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觉下茶艺课程三教改革建设探索
2023-11-12王青
王 青
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 新疆伊犁 835099;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常熟 215500
1 大数据与“三教改革”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课堂,建设智慧学习环境,推进虚拟网络学习空间建设[1],适应“大数据+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坚持以德育人,要坚持职业认同、坚持思想铸魂、坚持价值导向;要提升理论实践素养,实现以文化人,要深化“三教改革”、对接新标准更新知识技能、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该校教师专业素养;要强化技术技能提升,做到以技服人,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创新技能培训内容,同时加强身体素质锻炼,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亟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中职茶艺课程为例,以构建资源的课程丰富、搭建智慧学习技术体系和学习平台,茶艺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校内线下课堂授课,还可以通过移动端学习、企业讲堂、直播展示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一个立体的“数字平台学习空间”,实现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约束,解决个性学习、在线答疑解惑等多种学习需求。如上所述,大数据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即是要坚持育人初心,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学生成才为目标,不断创新,熟练掌握数字化教学手段,积极转变教师角色,突破传统教学设计内容,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2 中职茶艺课程建设路径
2.1 教学资源形态立体化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结合茶艺的行业标准、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学校的“1+X”证书等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教科书中的章节内容进行调整、合并、重组,把不同类型的茶艺服务项目等同成不同的任务载体,根据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从易到难实施二次开发,实施项目教学。此外,协同本地茶叶产业经济发展和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加入了地方名茶和茶叶销售等知识内容,开发校企合作开发的活页式教材,突出茶艺服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全面推行学校和茶企合作开发的专业课程学习平台,共编活页式数字教材,把企业典型性案例编入教材,从而使教学过程和茶艺服务过程对接。教材开发不再是单一的输出,有线下知识、线上微课实践操作示范、考证题库训练、学习平台讨论研学等,丰富教学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数字化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采用数字化技术,并兼容图、文、声、像等多媒体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教材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适用于各类学习终端的互动性教材,它具有信息的多维化、内容的海量化、阅读的交互化、形式的多样化、传播的网络化等特点。
针对学生喜欢新鲜的特点,教学情境设置在不同的多个教学场景,如校内古色古香的茶艺教室、校内园林茶艺场地、VR虚拟教室、企业茶艺教室、景区茶艺室。学生融入生活、工作的真实场景中,调动积极性,在掌握理论茶艺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操作,感受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重点技能,通过不同场景反复练习,精炼细节,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针对学生沟通能力好,但是协作能力不强的特点,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运用多种分组方式,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组内互相合作完成任务,组间竞争评优创先。在“互联网+”的信息时代,课程关注茶叶销售如何从传统货柜式向线上直播转型,让学生跟上直播数字时代节奏,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在岗位上行业中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2 教师团队协同化
充分利用“现代学徒制项目”,推行校企产学一体,双导师教学,全面实现课程内容与专业岗位匹配,聘用地方茶叶行业专家技师,把茶叶行业、茶艺服务企业一线的先进经验和前沿发展信息输送到课堂教学中,校企合作的双导师教学提高了旅游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的茶艺师参与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教师、茶艺导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学生能力与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学生近距离面对面体悟优秀员工的工作态度,帮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忠于岗位、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充分利用企业优势,更真实地贴近工作岗位环境,明确清晰未来职业规划。
从校内校外资源、学院团委、专任教师、学工队伍以及校外平台多方面着手,融会贯通,构建长效机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形成崇尚科学、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风气;通过举办主题班会、特色团员活动、学习小组活动等,做到全员育人入脑入心。深入挖掘“中国茶文化”特色,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全方位育人走深走实。注重整体校园文化的熏陶,使用好多维度课堂资源,全程育人见行见效。
打造中西部优秀教师团队,充分运用学校的授课平台,借助自主开发的校本活页教材,使用空中连线课堂对远在贵州山区的帮扶学校进行远程网络授课,将优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共享给中西部地区,教师发展实现协同化。
2.3 教学方法数字化
在学习平台中自建的茶艺课程,借助微课短片、仿真模拟操作软件、直播学习成果等方式弥补线下教学中因场地、时间原因引起的不足。学生借助学习平台的教学资源扩充教学内容,自学中探讨解惑。教师及时通过大数据获得学生预习情况,调整教学重难点。教师也拓展课堂范围,从单一的讲授转变为全方位的知识渗透,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督促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教学过程中,立足线上兼顾线下,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立足学校补充企业,基于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近年新兴的直播销售方式,找到学生兴趣点,解决直播难点,使学生在模拟直播中锻炼综合能力,为今后学生创业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教学设计以茶叶销售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网络平台实现了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信息化教学手段克服了传统教学的难点,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体验;多元评价有效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6大茶叶冲泡模块完成了岗位专业基础的学习,茶叶鉴赏锻炼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地方茶叶个性化推荐实现了岗位项目的对接,通过短视频展现学生学习过程,提升学生职业荣誉感,实现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旅游的产业效应。
