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视角下长海县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研究
2023-11-12王辉赵娜
王辉 赵娜
[摘 要]随着海岛人类福祉范围的扩大,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日益突出。文章以长海县为例,分析了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需求及服务流特征,揭示流动路径影响因素及机制。结果表明:海岛供给能力整体偏低,格仙岛和獐子岛供给能力分别为最高和最低;黑龙江等区域属于潜在高需求区,海南等区域属于潜在低需求区,其他区域为中等潜在需求区;大连等区域服务流等级为高级,浙江等区域服务流等级为低级,其他区域服务流等级为中级;海岛环境、游客需求、供需互补政策是服务流的共同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为推动海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游憩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生态系统服务流;长海县
[中图分类号] F5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784(2023)03-0058-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有效度量和监测生态系统服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核心内容。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自然环境与人类福祉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将美丽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紧密相连。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指出,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的主观需求感知为核心,是生态系统服务作用于人类精神层面的附加价值[1],充分验证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交互作用的重要结果表征[2]。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旅游已经成为国民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标,放眼未来,旅游业在增加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加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消费者的首选[4]。生态系统游憩服务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对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游憩消费需求和生态环境需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5],生态系统游憩服务也是提升人类福祉至关重要的贡献者。本文在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学理性阐述基础上,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逐层提出了论题。海岛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深受陆地旅游者青睐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海岛生态游憩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此论题对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海岛旅游和海岛生态系统建设落地生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 文献综述
1.1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及供需概念
Daily和Costanza将生态系统服务定义为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各种利益[6-7]。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供给、支持、调节和文化服务四大类,其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是指人们通过旅游休憩、美学体验、精神满足、社会认知等活动从生态系统获得的非物质收益(能力或者经历) [8]。关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研究,旅游休憩和生态旅游相关研究占有较大比例[9]。Weyland等学者提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中的旅游休憩功能主要是指人们从自然或半自然景观的生态系统中获得的休闲娱乐文化服务[10]。与其他游憩服务相比,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着重强调的是森林、草原、湿地、湖泊及海洋等生态系统中的游憩文化服务功能,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的定义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产品与服务,相应地,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精神满足并消费娱乐产品与服务,形成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区和需求区。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通过游客的流动将供给区与需求区相连,也是实现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与人类需求二者耦合的重要桥梁。游憩服务作为用户移动流,是受益人主动移动到服务提供区而获取服务的一种方式[11]2724。
