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陪伴,名为“亲子共读”

2023-11-14

家长 2023年25期
关键词:亲子共读亲子陪伴

潘 变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经常有家长跟我抱怨:“老师,我家孩子不爱读书,一有时间就拿手机玩儿,您说我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喜欢上看书呢?”每次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就会问家长:“那您自己经常看书吗?您平时是不是也经常拿着手机刷视频?”家长会很委屈地说:“我会看书,但是看手机的时间也不少,一来是需要在手机上处理工作上的事,二来是工作太累,想着玩玩手机放松一下。”我说:“身教胜于言教。如果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自己先要有阅读的习惯。尤其是孩子年龄小的时候,要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阅读意味着成长与改变。中国阅读推广人、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众所周知,读书的高度决定思想的高度,读书的广度决定眼界的广度。为人父母的我们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尽力做到让孩子衣食无忧、平安喜乐。但值得注意的是,给予孩子充足的物质条件只是一部分,我们更应给予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华美的衣服总会有变小的一天,美食带给味蕾的刺激终不会长久,从来没有哪一个孩子能始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有精神财富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良师益友。

在这个倡导全民阅读的新时代,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家长要有意识地成为孩子的“读伴”,也可以成为孩子阅读后谈感想的最忠实听众。因为,有一种陪伴,名为“亲子共读”。

用“天籁之音”点亮孩子阅读之灯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陪伴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那些温馨的画面会定格在我们脑海深处,成为记忆中点点闪烁的星星。不妨脑补一下这样的画面:浓郁的夜色被家中乳黄的窗帘隔绝在外,在卧室柔和的灯光下,妈妈把孩子抱在怀中,为上幼儿园的孩子读着一本绘本或故事书。孩子的眼睛瞪得溜圆,虽然还认不了书中的文字,但是没有关系,妈妈温柔的声音正给其解读着那些“神秘的符号”。孩子看着书中的插图,耳畔是妈妈轻柔地讲故事的声音,书中的插图好像顷刻间“动”了起来,妈妈的话语也渐渐转变成了直观的画面——孩子乘上了想象的东风,在书的天堂里自由快乐地展翅翱翔。当妈妈读到有趣的情节时,孩子会跟着妈妈一起哈哈大笑,妈妈温柔地低头,望着孩子期待的目光,两人的眼里既有欣喜,又显露出了共鸣。当故事情节曲折难懂时,孩子便举起胖乎乎的小手,一字一句地向妈妈发问,随着妈妈的解答,孩子眼前的迷雾消散了,书中的情节似乎在此时更加明朗。这就是亲子共读的意义,也是亲子共读优于孩子独自阅读的重要之处。

当家长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到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就如同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滋养着孩子的心田。或许,孩子一开始对阅读并不感兴趣,但是在妈妈“天籁之音”的滋养下,一个个故事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孩子深切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享受着和妈妈相处的幸福与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与妈妈的心贴得更近了。或许,那些书中的情节孩子还不能完全懂得,又或许一开始,比起读书孩子更喜欢来自妈妈的陪伴,但是无论怎样,孩子都能够在妈妈的感染下爱上阅读。等孩子上学后可以独自阅读了,那些亲子共读的点点滴滴,也会成为孩子阅读之路上难以忘怀的温馨回忆。

帮助孩子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

成长过程中,孩子往往属于吸收性心智,家长要充分抓住培养孩子阅读的黄金时期,让优秀的语言进入大脑并留下痕迹。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家长温柔的语气、爱抚的动作、给予孩子的陪伴,都能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安全感与归属感,让孩子更愿意投入到阅读中,随着书中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变换不同的心情,最终成长为一个情感丰富、性格温柔的人。另外,亲子阅读还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浓度更高,有利于促进孩子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亲子共读并不是家长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在共读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亲子共读的时间,家长要选择清晨、午后、睡前这些孩子精力相对较为充沛的时间,阅读的时间要循序渐进,如果刚开始就将时间设置得过长,可能会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家长可以先从五分钟左右开始,慢慢延长到10 分钟、20 分钟……有的孩子一开始并不喜欢听故事,但是随着适应和引导,往往会央求家长“再多读一点”。书籍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有些家长过于心急,一上来就选了很多中外名著,但这类书籍对于孩子而言往往晦涩难懂,让孩子兴趣全无。所以,家长挑选的书籍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可以选择一些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发展较快的作品,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同时语言也要优美连贯,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

对于一些还不具备独自阅读能力的孩子而言,亲子共读往往需要家长的朗读,这其实是帮助孩子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要在阅读过程中“绘声绘色”,用朗读来辅助孩子理解。例如,当读到紧张刺激的情节时,家长可以运用急切紧张的情绪,让孩子更好地参与其中;当读到温馨甜蜜的情节时,家长则可以用轻松温柔的语气进行朗读,让孩子感受到书中的情节氛围。很多时候,仅凭文字孩子可能无法准确地理解书中的具体内容,但是有了家长语气和情绪的帮助,孩子的理解就容易了。妈妈的声音对孩子而言,就像是天籁之音,让孩子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

亲子共读,让书籍成为孩子的老师

很多时候,家长说教式的教育很难让孩子理解并引发思考,甚至还会让孩子反感,跟家长对着干。当家长想要让孩子明白某些道理、获得某些认知时,可以借助一本书、一个故事,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恍然大悟”。例如,如果家长想要让孩子学会勇敢,可以用《汤姆索亚历险记》,让孩子随着主人公的成长轨迹感受勇敢的价值和意义;想要让孩子学会乐观,《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主人公身处荒岛依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想要让孩子懂得感恩、学会爱,《爱的教育》将带给他们一些启示……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白纸如何绘就离不开家长的正确教育与引导。阅读不仅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而且能不断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书籍不仅能够为孩子的成长引路,而且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为孩子的人生奠基。亲子共读,是帮助孩子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本书的内容都能够成为孩子永远的记忆,但是阅读经典书籍的过程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滋养。或许,那些儿时的故事终有一天会被孩子遗忘,但是那些亲子间其乐融融、共同捧读一本书的温情却会在记忆深处随着时光的流逝更加熠熠生辉,那份亲子之情、温馨舒适将永远被孩子铭记。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要用一本又一本的书照亮孩子的人生之路。

猜你喜欢

亲子共读亲子陪伴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让课外阅读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前行
儿童绘本的畅销因素分析
在“亲子共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