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修复擦亮广西 “生态优势金不换”招牌
——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技术创新略记

2023-11-13甘剑伟通讯员杨彬彬

南方自然资源 2023年9期
关键词:林田湖指导组漓江

◎ 甘剑伟,通讯员 吴 静,杨彬彬

2023 年5 月12 日,技术指导组在巡查青狮潭水库兰田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时发现,十多千米长的堤岸加固工程全部采用垂直的混凝土挡墙结合宾格笼网修复手段。

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作为漓江山水工程的技术支撑单位,2023 年4 月,以自然资源部南方石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广西生态修复协会为平台,组建了漓江山水工程技术服务工作专班,为桂林市实施漓江山水工程提供全流程技术服务保障。此外,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还聘请生态保护修复相关领域的专家,组建了有140 人参与的专家咨询团队,开展关键性的技术攻关、集成和示范,破解技术研发难题。

加速新成果转化

桂林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独特的风貌造就了桂林奇丽的山水。桂林市临桂区的横山里是一处废弃矿区,因多年开采造成山峰崖壁近乎垂直。崖上岩石裸露,植物稀少,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风险加剧,破坏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貌。

桂林市临桂区二塘横山里采石场石灰岩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是漓江山水工程的子项目,修复面积84.84 公顷。如采用传统的复绿方式,需要在绝壁上凿出台阶,于台阶上筑墙培土种植草灌,上下台阶间实施削坡作业,使用袋子装填土壤种植灌木后,再用网格固定于斜坡上。这一方式施工难度大,后期还需喷水保养,每平方米修复成本达200 元,且人工痕迹明显,不符合近自然生态修复理念。

XI,作为交换架构,其目的是为SAP系统与非SAP系统搭建交流桥梁,使二者无障碍交换信息数据。但不管怎么说,接口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SAP内部之间、SAP与外界进行交流的基础。为此,我们对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接口技术、接口技术的优势与不足等都做了研究分析。高级企业应用编程语言是接口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云岭牛已经从重大科研成果转化成成熟的市场产品。从一开始的区域消费产品转身成为大众“菜篮子”产品。近年来,随着中高端消费群体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云岭牛产业发展及时找准发力点,凭借生长速度快、育肥性能好、性成熟早、繁殖成活率高、可生产高档雪花牛肉等特点,迅速占领省内外市场。

“我们将‘生物结皮’新技术用于绝壁复绿。”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矿山生态修复科副科长江凡说,“通过向受损山体喷淋筛选过的本地菌种培育菌液,重构底层微生物生态系统。这项技术使本土生物层高效地在裸岩裂缝和土壤表面迅速繁殖,实现上层生态系统在无人为干涉情况下的快速恢复,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

“生物结皮”技术是由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与南方石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单位共同研发的,首次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试验应用。

认真巡查周边环境后,技术指导组认为,该工程符合排洪常规设计,具有节约用地等优点,且宾格笼网修复模式也符合生态修复理念,但美中不足的是,漓江上游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垂直的堤岸给临河栖息及跨河迁徙的动物带来一定的难度。

<<<“生物结皮”技术复绿绝壁

青狮潭水库兰田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是漓江山水工程的子项目。兰田河是漓江上游的支流,受山洪冲袭,堤岸崩塌,河卵石堵塞河道,每年汛期洪水漫过河道,浸蚀两岸的农田和村庄。该项生态修复工程于2023 年1 月开工,以加固堤岸、清理河道和提质改造两岸林地为主要建设内容。

在预处理工艺试验结果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设计,采用Design-Expert 8.0.5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预测最佳配方。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二次多项方程,分析4个因素不同水平对马铃薯脆片综合评价的影响。

技术指导组建议做小范围设计调整,河道的凸面、凹面应设计更多的驳岸形态,部分河段堤岸加固模式应改垂直面为斜面,设置缓坡和浅滩,利用河道中丰富的鹅卵石资源实施宾格笼网铺装,构建生物迁徙廊道与栖息地。

小变更激活大生态

2023 年初,广西聘请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相关领域专家,组建了140 余人的专家咨询团队,并从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抽调20 余名技术骨干组建工作专班技术指导组,对漓江山水工程82 个子项目开展生态适应性技术指导。