1.2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需评估方法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供给角度对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展開研究。供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采用市场价值、旅行费用、条件价值、支付意愿等方法对海洋、海岸、湿地、森林、农田、城市绿地、公园、绿色基础设施等研究对象的生态系统游憩服务货币价值展开研究;二是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广泛应用,游憩价值制图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学者们分别采用公众参与式制图(public participation 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PPGIS)、参与式制图(participator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PGIS)以及SolVES模型(Social Values for EcosystemServices),结合问卷调查数据、网络大数据探讨了研究区域的游憩非货币社会价值[12-14]。价值定量评估及各类参与式制图均可用于评估生态系统游憩服务潜在供给水平,而实际供给水平要与需求相对应,即供给能承载需求量。与供给相对应的是游憩服务需求,需求主要通过游客偏好和意愿来表示需求大小或需求区域[15]。游憩服务需求制图则以需求者实际住址或游憩服务使用实际发生地为基础。Pe?a等学者通过受访者审美偏好级别量化游憩服务的需求[16];Burkhard等学者通过人们的旅游期望值来量化休闲与旅游需求程度[17]17;Villamagna等学者以经历或感受游憩服务的人数来表示需求大小[18];Schirpke等学者通过自然保护区规定空间距离的人口数量评估娱乐休闲与美学体验服务的需求[19];何思源等学者根据游客选择频率来测度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游憩文化服务需求度[20];史恒通等学者运用选择实验法分析黑河流域居民对流域游憩需求偏好程度[21]。综合以上可以发现,生态系统游憩供给及需求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量化,也可以通过游憩制图或需求制图法进行可视化,量化法及制图法结合能更全面地反映海岛生态系统游憩供需水平。游憩服务流作为一种空间传输路径,既可以量化也可以刻画。Burkhard等学者使用实际的旅游营业额和游客数量表示生态系统游憩服务流指标[17]19;Villamagna等学者通过垂钓人数、天数和花费来测算休闲渔业游憩服务流大小[22];Baró等学者以旅行者数量来表示生态游憩服务流的大小[23]。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空间流动模拟过程可参考服务路径属性网络模型在固碳服务、水源供给服务、防风固沙等方面的应用。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流、需求是不可分割的三部分,刘慧敏等学者在生态系统服务流定量化研究中全面分析了三者关系及服务流的属性特征,并构建了休闲旅游服务供给潜力、流、需求指标体系[11]2728。
综合来看,学者对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需研究主要集中在陆地区域。海岛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自然形成的能够维持人类居住和其经济生活的陆地区域,其区位特殊且与陆地来往密切。海岛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完整性,海水、沙滩、森林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海岛是生态游憩服务的供給区。在“陆岛统筹”“陆岛联动”理念驱动下,海岛也已从单体发展的独立单元成了“陆海联动”战略中的核心部分,海岛生态系统通过一定的载体向陆域提供支持、调节、供给和文化等服务,陆域是海岛生态游憩的主要需求区。海岛游憩文化服务在供给和需求的传输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载体形成了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量化法结果可反映供给、需求能力,制图法可反映供给主要来源地以及需求的主要分布区,量化法与制图法相结合可更形象、更全面地展示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需求及服务流特征。本文以辽宁省长海县为研究区域,基于网络及调研数据,采用核密度、网络关注度指数对海岛游憩服务供给、需求能力展开分析,识别海岛乡村旅游及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区域,预测并控制海岛游憩潜在需求区域人数;基于地理探测器原理,分析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剖析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可为维持或推动海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
长海县位于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北部海域,隶属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东北地区唯一海岛县和中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全县由252个海岛组成,陆域总面积142 km2,海域总面积10 324 km2,海岸线长358.9 km,辖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獐子岛、海洋岛5个镇,其中哈仙岛、塞里岛属大长山岛镇管辖,瓜皮岛、格仙岛属小长山岛镇管辖。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獐子岛、哈仙岛、塞里岛、瓜皮岛及格仙岛是游客重点选择的岛屿,也是本文选择的研究区域。长海县水道纵横,交通便利,与20多个港口通航,其中皮口港是主要的客运港口,全县共有港口码头36座。长海县是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44.4%,并且拥有黄渤海区域最优良水质,大长山岛饮牛湾、广鹿岛月亮湾、哈仙岛金沙滩是北方知名的赶海区域。长海县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资源种类丰富,既可以为游客提供海鲜等食物供给以及凉爽气候调节等服务类型,而且作为旅游型海岛也承载着游客旅游休憩和海岛文化情感交流等文化服务。2010年,大连市政府批准设立长山群岛海洋生态经济区;2014 年,国家海洋局(2018年3月并入自然资源部)设立大连长山群岛国家级海洋公园;2016年,长海县委启动了国际生态岛建设,并提出要将长海县海岛自上而下总体打造成集休闲会议、游憩娱乐、文化体验、生态观光、度假居住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型海岛。近年来,长海县的海岛旅游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建有各类旅游景点45处,拥有渔家宾馆和度假村459户、星级宾馆4家,全县接待床位数量2.6万个;2019年长海县共接待上岛游客 13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7%和7%① 。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的数据来源分为3个部分:
