政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 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3]. 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4]. 因此,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 既是课程建设的要求, 也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需要.

生态学是研究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等的科学[5], 作为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林学、农学专业核心课程, 其课程内容涉及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生态文明思想, 在思政育人上有独特优势[6]. 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组成部分, 有效衔接生态学专业知识传授, 通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原则和理念[7], 重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提升情感认同, 将自身专业知识实践于生态文明建设,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职业理想[8]. 本文围绕“为什么讲”“讲什么”“如何讲”“讲得怎样”的逻辑主线, 浅谈“生态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应用.

1 “四个维度” 挖掘“生态学”课程思政元素

1.1 生态文明理念

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教学,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可拓展生态学教学内容, 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9]. 通过介绍安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周边案例引导学生树立生态优先意识. 讲授珍稀动物长江江豚和苏铁、水松等植物时, 介绍《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资源保护法规,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0].

1.2 家国情怀

将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生态文明思想等要素融入授课内容, 提升学生的情感认同. 介绍本教学团队在安庆永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 通过这种具有生态内涵的社会实践项目引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碳排放”等概念[11], 让学生了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减碳的重要战略意义、制度和政策, 充分思考有哪些低碳生活方式, 把家国情怀落实到低碳生活、减少碳排的具体行动中.

1.3 文化自信

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生态文明中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观点与古代“阴阳五行学说”[12]“天地人三才论”[13]等道家传统文化相契合. 通过介绍我国悠久农耕文明和先进农学思想, 来解析生态学原理, 例如从农历二十四节气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规律. 从我国传统文化闪耀的生态学观点到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 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弘扬文化自信.

1.4 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生态文明融入国家职业标准修订, 让学生从生态文明建设引发的科学创新和制度变革中追本溯源, 切身感受专业发展历史, 规划自我职业发展路径, 明确学习方向[14-15]. 以“世纬苣苔属”(Tengia)的命名作为讲解案例, 邓世纬等四位科学家因此染上“瘴疠”病逝, 为了致敬他们伟大的科学精神, 邓世纬生前采集到的苦苣苔科新属植物被命名为“世纬苣苔属”[16]. 讲授生态学重大研究成果和知名科技工作者的生态文明研究成果, 引发学生不畏艰难的职业精神. 用印开蒲研究员与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考察、沙漠化防治专家王涛与祁连山“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网络监测等当代科学家事迹激励学生爱业敬业、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重塑职业理想和信念[17-18].

2 “三堂联动”实施生态学课程思政

本教学团队建立三堂联动机制, 结合“线上课堂”“线下课堂”“实践课堂”实施生态学课程思政, 解决课程思政“如何讲”的问题. 基于高等教育出版社杨持主编的《生态学》第三版教材, 以讲授生物多样性内容为例, 结合教学团队所在的安徽安庆当地生态资源特色, 演示课程思政三堂联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生态学课程涉及生物与环境等户外场景, 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有利于生态现象的直观呈现和实际解析[19]. 首先, 发挥线上课堂优势. 课前用学习通平台发布相关资料, 如地方特色《生态之城——安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纪实》专题宣传片, 学生自行完成习题测试并写出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创作微电影、动漫、音乐、短视频等素材, 介绍安徽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 或制作幻灯片介绍国家、安徽省和安庆市分别出台过哪些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及保护现状,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其次, 在线下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感代入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 通过演讲、辩论赛、情景剧等手段, 由生态文明热点问题切入, 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提升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20]. 以案例教学法为例, 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制生物多样性主题资料. 小组1展示用微生物创作的江豚绘画, 并以微视频介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江豚. 将江豚与非遗文化结合, 如江豚墙绘和江豚IP书签, 推动文化自信. 小组2以幻灯片介绍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相关法律. 发布主题讨论, 目前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学生切身感知生态专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和职业理想. 同时, 学生对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深度思考, 激发政治认同与家国情怀. 小组3播放安徽潜山的珍稀兰科植物杜鹃兰影像, 阐述科学家竭尽所能发展新技术对繁殖困难的杜鹃兰进行培养, 引发学生对职业理想的思考. 以问题教学法为例, 生态学知识传递要紧密联系生态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 课前发布攀枝花地方病案例资料, 小组4在课堂阐述地球化学性疾病、环境污染胁迫下生物的适应代价, 发起讨论环境保护对策及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深植生态文明理念.

