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维管植物1个新记录属和5个新记录种

2023-11-14吕信运张家辉刘喻盈左有为邓洪平

西北植物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水东酢浆草凤仙花

吕信运,张家辉,张 欢,刘喻盈,左有为,邓洪平

(西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资源植物保护与种质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

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东部,三面环山,北有大巴山,东及东南有巫山、七曜山和武陵山等,南有大娄山,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重庆复杂的地理气候环境削减了第四纪冰川的侵袭,为众多珍稀濒危与孑遗植物提供了庇护所。重庆市植被区系位于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和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交汇枢纽,是中国南北植物的过渡带,也是中国三大特有现象中心之一的“川东-鄂西中心”的核心地带,维管植物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区系复杂等特征[1]。

由于重庆市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植物区系,近年来通过对重庆市广泛的植物多样性调查,发现大量的新类群,如巫溪铁线莲(ClematiswuxiensisQ. Q. Jiang &H. P. Deng)[2]、巫溪虾脊兰(CalanthewuxiensisH. P. Deng &F. Q. Yu)[3]、缙云赤车(PellioniajinyunensisC. Xiong, F. Chen &H. P. Deng)[4]、粉花细枝叶柃(Euryanitidaf.roseaflora)[5]等;新记录种有圆唇羊耳蒜(LiparisbalansaeGagnep.)[6]、离萼杓兰(CypripediumplectrochilumFranch.)[7]、洪林龙头草(MeehaniahonglinianaB. Y. Ding &X. F. Jin)[8]、太子凤仙花(ImpatiensalpicolaY. L. Chen et Y. Q. Lu)[9]等。

2020-2022年,在重庆市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通过标本采集、整理和鉴定以及比对《中国植物志》、《四川植物志》、《重庆维管植物检索表》和馆藏标本,确定了重庆市维管植物1个新记录属——水东哥属(SaurauiaWilld.)及其新记录种——水东哥(S.tristylaDC.),另4个维管植物新记录,分别是二褶羊耳蒜(L.cathcartiiHook. f.)、莸状黄芩(ScutellariacaryopteroidesHand.-Mazz.)、白鳞酢浆草(OxalisleucolepisDiels)、包氏凤仙花(I.bodinieriHook. f.),凭证标本均馆藏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SWNTU)。

1 新记录植物

1.1 水东哥属Saurauia

水东哥属Saurauia(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见图版 Ⅰ。

SaurauiaWilld. inNeueSchr.Ges.Nat.Fr.Berl., 3: 407, t. 4. 1801; Dyer in Hook. f.,Fl.Brit.Ind., 1: 286. 1874; 《中国植物志》,49(2):285.1984;FloraofChina, 12:356, 2007。

乔木或者灌木;小枝常被爪甲状或钻状鳞片。单叶互生,叶脉有偃伏刺毛,叶背或有绒毛,叶缘具锯齿;叶柄稀被长硬毛。花序聚伞式或圆锥式,花柄具近对生的苞片2枚;花两性;萼片5;花瓣5,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覆瓦状排列,基部常合生;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花柱3~5。浆果球形或扁球形;种子多数,细小,褐色,具网状洼点。

水东哥SaurauiatristylaDC.,Mem.Ternstroem., 31. t. 4. 1822,Prodr. 1: 526. 1824; 《中国植物志》,49: 2, 1984;FloraofChina, 12: 359, 2007。

灌木,叶纸质或薄革质,叶缘具刺状锯齿,腹面侧脉1~3行偃伏刺毛,叶柄具钻状刺毛。聚伞花序,1~4朵簇生叶腋或老枝落叶叶腋。花粉红色,花瓣卵形,顶部分卷,雄蕊25~34枚;雄蕊3~4枚,稀5,子房卵形或球形,无毛。

引证标本: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N30°00′17.79″,E106°52′32.78″,海拔506 m, 2021-07-27,吕信运、刘琼、刘喻盈CS052(SWNTU)。

生境:道路灌木林下,伴生种以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Decne.)、乌蕨(OdontosoriachinensisJ. Sm.)、芒(MiscanthussinensisAnderss.)等为主。

图版Ⅳ 重庆市维管植物新记录(白鳞酢浆草)

图版Ⅴ 重庆市维管植物新记录(包氏凤仙花)

图版Ⅰ 重庆市维管植物新记录(水东哥)

图版Ⅱ 重庆市维管植物新记录(二褶羊耳蒜)

