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

2023-11-16王摇橹

科技和产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双碳测算排放量

王摇橹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郑州 451464)

2020年9月中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本质上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逐渐脱钩,实现经济体系全面绿色升级。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其上下游关联产业多,增长方式相对传统,能耗带动大,是碳减排的重要领域。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旅游业发展所引致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关注。由于旅游活动涉及多个环节,旅游业碳排放途径多元,精确计算旅游业碳排放是一个公认的难题,学者们围绕旅游业碳排放测算展开了广泛研究。从测度方法来看,现有旅游业碳排放测算的主流方法有“自上而下”法[1]、“自下而上”法[2-5]和碳足迹法[6-7]。其中,“自上而下”法主要利用旅游卫星账户以及区域的投入产出表来测算碳排放;“自下而上”法则是通过游客数据收集,测算出不同旅游部门的碳排放再进行加总。从测度尺度看,学者们从全球层面[8]、国家层面[4,9]、省域层面[10]、市级层面[11-12]、生态地理区[5,13]、景区[14-15]等不同空间尺度对旅游碳排放进行测算。从测度结构看,对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碳排放的测算居多,且由于旅游交通在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较高,现有研究更关注于旅游交通碳排放问题[16-17]。关于旅游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关注。一些学者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研究旅游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18];更多的学者在旅游业碳排放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脱钩模型,对全国或者部分省份的旅游业发展与碳排放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研究[4-5,9-10,13]。

综上所述,尽管众多学者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层面对旅游业碳排放问题进行研究,但已有研究成果中针对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系统研究比较缺乏。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21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624家,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218家,星级酒店359个,旅行社1 195家。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河南省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2020年河南旅游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随着疫情得到控制,2021年旅游行业逐渐复苏,河南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9 34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6 078.87亿元,整体来看旅游业发展获得的经济效益明显,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指数提升。但与之相伴的大规模开发活动和旅游活动直接导致了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快速增长,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立足“十四五”经济发展关键窗口期,采取积极的政策和行动提升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水平,不仅有利于河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发挥旅游业节点作用,带动众多关联产业协同共治,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基于此,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下而上”法对2006—2020年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分析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水平及其演化特征,以期丰富中国省域层面的旅游业碳排放研究,并为河南省旅游业碳减排路径研究提供参考。

1 测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测算方法

众多研究表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是旅游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19-20],参考现有研究成果,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参考李振环等[4]、黄国庆等[5]计算碳排放的方法,采用“自下而上”法先分别测算河南省旅游业在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的碳排放量,再加总计算得到河南省旅游业总的碳排放量,模型如下:

C=CT+CH+CF

(1)

式中:C为河南省旅游业总的碳排放量;CT为旅游交通产生的碳排放量;CH为旅游住宿产生的碳排放量;CF为旅游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

1.1.1 旅游交通碳排放测算

参考联合国世界组织的计算方法[20],将旅游交通类型分为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四类,通过四种交通方式旅客周转量与相应碳排放系数的乘积估算每种交通方式客运交通的碳排放量。模型如下:

(2)

式中:Fi为乘坐i种交通类型的旅客周转量;Gi为i类交通方式的客流量中旅游者的比例;βi为i类交通的碳排放因子。参考魏艳旭等[21]的研究,选取铁路、民航、公路及水运中旅游者分别占比31.60%、64.70%、13.80%和10.60%,选取铁路、民航、公路和水运的碳排放因子分别为27 g/pkm、137 g/pkm、133 g/pkm和106 g/pkm。

1.1.2 旅游住宿碳排放测算

由于中国旅游住宿业统计数据只有星级饭店数据较为完备,参考石培华和吴睿[2]把河南省星级饭店作为旅游住宿碳排放的测算对象,模型如下:

CH=PαμφT

(3)

式中:CH为旅游住宿碳排放量;P为河南省星级饭店床位数;α为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μ为星级饭店每张床位每晚的能耗;φ为每床每晚的能耗与碳排放量转换值;T一般取值为365 d。参考石培华和吴睿[2]、Gössling等[22],选取星级饭店每床每晚的能耗值为155 MJ,能耗与碳排放量转换值为43.2 g CO2/MJ。

1.1.3 旅游活动碳排放测算

学者们普遍认为不同类型旅游活动碳排放特征是存在差异的[20,23],并将旅游活动按照出游目的分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出差、探亲访友以及其他五种类型,据此测算旅游活动的碳排放情况。模型如下:

(4)

式中:Vj为第j种旅游活动的人数;λj为第j种旅游活动所对应的碳排放系数。参考石培华和吴睿[2]、Becken等[23],将以上五种类型对应的碳排放系数分别设定为417 g/人、1 670 g/人、786 g/人、591 g/人、172 g/人。

1.2 脱钩模型

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是衡量旅游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指标,Tapio模型是近年来学术界分析经济环境等脱钩关系的主流方法,为进一步展现河南省旅游经济增长变动与旅游业碳排放增长的互动关系,基于脱钩理论的内涵,结合李振环等[4]、黄国庆等[5]的研究,以旅游收入表示旅游经济发展,采用Tapio脱钩模型构建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情况,全面分析2006—2020年河南省旅游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演变特征。计算公式如下:

(5)

式中:θ为脱钩弹性指数;C、I分别为当期碳排放量和旅游收入;ΔC、ΔI分别为相较前一年碳排放、旅游收入的变化量。参考罗芳等[13]的做法将脱钩状态分为脱钩、连接和负脱钩三种类型,并根据脱钩弹性的取值范围继续细分为八种类型(表1)。

表1 旅游经济与碳排放脱钩程度判定标准

1.3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07—2021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其副本(2006—2017年)、《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18—2020年)、《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9—2020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7—2009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2007—2009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2021年)等。为保证研究的真实性与连续性,对于个别年份缺失数据,采用邻近年份数值进行线性插补。

