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视角下研学发展现状及消费者传承意愿研究

2023-11-15曲凯杨

商展经济 2023年21期
关键词:研学课程设计意愿

曲凯杨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3)

1 引言

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研学旅行正在高速发展,社会对研学旅行的需求逐渐增多,大众关注度不断提高。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举措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学生、家长开始重视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的结合,研学旅行项目以其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逐渐进入大众消费者的视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校内外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动手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研学对文化传承及旅游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问题,“动起来”是其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旅游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研学课程相结合,发展设计文化类研学课程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积极响应,又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相应的研学课程设计开发不仅可以发挥传统文化的知识性、艺术性和经济性价值,还能拓展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发展空间,更有利于文化传承。

本文基于文化传承角度,从家长视角进行当前研学市场中有关旅行项目的调研,了解对现存项目的满意度,了解目前的研学发展现状。同时,从多个维度对影响消费者对文化传承意愿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具有显著性的因素。本文在理论层面上可以丰富研学项目在大众群体中的需求特征,实践层面可以为政府在研学发展中提供政策保障和发展帮扶提供依据,使相关企业在今后的研学项目设计上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迎合大众消费者的喜好,让传统文化在研学项目中的体现程度更高,更好地完善研学项目中的活动设计流程,多角度地提高研学课程的传统文化吸引力。

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学生学龄特点、教学实践内容需要以及具体实施条件等因素,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体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日常教学活动不同的户外社会实践中丰富眼界知识,加深与自然文化、社会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切身体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 “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此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尝试把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开展,也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文化吸引是文化传承的基础,情感认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化传承的形式与意愿,文化传承在于情感的认同和支持,拓宽研学项目发展思路,同时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研学过程中的情感认同对消费者文化传承意愿有正向相关影响;

H2:研学过程中的文化吸引对消费者文化传承意愿有正向相关影响。

3 调查方案策划与实施

为选出少量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区域,本文根据2021年济南市各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把济南市各区划分为两类:第一类:历下区、市中区、历城区、章丘区、高新区;第二类:槐荫区、天桥区、长清区、莱芜区、钢城区。

本文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第一阶段采取随机抽样,分别从两类中各抽取一个区;第二阶段采取分层抽样,从先前阶段抽中的两个区中的学校抽取相应数量的学校。第一阶段抽取的区为历城区、钢城区;第二阶段抽取的学校为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济南市莱芜第四中学、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对于已选中的三所学校,根据现实各年级大致人数的实际情况,除去三所学校毕业年级学生,并进行样本量分配,最终确定本次调研总样本量为350人次。

在具体组织安排中,本文具体分为提出问题、明确研究主题、确定调查对象、设计调查方案与问卷、回收筛选数据、录入分析数据、撰写修改报告等阶段,并根据具体任务划分合理分配各个任务的截止日期,形成整体研究调查方案。

4 数据分析

4.1 问卷设计与样本状况

对现有研学产品设计满意度调查分为产品成本、项目自身课程设计、项目过程中服务设施、基本安全保障、课程服务。文化传承意愿则分为情感认同和文化吸引两个维度,设计了文化传承视角下研学发展现状及消费者传承意愿的调查研究问卷。

调查中,本文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济南市抽取3所高校,发放问卷374份,实际回收问卷344份,经过数据筛选和处理,最终得到有效问卷数为330份,有效回收率为88.24%。本次受访者女性占比47%,男性占比53%。从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来看,高中及中专学历为17.27%,本科及大专学历为52.12%,硕士及以上学历为30.61%。从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来看,25~35岁占26.4%,35~45岁占30.9%,45~55岁占30.3%,55岁及以上占12.4%。在整个调查人群中,35~55岁年龄占绝大多数。被调查者的职业分布分别为市场销售人员16.7%,技术开发人员4.8%,教师34.2%,医务工作者2.7%,行政文职人员10.3%,企业员工21.8%,其他9.4%。综上,以教师、企业员工、市场销售人员为主要职业,影响消费者选择研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安全保障不到位、成本太高、很多课程设置不合理排到前三位。

4.2 信度与效度检验

由表1、表2数据可知,Cronbach'sAlpha系数均高于 0.9,表明该量表的信度较好,可做进一步分析。由表3、表4可知,Bartlett检验显著(显著性 Sig=0.000),KMO均高于0.7,说明问卷效度极好,结果有效,是可信的。

表1 满意度信度分析结果

表2 传承意愿信度分析结果

表3 满意度效度分析检验结果

表4 传承意愿效度分析结果

研学课程设计中,令消费者较为满意的有7项:Q2.2实践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Q2.3景区目的地参观资源丰富,环境舒适;Q3.1课程实践中保障食品安全;Q3.2课程实践中保障交通安全;Q3.3课程实践中保障住宿安全;Q3.4课程实践中保障活动项目安全;Q3.5课程实践中制定有效的安全应急方案,均处于A象限。

需要立即提高改进的有4项:Q1.1研学项目设计规划合理、Q1.2课程设计提现寓教于乐性、Q1.3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紧密结合、Q1.5根据学生兴趣特点进行特色指导。均处于B象限。

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的有6项:Q0.1研学项目产品价格合理可接受;Q0.3研学项目参与人群有利于扩大社交范围;Q1.4研学过程中互动交流顺畅;Q2.1讲解人员衣着得体,整洁大方;Q2.4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情感体验、Q2.5研学过程中有较好的文创产品,均处于C象限(见图1)。