(1)供给数据:主要通过网络爬虫从美团、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以及大连海岛游等游客常用的网站获取到394家渔家乐客房的数据,其中大长山岛122家、小长山岛29家、广鹿岛83家、獐子岛33家、哈仙岛60家、塞里岛15家、瓜皮岛33家、格仙岛19家;运用百度拾取坐标系统获取394家渔家乐的地理坐标信息以及渔家乐与皮口港、沙滩之间距离。
(2)需求数据:通过需求图谱相关性可以看出,长海县旅游旺季时“长海县旅游”与关键词“长海县”相关性很强。以“长海县”为搜索关键词,通过百度指数日均值表示长海县游客需求意愿。
(3)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数据: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数据以及网络爬虫数据,两个渠道共获取到1 126位游客的数据。其中,研究小组于2019年8月和2021年5月在大、小长山岛和广鹿岛采用非概率抽样随机偶遇的方法对上岛游客展开调研,问卷采用当场填写并回收的方法,共回收问卷672份,其中有效问卷660份,问卷有效率为 98.21%,问卷调查中游客来源地是本文所需的数据。
2.2.2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核算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是指可提供生态游憩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区域,供给水平主要与海岛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加权求和法测算渔家乐的供给能力,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刻画分布特征。
(1)供给能力
本文选择渔家乐客房数、渔家乐距沙滩距离及距皮口港的距离测算各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能力。通过极差标准化方法处理原始数据,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和权重,运用加权求和法测算出渔家3 结果与分析
3.1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分析
长海县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功能主要以海水为载体,但海水供给承载力不易量化,考虑到看海、赶海、品海鲜等活动均可在渔家乐完成,海岛渔家乐可满足游客生态系统游憩的各种需求,因此本文选择从渔家乐供给能力和分布密度的角度衡量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明确识别海岛乡村旅游及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区域。
3.1.1 供给能力空间分布特征
运用公式(1)测得8个海岛394家渔家乐的供给能力均值为0.369。如图1所示,格仙岛渔家乐供给能力最高,数值为0.436,主要是由于格仙岛距离皮口港仅8.3海里,海上客运交通便利,并且渔家乐沿着海岸线集中分布,游客距离赶海沙滩较近;在8个海岛中,獐子岛供给能力最低,仅有0.232,主要原因是该岛距离大陆最远,乘船时间较长;瓜皮岛供给能力值为0.416,皮口港距离瓜皮岛码头9海里,游客距离赶海沙滩较近;1992年哈仙岛率先兴起了家庭旅游业,渔家乐发展势头较好,近些年其接待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渔家乐供给能力为0.412;塞里岛的供给能力为0.410,供给水平处于中等;小长山岛整体供给能力偏低,仅有0.286,主要在于小长山岛渔家乐距离港口和赶海沙滩都不占优势。利用ArcGIS自然断点法将渔家乐供给能力分为高、中、低3类,长海县渔家乐整体供给能力偏低,高供给能力渔家乐仅占8.12%,主要分布在赶海区域附近的高档酒店,例如发现王国广鹿岛度假酒店、长海黄金海岸假日酒店、长海林阳酒店等,中、低供给能力占比分别为56.60%和35.28%。
大长山岛和广鹿岛是长海县海岛旅游人数较多的岛屿,2019 年游客比例分别占到56.19% 和26.87%,并且近些年渔家乐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是长海县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主要供给区。大长山岛位于长山群岛的中心位置,是长海县政府所在地,大长山岛高供给能力的渔家乐分布在杨家村、三官庙村和四块石公园附近,以高档酒店和规模较大的渔家乐为主,此类型的渔家乐客房数量都在80间左右,并且距饮牛湾黄金海岸沙滩较近;中值区分布与高值区相似,差异主要体现在接待能力上;低供给区主要分布在长海路环线附近,以小规模的宾馆和旅店为主,而且距赶海区域较远,这是限制其供给能力的主要原因。广鹿岛是长山列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也是距离大陆最近的岛屿,广鹿岛高供给区沿着月亮湾海滨浴场分布,级别较高的酒店和规模较大的度假村是其主要类型;中供给区主要分布在柳条村、塘洼村,客房接待能力均在30间左右,此类型最主要的优势是距离月亮湾海滨浴场较近;低供给区零散分布在塘洼村、柳条村和沙家村,塘洼村和沙家村供给能力低的主要原因是距离赶海区域较远,柳条村低供给的原因是客房规模小。
