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2023-11-14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柳树镇牌路小学董蔚芹

家长 2023年25期
关键词:教师应生活化生活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柳树镇牌路小学 董蔚芹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深入挖掘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将生活化元素与理论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本文阐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探讨具体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课堂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生活化。在这个过程中,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元素结合起来,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通过生活元素的应用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加深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使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以此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将生活案例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仅能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所学内容,还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学生转变对数学的看法,知道学习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彰显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知识,如购物时需要计算价钱,这与小学所学的四则运算有紧密的关联;为了保证上学不迟到,需要计算路程耗费的时间,这些内容都离不开精准的计算。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起到促进作用,能够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拉近学生、数学知识以及生活实际的距离,在实践中促进创新精神的发展。当学生掌握一定基础内容后,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则会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潜移默化中促进创新意识的生成。换言之,学生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才会尝试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体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有效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降低数学学习难度

生活化教学使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课堂中不再只有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借助学生感兴趣且非常熟悉的生活元素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课程内容,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抗拒的心理。生活化元素的引入为课堂增添了一抹趣味,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于教师的讲解中,进一步增强自主探究意识。另外,生活化教学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将所学内容更加熟练地运用到生活中,切实提高知识的应用技能,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一)转变教育理念,开展生活化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版)》明确提出,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利用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此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首先,教师应从自身做起,积极采纳与应用先进的教学观念,将生活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不再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理论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在启发式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造开放性、互动性的数学课堂,将生活元素融入其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领悟理论知识的内涵。最后,教师应秉持“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将教学重心放于生活化素材,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为例,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在具体教学中,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在黑板上写下例题——说出与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31、46、52、63、87,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唤醒学生的记忆,并以此为铺垫引出本课主题。其次,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买书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列出84÷21 的算式,并随机抽取学生说出把21看作哪个数试商。经过交流,学生知道:用20 试除得到的商4 称为“初商”,至于这个结果是否合适,还需要进一步检验。

生活化元素的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二)开发生活素材,降低数学知识难度

为了体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影响,教师应注重生活素材的开发与利用,结合课程大纲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开发生活素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选择学习素材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挑选具有针对性的内容,保证所选的素材接近学生的生活,以此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合理筛选生活素材。在备课时,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对本课涉及的知识点有全面的了解,结合教学大纲选择相应的生活化素材,保证二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重组生活化素材。教材是教师展开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展开学习的有效载体,教师应基于教材大纲,结合生活化内容将其重新组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并应用理论知识。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为例,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几张旅游时的照片,将学生的目光聚集在大屏幕上,随后提出问题:“认真观察并用数学思维思考这些图片有哪些共同点呢?”学生很快发现每张图片上都有三角形元素。其次,以学生的自主发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化素材尝试动手绘制一个三角形,先画一条线段,再画两条,将它们连接起来围成三角形,在实践中总结出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教师通过开发生活素材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加入课堂互动中,在直观的提示下理解本课的重点内容,有效降低了知识难度,提升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创新授课模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构建生活情境。

在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时,为了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授课模式,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创设生活情境是有效途径之一。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将数学课堂打造成真实的学习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带领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探究新课内容,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重难点内容精心打造生活化场景,引导学生利用熟悉的事物展开学习,使其更好地接受教育,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体现构建生活情境的重要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情境中之前,教师必须对班级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基于学情设计个性化活动策略,保证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在具体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构建生活情境,介绍学校旁边新开的文具店,在大屏幕上展示具体物品对应的价钱,如尺子1.2元/把,橡皮0.5元/块,铅笔1元/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若买三把尺子需要支付多少钱。很快便有学生回答用1.2+1.2+1.2=3.6(元)。其次,引导学生回想日常购买商品时,同一件商品售货员是否利用叠加计算。有的学生提出意见:“使用乘法更加快捷,计算1.2×3同样能得出结果。”在自主讨论中,班级同学共总结出两种算法:第一种是刚刚提到的3个1.2相加,第二种则是1.2元=12角,12×3=36角=3.6元。通过单位换算的方式得出小数乘法的答案。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列竖式的计算方法,在真实情境中提高了生活化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结合生活案例。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年龄小且认知能力不强,而数学科学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因此学生很难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不仅无法快速解答习题,还影响了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导致生活化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基于此,教师应改变授课手段,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案例融入其中,既能降低学习难度,又能将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强化知识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身份,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地选择生活素材,吸引其注意力,使其将目光集中在课堂中,跟随教师的指令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为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视频资料——独居的李奶奶去药店买了三瓶钙片,其中一瓶少5 片,该怎样判断哪一瓶少呢?其次,随即暂停画面,询问学生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有的学生说:“用手掂一掂,最轻的那瓶就是少的。”很快就有同学反驳道:“缺少5 片的很难用掂量的方式找出,应该用天平称一称。”还有的学生直接表示:“把每瓶钙片都倒出来,查一查数量。”最后,教师公布最科学的解决办法,即用天平称重,这样既不会损害瓶身,可以及时去药店退货,也节省时间,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得到结果。生活案例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还使其掌握了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组织实践活动。

在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时,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进而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数学学科的最大价值。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利用新颖的模式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并掌握知识的运用技巧。教师在介绍完基础内容后需搜集生活化问题,将其合理地引入到课堂中,组织班级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深入研究,在问题的驱动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集思广益中对课程内容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具体情况,在讨论与交流中顺利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深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其核心素养的培育起到促进作用。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学生生活中经常喝的牛奶所含营养成分的扇形统计图,请学生认真观察并说出了解到的信息。有的学生迅速回答:“我知道每100克牛奶里水分占87%,蛋白质占3.3%,脂肪占4%,乳糖占5%,其他营养成分占7%。”其次,教师提出思考问题:“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的营养成分各多少克?”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与讨论中总结出最终答案,水分:250×87%=217.5g、蛋白质:250×3.3%=8.25g、脂肪:250×4%=10g、乳糖:250×5%=12.5g、其他:250×0.7%=1.75g。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还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问题,强化其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布置课后作业,设置生活化的内容

课后作业是学习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双减”政策要求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和作业负担,在设计课后练习时不应以机械性抄写任务为主,或是布置大量习题来夯实知识点的记忆,而应综合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承受范围,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巩固所学内容的同时使其对数学学科形成全新的认知,知道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从而转变学习态度,使生活化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但就现阶段的课后作业形式而言,多数教师采用“题海战术”,布置超出小学生能力范围的习题数量,且有较高的难度,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还容易使其产生抵触的情绪,无法在练习中收获成就感,课后练习完成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时要融入生活元素,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具体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丰富作业形式的同时使整体内容充满趣味性,切实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为例,课后作业的目标是要求学生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以及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这两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比例等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问题,如若前齿轮齿数为48,后齿轮齿数为19,车轮直径为71cm,蹬一圈能走多少厘米?若前齿轮齿数为26,后齿轮齿数为16,车轮直径为66cm,蹬一圈能走多少厘米?在生活化教学中使学生深化理论知识理解,促进数学综合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模式,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并对其进行拓展与延伸,让学生感受到两者的关联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设计出个性化活动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活跃的班级氛围,在无形中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师应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