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
2023-11-14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 王 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还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最为基本,同时也最为重要。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当前教师一直不断研究与探索的重要主题。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应试”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当前,部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因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为了保证课堂进度不被落下,常常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所学内容,要求其进行机械式的抄写与背诵,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足,最终导致学生与教师双方共同“喊难”。学生因自己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而始终无法提高自身的阅读效率。教师则因学生不配合自己的教学安排,而迟迟无法提升教学质效。
(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难以提高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未根据现实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导致学生认为语文阅读无非是为了积累生字生词,对自己日后的学习与成长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后在阅读的过程中“投机取巧”。这种想法一旦形成,很容易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思想抛锚等问题。
(三)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学生阅读效率低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课堂时间与教学内容的分配占比缺乏科学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所接触的理论知识仅局限于本章节的内容,无法做到有效的课外延伸,也没有办法学会举一反三,难以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这是造成学生的阅读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小学阶段的语文内容,虽然篇幅较为短小,但所涉及的文章类型较多,这种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更正与改善,会限制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传统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部分教师为了保证课堂进度,先将文章内容的大致意思进行提炼,然后让学生进行快速略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出现两点共性问题。一是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对这种快节奏的学习方式难以接受,阅读起来较为困难,往往在其他学生阅读结束后自己还没有将文章进行通篇阅读与整体理解,导致难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跟着教师的进度进行共同思考与回答问题,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二是在阅读期间,不少学生为了“应付了事”,在阅读中一目十行,因而无法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感受不到阅读的兴趣所在,从而对语文阅读失去学习的兴趣。要想将这一问题有效解决,教师应转变自身固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时,章节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本,并且能够通过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了解植树的意义所在,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生字生词进行汇总,让学生将其进行理解与记忆,从而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速度。其次,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文章段落读给自己的同桌听,并且两人可以相互交流喜欢的原因。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提升阅读效果。
(二)创设情境课堂,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学生在课堂中的直觉体验、语言表述能力,是一种较为综合的能力考查。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在课堂的情感体验,发散他们的逻辑思维,使他们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积极踊跃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了师生间的矛盾关系,加强师生在课堂中的有效互动,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比如,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时,文章重点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深刻体会大自然的奥秘之处,并能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详细总结,学习一些简单辨别方向的生活小技能,从而学会在生活中更加留心观察身边的点滴小事,培养科学意识与素养。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野外风景图片或是视频等,为学生创设与之相关的故事情境,鼓励学生试着思考在野外游玩时,若不小心与同伴走散迷了路,这时应怎么办?
教师通过故事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够在课堂中积极探讨相关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讨如何利用自然指南针区分方向,并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质疑。教师也要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不断转变学生对传统阅读课堂的刻板印象,使其喜欢上阅读,做到有效阅读。
(三)深挖课本教材,充分融入生活化元素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助力学生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向学生渗透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形成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与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深挖课本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引发深入思考。
比如,在《月是故乡明》教学时,本文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点。一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与阅读中,体会作品中主人公对家园与故乡的眷恋与怀念之情,从而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二是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会从大事着眼、小事落笔的点评方法,能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到的感悟与见解。三是让学生能够在本章内容的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从家乡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特殊情怀。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聊一聊自己在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第一联想到的事物或场景。有的学生联想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的学生想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教师通过课前设问的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充分联想自己之前所学习的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也对接下来所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其次,教师再让学生融入个人情感进行阅读,男生的声音应大声洪亮,女生的声音应温柔细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提炼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问题,如“为什么作者如此怀念与热爱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能经常回家看看呢?”又或是“为什么作者的标题写的是月亮,但是文章中描写的是他的童年趣事呢?”让学生将问题与自己的生活内容关联,感受作者描写的意图所在,从而更好地理清文章的中心思路,明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让班级学生牢牢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所学习的语文内容也更加复杂深刻,若阅读能力还一直停留原始阶段,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够将文章中心思想加以理解与消化,这对他们后期的学习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有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不但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也需要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
学生只有真正掌握正确的阅读理论,并且能够将其灵活地运用于实际阅读中,阅读效率才能够真正地有所提升。并且,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教学活动,也需要学生在此阶段形成良好的文学审美,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同样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品位。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文化素养有待提升,并且文字储备量较为欠缺,在阅读长篇文章时,常常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以及心理负担。并且,因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不论是在阅读哪种类型的文章内容时,都采用同一种阅读方式。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题材与类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充分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比如,在阅读写人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根据其中的人物描写,仔细地分析主人公的外貌特征以及语言动作,从细节之处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美丑善恶;在阅读叙事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牢记叙事“六要素”,简言之,通过了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掌握故事的整体内容与梗概,从而更好地梳理清文章顺序,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写景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所描写的动态或静态的景色,将其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想象与构思,进而更好地感受作者笔下的美好风光。
以《少年闰土》教学为例,这是一篇典型的人物描写文章,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简单科普一些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将文章中“闰土”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等内容进行详细总结与归纳,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树立起学生的阅读自信
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平常的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非一蹴而就。因此,要想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持之以恒,不断积累,不断吸收,感受和体验文章内涵,教师需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予以鼓励与支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成果,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自信。
当前,在进行阅读评价时,教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标准较为片面,因此部分学生容易在这个过程中丧失学习信心,缺乏学习积极性。基于此,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优化阅读教学评价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与潜能,使其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与阅读能力。同时,在新课改与“双减”政策教学背景下,教师更应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地对班级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首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成果点评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发展的学习目标,层次分明地对他们进行教学评价。比如,对于一些阅读能力较弱且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教师应以鼓励与激发兴趣为主要目标,让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感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体验读书的乐趣所在;对于一些阅读能力较强且素材积累较为丰厚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阅读过后,及时将自己对文章故事的感悟以摘记或是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保证阅读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不断提升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实现个人的进步与发展。
其次,在阅读评价中,教师可以实施主体参与多元化评价。比如,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本人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让组员作为评价主体,对所在小组的阅读情况进行相互评价,综合点评对方的阅读深度与广度,并在点评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积极探讨,取长补短;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或是成果展示时,教师应作为评价主体,对学生提出较为专业的学习意见与建议,让学生在日后的阅读中能够明确努力方向,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最后,在课后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家长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查评,最终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对于学生而言,在面对更具难度的阅读学习时,能够迎刃而解,减轻学习压力以及心理负担,对语文学习愈发感兴趣,更好地积淀文化知识,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是顺应当前教学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的必经之路。普希金曾言“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纵观我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情况,仍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但我们也坚信,只要教师能够重视阅读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以及教学水平,学生在此阶段的阅读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水平一定能够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