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师在幼儿运动中的站位和指导策略分析

2023-11-14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幼儿园马雪丽

家长 2023年25期
关键词:站位幼儿园运动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幼儿园 马雪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大量丰富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体育运动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可见幼儿运动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导幼儿进行运动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由于幼儿性格活泼,天性好动,正处于人生的发展初期,组织运动更能激发幼儿兴趣、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协调发育。考虑到幼儿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年龄等一系列客观因素影响,教师应当在幼儿运动过程中合理站位,采取有效策略予以科学指导,以此充分体现幼儿运动价值。

一、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运动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组织幼儿进行运动,最显著的积极影响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开展户外运动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促进心理健康的一大途径。幼儿阶段是奠定身心健康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身体系统、认知思维尚未完善,外界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组织的户外运动需要契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组织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户外运动,以达到提升适应能力、抗病能力的目的。

和口头传达知识形式相比,多数幼儿更喜欢参与户外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幼儿能够处于相对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能在运动中培养坚强勇敢的意志,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与教师、同伴之间形成和谐人际关系。这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在运动中还可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结合教育实际来看,幼儿运动一般将室外环境作为载体,和教室环境相比,在户外环境中幼儿的活动范围更大。但是,考虑到师幼数量比例差距较大,教师无法在运动中顾及所有幼儿。因此,为了保障幼儿运动的安全性,教师需要向幼儿传达有关安全事项及规则,讲解安全教育知识,将户外运动作为安全教育途径,使幼儿在运动中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并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将一些安全隐患消除,以此确保幼儿运动的安全与效果。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化发展

幼儿运动往往具有游戏性、趣味性、集体性等特点,孩子需要和同伴一同参与运动中。看似简单的运动,实则也有相应规则,幼儿需在与他人配合协作下,遵守运动规则并完成运动任务。在该过程中,教师应构建适宜环境,鼓励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同伴帮助,或是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难题,逐渐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可见,恰当的运动可以使幼儿掌握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学会在生活中与他人和谐、友善相处,并将在幼儿园运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这对幼儿将来发展有显著作用。

二、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运动存在的不利因素

(一)安全隐患

幼儿运动常常伴随一些不利因素,其中最常见的是安全隐患,这也是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站位和科学指导的主要原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表示,幼儿每日应有至少两个小时的运动时间。这给幼儿园教育指明了方向。自幼儿园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后,渐渐趋于制度化、规范化,为了避免幼儿园教育倾向于小学化,取消了以往的学科制,以开展各种活动为主。在该情况下,我国多数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有所改善,相应配套设施愈加全面,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运动机会和运动时间。

但在幼儿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容易引发一些安全隐患。比如,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不具备敏锐的反应能力,缺乏安全意识,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安全事故。这既是影响幼儿高质量运动的一大因素,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教师和幼儿家长之间矛盾的根源。许多家长因为孩子在幼儿园运动中受到了伤害,将责任全部归于教师,导致双方的关系紧张,不利于幼儿园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为了避免安全事故,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教育指导作用,对幼儿运动全程予以科学指导。

(二)个体差异

每名幼儿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在幼儿园运动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差异,这也是幼儿运动的不利因素之一。根据幼儿实际运动情况来看,在组织运动过程中,一部分幼儿由于天性活泼,有较大的胆量,在运动时喜欢尝试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运动,或是故意做出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运动行为,对于这类幼儿的管理难度较大。而有的幼儿由于胆子小,性格内向、自卑,无法主动参与到运动中。这两种具有极端倾向的幼儿,在幼儿园运动中是教师的关注重点。

现阶段教育倡导全面发展,意味着教师在组织运动时需要考虑所有幼儿个体,明确各幼儿在运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幼儿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这是当代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及改革方向。要想达到该目的,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到幼儿运动中,将幼儿个体差异视为影响幼儿运动的因素之一,通过科学指导提高全体幼儿运动的参与度,以此体现幼儿运动价值。

三、教师在幼儿运动中的主要站位形式

(一)固定式站位

固定式站位形式主要指教师需要站在指定位置,在没有特殊需求情况下不能随意变化所站位置。在幼儿运动过程中,教师往往有特定的站位点,目的是确保教师在幼儿运动中能够各司其职,保障幼儿运动安全,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情况。

例如,在上下楼梯运动中通常会设置前、中、后三个站位点。其中,前站位点指在幼儿前面设置一个站位点,教师需要站在该位置上负责引导幼儿在正确路线上走动;中间位置的站位点指在幼儿中间设置一个站位点,该位置的教师需要随时观察幼儿走动情况,与其他两个位置的教师之间统一协调,并处理好幼儿运动中的突发问题;后站位点指在幼儿最后面设置站位点,该位置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兼顾队伍末端的幼儿,当发现幼儿掉队时要立即进行提醒和指引,使幼儿能够跟上队伍运动节奏。该形式的站位能够促使全体幼儿积极参与到运动中,避免某一名或部分幼儿遭到忽视。

(二)走动式站位

走动式站位,顾名思义是需要教师走动的站位形式。在该站位形式下,教师需要及时观察幼儿运动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随时走动。和固定式站位相比,该种站位形式具有更强的随意性、变动性。在幼儿运动中时常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这时教师需要迅速前往突发事件所在位置,准确定位在运动中发生安全事故或遇到困难的幼儿。

例如,在组织“袋鼠跳”户外运动时,教师需要实时捕捉各幼儿的运动情况,根据幼儿在运动中的各种表现随时变化所站位置。如果发现幼儿出现体力不支、摔倒或前进困难等情况时,则应立刻让幼儿休息或是进行科学指导,以此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确保不会给幼儿造成人身伤害。该形式的站位能够体现幼儿本位,教师应落实幼儿运动需求,根据幼儿运动情况实时改变位置,而不是让幼儿单方面契合教师的运动组织计划,以此营造民主、和谐的运动氛围,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三)巡回式站位

