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路径
——基于全球25 个国际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23-11-13蓝庆新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标杆北京市数字

姜 峰,蓝庆新,韩 萌

(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北京 100037;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100105;3.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北京 100005)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催生了数字经济,而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全球各国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8 年“数字经济”首次出现在北京市政府文件以来,北京市的数字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21 年占全市生产总值(GDP)比重为4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53%,生产设备数字化超54%,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量达到97.6 万亿元,万人基站数全国第一[1]。根据《2023 胡润中国产业互联网30 强》,中国市值前30 位的互联网企业中有11家位于北京市[2]。北京市稳步推进数字贸易示范区、数字贸易港、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北京国际数据交易联盟等建设,逐步构建繁荣、畅通、包容的数字贸易体系,不断巩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基础。2021 年,《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发布[2],致力于打造数字经济北京标杆,加快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建设。当前,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已成为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的一种目标,然而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政策成效、建设策略等视角进行分析,如刘典等[3]认为北京市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应创新数字经济政策服务手段,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建设,而关于北京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发展水平测度的研究还较少,仅集中于测度北京市当前水平,尚未开展与其他国际城市的横向比较。其中,彭志文[4]利用“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匹配模型进行量化分析,指出北京市大类数字经济政策工具及其细分类别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失衡;孙毅等[5]构建了数字经济监测评估体系,并应用于北京市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实践,对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进行监测。因此,本研究从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必要性入手,剖析北京市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建设水平,并与全球其他24 个城市进行横向比较,探索北京市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有效路径,为数字经济“北京样板”的打造提供智力支持。

1 北京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必要性

1.1 稳定经济增长势头

数字经济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对冲新冠疫情的负面冲击,放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伴随着新冠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北京市居民网购消费升级态势明显,80.3%的居民网购消费支出在家庭消费支出的占比显著提高,其中12.1%居民增加了60.0%以上的网购消费支出[6]。2021 年,北京市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的网上零售额达到5 392.7 亿元,同比增长19.0%,2020—2021 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4.5%[7]。截至2021 年10 月,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今日头条、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微博视界共实现收入3 291.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4%,拉动海淀区信息业增长14.6 个百分点[8]。

1.2 强化北京市政治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定位

面对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世界各国已纷纷探索通过数字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本国经济复苏的有效方式,抢占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制高点。作为中国政治中心,北京市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能够更好地发挥对国内其他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同时,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推动全球社会向万物智联、数据要素化方向转变,对核心数据、关键数字设备、底层技术、大型平台的控制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国防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数字技术研发创新已变为国际博弈的焦点,并且世界主要国家相继加强在数字科技创新、技术标准和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的布局。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积极构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有利于发挥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打造中国数字经济新优势。

1.3 加快北京“双区”建设

为聚焦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领域,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创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打造中国首个新型数据交易体系,围绕“数据可控可计量、数据可用不可见”制定发布《北京数据交易服务指南》,并建立加密交易平台和数据交易联盟,探索构建国际化数字经济中介产业体系,逐步深化跨境电商销售医药品试点,并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六大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正式启动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制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及大兴、朝阳、海淀3 个数字贸易试验区建设。因此,北京市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有利于“产业+园区”双轮驱动,促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抢抓经济发展新机遇,将国内优势向国际优势扩展,加快北京市数字科技企业的技术、商业模式“走出去”步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企业。

1.4 拓展就业空间

在小程序、线上支付、智慧零售工具以及高效协同的物流网络等技术帮助下,数字生态为进城务工人员、残障人士、退伍军人、家庭妇女等就业重点帮扶对象打开了新就业空间,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数字生态中实现就业。2020 年,北京市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的7.9%,较2019 年提高了3.7 个百分点,是所有行业中增幅最大的,且北京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为10 571 元,同比增长15.5%,也是所有行业中收入最高、增长速度最快的[9]。因此,北京市积极构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有利于释放数字经济在创造新增就业、优化就业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1.5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2022 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强调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和工程性减排,推进能源、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注重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领域的精细化减排转变,实现绿色北京建设。数字技术能够刺激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与结构升级,降低管理运营环节和前期生产加工环节的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水平;同时,数字技术促进智能城市建设,通过对交通疏堵和客流状态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城市交通运作效率,减少乘客候车时间,鼓励居民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型,助力北京市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因此,北京市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能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激励效应,加快绿色北京建设的速度。

