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符号语意视角下左江花山岩画的艺术文化传承
2023-11-13王心远
王心远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截至2021 年7 月的第44 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召开时,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数量在《世界遗产名录》已增至56 项,位居世界第二[1],成为“全球显著的传统文化现象”。但是,世界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我国第1 个岩画类世界遗产、第35 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在2016 年7 月15 日申遗成功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在社会价值和文化利用价值的应用方面存在“重形不重意”的问题。左江花山岩画图案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原始粗犷,造型简练,张力十足,当代艺术家对其进行艺术提炼和再现时,容易只抓住其“形”来展开,而忽略了对其“意”的把握,以至于在符号传达语意时不够准确,难以到位。对于世界文化遗产脱离文化之“意”而进行艺术再创作与产品再开发,不但容易使“形”的创造浅显空洞,毫无灵气和质感,而且还可能在传播过程中出现抄袭剽窃和模仿泛滥的同质现象,难以传承原图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这种对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符号语意解读和传播形式运用所出现的偏差,也是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在当代存在的问题。
文章试图借助符号语意理论和艺术设计CFM 实践对左江花山岩画的艺术文化传承进行学术探讨,提出建议,以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利用提供参考。
一、世界文化遗产社会价值和文化利用价值体现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涵和评判标准突出艺术文化价值
艺术文化价值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涵,也是评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依据。在《世界遗产名录》的6条提名标准中有5 条与世界遗产的艺术文化属性或价值有关,被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6 项中的1 项或几项标准(见表1)。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文物古迹、建筑群和遗址等三大类别的评审规定中,也都强调了文化、艺术和美学的重要性,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见表2)。
表1 《世界遗产名录》提名标准
表2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评审规定
由此可见,深厚而丰富的艺术文化价值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涵和判断标准。这也是人们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社会和文化价值利用的重点。
(二)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利用价值具有必然性与可行性
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居住在左江沿岸的壮族祖先在公元前5 世纪至公元前2 世纪期间绘制在岩壁上的图像。他们描绘的主要内容是壮族祖先的祭祀舞蹈,也是壮族原始舞蹈的本源,这些舞蹈动作蕴含着当地族群宗教文化、民俗生活文化和民族美学文化。即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壮族祖先的精神符号的直接体现,也是重要的民族精神文化符号,具有极强的艺术文化内涵和极大的艺术挖掘潜力,从而显示出社会/文化利用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当下,在中国世界遗产影响因素中,有两个正面影响因素成为主流,昭示着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在今后传承发展的趋势。《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第三轮定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显示,截至2021 年7 月31 日,正面因素中的“管理与制度”占87.5%,“遗产的社会/文化利用”占65.8%[2]。
