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3-11-15李月明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优化设计双减背景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学生的作业设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每一位教师关注的焦点,初中数学教师亦如是。通过对以往的作业进行调查、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这类作业普遍存在枯燥、乏味、机械、重复、低效等特征。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正视学生的差距,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趣意盎然、层次分明、贴近生活的数学作业。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7-0004-03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聚焦学生的作业,通过优化设计,让学生的作业变得有趣、有效,让学生能够快乐、轻松、高效地完成作业。作业缺乏趣味性、层次性,缺少生活气息,必定会降低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作业的实效性也会随之下降。在优化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正视学生的差距以及联系多彩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集趣味性、层次性和生活性于一体的低负担、高质量的作业。

一、关注兴趣,让作业趣意盎然

影响作业趣味性的因素有很多,教师应该设计有趣的作业主题、有趣的作业形式以及有趣的作业内容等,让数学作业趣意盎然[1]。

(一)有趣的作业主题

作业的主题是教师设计作业的聚焦点。在选择、确定作业的主题时,教师既要紧扣教材教学内容,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唯有如此,教师才能选定学生感兴趣且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作业主题。

以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作业主题,如生活主题的作业、问题主题的作业以及归纳演绎主题的作业等。在生活主题的作业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学生非常熟悉且感兴趣的情境;在问题主题的作业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有趣的问题情境;在归纳演绎主题的作业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领学生准确归纳、生动演绎全等三角形相关概念、公式、定理的练习。

面对有趣的作业主题,学生会兴趣盎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完成作业。显然,这种有趣的、主题式的作业能够让学生真切感知、体会作业的乐趣,进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有趣的作业形式

创新作业形式可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2]。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本着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加作业趣味性的目的,大胆、合理、巧妙地创新作业形式。同时,作业形式的创新,还可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作业的实效性。

例如,在讲解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立方根”时,教师对作业的形式进行了创新,要求学生以微作文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叙述、描写“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异同。当然,为了让作业的形式更加有趣,教师还可以特别要求学生以拟人化、童话剧的形式进行呈现,赋予“立方根”和“平方根”生命,让它们开口说话,让它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展现各种特征。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思维导图、手抄报、数学日记的形式,完成相关的数学作业。相较于传统形式的作业,这些新颖的、有趣的作业形式,能增强作业的魅力,极大地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三)有趣的作业内容

鲜明有趣的主题是教师设计作业的聚焦点;多元有趣的形式,是教师设计作业的创新点;丰富有趣的作业内容,是教师设计作业的着力点。面对丰富有趣的作业内容,学生会持续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思维潜力,全神贯注、卓有成效地完成作业[3]。

以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围绕生活主题创设一些旨在引领学生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生活情境,可以设计让学生利用“平面坐标系”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练习题目。这些作业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很高,兴趣更浓。

另外,为了让作业的内容更加有趣,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搜索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自主分析、自主计算。有趣的作业内容,既让作业变得魅力无穷,也让学生的作业负担得以减轻。

二、正视差距,让作业层次分明

缺乏层次性也是作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理解能力、基础知识、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存在客观、真实的差距。倘若教师忽视甚至无视学生之间的各种差距,设计一些“一刀切”式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反,如果教师能够正视学生在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并设计一些层次分明的作业,就能够显著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一)运算能力方面的差距

运算能力是贯穿学生数学学习始终的一项基本能力[4]。不同的学生在运算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缩小学生在运算能力方面的差距,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分层运算练习。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寻找学生运算能力薄弱的根本原因,據此有针对性地分层设计一些运算练习。

以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教学为例,在分层设计运算练习时,教师首先应该通过课堂达标检测练习,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如对分式乘法的运算法则掌握不熟练,对分式除法的运算方法掌握不熟练等。之后,针对学生在运算能力方面存在的不同问题,教师可以分层设计一些有趣的运算练习。

教师设计的运算练习题目层次分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运算能力发展需求,精准选择相对应的运算练习。这样一来,学生的计算量明显降低了,计算能力也会得到质的提升。

(二)空间想象方面的差距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几何知识。在解决各种几何问题时,如果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学生就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同的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鉴于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些旨在发展、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作业。