2 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2.1 数字经济体量高速增长

2021 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为1.63 万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加13.1%,占北京市GDP 的比重为40.4%,比2020 年提高0.4 个百分点[10]。其中,核心产业增加值为0.89 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占GDP 的22.1%;数字化效率提升产业增加值达到0.73 万亿元,较2020 年上升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53%,生产设备数字化超54%;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量达到97.6 万亿元,第三方移动支付金额增长16.3%[10]。上述各个数值几乎都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发展,展示了北京市数字经济规模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2.2 数字技术创新频发

2016—2021 年,北京市企业申请数字技术1)专利数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1.5 万件增长到1.9万件,年均增长率为5.0%;占中国企业数字技术专利申请总数的比重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5.2%提高到8.3%,年均增加0.5 个百分点(见图1)。2021 年,北京市发布首个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该模型囊括1.8 万亿个参数,打破全球1.6 万亿个参数的模型纪录,成为世界最大的智能模型[11];同年,北京市陆续上线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平台“长安链”和首个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

图1 北京市企业申请数字技术专利数量的年度分布

2016—2021 年,北京市大中型重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呈现高速增长状态,从118.0 亿元增长到2 304.8 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19.1%,比大中型重点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年增长速度高出92.6 个百分点;同时,大中型重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大中型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比重从34.6%提高到76.1%,年均上升6.9 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费用占比于2017 年超过工业占比,成为研发支出占比最高的行业(见图2)。研发费用的增长为数字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2 北京市大中型重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年度分布

2.3 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6—2021 年,北京市互联网(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快速增长,从448.4 万户增长到806.3 万户,年均增长率为10.4%(见图3)。根据北京市通信管理局[12]数据,2021 年,北京市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截至2021 年12 月,1 000 M 及以上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63.4 万户,比2020 年增长了40.3 万户;2021 年,北京市已累计开通5G 基站5.2 万个,平均每万人5G 基站数为23.7 个,居全国首位,并预计到2025 年将基本实现城市、县城、乡镇、主要道路的5G 网络覆盖,投入使用的5G 基站超过6 万个,率先实现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区等核心区域5G 网络连续覆盖;截至2021 年年底,北京地区5G 终端用户高达1 488.4 万户;2021 年,北京市新型基础设施(包括工业互联网、车联网、5G 等)在建项目有282 个,项目投资总额占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的9.1%,比2020 年上涨了1.5 个百分点,已完成投资额同比提高26.4%。

图3 北京市互联网(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年度分布

2.4 数字经济政策支持力度日益增强

笔者根据网络公开资料统计,2016—2021 年北京市相继颁布实施了42 份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政策文件,其中2020 年以前仅颁布了4 份相关政策文件,但在2021 年出现了高峰,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达到25 份(见图4)。上述相关政策充分依托中关村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打造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贸易港,推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生产及交易环节,提升北京市在全球数字领域的话语权、先导性和影响力。

图4 北京市颁布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文件数量年度分布

2.5 数字经济投资长期处于活跃状态

笔者根据BVD-Zephyr 数据库数据统计,2016—2021 年北京市企业共发生1 176 起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并购案,年均为196 起。其中,发生在中国的有1 163 起,发生在美国的有7 起,发生在日本的2 起,发生在法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开曼群岛、新加坡的企业并购数都各为1 起。同时,北京市企业对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并购额累计达到58.8 亿欧元,年均并购额为9.8 亿欧元,其中中国、美国、开曼群岛的并购额分别为56.0 亿欧元、0.4 亿欧元、2.3 亿欧元[13]。此外,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等[14]的数据,2016—2021 年,北京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年均增长率为10.5%,其中2017—2018 年增长率突破30%,处于高速扩张阶段,2021 年投资年增长率为20.0%。

2.6 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集聚

上奇产业通[15]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 年3 月,北京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7 万家,占北京市企业总量的1.2%,高于同期中国平均水平0.8 个百分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占比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2021 年,北京市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500 强的企业共有72 家,总估值达到4 580.0 亿美元,比2020 年增加363.8 亿美元[16],其中前10 位如表1 所示。