该《报告》中的“管理与制度”和“遗产的社会/文化利用”两个因素是包括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在内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文化价值在传承发展的必经之路。“管理与制度”是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的基础,也是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遗产的社会/文化利用”,那么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依然“藏在深闺人未识”,难以紧随时代潮流而走进当代人的生活中,这样就可能会在风雨中损耗下去,逐渐消失。所以,当代人要借助于艺术设计的工艺品、文艺创作的作品,借由媒体宣传、旅游产业等多种形式,实现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符号语意与当代的无缝对接,扩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影响,为它赋予适应当代的新的生命力,进而深入人心,令人乐于接受,从而传承其艺术文化。在“管理与制度”因素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所在地崇左市人民政府都高度重视并有所作为,不但制定了有关法规,建立保护机制,实施行政管理,而且还指导人们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针对“社会/文化利用”因素进行开发。《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桂政办发〔2022〕1 号)提出,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与民族形象”,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及其文化精神的“遗产的社会/文化利用”因素指明了方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壮族祖先留传下来的民族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进行“遗产的社会/文化利用”因素的开发,特别是进行艺术设计,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所以,广西深挖民族艺术文化内涵,树立正确民族艺术文化符号,有利于推动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的传播、传承。
(三)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利用价值路径行之有效
当下,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利用价值呈现,主要是对其外形以及艺术文化进行现代传播,大约有三种形式。一是新闻层面的宣传报道,即媒体对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有关的活动进行报道,同时发布关于这一文化景观的信息。二是文艺层面的形象展示,即借助于文学、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等形式,对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进行艺术演绎、形象呈现,如舞剧《花山》、电视纪录片《魅力花山》等。三是设计层面的升华再创,即参照左江花山岩画造型以及艺术文化内涵进行图像画面设计,如平面海报等,或者是三维工艺品设计,如挂件饰品、卡通玩具等。这些关于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的传播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遗憾,例如“重形不重意”,丢失了一些左江花山岩画的文化之魂,缺少了神韵与灵气。而克服这些遗憾,提高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遗产的社会/文化利用”因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就是挖掘文化遗产符号语意,优化世界遗产传承方法。首先,要深度挖掘和研究花山的形象、印象、意象,梳理和解读左江花山岩画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以摄取其“魂”。其次,通过符号语意转化方法,分析世界文化遗产中艺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式,加以优化与完善,为艺术作品或者工艺产品赋予其“神”,提升世界遗产文化内涵的转化率,并借助文艺欣赏或者旅游产业,推动文化成果的全民共享。
二、左江花山岩画的符号语言的对比分析
从符号语意角度去研究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利用价值及其艺术文化传承有利于学术创新。从符号语意的角度看,它从符号表达的方式、符号表达的语意和语意传达的对象等三个维度去把握既是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探究其内在语意的艺术文化及其传承。从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上看,对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本身的物质性,我们要做好记录、保留、还原和恰当的展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上看,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壮族审美文化起源的标志”[3],我们要对其非物质性的文化底蕴进行挖掘、对岩画图像背后的历史人文做还原呈现及适度的取舍应用。为此,我们还需要在两个层面有所作为。
