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掌握核心科技”
2023-11-13曾文仁
曾文仁
电影《孤注一掷》海报
失踪近一年、遭诱骗至缅甸从事电信诈骗的中国科学院博士张继效,近日获泰国警方救出,再次引起社会对数码犯罪及人口贩卖的关注。
电信诈骗反映了科技发展一大阴暗面:互联网的普及既是正当商人大展拳脚的契机,同时亦是犯罪分子“食大茶饭”的机会。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既可作为联系亲友感情的桥梁,同时亦为骗徒打开接触全球受害人的大门;网络银行既方便正当交易,同时也为跨国犯罪、洗黑钱制造机会。
电信诈骗增长惊人
近年来,恶名昭彰的缅甸KK园区、柬埔寨西港赌场等“诈骗圣地”,传出各种令人发指的酷刑、人口以及人体器官贩卖事件。社会的关注大多集中于超越人性底线的残忍肉刑,却相对轻视受害者被逼从事的电信诈骗—诈骗活动涉及数以百亿美元计的犯罪金额,同样是丧尽天良的暴行。
非营利组织全球反诈骗联盟和网络安全检查服务商ScamAdviser去年发表的《2022年全球诈骗状况报告》揭露,全球诈骗案从2020年的2.66亿起,增加至2021年的2.93亿起,年增长高达10.2%;损失金额更从2020年的478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553亿美元,年增长高达15.7%,可见电信诈骗涉及的金额之多。
线上交易的增加,数码技术的应用加速,以及对数码服务的需求殷切,都推动了电信诈骗损失增长。全球信贷信息服务机构环联(TransUnion)的《2023年全渠道诈骗状况报告》亦指出,三年疫情期间,电信诈骗增长惊人:全球可疑电信诈骗交易数量在2019年至2022年间,大幅上升80%—这数字是指被金融机构判断为诈骗交易并成功拦截的比例,不是受害人确实受骗的比例,可见网络犯罪分子采取“渔翁撒网”的战术,以量取胜,务求觅得尽可能多的“水鱼”,即轻易上当受骗的受害者。
骗徒手法层出不穷
以色列网络安全龙头企业Check Point在上月发表《2023年网络安全年中报告》,揭露全球网络犯罪分子行骗时,不但善用各项新兴科技,更着力钻营成熟软件的安全漏洞,更能将诈骗手法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为全球网络安全人员带来巨大威胁。
他们通过恶意软件(Ransomware)、网络钓鱼(phishing),以及冒充亚马逊、微软等知名企业等犯罪手法,骗取受害人的个人资料及财务信息,从而骗取金钱利益。
不少骗徒更懂得紧贴社会时事,利用全球盛事的契机,制作各种网络钓鱼内容并广泛散布,吸引受害人提交个人资料乃至交出金钱。去年年末,正值四年一度的卡塔尔世界杯,Check Point发现,有骗徒大肆制造各种外围球赛博彩的网络钓鱼电邮,诱骗球迷投注。
透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骗徒能够不断完善诈骗电邮的遣词造句。
电影《孤注一掷》剧照,线上博彩
微软的网络安全报告Cyber Signal亦指出,去年11月至12月,该公司侦查到超过6.344亿宗,针对卡塔尔的基础建设和机构的网络安全事故。环联在上述报告里发现,足球博彩业及零售业在2022年可疑电信诈骗交易里比率最高,占7.5%。不难发现,这些数据能互相对应。
广为人知、科技水平较低而人工投入更高的诈骗方式,更可能利用人性的弱点,让受害人将自己或家人辛劳工作的血汗钱转给骗徒。目前,我们常见的网络骗案有多种,最为多见的,就是网上投资骗案。
骗徒会在网上社交平台、讨论区贴文,或在即时通信软件发放讯息,以低风险、高回报作招徕,吸引素未谋面的网民投资。他们会渔翁撒网认识新朋友,经常上传炫富“生活照”,并假扮投资顾问或基金经理,诱使受害人安装虚假投资应用软件,或投资不知名股票。
當受害人要求取回资本时,骗徒会要求受害人缴交手续费,或讹称系统故障,拖延付款,最后逃之夭夭,使受害人血本无归。
电影《孤注一掷》剧照,电信诈骗工作间
网上情缘骗案同样值得我们警惕。骗徒会透过社交平台认识受害人,并向对方展开追求攻势,迅速建立网上的恋人关系,继而用不同借口去骗取金钱。
这类骗徒大多自称来自欧美或于东南亚地区工作的专业人士,如工程师和跨国企业管理层等,形象是“高富帅”或“白富美”。他们以英语与受害人沟通,以各种籍口索取金钱,但从未在现实生活中与受害人见面。
