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某县50岁及以上HIV/AIDS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2023-11-16段秀军袁瑞华吴国辉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21期
关键词:性传播异性中老年人

秦 凤,段秀军,袁瑞华,吴国辉

(1.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4300;2.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重庆 40004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升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逐渐向50 岁及以上人群蔓延,成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疫情流行趋势的新动向[1]。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报告数及其构成比均呈逐年递增趋势[2-3],不仅给我国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了较大威胁,同时,也给AIDS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4]。2020年1—10月重庆市新报告HIV/AIDS 6 525例,50岁及以上高年龄HIV/AIDS占当年新发现病例的构成比从2015年的35.10%上升至60.60%[5],50岁及以上人群已成为重庆市AIDS防治宣教的重点人群之一[6]。为了解重庆市某县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变化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对某县新报告的50岁及以上HIV/AIDS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某县中老年人群制定AIDS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资料来源 全国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AIDS网络直报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

1.1.2纳入标准 (1)现住址为重庆市某县;(2)确诊时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新报告的HIV/AIDS。

1.2方法 分析HIV/AIDS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乡镇/街道等),以及报告数、构成比年度变化趋势、病例年度分布、感染途径和样本来源等。

2 结 果

2.1报告情况 2004年某县报告第1例AIDS患者,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HIV/AIDS 955例,其中50岁及以上HIV/AIDS 488例,占51.10%(488/955)。

2.2时间分布 2009年某县报告首例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占当年新报告病例数的6.67%(1/15);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年度新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数最高增长至92例(2020年),构成比最高上升至74.80%(92/123)。历年新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12,P<0.001)。见表1。

表1 时间分布情况

2.3人群分布 488例50岁及以上HIV/AIDS年龄最大88岁,平均年龄(60.69±8.02)岁,50~60岁占51.02%;男女比例为2.8∶1.0,年龄越大,男性所占比例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2,P<0.05)。文化程度以小学文化程度为主(57.99%),其次为初中文化程度(27.46%);职业以农民(工)为主(56.56%),待业占23.98%;婚姻状况以已婚或有配偶为主(73.16%)。见表2。

2.4地区分布 某县29个乡镇(街道)均有50岁及以上HIV/AIDS分布,居前4位者分别为城区2个街道,白公街道占15.16%(74/488),忠州街道占13.93%(68/488),其次为拔山镇[5.94%(29/488)]和乌杨街道[5.74%(28/488)];其余25个乡镇为0.20%~4.71%。

2.5样本来源 50岁及以上HIV/AIDS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就诊检测为主,占59.02%(288/488),包括医院其他就诊者检测185例,术前检测56例,受血(制品)前检测18例,性病门诊10例;其次为主动咨询检测[30.53%(149/488)],包括到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咨询检测119例,医院(社服)咨询检测30例;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占7.17%(35/488),其他类别检测占3.28%(16/488)。

2.6感染途径和接触史 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94.88%);男性患者中94.17%为异性性传播,女性患者中96.88%为异性性传播。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08,P>0.05)。异性性传播患者中男性自诉因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者高于女性,女性因有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接触史者高于男性,男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诉因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患者中男性以发生有商业性行为为主[59.87%(191/319)],女性以发生非商业性行为为主[78.46%(51/65)],男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感染途径和接触史情况