(一)左江花山岩画的符号语意解读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穿越千年,在左江流域分布的183 处岩画中,有近4000 个图像,涵盖人物、器物和动物图像,数量巨大,具有明显的图像共通性,所以要先读解其古代语意,挖掘其世界遗产艺术文化内涵,才能使它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传承,体现其世界遗产的文化特殊性。为此,我们需要读懂古人为什么画?画什么?画给谁看?
1. 左江花山岩画是古人为了表现他们的灵魂而画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美术表现形式是扁平化剪影式画法,人物、器物和场景没有立体化的透视,而是用几何化图形抽象进行呈现。这样的绘画形式,一方面是受限于古人较为初级朴素的绘画技法,另一方面正如有的专家学者指出的,是为了表达画面人物形象的灵魂特征。黄桂秋提出,左江花山岩画的画法“呈现影子的形态。……影子在民间习俗里被认为是人的魂魄”。这样,古人借助剪影式的画法来表示对祖先灵魂的崇拜和信仰[4]。蓝鸿恩在《花山探秘》中提出,“……崖壁画的人影,即灵魂的图像”[5]。可见,左江花山岩画的绘画形式是具有深度的情感意识的,是描绘灵魂的图像。这样的画面形式就成为对岩画符号语意读解的重要途径。古人的作画是为了对神灵和先人表示崇敬、崇拜以及文化传承,对当时社会生活尤其是祭祀场面做真实记录以及对未来表达诚挚祈愿。他们把这些主观的思想、精神等蕴含在画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文化,需要后人借助符号语意解读,才能得以知晓。这就可以解答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为什么画的问题。
2. 左江花山岩画是古人表达祈福、记录生活的作品
左江花山岩画的场景内容聚焦于人物群体活动,单独的静止的个体形象相对较少。在花山岩画里,呈现动作造型的人像数量达3000 多个,分为正身人像和侧身人像,让人明显感觉到画中人物的动律,具有舞蹈的韵味。从左江花山岩画中的人群场面看,它较明显地指向古人原始的祭祀活动、社会劳动实践和社会生活等。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活动主要是祭祀活动。人们在祭祀活动中,按照一定音律或者音响作出整齐划一的动作,就是舞蹈的呈现,表达出对物与人的生产的祈福和庆祝愿望,以及人心的团结,等等。在作物生产上,左江花山岩画绘制的图案有祈祷风调雨顺、作物丰收,以及庆祝人们得以丰衣足食。在家园维系上,左江化山岩画中的将士手持刀剑,或祈祷保卫家园,抑或在庆祝胜利。在宗族关系上,人们借助于群体祭祀活动而显得更为亲密并彰显出群体精神。在社会权威上,部落首领体量超群且位于画面中心位置,其余人物体量较小,或围绕其四周,或侧身面朝“都老”(指部落首领),在引钟敲鼓声中,整齐一致高举双臂似乎在齐舞和欢呼。这样的构图既是当时场景的再现,也是对首领突出地位的强调和崇高权威的强化,反映出稳定和良性的社会秩序。所以,左江花山岩画中群体形象用肢体语言舞蹈般的表达是强烈而直白的,极具艺术张力,令人感到心灵震撼。
这种舞蹈既是祭祀活动的体现,同时也使参与者和观赏者产生共鸣感、兴奋感和愉悦感,达到娱人的效果,实现人的精神层次和本质力量的理想追求。因此,左江花山岩画的画面符号处处表达着古人的神秘情感语意。这就解答了古人画什么的问题。
3. 左江花山岩画的语意受者是神灵、祖先
我们要弄懂左江花山岩画符号的语意是画给谁看的问题,就要从左江花山岩画符号的创作目的去探寻。这些左江花山岩画的绘画主体当然是古人。他们的绘画主要目的:一是借岩画向超自然的神灵或者祖先表达祈求之意,以获得庇佑和福祉进而躲过自然灾害;二是记录当时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既表示隆重之意,又给后来以启迪,从而彰显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左江花山岩画具有较强的宗教性,祭祀画面不仅是巫术礼仪的记录,也是对完整祭祀的展示。作为“画布”的岩壁就是天然的祭祀台,古人通过绘制岩画,将岩壁像“画布”一样展开,向无形的超自然神灵以及祖先进行祈愿,表示诉求,同时也是向现实的古人进行教诲,仿佛“教科书”那样,引导着人们思想与行为的走向。在这个过程中,绘画颜料以及构图造型等表现手法,甚至绘画地址左江江边山崖和对岸台地的选择都为岩画营造出强烈效果而起到强大作用。于是,古人的祈祷战争胜利、祈求五谷丰登、祈福子孙延绵等美好的诉求及愿望都在岩画中得以实现并且代代传承。这些祈愿既是崇敬、庄重的,又是直白、不加掩饰的,更是热烈、歌舞声色的。因此,当代人要经过符号语意解读和宣传,以更好地看懂左江花山岩画,接受它的符号语意中的艺术文化,进而产生观赏共鸣。这种语意通达古今的特性显示出左江花山岩画的世界意义和花山岩画艺术文化的现实意义,也预示着左江花山岩画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是可以挖掘的,其作用是可以加持的,其形式是可以传承的。在当下,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艺术文化的传承是借助现代传播途径而实现的。
(二)左江花山岩画传播的当代接受
