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都来了,嗨就对了

2023-11-15应琛

青年文摘 2023年16期
关键词:乐迷丫丫哔哩

应琛

如今,面对生活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喊着“恋爱工作都烦恼,LOVE哪有LIVE好”的口号,选择买上一张门票,去到Livehouse或音樂节现场,在自己喜爱的音乐中尽情释放烦恼。

好的音乐是关键

4月8日19时,上海虹口区瑞虹天地月亮湾内ModernSkyLAB门口早就排起了长队。这里马上就要进行愚月FoolMoon“决定性瞬间”巡演上海站的演出。

愚月出生于千禧年间,是一名唱作人。他的乐迷中,就包括今年19岁的丫丫,她提前半小时来到演出场地,发现前面已经排了几百人,“大多是和我差不多大,20岁上下的年轻人”。

在可容纳几百到上千人不等的场地中,台上的音乐人抱着开放的态度开始表演,与有着相似气息的人切磋、交流,将自己想要传达的精神传递给听众。台下的人们则挥舞着手臂,在呐喊和摇摆当中与台上的人产生共振。

这正是与演唱会和音乐节不一样的地方,也是丫丫喜欢上Livehouse的原因之一。因为场地“狭小”,音乐人与观众间的距离非常近,与追随者和被追随者的关系相比,双方更像是在彼此聆听。爵士、朋克、嘻哈、摇滚……人们被完全包裹在专业音响的震动之下,充分感知着音乐的渲染力,此时,与其说是在观看表演,不如说是欣赏音乐本身。

曾几何时,最初作为一种亚文化诞生的Livehouse,随着2019年综艺《乐队的夏天》的热播,一度迎来高潮。

愚月在参加了哔哩哔哩出品的说唱音乐类节目《说唱新世代》后,仅仅通过两个非正式舞台的表演,便在这档节目中获得了“最浪漫的rapper”之称,也收获了一波粉丝。

在丫丫看来,乐迷和粉丝之间差别还是很明显的。好的音乐才是关键,这也是吸引乐迷的核心。至于她自己,不会像粉丝那样去关注音乐人音乐以外的私生活,也不会买海报贴在床头。同时,丫丫坦言,比起票价,抢不到票才让她比较头疼,“即使上了闹钟最后也没抢到,点进去就卡了一下,票就卖光了”。

个性化的自我表达

没有座位、舞池、闪耀的灯光和乐器的配合,丫丫认为,Livehouse是放松的,能给人淡淡的联结感,但又不会造成社交压力,一个人去也不会显得格格不入。“物理空间上是很多人互相挨着,但心理上我会觉得我在跟自己独处。”自认为比较内向的丫丫这样形容Livehouse的魅力。

“看现场让我体会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的经历,蹦一蹦,或者静静地听都很快乐。”25岁的黎仔在广告公司上班。对他而言,音乐节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跟逛展、逛街没什么不同”。

黎仔至今还记得多年前第一次去音乐节的经历,自己就跟木头一样,很拘束,也不敢乱动。直到在朋友的带动下,加上很热情的舞台,身体才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动了起来,“原来根本没有人在意你是不是出了洋相”。

在黎仔看来,音乐节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你能跟一堆人一起享受音乐,彼此不会在意对方是什么学历、什么身份,大家只会做一件事,就是蹦,一起快乐地蹦。”黎仔将这种体验称为“一种没有标签的快乐”。慢慢地,他也完全放开了,“来都来了,嗨就对了”。

“如果不是音乐节这样的契机,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有这样的交集。音乐节实际上是提供了找到同道中人的机会。音乐节的音乐相对小众,年轻人却很容易在这里找到跟自己有相同喜好的人,这是一种独特的认同感。”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丁雪辰分析道,音乐节这种形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20多岁的年轻人关于个性化自我表达的需求。年轻人可以将在音乐节的体验以照片、短视频的形式分享在社交媒体上,向周围同龄人传达出自己的喜好或价值观,然后通过周围人的反馈来不断调整和获取对自己的认同。

草莓音乐节主办方“摩登天空”的副总裁沈玥说过:“音乐是一个Physical(身体)的事情,真正的音乐就是得靠现场。”

心理学有研究证实,现场的真人互动、真人演出,实际上会比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的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模仿,或是合唱。在音响和灯光的加持下,台上的音乐人或乐队会跟台下的观众更好地互动,会把话筒传递下来,有时甚至会玩“跳水”(指歌手从舞台上跳向台下的观众,观众伸手接住他,前提是打好招呼),观众很容易被带入,情绪也随之高涨起来。

的确,对一些人来说,Livehouse也好,音乐节也罢,音乐现场便是逼仄生活中的一扇小窗,能够透过它在繁忙与机械的重复生活中喘口气。

(摘自《新民周刊》2023年第20期,科科图)

猜你喜欢

乐迷丫丫哔哩
汽车里还能看视频刷弹幕《哔哩哔哩车机版》
哔哩哔哩商业模式分析——基于商业模式六要素理论
哔哩哔哩2019年全年营收67.8亿元同比增长64%
月活数据激活哔哩哔哩商业模式如何定义仍是难点
沪语歌曲专辑《上海谣》与广大乐迷见面
快乐丫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