表1 2021 年北京市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500 强前10 位

2.7 数字经济国际开放持续深化

2016—2021 年,北京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但整体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年均利用外资为54.6 亿美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北京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快速增长,从8.7%提高到26.5%(见图5)。同时,北京成功举办了首届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世界数字经济论坛、世界机器人大会、全球采购与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论坛、智能网联大会、5G 大会,长期引领中国乃至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图5 北京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年度分布

2.8 数字化应用基础雄厚

《2020 北京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20 年9 月,航天云网、用友、东方国信三家企业平台平均工业设备接入数为75 万台,服务工业企业约80 万家;同时,北京市中小企业上平台、上云用户数超过20 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平台、上云率超过40%[17]。另一方面,北京市着重优化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北京市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为83.3%,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为91.9%;大数据平台落实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个人健康等181 个应用场景,收集、整理了1 264 亿条社会数据和347 亿条政务数据[14]。同时,北京微医全科诊所是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已连接全国7 800 多家医院,累计注册用户2.2 亿户,拥有27 万余名注册医生,管理27 家互联网医院,其中17 家医院可以直接通过医保结算,是中国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18]。

3 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

3.1 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已有文献对数字经济的测度主要是从国家、省域等两个层面进行评估,国家层面的测量主要是由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产品国际竞争力与数字服务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如许宪春等[19]、何树全等[20]的研究;省域层面的测量则立足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大特征,构建省级层面数字经济评价指标,如王军等[21]的研究。此外,黄群慧等[22]也从互联网相关从业人员和产出、互联网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等方面对地级市的数字经济水平进行评估。由此可见,目前对地级市数字经济测量更多地从城市互联网基础设施表征方面进行计算,还较为缺乏从数字经济发展内涵视角的综合数字经济评价。因而,参考齐俊妍等[23]、赵涛等[24]、姜峰等[25]的指标体系,根据数据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构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2。

表2 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3.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的数据,数字经济企业固定资本、员工工资、营业收入、净利润、研发支出、员工数等来源于BVD-ORBIS 数据库;数字经济企业并购数及并购额来源于BVD-Zephyr 数据库;互联网使用率、移动网络覆盖率、拥有计算机家庭百分比等来源于国际电信联盟(ITU);每百人固定电话订阅数、每百万人安全互联网服务器等来源于世界银行;数字技术授权专利数来源于Orbis Intellectual Property 数据库;数字交付服务出口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法律框架对数字商业模式的适应程度、网络服务竞争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来源于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其中,由于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数字经济治理能力趋近,本研究借鉴范合君[26]将互联网使用率、移动网络覆盖率、拥有计算机家庭百分比、每百人固定电话订阅数、每百万人安全互联网服务器、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法律框架对数字商业模式的适应程度、网络服务竞争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数据用国家层面数据代替城市层面数据;鉴于国外各政府及数据库不公开城市层面第三产业发展详细数据和数字交付出口贸易数据,本研究将数字交付服务出口贸易额以城市GDP 占国家GDP 的百分比作为权重折算,这是因为全球领先城市的经济结构都以服务业为主,其GDP 在本国的占比可反映该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而服务业的发展与数字交付服务出口具有紧密联系,因而用城市GDP 占国家比重为权重折算城市数字交付服务出口贸易额,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中国增加值百分比是可直接获得的,因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数字交付服务出口贸易额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中国增加值百分比为权重折算。

3.3 测算方法

目前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算方法主要为主成分分析法、熵值赋权法,但这两种方法仅可用于截面数据分析,无法进行动态比较,因此,为了更好地评估国际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动态演变特征,本研究借鉴姜峰等[25]、Federici 等[27]的研究,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dynamics factor analysis)的双因素方差模型测量全球主要城市数字经济水平,具体如下:

式(2)中:i是指标,i=1,,24;T是年份,T=1,,4;为T与的估计系数;为第T年总样本的第i指标的平均值;为常数项;为干扰项,且满足以下条件:

动态因子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

第五步,计算各样本的动态指标矩阵。

第六步,利用各主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因子对应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即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得出各城市各年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值。

