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P视域下语文项目化学习评价的逆向设计
2023-11-16薛濛濛
◎ 薛濛濛
《2023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工作要点》明确提到,要积极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撬动育人方式变革,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在以促进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实践,各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均呈现火热趋势。在项目化学习的推进中,项目化学习评价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其同时涉及教学实践以及与之配套的支持体系的建设,故而成为诸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重要研究内容。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是与成果的产生和展示密不可分的。但当下不少项目化学习在设计与实施阶段仍存在一些评价上的问题,比如评价与学习过程相脱离,致使项目化学习的开展与实施困难重重,收获甚微;又如,对合作学习引导不充分,组织不到位,致使出现了“一言堂”“零互动”等现象,让项目化学习效率变得低下,没有呈现其应有的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优化项目化学习的评价,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调控功能?本文将以“驶向科幻小说世界的星辰与大海——云端共读《带上她的眼睛》”项目化学习(以下简称“《带上她的眼睛》项目化学习”)为例,浅析ICAP视域下项目化学习评价的逆向设计要点,为优化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行路径。
一、ICAP视域下项目化学习评价逆向设计的理论支撑
(一)ICAP理论
适配的学习理论框架不仅能为项目化学习设计提供一种合理且可行的思路,也能为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的实现给予相应的保障。“ICAP”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季清华教授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分类理论,它由被动学习(Passive)、主动学习(Active)、建构式学习(Constructive)和交互式学习(Interactive)四种学习方式构成(见表1)。该理论对内衡量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知识变化,对外关注了学生外显的学习行为,为学生学习参与指向更高层次的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经验。
表1 ICAP学习方式
(二)逆向设计
有效的项目化学习评价要与整个学习过程紧密相连,既要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又要体现知识建构能力提升的过程。美国课程专家威金斯在《教育性评价》一书中指出,课程不能脱离评价,也不能先于评价,并由此提出“反向”构建教学思路,即先确定希望学生理解的东西和改进这种理解的评价任务,在此基础上才能决定如何更好地开发出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学识和能力的一堂课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在设计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巧妙地结合ICAP理论与逆向设计的理念会收获更高质量的项目成效。
二、ICAP视域下项目化学习评价逆向设计的实施要点
(一)前置评价量规,让学习方向更明确
为了避免教与学的割裂,学与评的割裂,逆向设计的评价是以“目标—评价—教学”的思路进行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设计并非仅仅将学习结果放在教学设计的首位,而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估同时优先考虑,把原本用来检测教学效果的评价任务提至教学活动之前进行设置,特别强调评价的地位和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的课堂设计思维,通过前置性评价的逆向设计打造课堂流程,让学习更有方向性。
《带上她的眼睛》选自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这是学生在初中学段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触的科幻小说,也是整套教材中唯一一篇承载了“科幻”主题学习任务的文本。结合上海市进才中学东校的全国航空特色品牌,我们将驱动性问题设置为:我校作为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即将举办“插上科学翅膀,畅游未来世界”线上主题探究活动,本班正好负责其中的科幻小说推荐部分。请试着以领航员的身份,带领观众乘坐“地航2号”去探索《带上她的眼睛》中的未来世界,感受科幻小说之美。根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与ICAP理论,现将本项目的具体目标设定如图1所示。项目初期,我们拟定了前置评价量规(评价主体与评价得分细则略),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进行了初步诊断。
图1 《带上她的眼睛》项目化学习目标
本项目前置性评价量规(见表2)帮助师生重新定义了“高质量”的学习,其逆向设计要点有三个:第一,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在后续的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聚焦前置评价量规中所涉及的维度,以便真正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第二,规范评价量规的使用。在入项之前,教师就要向学生介绍量规的评价标准与使用方法,并对量规的使用提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生生互评时要求尽可能客观、公正,避免出现太随意、太主观等情况。另外,对量规的使用时间也要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学生只能在课上、项目活动中完成评价。第三,重视评价反馈。评价的受益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在每次评价诊断之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学生通过评价反馈,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教师通过评价反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整改优化后续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
(续表)
表2 《带上她的眼睛》项目化学习前置性评价量规
(二)嵌入阶段评价,让学习过程“看得见”
评价产生了可靠的证据来描述和刻画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成长。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学习路径、作品呈现等均可理解为指向目标达成的证据。一个个阶段性评价的嵌入有助于让师生能够真正“看见”学习的过程,在认知爬坡中实现学习的进阶。
本项目把驱动型问题分解为三个活动,即“用声音链接文本世界”“用文字描绘地心世界”“用画面呈现未来世界”。我们设想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够扮演科幻小说的朗读者、思考者、续写者等多重角色。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科幻小说的理解与认识,感受以《带上她的眼睛》为代表的这类小说人文关怀与科幻凌冽相交织的魅力,获得审美体验,进而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开阔视野,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和理性思辨的思维方式,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阶段性评价是项目化目标达成的重要证据链,它使项目化学习的路径和展开的形式更加明晰。基于设想,我们将过程性评价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针对核心知识(技能)的评价,其二是针对学习实践的评价。表3就是本项目实施部分(即第二阶段)的评价量规。