再次, 激活“校内、企业、社会”多元实践教学课堂. 第一, 打造校内实践基地, 建立地方特色生态文明野生动植物科普馆. 启发学生将植物生态学知识与诗词文化、饮食文化相结合. 例如, 用“野蚕作茧人不取, 叶间扑扑秋蛾生”阐释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通过“鲜红未许佳人见, 蝴蝶争知早到来”引入蝴蝶与开花植物的协同进化的种间关系. 以此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学科融合的魅力, 树立文化自信. 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项目, 如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科研项目、安庆珍稀动植物调查、推动编写《安庆天柱山植物名录》, 为生态文明教育向纵深发展提供经验. 第二, 有针对性设计地方特色鲜明的项目化企业实习任务. 安排学生在安庆永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生态资源化项目, 实践专业技能, 见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和成效, 提升生态文明思政教育的效度. 同时, 近距离接触企业家和劳模工作者, 学生能直观体会工匠精神、敬业态度, 重塑职业理想. 第三, 用好社会课堂, 提升思政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在安徽省江豚自然保护区进行生物多样性实践调查, 在安庆野生动物伤病救护中心进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策略调研; 结合世界地球日、环境日等生态环保重要节点, 开展特色鲜明的生态环境科普活动. 例如, 以“江豚的生态名片”为主题, 通过科普讲座、虚拟现实、环保手袋等形式介绍江豚保护的意义和生长历程, 增强学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在本校结对帮扶岳西县老鸭村的乡村振兴点、特色产业园开展“田间思政课堂”. 学生可自定“循环生态”“茯苓之乡”等主题组织志愿服务队, 以坚定的家国情怀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持续性.

3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成效总结

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线任务, 应遵循发展式的全过程全方位评价[21]. 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价值引领、情感认同、能力提升进行综合性评价, 解决课程思政“讲得怎样”的问题. 评价方式和分数占比如下. 其一, 线上和线下课堂考核价值引领效果(40%). 通过课前资料阅读和习题测试等线上课堂完成情况, 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主题讨论、知识竞赛、研究性成果展示等线下课堂思政活动, 对开课前后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和职业理想进行考察. 其二, 调查问卷、学习心得体会(30%). 记录开课前后学生在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方面的变化, 例如让学生回答安徽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彰显了哪些文化特点, 通过比较判断课程对于学生情感认同的提升. 其三, 建立课程思政实践课堂考核平台评价学生能力提升(30%). 通过学生自发组织的校外主题活动, 如社会宣讲、征文比赛、理论小报、志愿服务、环保公益行, 考核运用生态文明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其四, 分析反馈. 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方式对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分析, 形成总结性评价并反馈.

对近三年学生生态学课程思政成绩进行了量化评价, 平均成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是2022级得90~100分的学生占38%, 得80~89分的学生占比32%, 得70~79分的学生占比14%, 说明本团队的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此外, 学生积极参与生态学课程思政活动, 录制微视频16个, 录制生态学音乐剧、情景剧9个, 参与编写生态学实习指导1本, 组织“共筑净水体”等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3个, 开展“守护江豚”宣讲4场, 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做细做实. 总计获得生态学相关大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国家级奖项3项, 省级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校级比赛三等奖8项, 顺利考取硕士研究生87人.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 学生纷纷表示本课程对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塑造和实践、职业理想、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起到了促进作用.

4 结语

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 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也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 本文以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等专业必修课生态学为例, 从生态文明理念、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职业理想四个维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拓展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路径及模式, 今后我们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尤其重视地方特色生态文明思政教学素材建设, 例如天柱山红色生态博物馆等, 围绕“地方特色生物物种”“地方特色生态景观”“生态视角时评”“致敬生态专家”“生态学思政历史”等主题, 建设生态学的思政专题案例库, 并通过线上课堂在全国范围内分享和推广, 争取早日实现科学研究与育人元素相结合、传统历史文化与职业理想信念相结合、地方特色与国际视野的全面融合, 将生态文明思想贯穿课程思政教育全过程, 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生态文明践行者.

猜你喜欢

生态学江豚文明
30多头野生江豚出现在长江
长江江豚科考日记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请文明演绎
江豚“归来”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