2 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量测算及脱钩分析

2.1 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量测算结果分析

根据式(2)~式(4),分别测算得到2006—2020年河南省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相应的碳排放数据,再根据式(1)将三者进行加总,计算得出河南省旅游业总碳排放量,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剔除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06—2019年河南省旅游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9年旅游总收入达到9 606.96亿元,是2006年的9.2倍。与此同时,旅游业碳排放量也由2006年的199.10万t增长到2019年的499.29万t,年增长率约为6.8%,可以发现河南旅游经济发展是建立在较高强度碳排放基础上的。

分阶段看,2006—2013年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呈快速增长趋势,但随着美丽中国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推进,旅游业碳排放问题逐渐受到重视,2014—2016年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呈现震荡趋势,表明旅游业减污降碳取得了一定成效,2017—2019年,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旅游业碳排放虽继续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较2013年之前有所放缓。

从碳排放构成来看,2006—2020年旅游交通碳排放平均占比约为86.88%,是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旅游住宿碳排放占旅游业碳排放的平均占比约为4.36%,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旅游活动碳排放占旅游业碳排放的平均占比约为8.76%,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由表3可知,在旅游交通碳排放构成中,不同交通方式碳排放占旅游交通总碳排放平均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公路、民航、铁路、水运,其中民航碳排放占比呈现逐年上涨态势,公路碳排放占比则较之前有所下滑。

2.2 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脱钩分析

根据式(5)计算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结果如表4所示。从整体看,研究期间内河南旅游经济增长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弱脱钩状态占比达71%,全省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总体偏弱,且多种脱钩关系并存。2008年河南省旅游收入与碳排放同向联动增长,且旅游业碳排放增速超过旅游经济增速,两者脱钩关系呈现增长连接状态,此时旅游经济发展伴随着较高水平的碳排放;2014年和2016年河南旅游业碳排放呈现强脱钩状态,旅游收入增加的同时碳排放量下降,表明在此期间碳排放得到了一定控制,旅游业表现出了低碳发展特征,2020年受疫情影响旅游收入和旅游业碳排放同时减少,但旅游业碳排放量减少幅度却小于旅游收入下降幅度,呈现弱负脱钩态势。除了2008年、2014年、

表2 2006—2020年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及其构成

表3 2006—2020年河南省旅游交通碳排放情况

表4 2007—2020年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结果

2016年、2020年,研究期间的其他年份河南旅游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都呈现弱脱钩状态,多种脱钩状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的结果。

随着“双碳”目标的有序推进,各行各业面临的降碳任务艰巨。河南旅游业结构传统,行业用能成本高,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公路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自驾游逐渐成为居民日常旅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旅游业碳排放主要来源的旅游交通碳排放将持续增加,考虑到人们消费不断升级,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以及疫情得到控制后人员跨地区流动不再受限等因素,预计河南旅游业总碳排放将继续增长。目前河南省旅游业相关制度未对单位旅游收入碳排放强度下降提出明确指标要求,低碳发展政策激励不到位,低碳旅游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旅游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碳减排积极性不高,且缺乏碳减排方面专业人才,低碳技术创新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预计河南旅游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弱脱钩状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在日益严峻的控碳形势下,亟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河南旅游业向低碳化转变。

3 对策建议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建议从加强政府引导监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引导游客低碳消费等方面着手,实现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强脱钩目标,提升旅游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1)加强政策引导监督。完善旅游业低碳发展顶层设计,出台文旅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规范和标准,制定旅游业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加强监督管理,采取行政命令引导旅游企业主动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转变企业发展模式,加快景区低碳改革,增加低碳旅游发展约束力。完善激励制度,制定旅游业碳达标奖励政策,以技术和资金扶持等方式,提高旅游企业参与低碳发展的积极性。

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旅游业对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加大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使用,将绿色低碳环保技术和设备引入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等旅游活动各个环节,加强旅游交通电气化改造,大量应用低碳交通运输工具,提高运输效率,推进绿色饭店发展,重视节能降耗、减少和避免浪费,提高绿色节能建筑覆盖率,打造“全电景区”等,推动旅游业能源使用的电气化、清洁化、零碳化转型。

3)鼓励低碳技术创新。低碳技术的应用是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达到平衡的重要途径。完善财税政策,合理引导资本流向,为低碳技术开发提供资金支持。构建旅游业碳中和“政产学研”平台,探索建立碳排放监测服务平台,加强对旅游地碳循环机制、旅游活动以及碳源地和碳汇等研究,探索生态固碳、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旅游业解决方案,为旅游业碳排放和碳管理提供支撑。加强碳减排领域专业技能岗位人才培养,为碳减排技术创新升级水平提供人才保障。

4)开发低碳旅游产品。作为低碳旅游的供应者,旅游企业加快传统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将低碳理念体现在旅游线路组织、游客食宿选择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借鉴国内外低碳旅游发展经验,不断推出、更新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绿色低碳文旅产品,做到“减排不减体验感”,将低碳理念渗透到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各个环节,引导游客实现从“观光游”到“深度游”的转变。

5)引导游客低碳消费。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等多渠道多形式低碳旅游宣传,倡导低碳旅游、绿色消费、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提升游客低碳消费意识。引导游客主动学习环保知识,将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纳入全省教育体系,使低碳消费意识成为居民的必备素质和修养。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和多层次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消纳渠道,鼓励游客积极参与旅游碳补偿,对于执行低碳项目的个人给予相应奖励。

猜你喜欢

双碳测算排放量
“双碳” 视角下的电网企业能源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
有关τ-可测算子的Young不等式与Heinz型不等式的逆向不等式
(T)-可测算子迹的不等式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