3.4 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测算结果

根据GYbrand[28]编制的2022 年度《世界城市500 强》排行榜,选择排名居全球前23 位城市,包括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新加坡、洛杉矶、香港、上海、悉尼、多伦多、北京、柏林、莫斯科、阿姆斯特丹、芝加哥、首尔、旧金山、苏黎世、墨尔本、维也纳、华盛顿、法兰克福、斯德哥尔摩,以及广州和深圳以便于进行国内城市横向比较、探索国内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共25 个城市作为样本。将广州、深圳纳入比较,是因为广州、深圳与北京、上海都为中国超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接近,便于进行国内城市横向比较,以确保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路径的科学性、合理性。鉴于研究所用数据都是从2017 年才开始统计,因此将样本周期设定为2017—2020 年。结果显示(见图6),2017—2020 年,北京市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评价指数整体保持稳定,围绕0.2 上下波动,年均值在25 个城市中排第7 位,落后于东京、伦敦、纽约、上海、悉尼、柏林,高于芝加哥、阿姆斯特丹、深圳、莫斯科、洛杉矶、多伦多、香港、新加坡等其他城市。

图6 国内样本城市的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评价指数年度分布

与此相对,新加坡、洛杉矶、香港、上海、柏林、旧金山、苏黎世、墨尔本、维也纳、斯德哥尔摩、深圳等城市的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评价指数显著下降,其中深圳、苏黎世、维也纳、墨尔本、香港的指数减少幅度都超过0.7,是数字水平下滑最厉害的城市;而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悉尼、莫斯科、阿姆斯特丹、芝加哥、首尔、华盛顿、法兰克福、广州等城市的指数都处于上升阶段,其中悉尼、广州、东京、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指数增长幅度都超过0.7,是数字水平上升最为明显的城市。各城市2017—2020 年的评价指数年均值详见表3。

表3 样本城市的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评价指数年均值排名

4 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制约因素诊断

4.1 诊断方法

4.1.1 突变级数法

参考Wang 等[29]的研究,结合动态因子分析法确定变量的主次,运用突变级数法评价全球主要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创立评估体系,然后基于突变级数法将各层级指标的突变类型分为蝴蝶突变、燕尾突变、尖点突变。

(2)通过突变系统的分期方程式导出归一公式。尖点突变系统、燕尾突变系统和蝴蝶突变系统的归一公式分别如下:

(3)按照归一公式及互补和非互补准则,综合评价各主体发展情况。借鉴世界经济论坛[30]的做法,根据动态因子分析中第一主因子与原始变量相关性最强,将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各分量作为指标的权重。

4.1.2 障碍诊断模型

兼顾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和发展障碍,将障碍诊断模型与突变级数模型相结合,对样本城市开展“病理性分析”,探寻城市数字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首先,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

其次,测量各指标的偏离度:

第三,利用归一公式和非互补准则计算各指标偏离度的突变级数,并将其设为上一层指标的障碍度。

4.2 制约因素诊断

为深入了解北京市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制约因素,就评价体系的目标层和中间层的障碍度进行计算。

4.2.1 目标层障碍因子

2017—2020 年,北京市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数字经济活动。北京市的障碍因素与上海、广州、深圳的情况一致;香港的主要障碍因素则在于数字经济开放度;莫斯科、伦敦和美国城市的主要障碍因素分别从数字经济活动和数字技术研发转变为数字经济开放度、数字经济活动和数字经济治理能力;而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城市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数字技术研发能力和数字经济开放度。如表4 所示。

表4 样本城市的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目标层障碍因子年度分布

4.2.2 中间层障碍因子

从中间层障碍因子来看,北京市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障碍主要集中于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促进、研究动力、经济效益、发展环境(见表5),这5 个因素的障碍水平都超过0.90。这主要源于北京市互联网服务器的推广远落后于其他城市,且北京市数字企业的研发支出和固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弱于其他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服务竞争程度也弱于其他城市。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每百万人安全互联网服务器数为948.57 台,远落后于美国(140 808.30 台)、日本(22 925.88 台)、英国(36 379.74 台)、法国(36 226.38 台)等国家。2019 年,中国网络服务竞争水平为60,远低于美国(81.43)、日本(75.71)、英国(72.86)、法国(70.00)等国家;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58.3,远低于美国(78.3)、日本(83.00)、英国(75.5)、法国(77.6)等国家[30]。根据BVD-ORBIS 数据库,2017—2020年,北京市数字企业固定资本额呈稳步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6.03%,但远落后于上海、悉尼、广州、柏林、东京、巴黎、苏黎世;北京数字企业研发支出额也同步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25.65%,但落后于新加坡、香港、上海、柏林、维也纳[31]。