分布:广西、云南、贵州、广东[10],重庆市分布新记录。

本种幼枝被爪甲状或钻状鳞片,叶背面无被毛情况,叶腹面侧脉间有1行偃伏刺毛,与同属的其他种易于区别。

水东哥属是猕猴桃科物种数目最多的属,全世界约有365种[11-15],在亚热带、热带亚洲和美洲,自锡金、不丹、尼泊尔、缅甸、印度、中国西南部、美洲等地均有分布。中国只有13种,其中7种为特有分布,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广东和台湾等地,该属在中国重庆为首次文献记录。有研究结果表明,水东哥属的雌雄异株现象可能是通过雄性-两性花异株演化而来[16]。目前,雄-两性花异株现象仅见于南美洲部分种类,热带亚洲没有相关的文献报道,且水东哥属为亚洲和美洲间断分布[17],多数的细胞学研究表明,水东哥属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较大的古多倍体类型,有一定细胞地理分化。结合重庆所在的西南地区复杂的水文、地理、气候特征,这或许对水东哥属的性别分化和适应性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2 二褶羊耳蒜

二褶羊耳蒜(兰科Orchidaceae 羊耳蒜属Liparis)见图版 Ⅱ。

LipariscathcartiiHook. f. in Hook. Icon. Pl. 19: t. 1808. 1889, etFl.Brit.Ind., 5: 694. 1890; 《中国植物志》,18:65.1978;FloraofChina, 25: 213, 216。

地生草本,叶两枚,边缘稍皱波状或近全缘,基部收狭并下延成鞘状,无关节。总状花序10余朵,花粉色或紫色,萼片具不明显3脉,侧萼片稍斜歪,花瓣近丝状,唇瓣边缘具不规则细齿,通常具2条短的纵褶片,蕊柱向前弯曲,顶端有翅,基部扩大而肥厚,蒴果倒卵状长圆形,果梗长6~9 mm。

引证标本:重庆市巫山县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31°25′,E109°56′,海拔1 515 m,2021-04-19,张家辉WLP0437(SWNTU)。

生境:阔叶林下,伴生种以白栎(QuercusfabriHance)、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蝴蝶花(IrisjaponicaThunb.)等为主。

分布:模式标本产自锡金,云南中部至西北部、贵州、湖南、陕西眉县均有分布[18-19],重庆市分布新记录。

本种与长唇羊耳蒜(L.paulianaHand.-Mazz.)相似,但可以通过叶全缘或稍皱波状、不具细齿这一特征将两者区分开来;另外,二褶羊耳蒜的唇瓣与长唇羊耳蒜的相比要小,且边缘不规则齿缺,基部收狭,通常有2条短的纵褶片也与长唇羊耳蒜明显不同。

羊耳蒜属隶属于兰科,该属全世界约350种,世界广布,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亚洲、非洲和南美,中国有66种[20];重庆有9种[6,21]。2019年最近1次由郭明报道的二褶羊耳蒜的新分布位于秦岭以北的陕西眉县,在这之前已知该种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区域。而本次报道的二褶羊耳蒜在重庆巫山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新分布,证明了其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向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域扩散在地理分布(由南向北)上具有连续性,这对羊耳蒜属植物的起源和植物区系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3 莸状黄芩

莸状黄芩(唇形科Lamiaceae 黄芩属Scutellaria)见图版 Ⅲ。

ScutellariacaryopteroidesHand.-Mazz. inOester.BotZeitschr. 85: 219. 1936;《中国植物志》,65(2): 164.FloraofChina, 17: 50-299. 1994。

多年生草本,茎下部近圆柱形,上部钝四棱形,密被混生腺毛的微柔毛。叶近坚纸质,基部心形至近截形,边缘具双重的圆齿状锯齿,两面密被微柔毛。花对生,于茎及上部分枝排列成总状花序;苞片具柄,全缘或最下1对边缘具锯齿,密被具腺的微柔毛。花冠暗紫色,外被具腺的微柔毛,内无毛,冠筒前方基部屈膝状囊状膨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盔状,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雄蕊4,二强,花丝中部以下被小纤毛。花盘肥厚,子房柄长0.5 mm,花柱细长,子房光滑,无毛。花期6-7月。

引证标本:重庆市奉节县岩湾乡,N31°12′19.14″,E109°32′59.68″,海拔711 m,2021-06-06,吕信运、刘喻盈、梁思蓓FJ0369(SWNTU)。

生境:生于灌木林或路边,伴生种以马桑(CoriarianepalensisWall.)、牡荆[Vitexnegundovar.cannabifolia(Sieb.et Zucc.) Hand.-Mazz.)]、山胡椒[Linderaglauca(Sieb. et Zucc.) Bl.]、白茅[Imperatacylindrica(L.) Beauv.]等为主。

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陕西终南山,陕西中部、湖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均有分布[22],重庆市分布新记录。

本种与紫心黄芩(S.purpureocardiaC. Y. Wu)相似,但可通过叶较大、三角状卵形,全株各部密布平整混生腺毛的微柔毛将其区分开。

黄芩属是唇形科最大的科之一[23],全球约有360种,分布在除亚马逊盆地、热带非洲低地和太平洋岛屿以外的世界大部分地区[24],中国有黄芩属植物98种[25],重庆8种5变种[26]。莸状黄芩是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中国陕、鄂、豫,本次报道的重庆新分布植株群落较少,散状分布。目前,基于nrITS等的黄芩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学研究[27-30],均没有很好地阐明属内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黄芩属植物中含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二萜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同时黄芩属植物的传统药用功效已经被现代药理活性研究所证实。故此,进一步阐明黄芩属内物种的亲缘关系与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属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合理开发利用该属野生资源。