该站位形式指教师在固定路线中进行来回巡查。和固定式、走动式两种站位形式相比,巡回式站位的科学性更强,该站位适用于全园幼儿运动,但并非在活动范围内随意变动位置。在幼儿运动中使用这种站位形式,教师必须提前规划一条巡查路线,并严格按照该路线观察和指导幼儿运动过程。在幼儿数量较多的运动中,为了兼顾所有幼儿,及时观察和了解幼儿运动真实表现,巡回式站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组织大班幼儿参与户外运动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巡视幼儿运动情况。在该种站位形式下,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各幼儿运动情况,便于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或运动指导。

四、幼儿园教师在幼儿运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合理安排运动内容形式

在组织幼儿运动时,教师应明确师幼位置,自己需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角色,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安排运动内容与形式。

首先,运动内容的选择应当符合幼儿现有认知水平,且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使幼儿“跳一跳,摸得着”。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成长需要不同,即使在参与同一项运动时,教师也需采取不同要求对待各阶段幼儿,切忌采用“拔苗助长”的想法设计高难度运动内容。如果运动已经超出了幼儿现有认知范围,不仅不能体现运动作用,反而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全发展,因此,运动内容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其次,运动形式应体现多样化特点。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幼儿更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在组织运动时,教师如果能够融入一些丰富多样的运动形式,反而更能够提高幼儿运动参与度,使其享受运动的乐趣。

(二)分层指导运动

在幼儿运动中进行分层指导,能够有效避免因幼儿个体差异引发的不利影响。当幼儿所处生活环境、性格、年龄及性别等存在差异时,在幼儿园运动中的表现也会各不相同,积极性、参与性及适应性也有一定区别。在幼儿运动中,教师是最核心的指导力量,因此教师需要将以幼为本、因材施教教育理念贯穿于运动指导全程,确保对幼儿的指导有层次感。

例如,针对小班幼儿,这一阶段幼儿刚刚接受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园的环境、同伴及教师有陌生感。在进行运动指导时,教师应尽量选择难度较低、体力消耗较小的运动项目,以培养幼儿运动兴趣为主,逐渐提高幼儿运动的适应性、积极性;针对中班幼儿,这一阶段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已经熟悉了幼儿园内的大部分事物,并在前期运动中掌握了知识经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系数稍大的运动项目,加快运动节奏,使幼儿能够全身心投入运动中,实现身体、心理的全面发展;针对大班幼儿,该阶段幼儿即将结束幼儿园生活步入小学,为了能够给升学、成长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运动这一平台激发幼儿运动神经,组织适量的自主运动项目,使幼儿可以进一步积累运动知识经验,在运动中有所收获,培养终身运动意识。与此同时,运动材料的选择也应体现层次性,教师应考虑到各幼儿身体机能、认知存在差异,有针对性地发放运动材料,促使所有幼儿均能成功、正确使用材料,以此增强运动效果。

(三)及时观察运动过程

对于幼儿运动来说,要想提高最终的运动成效,除了要在运动内容、形式方面下功夫外,教师还需要及时观察幼儿的运动过程,这是指导幼儿运动的前提与基础。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观察目的、对象灵活选择观察方法,如扫描法、定点法、追踪法等常用的观察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同时结合多种方法实现有效观察。

其次,应站在多元化视角进行观察。教师可以从幼儿情绪状态、运动能力、材料发放等方面进行观察。例如,在材料发放方面,教师需要观察运动材料的投放是否和幼儿运动需求相契合、是否具备足够的安全性、是否能够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等。

最后,教师应制定精细的观察流程。幼儿运动是动态化过程,在运动中会生成许多信息,但信息往往转瞬即逝。如果教师没有细致观察则无法捕捉到信息,所以教师需要制定精细的观察流程。例如,多数幼儿在挑选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运动,但少数幼儿表现出的积极性较低,这时教师需要立即上前与幼儿沟通,采用动作示范、语言引导等方式让幼儿能够独立且主动地开展户外运动。教师通过细致观察更能及时察觉幼儿当下的真实心理,为科学指导创造了条件,从而提高整体幼儿运动质量。

(四)适当介入运动

在幼儿参与运动时,教师的介入十分必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运动效果。考虑到幼儿实际情况,教师需要进行适当干预和介入,如当运动存在安全隐患、幼儿难以继续或幼儿出现消极情绪时及时介入,这样才能够确保幼儿能够安全运动,并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在组织“跳房子”户外运动时,有的幼儿不能根据运动规则准确使用双脚或单脚进行跳跃,如果教师放任不管,幼儿会迅速产生消极情绪,降低运动积极性。此时,教师需要及时介入,让幼儿再次熟悉规则,并在运动时给予实时指导,从而在反复运动中使幼儿能够掌握跳跃技巧。

五、结语

综合上述,运动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促进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固定式、走动式及巡回式等是幼儿运动中教师常用的站位形式,但在当前幼儿园组织幼儿运动时,由于受安全隐患、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幼儿运动遭受阻碍。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幼儿运动的积极影响,教师需要发挥自身职责和作用,合理安排运动内容与形式,分层指导幼儿运动,同时亦要及时观察幼儿的运动过程,适当介入运动,以此为幼儿全方位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站位幼儿园运动
提高政治站位 对标国内一流
建党百年说“站位”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提升站位讲政治 创新担当争出彩
爱“上”幼儿园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电梯站位暗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