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2023-11-12刘峻峰江浩洲刘骏旭

科技风 2023年29期
关键词:金融学金融方案

刘峻峰 江浩洲 刘骏旭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1 概述

2022年,中央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标志着金融科技成为我国金融未来发展的趋势。人才培养是高校各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新时代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学专业则需要向国家和社会输送所需的新型金融学专业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单位,如何将金融科技的时代背景更好地融入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问题需求导向,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潜在提升空间,提出对应的优化建议,以期提升高校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2 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向全方位、具体化转变。以金融学专业为例,高校学生并不缺乏知识获取的渠道,因此,金融行业对毕业生提出了理论知识基础之上更高的能力要求。

2.1 以创新为引领的学习能力

对于金融学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而言,尽管经历了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学习锻炼,并培养了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相对于金融行业有关单位的人才需求还有一定的差异。总体而言,高校毕业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有待提升。作为时代性较强的金融业,拥有较高学习能力的金融从业人员是保持金融机构紧跟时代步伐、不被市场淘汰的基本要求。当前,各类金融机构均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其具有理财、风控、投融资等金融运营技能。同时,在金融科技背景下,以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为应用的计算机程序语言也成为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对从业人员要求的技能之一[1]。以证券行业为例,金融创新是证券市场的本质特征,对于证券从业人员而言,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助于促进经营管理机制全方位转型。此外,证券行业的收益—风险属性还要求证券从业人员具备积极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从而以计算机和数学为手段的风险评估亦成为从业人员不断学习钻研的方向之一。

2.2 以应用为导向的操作能力

高校教学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少部分课程涉及模拟交易实操。然而资本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如何将固定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不断变化的资本市场,以实战取得业绩不仅是对当下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考验,也是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重要方向。在金融科技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强大的数据搜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促使金融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以计算机应用为代表的操作技能。因此,金融领域的人才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课程,而是需要更多的实战演练,以确保其可以熟练地使用分析工具,以便在面对金融实操时能够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以基金行业为例,投资操作能力是基金从业人员的关键能力。操作能力不仅体现在买卖交易流程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心理控制、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等能力方面。因此,基金的操作能力是以应用为导向的一种综合能力。基金从业人员要具备自己的投资理念、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明确自己的行业底线,通过专业冷静的投资心理达成投资盈利的目标。

2.3 以共赢为目标的沟通能力

一般而论,学生在大学期间多数时间是在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四时则会进行一些相关的实习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课程中,学生多以掌握金融理论知识为主,而与金融行业涉及的相关人员接触较少。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未必能够准确、及时且有效地领会客户意图,对于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与人沟通的能力有待提升,因此相关业务的顺利开展也比较缓慢。然而,金融业作为服务业之一,其对沟通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相对透明的背景下,要求相关业务的开展要以共赢为目标[2]。以银行业为例,传统银行业需要工作人员对客户讲解清楚相关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促使客户充分了解产品的内容及特征,并根据客户的自身情况做出最优选择,从而实现客户与银行的双赢目标。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银行业的服务内容有所增加,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远程业务为代表的数字产品要求工作人员迅速掌握并能通过良好的沟通能力教会客户使用本行相关产品,以便减少柜面业务的压力。

3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金融行业发展迅速,与其相关的金融学专业获得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但是有关于金融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却未能与金融行业现实人才需求同步变化。综合金融学专业培养的现实状况,本文总结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3.1 人才培养的时代性不足

金融学专业的发展与应用极具时代性。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科技催生的金融行业变革使得金融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高校金融学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时效性与时代性要求越来越高。但现实中,人才培养方案是影响金融学专业人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单位,其设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全方位考虑——不仅要考虑方案的时代性,而且要考虑方案的可执行性。因此,高校培养方案制定者需要慎之又慎,对于社会的调研、专业的积累和培养方案的修订往往需要花费其大量时间。同时,还要受到多次方案可行性的论证,所以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滞后性可能会进一步延长。如何在快速变化的金融行业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与完善,是对高校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巨大考验。

3.2 人才培案的实践特征有待提升

我国金融学教育往往以课堂为主,然而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产品的应用场景增多,这对于金融学人才的实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金融学知识的学习以理论基础和专业课讲解的方式传授,因此,学生在在接受金融学专业培养时与社会新需求接轨机会较少,基于操作的实践性特征明显不足。进一步分析,学生可能会受传统的金融学知识体系框架先入为主因素的影响,创新金融产品与改进金融营销方式的能力还需深入培养。此外,在当前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下,相关专业课程的考核多以书面考试为主,较少课程涉及实操及情景模拟等实践层面的考试形式,实践性特征有待进一步提升。