其实,在学术界关于左江花山岩画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解读和认识大体相同,世界文化遗产评委们认为它表现古人的祭祀文化及其思想。但是,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对于左江花山岩画的了解和认知度相对不高。笔者曾带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广西设计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一些大中小学校以及幼儿园开展“左江花山岩画艺术展”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问调查和集体访谈等方法进行调研,发现没有听说过左江花山岩画或者没有见过左江花山岩画的青少年儿童在广西本地的比重较大。这说明左江花山岩画的学术研究成果还没有在当代人中得到有效的传播。
当代人是世界文化遗产传承的主体人群。将左江花山岩画的符号语意凝练成为能够被当代人所理解的语意,符合当代受众语意情绪,才能更好地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实现其符号语意价值。于是,我们就面临着如何让当代人愿意看、看得懂、喜欢看的问题,而这是左江花山岩画内在的艺术文化得以传承的关键所在。
左江花山岩画的符号语意要被当代人接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选择当代人喜欢的表达形式
笔者为此做出了一些探索,实际验证了以下四种表达形式并收获了有效的认可度。一是举办有即时聚焦性热度和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展,通过观看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展提升进行文化认知输入,并扩大左江花山文化认知的辐射人群面,增加左江花山文化传播的广度。二是将左江花山岩画图像的动作改编为互动感较强的歌舞表演,并与街舞、儿童剧等相结合,吸引青少年关注和参与。三是通过左江花山岩画主题的美育活动进行艺术认知和再创造,满足当代人个性化审美的需求。四是将左江花山岩画通过艺术设计转换为潮流文化创意产品等,并且融入旅游大潮中。其中,笔者在2021 年“广西设计周”中举办了“骆越根祖·岩画花山”主题艺术展,3 天内观展人流量达到8.9 万[6]。观众们在艺术展的互动涂鸦墙上模仿古人绘制岩画的过程进行涂鸦,将美好的祝愿描绘在涂鸦墙上,亲临观赏和亲自体验左江花山岩画的符号魅力,增强受众的沉浸式体验感。这个主题艺术展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在展出期间社交平台新媒体曝光量近6 万次,足以验证这类型艺术传播方式的价值和成效,也说明这样的方式能够切实做到让当代人“愿意看”。
2. 提炼符号语意中符合当代人精神追求的部分进行体现
人们在远古时期绘制的符号传达的主要是祈愿和祝福,这种精神追求的目的与当代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是一致的。因此,应根据当代人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提炼符号语意传达的内容和精神,使当代的受众真正“看得懂”。笔者将左江花山岩画的原始图案语意解读与当代语意表达做了一些适配尝试,并运用到艺术设计中(见表3)。
表3 左江花山岩画图案的原始图案语意解读与当代语意适配
3. 根据不同文化受众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左江花山岩画语意内涵及其宣传方法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现实中文化受众人群的主要划分依据不再是年龄段,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涌现的圈层。不同的圈层对于左江花山岩画的艺术语意理解和文化产品需求是不一样的。例如:“她时代”,指以女性美学和女性需求为主导的人群。这一圈层人群对艺术价值的敏感度较高,追求文化表现的艺术性,因此面对这类人群的需求,进行文化语意传播时,美丽精致、有独立女性力量的文化表现形式可能更吸引其注意力。“Z 世代”,指2000 年初至2012 年出生的人群。这类人群好奇心强,对创新性事物的兴趣度较高,对社交媒体依赖性较大,注重外表颜值和内在体验感,乐于为自己喜爱的事物买单,是国潮元素年轻化表达的主要受众。“银发圈”是指长时间且大趋势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时代老年人圈。他们因为平均寿命的增加,持续活跃社会生活的时间增长,所以行为逐渐年轻化,而且比年轻人对文化事物更有持久的关注度和毅力。“宅人”,指喜欢待在家中使用互联网连接外界的人群。这类人群虽然不爱出门,但是对新媒体的网络传播即时接受度和跟进度非常高。由于在多种不同的时代性人群文化圈层里,每个圈层对文化的兴趣点和感知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世界文化遗产传播者应针对不同圈层的兴趣点进行以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产品开发和宣传。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链接文化输出,更好地使各圈层有效接受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符号语意输出,真正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喜欢看”。
三、左江花山岩画的符号语言应用