2.4 教学过程精准化
依据职业技能形成规律,按照茶艺师岗位需求和学生认知规律,将教学活动安排为“茶艺知识”“茶艺技能”“能力拓展”“综合素养”4个部分,融入思政,层层递进,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了基本知识、专业技能、能力扩展和综合素养“四级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把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养成贯穿全程,系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论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高度融合茶艺服务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通过学习本课程,熟悉茶艺服务的相关知识,掌握茶艺服务必备的基本技能、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具备提供优质茶艺服务的工作能力,达到初级茶艺师的基本要求。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第一,了解茶文化,熟悉茶叶制作工艺、分类、品质特征等基础知识。第二,能规范进行茶艺服务,熟练掌握冲泡技能;会进行简单的茶席设计与布置;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第三,了解本地茶产业与茶产品,热爱家乡,关注扶贫。第四,掌握门店服务和平台销售的知识点,具备茶艺表演和直播销售的基本技能。第五,具有规范、卫生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第六,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具备爱岗敬业、竭诚服务的从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综合知识部分:“一片绿叶蕴义广,慧眼辨识论精心”,学习茶艺的基础知识,利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看茶品茶等,理解不同类型茶艺品质特征,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茶艺技能部分:“一杯香茗见真章,巧手泡茶比匠心”,学习茶艺的冲泡和布席;通过自主开发的虚拟仿真软件,解决器具选择费时费力的问题,实现学生布席的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双导师指导明确了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拓展部分:“一方水土一方茶,两地携手献爱心”,和当地茶产业对接,掌握地方茶艺、扶贫茶艺的特征与冲泡方法,加入“两地连线”“走进企业”“技能比拼”“企业专家点评”等环节,通过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等方式,实现两地教学携手,助力脱贫攻坚,参与乡村振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综合素养部分:“一张茶桌一张嘴,全能茶人显初心”,是岗位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实训场所转换至企业门店、搭建虚拟直播间等方式完成门店销售和网络销售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真实地贴近工作岗位环境,明确清晰未来职业规划。
教学生态精准化,第一,常规课堂,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利用创设小组讨论、情景展示、头脑风暴、师生互动等教学环节,学生主动学习基础知识;第二,校园园林场景授课,把课堂搬到户外场景,通过社团服务、现场直播、教学展示等活动,把渗透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第三,企业实践基地课堂,通过下企业活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融入岗位锻炼中;第四,线上云课堂,充分利用大数据、学习平台,以远程学习、在线微课、虚拟仿真软件、直播演练等形式,开展多元化网络教学。通过贯通4大生态课堂,打造线上和线下、校内兼顾校外,一体化、宽边界的三全育人体系,引领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步入社会大课堂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2.5 教学评价多元化
2.5.1 结果评价个性化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既关注教育过程的知识内容、学习结果的评价,关注德、智、体、美、劳、心理情感、大脑思维、创新研究等核心素养的评价,促进学生向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全面发展。在评价中设置荣辱式签到与抢答,速度快的学生获得皇冠,点答设计成开奖的形式。以词云匿名展示,快速看到集中观点。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实时无感知采集教室行为数据,包括:出勤人数、抬头率、点头率,实时课堂动态分析,支撑学校督导和教师精准教学。
2.5.2 过程评价动态化
在课堂中对每一节、不同专题、不同模块、每一学期进行全面的动态的数据过程评价,做到课程评价数据定量、定期、定点评价。通过教学互动,平台可自动追踪和记录教师教学档案和学生学习档案,让数据沉积下来,形成动态的过程评价,积累反馈和资料。智能化数字教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时间进度、笔记内容、学习重点、测评结果等关键数据均可被系统记录,可视化地呈现学习者的行为轨迹数据,从而对其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基于真实数据的量化考核、评价与反馈,从不同维度给出各类结果,再与学习者的基本个人信息一起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学习者的学习画像,为后续学习行为提出建议,诸如提示本次学习薄弱环节、下一阶段学习内容推送参考等。
通过各类分层数据的抓取与分析,教师还可以通过更高权限账号查看对应班级学生的全部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班级中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计划进行动态调整,更好地引导学习者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活动,在智能化的各类统计功能和方法的帮助下真正做到智慧教学。
2.5.3 综合评价全面化
评价内容全面化:茶艺课程设计的评价包括茶叶基础知识测试、茶艺师考证考核、上课平时的考核、团队合作意识、劳动态度等多方面,对学生在课程中设计的各方面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价。
评价主体全面化:给到学生的评价不是只有学校,还包括课前学生的自我评价、课堂中同学间相互评价、教师给的点评、企业导师鉴定、课后学生家长的反馈、来自企业或社会的综合反映,学生从多方面的评价中自我反思,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
评价方式全面化:采用线上线下混合评价,包括线上大数据打分,根据学习的时间、活跃程度、任务点的完成情况、课堂测验、活动研究报告、课堂打分、课后实践等,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
2.5.4 增值评价长效化
采用定量的方式拟定了具体的评价指标,设置了学生、教师、班级、学校等量,以便掌握学生的成长发展,重视职业教育的起始点和整个过程,保证评价的长效性。
结语
依托大数据,在茶艺课程三教改革实践中发现,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方法数字化,教学过程精准化,教师发展协同化,使学生掌握了茶艺模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优化了专业技能发展、理论与实践、校内实训和园所实习等方面的关系,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紧密对接社会需求,满足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