“生物结皮”技术只是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研发的新技术之一。近年来,该中心组织开展了废弃矿山自然生态修复和岩质边坡植被生态护坡技术研究、漓江流域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漓江流域典型生态修复工程的固碳能力提升研究等10 项课题研究;组织开展了一种用于矿山边坡治理和修复的支护装置、用于矿山环境恢复用的喷砼飘台装置、矿区防水害的水位监测预警装置等16 项实用新型专利申报工作,目前已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 项。

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下简称漓江山水工程)涉及水生态保护修复、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水土保持、矿山生态修复、石漠化治理、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农田生态保护修复等八大工程种类,点多面广,难度较大。

然而,她又把事搞砸了。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她要是能据理力争,不管他真有外遇假有外遇,以委婉的话语劝说他一番,说不定,杨力生把外人和自己老婆一对比,想起老婆对自己的好处,心里感动,从此,夫妻关系也就重归于好。她这么不声不响地离去,从感情上反而把男人推得更远了……

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施科还根据漓江山水工程申报成果资料及工程建设经验,编写出版了《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专著,相关研究成果荣获广西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报告类二等奖。

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副总工程师黄玉莉介绍说:“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计划召开关键技术成果对接推广会,积极主动向漓江山水工程业主方、建设方等单位推介关键技术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展示已完成的关键技术成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业主方及施工方愉快地接受了该建议,称其为“画龙点睛”之笔、“锦上添花”之举,设计上的小变更激活了整个兰田河流域的大生态。

青狮潭水库兰田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的巡查,是技术指导组实施工程项目生态适应性管理工作的一个场景。

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国土空间规划科副科长邓颖林说:“生态适应性管理工作通过实地巡查的方式,能及时发现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新产生的生态问题及潜在生态风险,对可能导致偏离生态保护修复目标或对生态系统造成新破坏的保护修复措施和技术、子项目的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等给予指导,相关单位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做出相应的调整修正。”

2023 年3 月—9 月,技术指导组组织专家对桂林山水工程各子项目开展了3 次大规模的现场技术巡查,形成了584 条指导意见,提出了系统性、可持续性的修复方案,消除了工程项目中的生态隐患,优化了桂林山水的生态格局。

同年,党中央部门机构改革也开始推进。这次改革重点抓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工作,实施党政职能分开,理顺党的工作部门和行政部门、党的工作机构和政府机构、党的群团组织和党务工作部门之间的关系,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

技术指导组还通过评审会、培训会、咨询会和撰写技术服务工作程序等方式,推进漓江山水工程高质量建设。半年间,技术指导组共组织了5 次阶段性技术方案审查、2 次300 人以上规模的技术培训和1 次创新创优咨询会,撰写了《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管理技术服务工作规则》等9个工作程序和规则,初步筛选出25 个项目,拟重点推进,打造成亮点工程。

<<<荔浦市马岭镇同善村等3 个村农田生态功能提升项目

<<<青狮潭水库兰田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

<<<实施后效果图

探索立体监控体系

漓江山水工程北起兴安县,南到荔浦市,修复面积12 269.11 平方千米,占桂林市总面积的44%。该工程实施周期长、子项目类型多,实施工作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通过传统的现场调研、电话调研、业主单位提交进度汇报等方式获取工程实施进度、实施成效等,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分散性、不便性。

为全面解决以往通过传统人工模式及线下流程监管难的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资金浪费,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积极探索“天空地人网”监测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漓江山水工程的实施进行辅助技术指导。

“天空地人网”监测技术,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样点监测和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对漓江山水工程实现多尺度、全生命周期监测,包括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质量、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水土环境等大中尺度下的监测内容,以及生物多样性监测工程、石漠综合治理工程、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工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微观尺度下的监测内容。

目前,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初步探索构建了多尺度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了流域尺度二大类7 项、单元尺度四大类8 项、子项目尺度三大类15 项监测指标体系,以上3 个尺度涉及指标量3 000 余个。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专业技术要求高。近年来,广西始终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理念,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提升工程,积极开展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修复,实施了广西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桂林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等生态修复保护项目,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确保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猜你喜欢

林田湖指导组漓江
指导组来了吗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八巡回指导组到省林草局检查指导工作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山水林田湖草研究概述
漓江情画
指导组莫当“知道组”
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与修复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和路径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内生机制
月下漓江
漓江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