3.1.2 供给密度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人员运用ArcGIS软件对长海县394家渔家乐进行了核密度分析。大长山岛渔家乐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三核心—带状区”格局。“三核心”指的是以杨家村为中心形成高密度核心区,以大长山岛海岛民生广场、四块石公园为中心形成两个次密度核心区;“带状区”的特点是沿着大长山岛海岸线分布。杨家村拥有优越的海域资源,并且邻近大长山岛机场、长山大桥等,交通便利。大长山岛民生广场、四块石公园是大长山岛岛内休闲娱乐场所,宾馆和酒店在此集聚分布。小长山岛中心政府广场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渔家乐以此为低值核心区扩散分布。广鹿岛渔家乐分布呈“月亮湾环状”格局,月亮湾沙滩是广鹿岛优质沙滩,以月亮湾浴场为中心,柳条村和塘洼村渔家乐向外环状扩散。獐子岛渔家乐形成了以金沙广场和明珠公园为核心的环状分布格局,在环状基础上渔家乐沿着海岸线带状分布。哈仙岛和瓜皮岛形成了以岛中心为高密度核心区向外扩散分布的格局。格仙岛和塞里岛渔家乐空间分布呈“大分散、小聚集”模式。
3.2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需求评估
在信息时代,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最便捷的方式,游客可以通过各类通信渠道获取长海县旅游信息。每年6—10月是长海县生态系统文化功能发挥最大作用的时期,网民在此时间段对长海县的旅游搜索和关注可反映出长海县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潜在需求。通过此研究可预测并控制海岛游憩潜在需求区域人数。
3.2.1 潜在需求分布特征
本文通过公式(3)测得网民对长海县旅游网络关注度指数,并利用 ArcGIS几何间断法将需求意愿划分为高、中、低 3 个等级。长海县游憩文化服务潜在高需求区共有9个,占比为20.45%,省外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省内包括大连市、沈阳市和鞍山市。长海县作为中国最北方海岛,是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居民海岛旅游目的地首选;山东海洋文化特点与长海县相似,并且海上航运通行方便,因此山东省也是潜在高需求区之一;对于北京市、江苏省和广东省来说,长海县是夏季避暑的优势区域;长海县是大连市的后花园,沈阳市和鞍山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海岛旅行可能性高,因此辽宁省内大连市、沈阳市及鞍山市也是潜在高需求区。长海县游憩文化服务潜在低需求区共有11个,分别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辽宁省朝阳市和葫芦岛市,占比为25%,由于西北区、西南区部分省级行政区以及海南省距离长海县较远,并且交通通达度低,换乘交通工具较多,因此选择长海县海岛旅游可能性较低;辽宁省内的朝阳市和葫芦岛市也是两大潜在低需求区,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其余24个行政区为长海县游憩文化服务中等潜在需求区,主要与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度及文化背景等因素相关。
3.2.2 潜在需求属性特征
如表1所示,女性与男性对长海县生态旅游需求意愿相当;在年龄构成上,30~49岁的人是长海县海岛旅游的主要潜在客源,占比高达52.88%;从潜在客户兴趣点分布来看,34.77%的潜在游客会参照网上旅游攻略来决定需求意愿,34.72%的潜在客户关注海岛生态旅游景点类型和文化特征,10.26%的潜在游客把关注点放在长海县海岛旅游的交通方式上,20.25%的潜在客户关注长海县的住宿条件。
3.3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描述
海岛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流,游憩文化服务流是其中一种特殊的生态服务流,通过需求区游客主动移动到海岛旅游供给区形成。本文从载体、流向和流量3个方面来具体刻画海岛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
3.3.1 流动路径特征
参考生态系统服务流载体和流向图[25]3235,本文绘制了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图(图2)。在海岛游憩文化服务流中,交通工具是运输游客的重要载体,由于海岛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轮渡是港口到海岛上必不可少的载体。海岛生态系统服务流的流向受运输载体运行方向的影响,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南区以及华东部分区游客选择飞机出行的可能性大,流向是由飞机航线和轮渡航线综合而成;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及部分华东地区游客大部分会选择火车出行,流向与火车轨道方向一致,最后由轮渡从港口输送到海岛上;对辽宁省内的游客而言,自驾到海岛旅游的比例較高,流向是由公路延伸方向和轮渡航线结合形成的。
3.3.2 路径流量特征
流量是判定游客接受的有效服务量,也是定量海岛生态游憩服务流的根本所在[25]3235。本文通过公式(4)测得长海县生态系统游憩服务流流量,并利用ArcGIS将流量划分为高、中、低 3 个等级,占比分别为27.27%、50%和22.73%。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铁岭市、抚顺市、阜新市、锦州市、盘锦市、鞍山市、营口市、辽阳市属于高等级服务流,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及西藏自治区的文化服务流流量为低级,其他行政区的服务流流量为中级。距离是影响长海县生态系统文化流流量等级的重要因素,但是从生态游憩服务流等级分布区域来看并不完全遵循这个规律,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长海县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影响因素。
3.4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影响机制
根据近风年的海岛调研结果,本文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交通条件3个维度甄选出与旅游需求相关的6个因子(表2),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来探究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影响因素,并剖析影响机制。区域经济水平(X1)和居民消费水平(X2)可反映游憩需求区宏观及微观的收入水平,信息通达度(X3)可体现需求区旅游信息知晓度,城市化水平(X4)可反映需求区游客的闲暇时间,交通费用(X5)及交通通达度(X6)可影响游客出行的概率。
3.4.1 因子探测