表5 样本城市的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中间层障碍因子年度分布

综上分析可见,北京市与国内的上海、广州、深圳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相似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数字经济活动不足,具体涉及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促进、研究动力、经济效益、发展环境等5 个方面,而香港则与之不同,主要受到创新活力、资本往来、贸易共赢、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制约。

5 北京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路径

根据以上障碍因子分析,分别从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投资渠道拓展、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机制构建、新型消费体制扩容、数据流通治理体系搭建等5 个方面提出北京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可实施路径。

5.1 加强融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一方面,有序推进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部署,分区域、分场景加快新型IP 城域网、5G 承载网、光传送网络(OTN)、云专网的覆盖,倡导按需建设共享型区域边缘云,创造贯通大数据计算、网络连接、智能应用、存储各环节的综合性开放平台。另一方面,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倡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专项基金、专项债等模式,支持和带动企业增加对大数据中心、基础软件、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等的投资力度。

5.2 拓宽数字经济投资促进渠道

第一,可通过创新创业公司债、产业并购基金、协同创新基金和知识产权基金,引导各类金融主体投资数字经济领域,提高金融资本对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的帮扶力度。第二,加快建立以注册制为核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在新三板等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循环体系,倡导不同阶段数字企业借助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企业债券拓展融资规模。第三,可通过搭建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和交易场景生态,让企业信用可以在区块链上逐级流转,为错层及供应商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

5.3 构建数字孪生、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技术融合创新机制

首先,鼓励制造业企业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借用虚拟现实的仿真系统生成三维图像,实时分析和优化制造加工环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其次,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辐射示范作用,积极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推进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与服务平台、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等市级平台建设,构建一些测试检验、概念验证、技术研发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第三,可探索科技成果转让市场化定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开展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引导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融通对接,支持跨区域共建一批产学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实体。第四,按照数据链的“感—传—算—用”逻辑,建立“鉴识—获取—汇集—分析—应用”的技术创新范式,超前布局算法创新,加快新型前沿关键技术突破,如可认证溯源、嵌入式人工智能、差异化隐私、单板边缘计算机、数据编织等。

5.4 推动新型消费提质扩容

以宣传推介和信息引导增强消费宣传,集中布局知名品牌的新消费体验馆,打造线下全球性消费体验中心,并加大虚拟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产品销售从销售平台向体验平台转变;同时,探索建立长期定价、收益定价、一次定价和成本定价的“四价”结合的数据流通价格机制,探索数据交易新模式,激发数据经纪商、大数据交易所的中介作用,并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简化数据市场准入机制,打造以数据为纽带的消费需求协同发展新格局。

5.5 建立数据流通治理体系

积极研发数据保护技术,加强数据泄露、窃取、匿名化的应对能力,参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数据隐私安全体系,提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可控水平,形成协同联动、高效统一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此外,朝着政府、企业之间数据共享、开放、流通、集聚的方向,完善数字经济公共服务体系,塑造多层级政府部门数据交换机制,实现跨级、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形成全市一体化数据体系,并针对互联网头部企业创新数据备案制度,加快企业数据与公共数据对接。

6 结论

通过构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因子分析法测算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发现,北京数字经济水平在全球大型城市中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仅落后于东京、伦敦、纽约、上海、悉尼、柏林;同时,通过突变级数法和障碍诊断模型剖析数字经济发展障碍因素,认为北京与上海、广州、深圳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相似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数字经济活动不足,具体涉及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促进、研究动力、经济效益、发展环境等5 个方面。为更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进程,提出北京市应推动融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宽数字经济投资促进渠道,构建数字孪生、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技术融合创新机制,促进新型消费提质扩容,建立数据流通治理体系,形成全市一体化数据体系。

注释:

1)指广播通信、多路通信、秘密通信、通信干扰、数字信息传输、电话通信、图像通信、无线通信网络等领域的技术。如无特别说明,文内数字技术均同指此。

猜你喜欢

标杆北京市数字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哨兵“后退一步,走”,树立“守规矩”鲜活标杆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超越自我,全新一代宋再树10万级SUV价值标杆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