表3 《带上她的眼睛》项目化学习第二阶段评价量规
嵌入阶段评价,其逆向设计要点有两个:第一,不要固化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没有固定的格式与形式,形成的量规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够反映出师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认知与能力水平所发生的变化即可,可以是限制式的表现性评价,如朗读评价量规(见表4),也可以是开放式(或扩展式)的表现性评价,如学生的学习日记、作品分享展示会等。其二,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可以采取教师评价、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发展。此外,教师也可尝试邀请学生对照前置性评价参与过程性评价量规的部分设计,如教师拟定“评价维度”,学生通过实践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将其纳入核心技能的评定中,使得过程性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在边实践、边细化、边改进的过程中,学生的设计思维、批判思维、共创思维等也会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发展。
表4 《带上她的眼睛》云端课文朗读评价量规
(三)细化合作评价,让学习交流更有效
有学者指出,合作是PBL真实性的一部分,它反映的是人们在诸多领域中解决问题的真实状态。互动性是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互动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项目过程的推动,也影响着项目成果的质量。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项目化学习中存在着对合作学习引导不充分,组织不到位的问题,致使出现了“一言堂”“零互动”等现象。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实践评价的建构,缺乏对合作规则的细化与把控。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得到评价的肯定,合作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完善与细化合作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本项目中,我们基于ICAP理论,从合作态度、团队贡献、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创造能力五个维度设计了衡量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队内贡献及社会性表现的评价量规(见表5)。“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学应当是有温度的,本项目中评价既追求科学性,又力求有温度。合作学习团队不仅仅是学习共同体也应是关怀共同体。我们此次专门将共情能力作为一项评价维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在各个领域中常被提及的“共情”具有弥合人际隔阂、社会隔阂的作用,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是想借此纠正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培养换位思考的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细化合作评价的逆向设计要点有两个:其一,提前拟定团队协议。在项目正式启动前,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可以由教师在参考学生的意见后综合决定。分组之后,需要队员合作起一个队名、设计一个队标、分配团队分工,并拟定一份团队协议书,帮助团队形成一种同盟感。其二,实时监测和反馈合作情况。根据教师的实时课堂观察与每一次社会性表现的评价结果(包含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要求学生进行反思,写下自己目前在团队合作中存在的优点与缺点,及时调整。如若出现普遍性问题,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合作规划,如优化教学内容,协调组员分工等。
三、总结与反思
本项目的产生与学校的校本课程(航空特色)、时下热点(阅读素养、线上教学)以及“双新”背景都息息相关。经历一个月,总计15课时的线上项目化学习,师生们都收获良多。
在反思总结环节中,我们发现,本项目的顺利开展与高质量成效的获得与我们精心设计的评价量规是分不开的。在整个项目的进程(见图2)中,评价贯穿始终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2 《带上她的眼睛》项目化学习流程
(一)前置评价定航向
评价本身就是促进学生反思与深化学习,优化教师教学的载体。项目初期,我们拟定了前置评价量规,对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进行了初步诊断。结果表明:学生对科幻小说的认识普遍少且浅;对学生来说,跨媒介阅读、跨媒介呈现探究成果、做“小小领航员”等活动虽然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他们充满了参与的兴趣。
本项目中评价量规的前置,清楚地展示了评价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结果的预期,让学生明确了自身“缺什么”,接下来要“学什么”,以便随时依据标准,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学习,知道“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些预期,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习的热情;也让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有了一个认知,明确接下来应该着重“教什么”“怎么教”,为后续具体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以及项目最终的成效衡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极大地提升了项目的质量与成效。
(二)阶段评价注活力
我们将过程性评价贯穿了整个项目实施的始终,梯度式的目标导向设计,即不同的活动环节其评价量规指向了不同的核心知识(技能)与实践要求,这也就意味着每个环节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是呈螺旋递进式的,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建构学习、交互学习,从而带动着认知实现从应用到迁移,再到共同创造的跃升。此外,在阶段评价的导向、激励之下,学生呈现的阶段性成果的质量也更高。
(三)合作评价提效率
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安排了针对合作学习的相关调查(见表6)。结果显示:通过有序的合作学习,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力量,团队合作的产出成果往往比个人单独完成的作品具有更高的质量。总而言之,合作不仅是一种相互分享、相互欣赏的学习形式,更是一种在真实情境中高效解决问题,实现自我提升的意识与手段。基于此,在本项目的终结性评价中,我们也适当加入了对“合作能力”的衡量,再次强化了合作的重要性。
表6 合作学习情况调研问卷表
相信日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更乐意以合作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成深度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态度和价值观的素养目标。
学习评价的逆向设计实质上改变了传统的评价设计指导思想,凸显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同时,这也是对教师的教学素养在更高层次上的一次检验与衡量。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评价理念,更要学会科学构建评价标准,创新优化评价工具,积极实践,不断探索,在教育教学中尽可能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提升教育的精度、温度、效度,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