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老年教育融合发展的探索
2023-11-15□李钊
□ 李 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老年教育作为构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认可。笔者就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年教育工作,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老年大学发展现状
一是老年大学在思想引领上的作用更加突出。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阵地。老年大学通过“一方隶属、多方管理”模式,成立班级党小组,形成“以班级党小组为依托、以老党员为引领”的党建工作机制,党小组定期组织主题“微活动”,党员学员带头讲“微故事”,通过微信群推送党史“微知识”,开展“指尖课堂”“情景课堂”“红色课堂”教学,引导鼓励学员开展互动交流,读文章、谈体会、说感受,让学员们学习党史、先进文化,及时跟进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定理想信念,铸牢信仰之基,主动投身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教学活动融合形式多样。老年大学坚持开门办学,积极应对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主动与镇街社区联合,不断拓展教学活动的平台载体,建立“政府牵头+骨干引领+老同志广泛参与+后备队伍”运行模式,加强精品节目创作,打造了一批高质量艺术作品,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举办的各类活动、赛事和演出,展示教学成果,丰富区域文化生活。以胜利油田老年大学为例,联合地方政府举办“迎重阳 颂党恩”书画作品展,近70余名老同志翰墨丹青,礼赞百年。与地方政府、直属单位共同组织“油地一家亲 奋进新时代”文艺汇演,300余名老年学员挑大梁、唱主角,传播正能量。老年锣鼓队代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参加东营市闹元宵民间文艺展演,老年舞蹈队编排的节目—“奔腾”获得东营市广场舞大赛第一名。
三是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是提升老年大学办学质量的关建。围绕“教学”这个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完善教师资源库,变“按岗求师”为“按需择师”,挖掘有教学经验的、有较强专业知识并热心老年教育事业的教师。每门课程都有两名以上人选,保证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对教师政治上信任、工作上依靠、生活上关心,定期组织座谈交流和走访慰问,增进感情,促进教学。加强学员骨干队伍建设,挖掘培养一批学员骨干,切实担负起班级管理、党组织活动、志愿服务等职责,引导老同志自主组织、自我管理、互助学习。加强自管组织建设,不断强化书画、声乐、戏曲等12个老年文体分会和9个志愿团队等自管组织的领导和管理,按照“成立有基础、运行有规则、管理有章法、活动有规矩”的原则,依法、合规、有效地开展工作。经常性组织文化活动、志愿服务下基层、进社区、进学校,服务社区,奉献社会。
老同志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当前老年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是区域老年教育发展不均衡。尽管老年教育发展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受地域及办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老年教育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域间还存在明显差异,质量与需求差距较大,与镇街社区的共建、共享机制尚不健全,区域内老年教育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是课程设置与老年群体的需求还存在差距。虽然各级老年大学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开设的,但有些课程却受师资和经费的限制,无法开设。再加上部分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或设置随意,缺乏整体规划;或设置单一,缺乏方向性,偏重于文体娱乐活动和兴趣爱好培养等健身休闲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老年大学的整体教育功能。
三是部分老年人因客观原因无法接受教育。尽管各级老年大学在满足老年人求知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因教学地点固定、时间固定等原因,还有部分老年人不能坚持常年到校学习。虽然有强烈的再学习愿望,但一部分老年人因自身健康原因导致行动不便,不能离开家到校学习;还有一部分老年人虽然报名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但经常因家务、外出、生病等原因或而请假,不能常年坚持到校学习,学习内容不连贯,致使他们跟不上教学进度。
三、新形势下加强老年教育融合发展的建议
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老年教育、推动各类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的大背景下,老年大学要立足“让老同志过上更有价值、更有追求、更有内涵的老年生活”目标,持续在老年教育融合发展的机制构建、教学管理、活动创新等方面不断探索,探索构建区域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使老年教育的融合先行一步、走深一步,以文化融合为突破口,带动区域文明和谐发展。
一是坚持政治立校,持续推进党建联建。加强党对老年教育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老年教育方针,始终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持续推进社区“大党委”建设,保障老年教育工作有序开展。打造“党支部+”工程,在学习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带动等方面增添“红色元素”、展示“红色力量”,把老年大学打造成老有所学的课堂、老有所乐的舞台、老有所为的阵地、传承红色基因的窗口。
二是坚持精准服务,持续推进阵地联创。老年大学和社区老年教育阵地资源实行体系化布局,注重阵地规划、空间利用、教养结合,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成老年大学的课堂,推进新时期老年教育的社会化延伸、生活化靠拢,渗透人文关怀、人情关切、人道关爱,把老年大学建成学习的校园、交友的乐园、温馨的家园。
三是坚持需求导向,持续推进资源联享。全面推进“家门口老年大学”,贯彻开放办学理念,扩大老年教育有效供给,全面推行“1+X”办学模式,形成“一核心多网点”的老年教育新格局。结合老同志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党群服务中心教学网点的课程,老年大学统一调配教师,实行教师走班制,送学到社区,让老同志不出社区就有学上,学到想学的知识和技能,推进老年教育全覆盖。
四是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进活动联办。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第三课堂”等实践活动,积极搭建“老有所为”展示舞台。老年大学通过扩大学员招生,不断培育壮大文体骨干队伍,影响带动更多老年人提升“老有所为”价值意识。充分整合各类社会教育资源、活动阵地,鼓励老年人踊跃参与社区党建、文明创建、矛盾调解、社会治理、游学等志愿服务,丰富“老有所为”内容形式。
做好新时期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老年教育主业主责,统筹谋划推进老年教育,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资源整合、共建共享,通过加强在党建引领、教务教学、师资共享、课程设置、文体活动、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务实合作,积极搭建与老年人交流互动平台,推动为老服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融合,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文化养老需求,提升区域老年教育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