从表2中q值可以看出,交通通达度是影响长海县海岛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最重要的因素,例如广东、四川等省相比湖北、甘肃等省距离长海县较远,但其交通发达,游客出行率相对较高;居民消费水平直接影响着服务流流量,本溪、朝阳与省外区域相比距长海县较近,但是居民可额外支出的旅游费用较低,影响了海岛旅游出游率;城市化水平对服务流路径的q值为0.206,城市化水平高意味着居民的假期休闲时间多;信息通达度q值为0.198,信息宣传是推广海岛的重要方式,信息发达的需求区得到关于海岛旅游宣传的可能性大,会提高旅游出行的动机。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相比交通费用,游客考虑更多的是交通便利性,并且充足的时间和金钱是旅游者出行的必备条件。
3.4.2 交互探测
根据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3),在交互作用下各因子对长海县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影响力都在增强,并且大部分情形为非线性增强效应。从6个因子交互作用来看,q(X1∩X6)值最大为0.987,表明需求区交通通达度与地区经济水平交互作用对游憩服务路径影响最大;居民消费水平(X2)分别与其他5个因子交互作用,交互结果對海岛游憩文化服务路径影响均产生了非线性增强效果,因此要充分重视居民消费水平对其他因素的增强效应;信息通达度(X3)、交通通达度(X6)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值均较大,表明这两个因子是长海县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的显著性控制因子。从经济、社会、交通环境内外部交互作用来看,3个维度间的交互作用远高于维度内部交互作用,尤以经济和交通的交互作用最显著,解释力均值为0.808 75② ,说明长海县作为供给区提供便利交通,陆地需求区提升居民福利待遇,两者共同作用促进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服务流动。
3.4.3 影响机制
根据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的结果,结合长海县游憩文化服务供给、需求以及服务流空间格局,剖析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的影响机制,得到以下结果(图3):
(1)供给区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是生态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形成的基础。
海岛拥有清澈海水、连环港湾、绵延沙滩和奇特礁石;海岛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洁净,被誉为“天然氧吧”;海岛夏季气温较陆地偏低,是消夏避暑胜地;海岛渔业资源丰富,在海岛可以尽情享用海鲜;海洋文化也是吸引游客的又一因素。游客在海岛上赏海景、品海鲜、嬉海水、触沙滩,这些体验是游客选择到海岛旅游的一大诱因。因此,要加大海岛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在“三生”空间加快推广节能降碳技术,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挖掘海岛生态系统文化功能,继续推进海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继续提升渔家乐在海岛乡村旅游中的作用。
(2)需求区游客对海岛游憩的向往是生态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形成的内因。
远离海岛的陆地居民选择到海岛旅游主要原因是向往海岛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海岛文化。需求区游客闲暇时间越多、旅游费用越充足,选择出行的意愿越强烈,这是旅游者所具备的最基本条件;由于海岛地理区位的独特性,游客到海岛旅游更多考虑的还是交通条件,海岛政府应与各方协商协调,在旅游旺季增加直达海岛所在区域的火车列数及飞机班次,提高游客海岛旅游意愿;海岛政府要通过多渠道加大对海岛旅游的宣传力度,渔家乐经营者要在美团、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马蜂窝等受众群体高的网站推广海岛生态旅游,提高游客对海岛旅游的认知度,进而增强游客到海岛旅游的意愿。
(3)供需双方政策互补是海岛生态游憩文化服务路径可持续流动的保障。
陆地游客作为需求方是海岛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应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推进海岛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使用生态补偿资金提升海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游客创造更加绿色、美丽的海岛,进而提高游客的海岛生态旅游满意度,吸引更多的潜在需求者到海岛旅游,使海岛游憩文化服务流形成良性循环。海岛作为供给方可实行旅游奖励补贴政策。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发放海岛旅游消费券或者上岛购买海鲜抵现消费券方式,扩大海岛旅游市场规模;另一方面,政府对于游客满意度高的渔家乐可实行奖励补贴政策,提高渔家乐供给水平及服务能力,加速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的流动。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1)供给能力空间分布特征从整体上表现为长海县供给能力偏低,各海岛供给能力从高到低排序为格仙岛、瓜皮岛、哈仙岛、塞里岛、广鹿岛、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和獐子岛;大长山岛高供给能力的渔家乐分布在大长山岛杨家村、三官庙村和四块石公园附近,广鹿岛高供给区沿着月亮湾海滨浴场分布。
(2)供给密度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大长山岛形成了“三核心—带状区”格局,小长山岛以政府广场为低值核心区扩散分布,广鹿岛呈“月亮湾环状”格局,獐子岛形成了以金沙广场和明珠公园为核心的环状分布格局,哈仙岛和瓜皮岛以岛中心为高密度核心区向外扩散分布,格仙岛和塞里岛呈“大分散、小聚集”模式。
(3)潜在需求空间分布特征为黑龙江、吉林、山东、北京、江苏、广东以及辽宁大连、沈阳、鞍山属于潜在高需求区,西北区、西南区部分省级行政区以及海南属于潜在低需求区,中等潜在需求区则占据半壁江山。