1.4 白鳞酢浆草

白鳞酢浆草(酢浆草科Oxalidaceae 酢浆草属Oxalis)见图版 Ⅳ。

OxalisleucolepisDiels inNotesRoy.Bot.Gard.Edinb. 5(25): 223. 1912;FloraofChina, 11: 5. 2008。

多年生草本,根茎地下横生,非常纤细,覆盖有极稀疏肉质淡褐色鳞片状叶柄基,厚约0.5 mm,加上鳞片厚1.5~2 mm,鳞片淡褐色,通常排列间距较大,光滑。叶柄6~11 cm,小叶倒心形,(1~1.8) cm×(1.1~2) cm,背面被毛,呈紫色,正面光滑,顶端深凹,两侧角圆。花单生,垂头,与叶柄近等长或更长,2枚苞片生于花茎中部,卵圆形至卵形,长约2 mm,半透明,光滑。萼片卵状披针形,长约5 mm,宿存。花瓣白色,带紫色脉纹,基部具深紫色斑点,长0.9~1.4 cm。花期7-8月。

引证标本:重庆市巫溪县巫溪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31°29′0.18″、E109°56′3.95″,海拔2 756 m,熊驰YTL0327(SWNTU)。

生境:分布于路边苔藓丛,伴生种以突隔梅花草(ParnassiadelavayiFranch.)、红雉凤仙花(I.oxyantheraJ. D. Hooker)、穿心莛子藨(TriosteumhimalayanumWall.)等为主。

分布:模式标本产自云南大理,云南西北、四川西南和西藏东南部均有分布[31],重庆市分布新记录。

本种主要识别特征是具有细长的根茎,厚小于2 mm,鳞片间距较大,无毛,苞片通常圆形、光滑,与同属其他物种容易区别。酢浆草属隶属于酢浆草科,该属全世界约700种,主要分布于南美、南非,中国有8种,其中2种为驯化的外来种[32],重庆连同栽培共7种[33]。

1.5 包氏凤仙花

包氏凤仙花(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 凤仙花属Impatiens)见图版 Ⅴ。

ImpatiensbodinieriHook. f. inNouv.Arch.Mus. Paris ser 4 10: 1908; Dunn inJourn.Linn.Soc.Bot., 39: 457. 1911; 《中国植物志》,47(2): 162, 2002;FloraofChina, 12: 96. 2007。

高大草本,茎直立,有分枝。叶密集茎顶端,互生,薄膜质,边缘具圆齿状锯齿,齿端具小尖,上面疏被短贴毛,下面灰白色,无毛。总花梗丝状,被微毛,具2~3花,苞片宿存。花宽达2 cm,侧生萼片2枚,中肋上部具粗突尖;旗瓣圆形,中部具短鸡冠状突起;翼瓣无柄,上裂片斧形,较大,下裂片圆形,具血红色斑点;唇瓣檐部漏斗状。花丝短宽花药小;子房纺锤形,直立,渐尖。蒴果纺锤形,具极短的柄;种子少数,近球形扁压;花果期7-9月。

引证标本:重庆市涪陵区涪陵大木山市级自然保护区,N29°34′10.52″,E107°38′52.03″,海拔1 796 m,2020-09-05,吕信运、熊驰DMS0327(SWNTU)。

生境:阔叶林下,伴生种以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 Hook.]、樟[Cinnamomumcamphora(L.) Presl]、交让木(DaphniphyllummacropodumMiq.)、獐牙菜[Swertiabimaculata(Sieb. et Zucc.) Hook. f. et Thoms. ex C. B. Clark]、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erythrosora(Eaton) O. Ktze.]等为主。

分布:模式标本产自贵州平坝,广西(融水县、田林县)、湖北巴东县、四川什邡县均有分布[34-35],重庆市分布新记录。

包氏凤仙花与紧萼凤仙花(I.arctosepalaHook. f.)在形态上最为相似,但紧萼凤仙花总花梗短于叶,侧生萼片线状长圆形等特征与之相区别。

凤仙花属隶属于凤仙花科,全世界超过1 000种,主要分布于旧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山区,中国目前记载凤仙花属植物352种(包含18变种1亚种1亚型),其中中国特有种273种[36],重庆28种1变种[37]。包氏凤仙花为中国特有种,模式标本采自贵州平坝,目前已知其分布于桂、黔、鄂、川,总体符合中国野生凤仙花属以热带、亚热带为中心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区域扩散的格局。

猜你喜欢

水东酢浆草凤仙花
瑟河春晚
酢浆草
入骨三分凤仙花
酢浆草——那美中还有着神奇
他为侄子、侄女撑起一片天
王国生
学生画作
美丽的凤仙花
多姿多彩的酢浆草
蒙药凤仙花的显微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