骗徒亦可利用流行的“深度伪造”技术,伪造各种看似非常真实的宣传片。
建立暧昧关系后,他们或会讹称需支付巨额医疗费用,或急需现金周转,或声称有贵重礼物被扣查,由事主缴付清关费或手续费等,当中亦会利用虚假投资平台诱使受害人参与投资,手法与上述的投资骗案相似。
还有网上求职骗案。骗徒通过各种途径,刊登招聘帖文吸引应征人士,并以不同借口诱骗他们缴交费用、保证金或其他款项,其后失去联络。
近期较常见的有所谓的“刷单”骗案。骗徒会声称招聘“订单处理员”等职位,以低门槛和优厚待遇吸引求职者。受聘人被指示假扮买货,以营造提升网店销量的效果。受聘人在起初一至两次“任务”或会收回货款及佣金,当进行大规模的“买货”时,骗徒会以不同借口拒绝发还本金和佣金,同时称受聘人需进行更大规模的购物方可取回全数款项,让受害人会越陷越深。
另外,新兴的还有商业电邮骗案类型。犯罪分子首先利用黑客技术入侵目标公司或其商业伙伴电邮系统,窥看有关的商业电邮往来,并制作看似真实的虚假电邮,诱导企业员工按指示转账。
部分骗徒很懂得通过电邮,来伪装企业高层命令下属的口吻,用非常不礼貌的语句逼令员工尽快汇款至“新账户”。
最近,中国香港警方就破获了一宗商业电邮骗案:一间香港物流公司在2019年收到伪冒为海外总公司高层发出的电邮,指示该公司分11次汇款到四个指定户口,涉款高达1亿港元。若负责财务的员工不作查证,糊里糊涂汇款至不明账户,企业就会蒙受巨大损失。
这些电信诈骗案技术含量并不高,可能是由受骗至东南亚诈骗园区,身兼受害人及加害人的骗徒执行。他们利用人性贪心、孤独或粗心大意的弱点,欺骗受害人多次转账。
不少骗徒本身也是地下社会经历丰富的犯罪分子,受园区系统性培训,加上渔翁撒网的策略有效,成功机会较高,能够从电信诈骗中,为自己和园区东主牟取暴利。
科技何以“助纣为虐”
科技不但能为正当经济活动提供协助,也能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最佳助手。举例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既能为正当企业撰寫宣传文案,也可协助骗徒撰写针对目标受害群体的网络钓鱼电邮,提高诈骗工作的效率。
透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骗徒能够不断完善诈骗电邮的遣词造句,持续提升诈骗内容的可信性和准确度,从而欺骗更多受害人上当。
KK园区卫星地图
骗徒亦可利用流行的“深度伪造”技术,伪造各种看似非常真实的宣传片。骗徒会伪冒成一位投资界名人,大力推荐某类投资产品或个股,吸引受害人投资;他们亦会伪冒成银行客户向银行贷款,欺骗银行职员相信骗徒为真实客户,诱导职员发放贷款;图片上的deep fake,亦可生成一位事业有成男士的生活照片,欺骗女性自以为堕入爱河,愿意为之付出金钱。
广为国际媒体报道的缅甸KK园区事件,更是诈骗线上线下全渠道整合的暗黑版例子。如同正当科技一般,诈骗科技若能整合现实及虚拟社会互动,且与国际地缘政治高度相关,最能带来经济利益。
张继效和其他受骗至KK园区等“诈骗圣地”的案件,可算是网上求职骗案的国际升级版。骗徒在网上宣传东南亚国家有薪水甚高的工作机会,诱骗受害人前往泰国中转站后,动用武力强行禁锢并跨越泰缅边境抵达诈骗园区。
受害人被逼从事诈骗工作,园区主能获得极廉价的诈骗从业人员,得以扩大产业规模,把电信诈骗“做大做强”,成为跨国产业。
政府及科技业界责无旁贷
打击跨国电信诈骗,是政府和科技从业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各国政府一方面应向缅甸军政府和当地势力斡旋,尽全力营救受禁锢的国民,另一方面应通过国际组织,合作打击诈骗集团,更应加强向国民的宣传教育,防止他们成为下一个受害人。
科技从业者也应成为反电信诈骗的重要力量。微信、脸书、抖音等社交媒体的运营者,应运用AI等最新技术,及时监控、识别怀疑诈骗的资讯特别是广告,加上标签提醒用户提高警觉。
电信诈骗的盛行,从阴暗面印证了“科技是把双刃剑”的比喻。科技运用正当与否,造福社会或为祸人间,全在使用科技的人类的一念之间。愿所有被骗至诈骗园区的受害人,都能如张继效般早日获救。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