(4)服务流路径特征表现为载体和流向与乘坐交通工具运行方向有关。黑龙江、吉林以及辽宁大部分区域服务流等级高,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新疆、青海、甘肃及西藏服务流等级低,其他行政区服务流等级为中级。从服务流路径影响因素来看,需求区居民消费水平、闲暇时间、交通通达度和信息通达度影响力显著,并且因子间交互作用均有协同增强效应,尤以经济环境维度和交通条件维度的交互作用最显著。
(5)剖析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的影响机制,得出供给区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是路径形成的基础,陆地游客对海岛游憩的向往是路径形成的内因,供需双方政策互补是路径可持续流动的保障。
4.2 讨论
本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指导思想,提出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需论题。Allan等学者提出对区域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时空格局实施动态监测,可为研究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26]。对于海岛来说,增强海岛生态游憩服务功能,合理布局海岛生态游憩资源,可进一步促进海岛绿色发展,加快海岛绿色发展方式转型。Iniesta-Arandia等学者提到在未来的研究中,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要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福祉相联系[27]。从岛民福祉角度出发,推进海岛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有利于海岛文化弘扬与传承以及海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海岛乡村旅游,取得海岛“产业兴旺”和岛民“生活富裕”双赢成效。基于游客福祉,应积极满足陆地游客对海岛生态游憩的需求,实现陆地游客对海岛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游客生活品质,增进游客民生福祉。Plieninger等学者提出将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文化多样性保护、资源环境管理、区域与城市规划以及福祉效应等多方面[28]。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需研究是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结晶,也为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参与建立一个共同的平台。
本研究基于供需视角以可视化、立体化的方式展示了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需求及服务流特征,可为优化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管理和空间规划决策、提升海岛岛民及游客福祉、维持或推动海岛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科学参考。以往的研究多针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关系展开研究,如杨丽雯等学者运用供需矩阵来评估平陆大天鹅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关系[29],陶芹等学者利用供需比来量化长三角地区休闲游憩服务供需关系[30]。众多学者均是对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需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本研究考虑到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与其他地域类型的此项服务有所不同,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上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因此,分别对供给区与需求区的供给、需求能力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不仅能识别海岛乡村旅游及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区域,而且扩展到全国来识别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服务需求空间,可预测并控制海岛游憩潜在需求区域人数。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1)由于受数据获取难度的限制以及疫情期间缺少上岛调研机会的影响,渔家乐供给水平仅从客房数量、距海滩远近和距港口远近来测算,而没有考虑客房供给质量。在现实中渔家乐客房供给质量也很重要,对于以上3个条件都能满足的渔家乐,则环境好的渔家乐供给水平就会高一些。(2)海岛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与各需求区交通工具延伸方向一致,这样刻画出来的流动路径才会更形象,然而在相同比例尺下,海岛图像太小,刻画后路径不够清晰。在未來的研究中,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入挖掘海岛生态旅游科研问题,解决海岛生态旅游棘手问题;后期要把海岛生态游憩设施与渔家乐供给相结合,探究海岛生态游憩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同时在后续调研及数据收集过程中,还要加强供给、需求以及影响因子等多元数据的积累。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2020年辽宁万卷出版社出版的《长海年鉴(2020)》,因受疫情影响,长海县2020和2021年旅游数据波动较大,本研究采用2019年数据。
②即表3中数据0.346、0.919、0.987、0.983的平均值。
参考文献
[1] 赵雨晴,游巍斌,林雪儿,等.游客和居民视角下武夷山市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2022(10):4011-4022.
[2] 邱坚坚,刘毅华,袁利,等.人地系统耦合下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21(6):1060-1072.
