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绿绒蒿属具盘绿绒蒿亚属小志

2023-11-14邓成志周海艺李高翔

西北植物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绿绒蒿吉隆花柱

邓成志,周海艺,李高翔,徐 波*

(1 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院,昆明 650224;2 巧家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巧家 654600;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4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腊 666303)

罂粟科(Papaveraceae Juss.)绿绒蒿属(MeconopsisVig.)是1个分类学热点类群,近年来新类群时有发表,该属种类已经超过90种,中国也不断有新种及新记录发表[1-3]。具盘绿绒蒿亚属(M.subgen.DiscogyneG. Taylor)是其中1个特化的类群,最显著的特征是花柱基部突然扩大成盘而盖于子房之上,且常突出于子房之外;所有种在营养生长阶段都会形成1个密集的莲座叶丛,通常枯叶的残骸在活叶下面形成1个厚厚的毡;花序是1个简单的、密集的假总状花序,下面有苞片,上面无苞片;该亚属模式种为毛瓣绿绒蒿(M.torquataPrain)[1,4-5]。具盘绿绒蒿亚属特产西藏中部,喜马拉雅山中部及东部[1-2,6],通常分布于难以到达的高山灌丛、砾石草坡及冰缘带。《西藏植物志》《中国植物志》记载中国具盘绿绒蒿亚属有毛瓣绿绒蒿、毛盘绿绒蒿(M.discigeraPrain)及吉隆绿绒蒿(M.pinnatifoliaC. Y. Wu &H. Chuang ex L. H. Zhou)3种[5,7];FloraofChina收录除以上3种外,新收录康顺绿绒蒿(M.tibeticaGrey-Wilson)[6]。

1 研究方法

(1)查阅文献:先后查阅《西藏植物志》《中国植物志》、FloraofChina、TheGenusMeconopsis:BluePoppiesandTheirRelatives、《青いケシ大図鑑》[1-2,4-7]等文献。

(2)查阅标本:除标本馆现场查阅标本外,同时利用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GBIF)、Global Plants on JSTOR等数据库,查阅包括模式标本在内的国内外馆藏标本。

(3)查阅植物图片库:通过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中国自然标本馆(CFH)、联盟图片(CUBG)等核对物种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

(4)野外调研:针对具盘绿绒蒿亚属(Meconopsissubgen.DiscogyneG. Taylor)开展大量的野外调研,覆盖拉萨、林芝、山南及日喀则等高海拔山区。

2 结果与讨论

具盘绿绒蒿亚属(Meconopsissubgen.DiscogyneG. Taylor)分布于难以到达的高海拔山区,植物标本采集困难,馆藏储量不足。早期学者因为未能查阅模式标本,对其认识不足,存在鉴定错误的情况,如《西藏植物志》、《中国植物志》、FloraofChina[5-7]以及国内馆藏标本,经常将几个种混淆。

《西藏植物志》、《中国植物志》、FloraofChina记载毛盘绿绒蒿(M.discigeraPrain)产中国西藏的定日县和聂拉木县[5-7]。如1959年6月5日,钟补求160(PE 01050927),定日卡达肖克山口,海拔4 400 m的山坡或湿地。1975年3月26日,被王文采和倪志诚鉴定为皮刺绿绒蒿(M.aculeataRoyle);1977年6月29日,被庄璇鉴定为毛盘绿绒蒿。实际上是康顺绿绒蒿(M.tibeticaGrey-Wilson)。又如1975年6月25日,青藏队5864(PE 01050926),聂拉木城附近,海拔4 300 m的山坡岩石隙,花紫红色。1976年12月1日,被倪志诚鉴定为皮刺绿绒蒿;1977年10月25日,被庄璇鉴定为毛盘绿绒蒿;同产地的青藏队7588(PE 01050925)均为吉隆绿绒蒿(M.pinnatifoliaC. Y. Wu &H. Chuang ex L. H. Zhou)。

《藏族药用植物绿绒蒿》记载中国西藏亚东产毛盘绿绒蒿,如西藏中(藏)药资源普查项目中,尕让甲等54233420140815066LY,标本藏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生药研究所[9]。然而根据书中植物标本及野外生态照,作者发现植物花色及叶片等形态学特征与毛盘绿绒蒿显著不同。经查阅文献及标本,确定是中国新记录的不丹绿绒蒿(M.bhutanicaTosh. Yoshida &Grey-Wilson)。

以上所谓毛盘绿绒蒿均为错误鉴定,中国不产毛盘绿绒蒿。不丹绿绒蒿系Toshio Yoshida和Grey-Wilson根据不丹西部标本Ludlow,Sherriff &Hicks 17471发表的新物种,曾被认为是不丹特有的新种[1-2,8]。不丹绿绒蒿与毛盘绿绒蒿形态最为接近,区别主要在于前者花蓝色至紫色,叶片顶端5~7裂,雌蕊花柱较短,通常为2~4 mm;后者花黄色,叶子顶端3裂,雌蕊花柱较长,通常为4~6 mm。

至此,中国有绿绒蒿属具盘绿绒蒿亚属植物4种,分别是毛瓣绿绒蒿、吉隆绿绒蒿、康顺绿绒蒿和不丹绿绒蒿(图1),具体情况如下。

A.毛瓣绿绒蒿(摄影:徐波);B.吉隆绿绒蒿(摄影:徐波);C.康顺绿绒蒿(摄影:徐波);D.不丹绿绒蒿(摄影:吉田外司夫)。

(1)毛瓣绿绒蒿,Meconopsistorquata, Prain,Ann.Bot.(Oxford). 20: 355. 1906。

Taylor G.(1934);《西藏植物志》(1985);《中国植物志》(1999);FloraofChina(2008);TheGenusMeconopsis:BluePoppiesandTheirRelatives(2014);《青いケシ大図鑑》(2021)。