3 讨 论

3.1某县中老年人群HIV/AIDS病例逐年增加,疫情形势严峻 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某县50岁及以上HIV/AIDS报告数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构成比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以50~<60岁年龄为主(51.02%),男性居多(73.77%),婚姻状况以已婚或有配偶为主(73.16%),文化程度普遍低下,小学及以下占65.78%(321/488),职业以农民(工)为主(56.56%)。与全国[7]、重庆全市[8]及其他地区[9-10]流行趋势一致。全县29个乡镇街道均有50岁及以上HIV/AIDS报告,主要集中在相对优越的城区。重庆市某县中老年人群AIDS疫情发展迅速,形势严峻,可能的原因有:(1)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结构老龄化,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的中老年人群庞大,家庭、社会对中老年人健康关注不够[11]。(2)低学历的中老年人对AIDS知识知晓率偏低,获取AIDS防治知识来源途径有限,安全性行为意识薄弱,发生高危行为后缺乏主动咨询检测或就医意识[12]。(3)因扩大了中老年人群AIDS咨询检测工作,故发现了更多的HIV/AIDS病例。2017 年初《中国遏制与防治AIDS“十三五”行动计划》提出扩大检测策略,首次将老年人作为AIDS防控宣教的重点人群[13],增加了中老年AIDS的检出机会。故建议利用创新型微电影、抖音、微信短视频等宣教模式[14],与传统喜闻乐见的文字手册、报纸等宣传方式相结合,在中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养老院、社区广场、农村活动室等重点场所开展健康预防AIDS宣传活动[15],进一步关心和丰富中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使其真正学习、接受,并正确运用AIDS防治知识。

3.2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被动检测为主,应增强主动检测意识,扩大检测措施,提高检测咨询可及性 本研究发现,50岁及以上HIV/AIDS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检测为主(59.02%);其次为主动咨询检测(30.53%),主要为疾控机构咨询检测,与太原市2006-2018年的情况一致[16]。提示中老年人随着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各种机会感染风险增加,因病就诊而被动接受AIDS检测;也表明中老年人缺乏主动检测意识,且对AIDS咨询检测了解不够,获得咨询检测可及性不足,将造成晚发现比例增高[17]。建议继续构建合理、便捷的AIDS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加强医院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AIDS检测咨询服务,对就诊患者采取“知情不拒绝”策略,主动提供咨询检测服务[10];但由于对AIDS的偏见和歧视,担心隐私暴露等各种原因,很多人不愿到医疗卫生机构咨询检测。建议大力推进自我检测政策,提高AIDS检测可及性,尽早发现,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AIDS传播[18]。

3.3感染途径以非婚异性性传播为主,且以男性商业性行为为主,应加强健康性行为宣传教育,多部门联合综合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50岁HIV/AIDS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94.88%),其中82.94%自诉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男性居多,且59.87%的男性有非婚商业性行为,78.46%的女性有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与我国陈方方等[19]、叶振淼等[20]和周艳君等[9]研究结果一致。随着生活质量提高、营养状况改善,男性性活跃期延长,至70岁仍存在正常的性需求,夫妻对性的追求有差异[21],中老年男性性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和正视,易导致其选择隐蔽、流动性强的低档场所嫖娼而满足生理要求;同时,为达到性快感,自认为已无生育功能,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很少使用安全套,从而增加了AIDS感染风险[22-23]。45.16%的中老年女性是因阳性配偶/固定性伴感染,提示应注意家庭内AIDS的传播风险,劝诫患者及时告知家人,防止二次传播。建议关注中老年人群性生理需求,加强中老年人健康性行为宣传教育,强化安全性行为意识;同时,政府、社会、疾控卫生机构应联合加强对重点场所人群进行AIDS防治宣传和健康干预。

本研究资料全部来源于AIDS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系统,只限于对现有数据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重庆市某县AIDS疫情“老龄化”趋势已凸显出来,需引起高度重视。应积极开展针对中老年人群的AIDS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AIDS防治知晓率,强化健康性行为和主动检测意识,持续加强AIDS自愿咨询检测、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AIDS检测咨询服务,推进AIDS自我检测政策,提高中老年人获得咨询检测服务的可及性,贯彻落实AIDS检测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工作。早预防,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遏制AIDS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流行和蔓延。

猜你喜欢

性传播异性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异性组
2010~2015年合肥市某三甲医院梅毒流行特征报告
异性齿轮大赏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艾滋病的防治与护理
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章节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