世界文化遗产在当代艺术文化传承的有效方法是符号语意转换。只要运用这一方法,可以促成包括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在内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文化传承。艺术通过一定的语言来传达包括意义、意趣、意念以及情感等语意,并且呈现美的形式,从而使作品具有功能性、情感性、审美性和独特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左江花山岩画是经历了千年岁月洗礼的艺术经典,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寓意以及吸引人、震撼人的形式。我们可以穿透左江花山岩画符号的表面,对其内在深层的艺术文化语意进行解读与诠释,抓住古人表达和现代人有效艺术传达之间的深层文化以及情感链接的关键来进行传播。
王方良在《设计的意蕴》一书中对形态语意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揭示了功能性语意、示意性语意、象征性语意、关联性语意、情感性语意和表征性语意等六个语意作用[7],可以成为解读左江花山岩画语意的借鉴。左江花山岩画艺术可以借助象征性语意、关联性语意和情感性语意等进行准确而通俗的文化传播,以抓住当代受众的视线,提升其理解和接受的程度。
(一)左江花山岩画符号语意艺术设计的当代表达
笔者试图在艺术设计层面探讨CFM 对左江花山岩画符号语意的当代表达,以论证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艺术文化传承的命题。
艺术设计是艺术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但它需要对这一传承作出符号语意的转换,才能让当代受众所接受。就左江花山岩画文化遗产而言,其艺术设计就是将图纹设计与CFM 即色彩设计(Color)、材料设计(Material)和表面工艺处理(Finishing)进行深度结合,从图纹语言以及色彩情感、材料基础和表面工艺手段等方面,对左江花山岩画的艺术文化内涵进行全新而全面的呈现,实现语意的古今转换,进而提升其传承的综合品质和传播价值。
1. 图纹:激发受众对艺术品或工艺品的心理认同
左江花山岩画比较强的符号表征就是图纹。图纹是精神符号的外显,使艺术品或工艺品的外形让受众产生心理认同,形成艺术品或工艺品与受众精神层面的触点,从而达到展现和传播艺术品或工艺品美学价值的目的。左江花山岩画的图纹要选择适当的表现方法加以应用:一是形态的还原和提炼。即还原左江花山岩画造型的原始形态,凸显其特征,让人更好辨识,更易记忆,更具有“通俗”传播的能力。提炼左江花山岩画精华形态并且进行适度改造,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例如,保留岩画人物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姿势,根据语意选择合适的现代艺术表达方式。二是解读图案原本的符号语意特质,适配地选择相应的应用场景。左江花山岩画的图案,除了人物,还有太阳、月亮、铜鼓、羊角钮钟、环首刀、雷神、水神、青蛙、犬、鸟等。例如,鸟的形象是守护神的象征,也能体现当代人追求的平安、健康等语意,采用这样的语意表达更容易被当代人理解和接受。
2. 色彩:在还原基础上做好合理的现代搭配
世界文化遗产的色彩应用既要做好还原,又要做好合理的现代搭配。红色是左江花山岩画留给世人最直观的色彩呈现。左江花山岩画绘制的主要显色成分是赤铁矿。赤铁矿的主要来源是赭土,《说文解字》曰:“赭,赤土也。”因泥土若含有氧化铁元素,即会呈现红色……[8]赭土是壮族祖先生活环境中常见易得的材料,所以花山岩画的红称为赭红色更为准确。
从色彩语意的角度来说,红色在原始社会代表着血液、火焰,蕴含着原始而旺盛的生命力。壮族祖先认为红色有祛邪除恶的象征,这是左江花山岩画色彩寓意的核心。因此,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的体现既要尽量保留其原有的色彩语意倾向,又要更好地使它的应用适配当代文化场景。
从视觉呈现的角度来说,左江花山岩画上的颜色有两个特点:一是绘制条件造成的差异。由于每组画面绘制的时间不同、每次色彩调和的比例难以保证完全一致、千年来在岩壁上画在不同位置而受到日晒风化的情况不一致等情况,使得这些赭红色的明暗和鲜艳程度有所区别。所以,我们看到的左江花山岩画图案颜色不是单一的红色,而是有明度和纯度变化的赭红色系。二是色彩呈现背景的衬托。左江花山岩画色彩呈现的效果,不仅有符号色彩本身的作用,而且还得益于色彩呈现的背景色的搭配反衬。左江花山岩画的赭红图案绘制在灰白色或浅土黄色的崖壁上,灰白色属于无彩色系,没有明显的冷暖倾向和色彩情感,土黄色与红色为暖色的邻近色。它们作为岩画的背景色既不“抢镜”,又能最大限度突出赭红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崖壁的颜色明度较高,岩画图案赭红明度中低,使得主次对比鲜明。这也是赭红色能作为左江花山岩画主要色彩印象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对左江花山岩画文化进行传播应用,要通过色彩符号来实现,赭红色系渐变差异和无彩色系的搭配色结合,更能够准确传达左江花山岩画的艺术寓意。明度低、纯度低的赭红可以营造庄重、崇敬的语意,明度高、纯度高的赭红可以营造活泼、热情、祝福的语意。我们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要根据艺术文化受众群体各圈层的需求对色彩进行选择性的使用。
3. 材料:根据受众圈层需求进行选择
材料是色彩和工艺的载体。当代人复刻左江花山岩画的材料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可能将崖壁直接搬走,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和不可复刻性。所以,在讨论左江花山岩画作为艺术创作传播主题所使用的材料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材料的质感语意,作出正确的选择。例如,对自然材质与人工材质进行选择时,木材、石材等自然材质具有天然的亲和感,能拉近艺术产品与受众间的距离感;亚克力、金属等人工材质则具有科技感、现代感,更能触动追求新潮事物的受众圈层的心理。我们在艺术设计时就可以根据需求做有针对性的选择。