图1 IPA感知期望象限图

4.3 研学现状及消费者满意度调查

可以将资源进行转移的有1项:Q0.2研学产品时间设置合理,处于D象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消费者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研学项目自身课程设计、研学过程中服务设施两个维度,说明消费者在参与研学的过程中更在意这两方面的内容,所以在今后的研学课程设计中,相关企业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更向这两个维度倾斜资源。

4.4 消费者文化传承意愿影响因素

由表5和表6可知,情感认同、文化吸引的Sig.值均小于0.05,说明在这两个维度中,情感认同和文化吸引对消费者的文化传承具有显著影响。此外,情感认同和文化吸引的非标准化系数B分别为0.525和0.344,均为正值,说明两者不但对消费者文化传承有显著影响,而且影响为正向,即消费者越对该文化有情感上的认同及更容易被该文化吸引,其选择文化传承的可能性就越大。

表5 相关性表

表6 系数表

由此得出关于情感认同、文化吸引对影响消费者文化传承意愿的回归方程为:

5 结语

5.1 结论

5.1.1 目前国内研学市场顾客对现有研学课程产品总体上期望与感知有差值

从研学项目自身课程设计、研学过程中服务设施这两方面来看,消费者期望感知较大,应引起研学课程设计企业的注意。大多数消费者对研学活动过程中安全保障措施的关注度较高,有关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也相对较大,整体满意度较好。关于目前国内的部分研学课程,相当一部分项目在研学整体设计层面有所缺乏。例如,学校层面缺乏对参与研学课程类型统一的定位,对其参与目的性不明确;社会层面,缺少对研学课程的监督管理,课程质量及设计参差不齐,缺乏相应的评价考核及退出机制,间接导致了学生参与和学习的意识较为薄弱,家长对研学项目的认可度也较低。同时,学校将研学旅行视为一种非正式化、无意义的休闲方式,并未充分认识到研学课程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正向作用。研学机构对研学深层次知识的挖掘力度不足,更多的是敷于表面。

5.1.2 情感认同、文化吸引对消费者文化传承意愿有正向相关影响

研学活动作为一种富有教育和文化内涵的体验,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这种趋势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对教育和文化传承更深刻的认识,以及个性化服务的不断崛起。消费者的需求逐渐从简单的娱乐活动转向注重内容本身的研学活动。在过去,人们可能更多地将研学活动视为一种休闲娱乐;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从中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希望填补学校教育中的一些知识空白,探索更广泛和深入的领域,表明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我教育的追求正在不断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更愿意选择定制服务,希望研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其个人的需求和兴趣,可能包括根据个体的特性和发展需求来定制课程,以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潜力。这种个性化定制化的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个人发展的重视,他们愿意投资时间和金钱来获取定制的学习体验。

在研学活动中深入了解文化是一个重要方面。研学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是文化的传承和体验。调查发现,情感认同和文化吸引对消费者是否愿意参与文化传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意味着当消费者在活动中深度体验不同的文化项目时,他们会更加了解文化的内涵,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最终在情感上与这种文化产生认同感,这对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当人们对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认同时,才会愿意积极参与和传承这种文化。

5.2 建议

5.2.1 继续丰富深入文化传承领域的研学研究

为了丰富文化传承领域的研学活动设计,可以将文化类研学课程的主要方向聚焦于文化传承、文化吸引和文化认同三个关键要素,并深入挖掘研学活动各个阶段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其与消费者文化传承意愿的关联程度,这将赋予研学更深层次的教育和社会意义。课程设计可以强调文化传承,通过在研学活动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如语言、手工艺、节庆、传统习俗等,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可以包括与文化传承者的互动,以了解其知识和技能,并将这些知识传递给新一代。通过实际参与和体验,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形成对文化传承的积极态度和意愿。文化吸引应成为课程设计的关键要素,通过精心策划的研学活动,引导学习者深入了解各种文化元素,使其在体验过程中产生浓厚兴趣,可以包括文化表演、参观文化景点、品尝传统美食等多样化的体验,以激发学习者对文化的好奇心和热情。这种吸引力有助于学习者更深入地融入文化,更容易接受文化传承的价值观念。

5.2.2.提升研学活动的专业性、标准性

针对以上问题,应转变对研学课程的理解。通过引入专业的研学导师,推出更加契合实践教育目的的相关课程,使得整个研学活动更加专业化、体系化,要更加着眼于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实践需求,进行全面全程、细致细化的研学活动标准体系的构建。纵向上包括国家层面、社会行业层面、地方层面等,横向上包括教育主管层面、旅游监督层面、研学旅游服务企业层面、学校层面等,从内容上涵盖研学活动准入门槛、产品开发、人员配备、组织实施等方面。

5.2.3 继续丰富深入文化传承领域的研学研究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研学活动还是比较认可的。从国家或相关主管部门层面,可以加强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相关宣传,积极推行研学活动的观念,积极促进精品研学活动的开发。现如今,许多学生参与研学活动仅是盲目的从众心理,而非主动意愿,同时参与过程中娱乐性过于强烈,缺少收获。所以,从企业层面要加强研学课程研发,在一定程度上内容要大于形式,通过丰富课程形式,完善课程体系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开辟寓教于乐的第二课堂。

猜你喜欢

研学课程设计意愿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