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适宜技术助力早期青少年近视防控

2023-11-13马菊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

青春期健康 2023年14期
关键词:体针配穴梅花针

文/马菊梅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

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逐年攀升,呈“多、深、小“趋势,即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发病时近视度数越来越深,发病的年龄越来越小。因此,近视防控要从小抓起,及早开始。近视的发生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是家族聚集和遗传,家族成员、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高度近视病史,其子女发生近视的风险要比家族没有高度近视病史的人高。后天因素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眼球内睫状肌痉挛,久而久之引发近视。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近视度数高低将近视分为轻度近视(<3.00D)、中度近视(3.00D ~6.00D)、高度近视(>6.00D)。根据近视发病机制不同,分为屈光性近视和轴性近视。近视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眼轴过度伸长导致眼球突出影响美观,眼底视网膜脱离及裂孔、黄斑病变,容易并发青光眼及白内障,且近视度数越髙,越容易出现这些并发症。随着用眼需求逐渐增加及电子产品广泛使用,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除了增加户外活动和配镜矫正,仍需要更多的保健手段来控制近视的发生、发展。

近年来,中医适宜技术作为早期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方法已广泛被应用于临床,眼保健操就是中医适宜技术点穴按摩的一种。另外,耳穴压豆、针刺、推拿等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具有简、便、廉、效等优势。下面来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

针刺

针刺包括体针和梅花针。体针主要适用于近视度数较深的大龄青少年,其接受度较高;梅花针刺激较小,适用于轻中度近视的低龄青少年。

体针:指运用毫针针刺眼周穴位(如睛明穴、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太阳穴、承泣穴、正光1 穴、正光2 穴等)和四肢穴位(合谷穴、内关穴、光明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还有一种体针是腹针,即主要在腹部操作的针刺治疗,伴有脾胃虚弱患者更适宜。一般体针留针15 分钟后起针,注意眼周穴位忌提插和捻转手法。

梅花针:指运用梅花针(又叫七星针)频繁地叩刺眼周穴位和百会穴、风池穴、大椎穴、内关穴、合谷穴等。每个穴位叩刺频率为100 次/分钟,以皮肤潮红不出血即可。治疗前要注意消毒操作。每次15 分钟,每周1 ~2 次。4 周为1疗程,3 个疗程为一个治疗周期。针刺可疏通眼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从而达到延缓近视发生发展的目的。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在青少年近视治疗方法中接受度较高。耳穴是位于耳廓的穴位,中医认为耳穴的分布对应着一个倒立蜷缩的婴儿身体,与脏腑密切相关。刺激耳穴可以调节脏腑气血,促进眼部经气流动,改善眼部供血,从而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现代研究也证明刺激相应耳穴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其方法是用防过敏胶布固定王不留行籽或者磁珠,对耳穴进行按压,通过直接的物理刺激,力度以产生酸胀感耐受为宜,来达到治疗目的。其选穴由主穴和配穴组成,主穴选用眼、目1、目2,配穴选用肝、脾、肾、皮质下、交感、内分泌、神门等。每日按揉5 次,每次5 ~10 分钟,每3 ~5 天更换1 次,30 天为1 个疗程。

灸法

中医认为,灸法具有温通经络、活血益气的作用。现代研究也认为灸法通过热感刺激神经传导细胞的激活,达到兴奋神经作用。目前灸法用于青少年近视防控是雷火灸和核桃灸。

雷火灸:一种特殊的艾灸,是将特定、适宜的药物及艾绒混合配制成药,点燃后通过特定的腧穴、经络的循经感传,作用于眼周从而改善睫状肌痉挛,促进周围血液循环。使用方法是通过采用温和灸、回旋灸的手法对准眼周各穴位施灸。温和灸是指点燃雷火灸,在距离皮肤3cm 左右施灸,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即可。回旋灸是将雷火灸均匀顺时针方向划圈移动,反复旋转灸治。每次20 分钟,每周1 ~2 次。

核桃灸:是近年兴起的一种灸法,将核桃用适宜中药熬煮后,在其内放入艾绒,将特制的眼镜框固定住核桃于眼部,就像戴眼镜一样的施灸,具有温通目络的作用。每次20 分钟,每周1 ~2次。对于青少年来说,任何一种灸法都要注意不要被烫伤。

推拿按摩

中医认为,经络联通脏腑与眼,并输送气血于目,气血和则目明。对眼周穴位、腰背胸腹四肢部穴位,配合辨证配穴,实施推法、点法、揉法、拿法、抹法、按法、小儿捏脊法等推拿手法,能改善眼周局部血液循环。推拿手法包括穴位按摩法、面部刮法及捏脊手法。

穴位按摩:选取眼周各穴位为主穴,四肢穴位为配穴,进行按法、揉法、点法等,缓解眼疲劳,提高裸眼视力,每穴按摩1 分钟,共约3 ~5 分钟。

面部刮法:将双拇指固定于太阳穴上,用食指内侧面进行上下眼眶轮流刮,缓解眼部肌肉痉挛,改善眼部局部血液循环,也可以参考小儿推拿手法如开天门、推坎宫手法。开天门,又称推攒竹,用两拇指交替从两眉头之间向上推至额上前发际处。推坎宫,用两拇指指腹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每次推30 ~50 下,约1 分钟。

捏脊手法:沿后背夹脊穴(位于腰背部脊椎区,从第1 胸椎到第5 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 寸处),由下而上的连续提捏皮肤。现代研究认为捏脊可以刺激项背部血液循环,改善椎动脉血供,从而调节眼部血供和神经功能。每次15 分钟,每周1 次,力度以患儿能接受,提捏后皮肤微红即可。

小结

上述中医适宜技术的各种方法安全有效、易于推广,在医师的指导下可单独治疗,也可联合运用,助力早期青少年近视防控。

猜你喜欢

体针配穴梅花针
梅花针叩刺结合摩法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针灸大成》歌赋之对穴配伍规律研究❋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
“对位配穴”的临床应用规律
梅花针叩刺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微创埋线治疗的处方配穴方式
应用梅花针放血疗法治疗及护理带状疱疹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