例如,在讲解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这部分内容时,鉴于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教师可以分层设计一些作业。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在练习题目中提供更多的提示。以这些提示为支架,学生就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对于那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去除相关的提示,以此提升作业的难度,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的优势。

实践证明,教师应正视学生在空间想象方面存在的差距,并以这些差距为参考、为导向,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目,使作业更加接近、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加有助于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逻辑推理方面的差距

在理解数学概念、推导数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时,学生必须依靠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然而,因为不同的学生在逻辑推理能力方面存在不同的差距,所以教师应该在正视学生这方面差距的基础上,分层设计一些旨在发展、提升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作业。

例如,在讲解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基于学生在逻辑推理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教师可以分层设计一些有趣的作业:对于一些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回顾、温习教师在课堂上推导线段垂直平分线相关概念、定理、公式的过程,然后要求他们完成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题目;对于一些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的,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線”相关的推导练习等。

教师正视了学生在逻辑推理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所以能够分层设计一些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相近的练习题目。教师以这些练习题目为抓手,不仅可以助力学生进一步理解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助推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联系生活,让作业贴近生活

(一)贴近学校生活的作业

为了拉近数学作业与学校生活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精心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增加学生学校生活的乐趣,也能够丰富学生数学作业的内容。

例如,在讲解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图形变化的简单运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丰富、多元、有趣的学校生活,设计一些作业内容。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全方位、多角度调查学校建筑物、功能室运用图形变化的一些案例,并以这些案例为切入点,深入理解图形变化的相关知识。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清晰看出,当学生在完成贴近学校生活的作业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与此同时,将作业与学校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在趣意盎然的学校生活中,高质量地完成相关作业。

(二)贴近家庭生活的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引领他们尽情地享受快乐、充实的家庭生活。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的数学作业与家庭生活紧密地关联在一起,那么学生的家庭生活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充实,学生的作业负担也会明显减轻。

以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

设计一些数学作业。如要求学生以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家中的一些中心对称图形,积极主动地承担一些包含中心对称知识的家务活。如在用洗衣机洗衣服时,学生可以观察洗衣机的涡轮运转情况;在擦窗户时,观察、分析窗户所包含的中心对称知识。

显然,教师巧妙、恰当地联系家庭生活,精心设计的数学作业,既丰富了作业的内容,也让家务活变得更加有学问。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可以发展动手能力,还可以发展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通透。

(三)贴近社会生活的作业

为了让学生的数学作业更具生活气息,教师除可以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之外,还可以联系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以贴近社会生活的数学作业为桥梁,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这个大世界中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及发展、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等。

以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的教学为例,联系社会生活,教师可以创设各种与一次函数相关的生活化的情境。如乘坐出租车、自驾车出行过程中,遇到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问题;公共游泳池的容积,与抽水时间、注水时间等之间的关系;景区淡季票、旺季票、个人票和团体票单价与景区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等。教师还可以围绕“一次函数的应用”的相关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设计一项调查分析类作业,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了解社会生活中含有一次函数知识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实践证明,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围绕教学内容,潜心设计一些贴近社会生活的作业,可以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浓厚的兴趣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这种作业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学生并不会感觉到有负担。相反,学生的社会生活还会因这种类型的作业而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四、结束语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优化设计作业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也要注重作业分层,还要联系多彩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趣意盎然、层次分明、贴近生活的作业。相较于以往枯燥、乏味、低效、无趣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有趣味,有层次,有质量,有效益。对于这样的作业,学生会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会积极主动、兴致勃勃地去完成。与此同时,作业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方面的作用也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王一帆.基于双减背景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创新设计研究[J].学苑教育,2022(28):47-48.

刘敏.“双减”背景下数学差异化作业设计探析[J].求知导刊,2022(23):5-7.

李世存.核心素养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J].智力,2022(23):135-138.

秦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探究[J].天津教育,2022(19):42-43.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港市“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02B)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月明(1977.1-),女,广西贵港人,

任教于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第一初级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享受贵港市政府特殊津贴教师,曾荣获贵港市“优秀教师”、贵港市“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猜你喜欢

优化设计双减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基于simulation的医用升降椅参数化设计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