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创新探析

2023-11-12梁称福徐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2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梁称福 徐娟

[摘 要] 阐述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的构建原则、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依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结合我国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践,从组群逻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12个领域探索构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旨在为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产教融合;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立项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与路径研究”(XJK21BZJ046)

[作者简介] 梁称福(1968—),男,江西于都人,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和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徐 娟(1976—),女,湖南益阳人,学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和农林经济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2-0184-05 [收稿日期] 2022-10-26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呈现出多样化格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1]。专业群是由一个或若干个相近相关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群体[2]。我國高职教育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到现在的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始终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校企产教融合的契合点。2019年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着力建设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3],标志着专业群建设进入“提质增效”阶段。笔者根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4],结合我国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践,探索构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构建原则

(一)全面性与统筹性相结合原则

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构建要以对接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为目标取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尽量以较少的指标全面系统地反映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群建设进展情况,还要统筹兼顾不同高职院校的情况和要求,突出重点,有舍有取,选取代表性强、具有较高社会认同度的指标。标准要能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状态。

(二)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结合原则

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中每项指标的名称、定义、内涵要有科学依据,做到科学、规范、准确。一定要建立在对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进行充分调研、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要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有效衔接并高度吻合。

(三)完整性与独立性相结合原则

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繁多,建设内容庞杂,要求所选择的各项建设指标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有机融合,较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和描述专业群建设的内涵、特征与成效。同时,所选择的各项建设指标又相互独立,彼此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不相互重叠。

(四)定性化与定量化相结合原则

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指标很多,有些是定性指标,有些是定量指标,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专业群建设成效,需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专业群建设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五)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前瞻性、导向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既是目标又是过程。因此,标准设计既要考虑目前大部分高职专业群建设实际,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充分考虑未来专业群发展的动态变化,综合反映专业群建设的发展趋势。

(六)指引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构建的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既要在战略定位、指导思想、主要目标等部分充分体现指引性,又将战略意图落实在具体任务和重点项目上。必须考虑以下条件:一是标准简单明了,指标不宜太多、太杂;二是标准易于实施,数据易于收集整理;三是尽可能采用相对成熟和公认的指标,利于评价结果的比较与应用;四是适宜常态化动态监测,可操作性强。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构建

(一)总体思路

以《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为指南,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创新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目标,以培养致力于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为落脚点,科学构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为提升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及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框架与具体内容

结合现代高职教育发展态势,以及我国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践,拟将建设标准设计为组群逻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12个一级指标,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等34个二级指标,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1.组群逻辑。(1)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专业群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适应现代行业产业升级需要与未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与产业(链)的对应性强、吻合度高。(2)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准确,根据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面向特定的“服务领域”,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复合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与大国工匠。(3)群内专业的逻辑性。按照基于产业链、基于岗位群和基于技能内容三种组群逻辑,根据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由3~5个专业组成,其中核心专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近3年内有省级以上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荣誉、奖励或立项。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培养模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积极培育和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推动校企共同修订与实施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核标准;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中国特色学徒制、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比例达40%以上。(2)教学模式。探索与实施符合专业群特点的翻转课堂、混合式、理实一体等新型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教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将5G、人工智能、VR/AR等新兴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全程中,加强数字化情境教学和混合教学模式创新,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实现实时学习、自主学习和教学互通互联。职业技能竞赛成果显著,技能竞赛活动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良性互动。(3)评价模式。以学习者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倡导以作品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评价,建立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学业评价制度。实现质量评价方式多元化,广泛吸收学生、家长、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应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诊断与指导。

3.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1)课程体系。开展专业群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形成专业群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建立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菜单式、共享型、开放型课程体系;构建适用退役军人、下岗职工与农民工等生源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强核心课程建设,专业群建成3门以上相关专业共享的优质核心课程,群内各专业建成3门以上体现本专业特色的优质核心课程。(2)教学资源。根据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和颗粒化资源的思路,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将专业群课程内容及教学资源共享到网络平台,服务于本专业群及全国同类专业群的教学,同时满足企业和社会学习者的需要。入库课程占群全部课程的70%以上,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以上,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以上。(3)课程实施。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和省规定的课程;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立完善的学校、系部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公共基础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规教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规教材,使用率达80%以上。

4.教材与教法改革。(1)教材建设。积极响应产业集群的新诉求,在产业生产线上、工厂车间里和实践岗位中开发手册式和活页式教材,联合产业工匠和技能大师共同开发工学交替的教材[5]。群内至少有50%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此类教材。(2)教法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结合企业真实生产项目,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探索专业导师制和小班化探究式教学。依托名师工作室,将各类大赛和研发项目中的新技术转化为课程内容,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5.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1)师德师风。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引导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業绩定期进行考核。教师无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和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2)团队结构。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生师比控制在18∶1以内。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群内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90%以上;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为40%~50%,均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承担的教学课时比例占50%以上。组建结构化的专业群教学团队,至少建成1个省级以上教学创新团队。(3)领军人才。培养或引进一批优秀专业(群)带头人、产教融合领军人才、产业导师(教授),专业群至少有1名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群内每个专业至少有1名正高职称专任教师。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专业群和群内各专业应有1名掌握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具有行业影响的现场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4)团队素质。专业群团队整体“双师”素质高、“专兼结合”结构化程度高。团队成员具有先进职教理念,掌握现代职教技术,教研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通过积极推进校企人员双向挂职、双向流动等,以及共建技能大师工作站和工作室,着力打造高水平校企双师团队。