[3] 庄志民.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实践探索:以上海为例[J].旅游科学,2020(4):31-45.
[4] 王新敏,苏建军,宋咏梅.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山西森林公园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旅游论坛,2022(3):57-67.
[5] 张玉钧,高云.绿色转型赋能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J].旅游学刊,2021(9):1-3.
[6] DAILY G C. Nature's services: societal dependence onnatural ecosystems[M].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1997:220-221.
[7] COSTANZA R.The ecological, economic,and socialimportance of the oceans[J]. 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 199-213.
[8] 董连耕,朱文博,高阳,等.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1155-1162.
[9] 郭洋,杨飞龄,王军军,等.“三江并流”区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J].生态学报,2020(13):4351-4361.
[10] WEYLAND F,LATERRA P. Recreation potentialassessment at large spatial scales: a method based inthe ecosystem services approach and landscape metric[J]. Ecological indicators,2014,39:34-43.
[11] 刘慧敏,刘绿怡,任嘉衍,等.生态系统服务流定量化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7(8):2723-2730.
[12] 刘阳,赵振斌,李小永.基于PPGIS的乡村旅游社区景观价值变化研究: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J].地理科学,2021(2):328-339.
[13] FISH R,CHURCH A,WILLIS C, et al.Makingspace for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insights from astudy of the UK nature improvement initiative[J].Ecosystemservices, 2016, 21: 329-343.
[14] 霍思高,黄璐,严力蛟.基于SolVES模型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以浙江省武义县南部生态公园为例[J].生态学报, 2018(10): 3682-3691.
[15] 杨丽雯,王勇智,高月.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生态服务流模拟[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473-481.
[16] PE?A L,CASADO-ARZUAGA I,ONAINDIA M.Mapping recreation supply and demand using an ecologicaland a social evaluation approach[J].Ecosystemservices,2015,13:108-118.
[17] BURKHARD B,KANDZIORA1 M,HOU Y,et al.Ecosystem service potentials,flows and demands:concepts for spatial localization,ind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J].Landscape online,2014(1):1-32.
[18] VILLAMAGNA A M,ANGERMEIER P L,BENNETTE M.Capacity,pressure,demand,and flow:a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ecosystem serviceprovision and delivery[J].Ecological complexity,2013(5):114-121.
[19] SCHIRPKE U,SCOLOZZI R,DEMARCO C,et al.Mapping beneficiari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flowsfrom Natura 2000 sites[J].Ecosystem services,2014,9:170-179.
[20] 何思源,苏杨,王蕾,等.国家公园游憩功能的实现: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游客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和支付意愿[J].自然资源学报,2019(1):40-53.
[21] 史恒通,睢党臣,吴海霞,等.公众对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偏好及支付意愿研究: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9(2):342-350.
[22] VILLAMAGNA A M,MOGOLL?N B,ANGERMEIERP L.A multi-indicator framework for mapping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the case of freshwaterrecreational fishing[J]. Ecological indicators,2014(5):255-265.
[23] BAR? F,PALOMO I,ZULIAN G,et al.Mapping ecosystemservice capacity, flow and demand for landscapeand urban planning:a case study in the BarcelonaMetropolitan Region[J]. Land use policy,2016,57:405-417.
[24] 陶思宇,周忠學.基于旗舰物种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及流研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例[J].生态学杂志,2022(8):1643-1652.
[25] 刘慧敏,刘绿怡,丁圣彦.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7(10):3232-3242.
[26] ALLAN J, SMITH S, MCINTYRE P, et al. Using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to inform restoration prioritiesin the Laurentian Great Lakes[J]. Front ecolenviron, 2015(8):418-424.
[27] INIESTA-ARANDIA I, GARC?A-LLORENTE M,AGUILERA P A, et al. Socio-cultural valuation of ecosystemservices: uncovering the links between values,drivers of change, and human well-being[J].Ecological economics, 2014,108:36-48.
[28] PLIENINGER T, DIJKS S, OTEROS-ROZAS E, etal. Assessing, mapping, and quantifying cultural ecosystemservices at community level[J]. Land usepolicy, 2013, 33:118-129.
[29] 杨丽雯,王大勇,李双成.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关系量化方法研究:以平陆大天鹅景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691-698.
[30] 陶芹,陶宇,欧维新.长三角地区休闲游憩服务供需关系研究[J].生态学报,2021(5):1777-1785.
[责任编辑:连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