叶片全缘或不规则的波状,花蓝色,雌蕊花柱几无。

生境:生于海拔3 400~4 700 m的高山冰缘带的斜坡、碎石、漂砾间。

分布:中国西藏中部(拉萨/西藏队72-86 HNWP)及东南部(米林/青藏队74-3091 PE);中国特有种。

(2)吉隆绿绒蒿,MeconopsispinnatifoliaC. Y. Wu &H. Chuang ex L. H. Zhou,ActaPhytotax.Sinca17(4): 114. 1979。

《西藏植物志》(1985);《中国植物志》(1999);FloraofChina(2008);TheGenusMeconopsis:BluePoppiesandTheirRelatives(2014);《青いケシ大図鑑》(2021)。

叶片羽状深裂或浅裂,花红色、淡蓝色、紫色或深紫蓝色;雌蕊花柱显著,通常为5~11 mm。

生境:生于海拔3 500~4 900 m的碎石坡,砾石草地,多石的溪边。

分布:中国西藏西南部(吉隆/西藏中草药普查队72-545 HNWP&PE,吴征镒,陈书坤,杜庆,等75-659 KUN、聂拉木/青藏队75-5779 KUN&PE,FLPH Tibet Expedition 12-0351 PE,青藏队植被组75-6506 PE;其中,青藏队植被组75-6506曾被误定为毛瓣绿绒蒿),尼泊尔也有。

(3)康顺绿绒蒿,MeconopsistibeticaGrey-Wilson Alpine Gardener. 74: 222. 2006。

FloraofChina(2008);TheGenusMeconopsis:BluePoppiesandTheirRelatives(2014);《青いケシ大図鑑》(2021)。

叶片全缘或两侧有几个粗齿,花红色至明亮的褐红色,雌蕊花柱通常为5~7 mm。

生境:生于海拔4 200~4 700 m的杜鹃灌丛及荒地。

分布:中国西藏西南部(定日/PE西藏考察队18-7650 PE,钟补求59-160 PE;其中,钟补求59-160曾被误定为毛盘绿绒蒿);中国特有种。

(4)不丹绿绒蒿,MeconopsisbhutanicaTosh. Yoshida &Grey-Wilson Plantsman n. s. 11(2): 98. 2012。

TheGenusMeconopsis:BluePoppiesandTheirRelatives(2014);《青いケシ大図鑑》(2021)。

叶片顶端5~7裂,花蓝色至紫色,雌蕊花柱通常为2~4 mm。

生境:生于海拔3 400~4 500 m的砾石草地及高山流石滩。

分布:中国西藏西南部(亚东/尕让甲等54233420140815066LY);不丹西部;中国西藏新记录种。

中国绿绒蒿属具盘绿绒蒿亚属植物检索表[1-2,4-8]

1a 花柱几无;花瓣外侧被稀疏的刚毛

毛瓣绿绒蒿M.torquata

1b 花柱显著,3~4 mm以上;花瓣外侧光滑

2

2a 花柱盘的轮廓为五边形,浅裂,不突出于子房边缘;花瓣红色至明亮的褐红色;柱头头状;

康顺绿绒蒿M.tibetica

2b 花柱盘深波状,有8个角,在边缘浅裂或有流苏,突出于子房边缘;花瓣红色、淡蓝色、紫色或深紫蓝色;柱头棒状

3

3a 叶片羽状深裂或浅裂;叶柄及叶中脉红色;茎多叶(不包括叶状的苞片);花瓣红色、淡蓝色、紫色或深紫蓝色

吉隆绿绒蒿M.pinnatifolia

3b 叶片先端5~7齿;叶柄及叶中脉不为红色;茎少叶;花瓣蓝色至紫色

不丹绿绒蒿M.bhutanica

3 结 论

中国不产毛盘绿绒蒿(MeconopsisdiscigeraPrain)。中国绿绒蒿属具盘绿绒蒿亚属(M.subgen.DiscogyneG. Taylor)有毛瓣绿绒蒿(M.torquataPrain)、吉隆绿绒蒿(M.pinnatifoliaC. Y. Wu &H. Chuang ex L. H. Zhou)、康顺绿绒蒿(M.tibeticaGrey-Wilson)及不丹绿绒蒿(M.bhutanicaTosh. Yoshida &Grey-Wilson)4种,其中,不丹绿绒蒿是中国西藏新记录种。

致谢:野外调研过程中得到蒙洛桑都丹、图登嘉措、刘云、法志、蹄子、铁锅、珠峰雪豹保护中心、扎布桑、张旭、徐畅隆、扎西次仁、郝丽鹏等先生的大力支持,一并感谢。

猜你喜欢

绿绒蒿吉隆花柱
欧报春二型花柱的繁育特性研究
藏药红花绿绒蒿资源、化学及药理系统研究进展
ALA对低温胁迫下甜樱桃子房和花柱AsA-GSH循环的调控
丢失的花柱
我是绿绒蒿的信徒
绿绒蒿(4)
中国绿绒蒿档案·影像
西藏吉隆—康马变质带地质特征初探
吉隆沟:西藏心窝里的江南
中尼昔日最大口岸开通提速西藏边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