6.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基础条件。按群内共享原则,建设专业群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其中至少建成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每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增长值不低于10%或超过1 000元。力争建设示范产业学院。按“理实一体”原则,建设真实、仿真的项目教室、现场教室等,专业技能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实训室。按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原则,每个专业至少建立5个以上、每年至少能接受10个以上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所有实训场所均建成数字化教学环境,建有与专业群教学配套的信息化实训资源平台。(2)运行管理。融合企业管理理念,设立人员配置齐全、管理制度健全、信息化管理程度较高的专门管理机构。实验实训开出率100%,专业群各实验(训)室平均利用课时超过400课时/学年(含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实验实训室共享率达到60%(共享率计算办法:各实验实训室平均服务专业数/本专业群专业数)。

7.技术技能平台建设。(1)搭建平台。与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每个专业群至少建成1个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创造条件建成若干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2)成果转化。促进成果固化与转化,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服务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激励教师参与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

8.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人才培养。面向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对接市场人才需求,搭建校企就业创业合作平台,促进毕业生精准就业和创新创业。专业群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专业相关度、就业起薪点、自主创业比例高于全国同类专业群平均水平,年输送毕业生不少于300人。(2)社会培训。联合企业共建职工培训基地,广泛开展面向企业员工、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培训以及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和对口支援,每年培训人次不少于本专业群在校生数规模。建成一批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社区教育示范基地。为全国高职院校提供教育教学能力及专业技术提升等师资培训。(3)智库建设。发挥职业教育智库的示范引领作用,面向区域(行业)发展需求,建设专业智库,为区域(行业)创新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思想产品。加强职业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服务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9.国际交流与合作。(1)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与“走出去”企业深度合作,承担“走出去”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教育培训。开发国际通用的职业教育标准与资源,建设海外员工培训中心,积极开展汉语培训、技能培训等。(2)培养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开发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完善对接国际先进标准的实训教学条件等途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3)促进中外职教合作交流。与国际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学术研究、标准研制、师生交流等,积极参与国际职教论坛、中國-东盟教育交流周,形成一批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品牌。实施教学团队、领军人才境外培训计划。

10.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1)管理体制。建立校企双方参与的专业群组织体系,配备专业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职责明确,运行高效。成立专业群建设与指导委员会。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专业教育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互补。(2)建设机制。建立专业群建设管理机制与建设经费保障使用机制。创新专业群校企共建机制,推动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共建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推广、咨询和社会培训。(3)评价制度。将专业群建设绩效纳入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目标管理,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评价的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奖励先进、表彰优秀、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对建设成效不理想的项目减少经费投入直至终止,并予以追责。

11.建设成效。(1)办学规模。专业群核心专业须有一届以上毕业生,年招生60人以上,专业群在校生规模900人以上。(2)培养质量。95%以上毕业生取得本专业群相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70%以上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本专业群学生每年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奖项3项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起薪较高,就业满意度较高,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位居全省高职前10%以内或全国高职前30%以内。(3)社会服务。积极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年立项6项以上,年到账经费30万元以上。利用本专业群的设施、设备、师资等资源,承担本地区行业部门或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12.特色创新。(1)重大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技术技能平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有重大的体制机制创新,给学校发展带来明显成效,并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较大影响。(2)显著进步。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技术技能平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并在全省排名进入前5%或在全国排名进入前10%。(3)示范引领。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技术技能平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中的某一方面,长期位居全省第一,并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结语

本文系统设计与初步构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为指导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值得说明的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日新月异,专业群建设标准也将不断更新,特别是有些定量指标将不断拔高。总之,今后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须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融合发展共同体[6];聚焦内涵建设,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新闻网.职业教育这十年: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呈现出多样化格局[EB/OL].(2022-05-24)[2022-12-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3678832057439005&wfr=spider&for=pc.

[2]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办学特色[J].嘉兴学院学报,2001(4):93-95.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EB/OL].(2019-04-01)[2022-09-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职成〔2019〕8号)[EB/OL].(2019-04-17)[2022-09-1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17_378489.html.

[5]吴海勇.“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思路[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1,10(4):46-51.

[6]李传伟,吴永刚,车信超.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视野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8(5):40-44.

Research of Talent Training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High Level Specialty Group with Higher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s an Example

LIANG Cheng-fua, XU Juanb

( a.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 Business college,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 Hengyang, Hunan 421005,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general ideas and basic framework of characteristic high-level specialty grou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Based on “Project measures for se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high-lev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pecialty group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files, combined with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high-level specialty grou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characteristic high-level specialty grou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explor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from following 12 fields, including group logic,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textbook and teaching method reform,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s building etc. 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high-level specialty grou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characteristic high-level specialty grou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truction standard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的认知与启示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产教融合,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