3.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有待增强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对于金融学专业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3]。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功底,而且需要具备丰富多样的实践经历和经验。但现实中,多数高校在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过程中,比较注重以科研能力为代表的理论知识水平,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引培留用的力度明显不足。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足的背景下,教师授课以理论教授为主,社会发展现状和行业特征的引导不足,影响了金融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此外,双师型教师的引培留用也是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建设与时俱进的有力保障。

3.4 交叉学科的发展加大了金融学专业培养的难度

金融科技背景下,交叉学科的发展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以金融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融合了金融学、数学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是顺应时代潮流对金融学大类专业的延伸,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技能。然而交叉学科的发展,让金融学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学习其他专业的必备技能。因此,金融科技背景下对于人才的全方位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学习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因素增加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难度,尤其是在有限课时要求下,如何体现并达到交叉学科培养的人才目标,是高校金融学专业所要思考的内容。

4 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建议

无论是传统的金融行业,还是新兴的金融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金融科技背景的影响。一方面,传统行业被迫与金融科技业进行交融,比如网上银行和供应链金融;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在便利支付、信贷和保险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这些趋势客观上要求高校优化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将金融科技对专业的潜在影响纳入培养方案考虑因素。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4.1 与时俱进,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的时代性

传统金融行业专业及课程要求较为明确,金融科技背景下要求培养方案细化,以此满足金融应用的时代特征。例如,早在2008年,Python作为编程语言在世界编程语言排行榜仅排第7位,使用热度占比约为4.77%;2016年出现大的变化,排行提升至第5位,此后出现逐步上升趋势;至2021年,Python登顶世界编程语言排行榜。Python相对于其他编程语言简单易学,尤其Python的语法总体上和用于描述科学问题或者金融算法的数学语法相当接近,所以Python逐渐成为传统金融行业和新兴金融行业用于数据分析的核心工具之一。因此,高校在进行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时,要与时俱进,将金融实操中的相关分析工具以选修或者必修的形式纳入培养方案,增强课程设置的时代性。

4.2 联系实际,增加理论课程的实践性

传统金融学授课模式以教师讲授学生学习为主,其以重视理论教学为主要特征[4],金融学人才的培养可能因为缺少实操实践的平台而拘泥于理论课程学习。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仿真模拟实验等计算机技术为金融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高校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仿真实训,利用计算机的虚拟实践优点,带领金融人才在计算机领域进行更多的有关新金融和传统金融的模拟实战操作。此外,可根据高校和专业特色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环节,不仅包括银行、证券、期货等传统金融业的考察与实习,还要包括金融科技公司的认识与了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高校也可以积极联系相关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让行业前辈走进课堂并传授相关从业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从业经验的机会。对于课程的安排,可采用线上线下双教学的模式,在该模式下能够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加大校企合作在课程中的实际应用,积极地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通过实践课程的增加,能够充分带动学生自主跟随行业发展方向的兴趣,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4.3 优化师资,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互联网信息时代,传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无法有效满足金融行业的时代需求,理论和实践的差异有待通过实操去理解和掌握,因此,金融学专业需要具有行业实践背景的教师在金融科技的课程里带领学生完成更多的实战项目。所以,高校在保持理论型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同时,需要引进具有金融科技及行业背景的教师人才和团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培养课程的知识体系与金融科技行业信息的交互,实现课程教师对于金融科技及行业发展最前沿内容的讲授;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更加深入的课程互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效提升培养质量。

4.4 抢抓机遇,提升金融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交叉程度

金融行业在实践中往往需要与其他专业进行交叉融合。例如,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的发展亟须法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理论指导,可以预见法学和金融学的交叉融合将是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金融学在投资领域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以期实现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因此数学中的优化理论也成为金融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大数据时代金融行业面临着大量数据的处理,投资组合构建、对冲策略设计、量化交易都需要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精确数据信息,由此可见,金融与计算机的学科交叉潜力巨大。与此同时,行为金融学的诞生与发展,也将心理学纳入了金融学的交叉序列。因此,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应当结合本校优势学科,适当将法学、数学、计算机和心理学等学科纳入金融学课程培养体系,从而提升金融学与其他专业的交叉程度,以促进金融学人才提升比较优势。

结语

金融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不仅为高校金融学人才培养优化带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对高校金融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新的知识和新的冲击映射出当下高校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问题。但时代也充分给予了高校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与金融科技大背景交互融合的新契机,这就要求高校课程的设置和师资的配备不仅要注重传统金融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紧跟前沿科技的前进步伐,从而将科技力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力和学生的学习力,不断优化金融人才培养方案,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以便培养出将金融和科技两种知识真正融会贯通并拥有较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金融科技人才。

猜你喜欢

金融学金融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