4. 表面工艺:有针对性地提升艺术质感
在艺术文化作品或产品造型完成的基础上,表面工艺通过印刷、雕刻、镀层、氧化、覆膜、融化、打磨等手段来提升作品或产品表面的装饰效果。恰当的表面工艺能够营造不同的质感对比效果,在受众触觉、视觉感受等感官体验上,增加受众与产品、时间与空间的亲密性,提升艺术质感,从而转换艺术作品或产品的情感语意,激发受众产生更好的情感共鸣,提升受众认同感。在通过艺术设计进行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品传播、传承时,可根据花山岩画的符号语意选择恰当的表面工艺加以体现。例如,哑光工艺给人营造沉稳、内敛的语意,可配合表现花山岩画中崇敬的情感语意;亮面工艺则给人精致、优雅的感受,可满足“她时代”文化圈受众的情感语意需求等。
(二)左江花山岩画符号语意艺术文化的传播策略
1. 要把握住特殊时间节点,充分利用好时间节点氛围,进行全面展示,形成语意放大
在传统民族文化节日或文旅活动庆典等时间节点上,开展以左江花山岩画为主题的艺术文化活动。左江花山岩画的艺术文化是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当代要选择春节、“壮族三月三”等传统节庆来举行展示活动。我们可以通过符号语意转换,使得左江花山岩画符号语意转变为设计工艺品进行销售,或者转变为歌舞等艺术品进行演绎,让民俗和通俗与节日文化产生共鸣,进而提高大众的接受度,提升工艺品或艺术品在集中曝光度下的高雅品质,叠加其背后的非物质文化属性。
2. 要丰富感官体验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和传播,实现艺术设计语意影响力的提升
在正确解读符号语意的基础下,以“重意——造境”为目标,根据艺术文化传承主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号语意传播方式,再利用符号语意特点进行艺术文化转化,用CMF 的设计方法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文化产品的表达质感和转化质量,在确保艺术文化内涵准确的同时,抓住不同受众的情感触点,有针对性进行输出,提升符号语意的影响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 要借助新媒体通道,利用“互联网+”途径,加大艺术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要深化与新媒体产业相关单位的合作,研发艺术文化产品的新媒体呈现方式,将世界文化遗产在媒体传播中进行视觉创新开发,使艺术文化传播语境和形式与文化遗产核心的匹配,提升互联网时代下文化受众的关注度。如:依托新媒体技术公司利用多种专业媒体技术搭建线上文创产品推广平台,衍生至绘本、民族故事听书、儿童智力玩具等相关形式文创产品,通过远程传播民族文化知识,极大地提升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及推广辐射的范围。借助新媒体通道和“互联网+”途径,能够提升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度,有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坚定文化自信。
4. 要加大宣传教育,培养新一代世界文化遗产受众,促进文化传承
要开展青少年研学活动,利用美术、舞蹈等感官体验丰富的美育方式,强化符号语意作用,提升艺术文化品质和传播趣味性,提升左江花山岩画背后深层的民族文化教学质量。如:为中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文化艺术进校园服务,将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文化内涵凝练创作成文化小课堂、艺术小剧场、艺术美育课等形式作品,唤起青少年对传统民族艺术的关注度,增强对民族艺术的尊重意识、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唤醒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结语
笔者解读左江花山岩画的符号语意,分析它传播的当代接受情况,聚焦其艺术设计的当代表达和艺术文化的传播策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彰显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这样的学术探索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笔者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要对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和阐释,而且更要借助语意转换的方式,通过合适的传承、传播途径,使研究和阐释成果被当代人接受和选择,从而有效提升像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文化认知度,提升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从根本上实现世界文化遗产艺术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