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建筑类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为例

2023-11-12葛述苹麻洪旭吉燕宁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9期
关键词:应用型学院建筑

葛述苹,麻洪旭,吉燕宁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沈阳 110167)

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肩负人才培养的责任,致力于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提高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实现路径中,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尤为关键。建筑类专业群是一组优势互补的专业,民办高校在建筑专业的教学中,要结合产业发展、办学特色、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专业群结构。

1 构建专业群的必要性

1.1 构建专业群是应用型本科的本质要求

应用型本科的专业设定需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但高校并不具备为每个岗位开设独立专业的条件。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岗位工作具有高度综合性,甚至呈现出跨界性的特征,这就涉及岗位群的概念,即专业相同但职责差异的岗位集合。在应用型本科的教育活动中,可以在现有单一专业开设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建立集多个专业于一体的专业群,使培养出的人才满足现代企业的岗位需求。

1.2 构建专业群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前沿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制造业转型和产业链升级,技术岗位的人才需求也发生转变,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成为主流。相比单个专业的高校专业开设方式,专业群可更加有效地对接产业链,开辟资源共享通道,在专业群内及时进行课程、实训基地等关键资源的流动,依托优质的资源条件打造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构建专业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专业群的内涵及特征

2.1 专业群的内涵

产业集群指的是在地理上集中,具有关联性的企业、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他机构等各主体构建起的群体,彼此间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专业群在产业集群的背景下产生,服务对象为特定区域内的产业集群,根据结构与产业体系的要求以及区域产业集群规模的不同构建起专业链,从综合性的角度来看,专业群通常跨越多个专业大类,也属于围绕某支柱产业而构建起的专业链。

2.2 专业群的特征

2.2.1 区域性

以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地区经济发展目标为导向,建立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专业群,重点在于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重点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在专业群的构建中,重点围绕某区域而进行,包含此区域内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等,彰显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1]。

2.2.2 关联性

在专业群的细分专业组成中,核心专业为重点部分,主要为少数重点建设专业集合多个相关专业,彼此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数理、人文通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两者关系密切,需强化通识、专业基础的综合性建设。对比分析集群中的各专业可以得知,相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有相对一致性。

2.2.3 动态性

专业群的构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进而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专业群建设需保持稳定性,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不可故步自封,需要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化,根据区域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蓝图进行动态调整。

3 建筑类专业群建设策略——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为例

3.1 构建宽口径的专业大类教育平台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辽宁省第二批应用型转型试点学校,以工科为主,工、管、艺、文、经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建筑与土木、机械与自动化、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管理与经济、艺术与文学5 个专业集群。建筑与规划学院设有三门本科专业: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三门专业均按照“七个一”人才培养方法,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学校研究所与企业、地方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让企业、社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教学和就业岗位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打通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为三门专业学科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设计基础1、设计基础2、建筑概论共5 门课程;打通专业课为学科专业课,学科专业课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2、城乡规划原理、住宅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概论、城市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概论、景观规划与设计共8 门课程;打通基础平台中的模型制作、认知平台中的摄影基础与测量基础、专业平台中的BIM 技术实训为三大实践平台[2]。

3.2 立足产业学院项目,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为培养以“乡镇建设”为特色的创新人才,率先以产业学院项目为选题,引导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专业的学生参与项目设计,以项目为契机搭建多专业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在项目设计中培养协作能力,由此培养新型人才,更好地适应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3.3 深化校企合作,开设跨专业选修课程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三大专业依托产业学院及省智库建设,更高层次深化服务辽沈城乡建设,深化落实学校“五实”教育理念、“七个一”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依托建筑类6 个研究所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专业群建设,制定符合该院建筑类专业群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学院加快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的改革,促进课程与跨行业岗位需求对接,在现有基础上灵活调整职业素养方向课程,提高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3-5]。

3.4 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在专业群的背景下,教学团队根据跨学科方向进行建设,汇聚师资力量,发挥出集体教学优势。在保留优秀教学方法的同时注重创新,例如尝试集体教学的授课形式,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引入建筑专业、风景园林专业以及城乡规划专业等研究方向的师资进行专题授课。这有利于调整师资队伍机构,使之在专业配置、年龄结构等方面更具合理性[6-7]。

3.5 构建专业群保障机制

3.5.1 管理体系和调整机制的建立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高度重视专业群管理体系建设,综合考虑师资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实验实训管理等多项内容,建立相配套的管理体系。同时,学院加快专业群工作机制的建设,发挥制度的规范性、协调性等多项作用,为专业群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5.2 专业群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为掌握学生校内学习状况和企业实训的情况,学院建立了质量监控体系,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一方面,可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另一方面,可推动专业群在现有发展方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8-10]。

4 建筑类专业群建设成效

4.1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推进

建筑类专业群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过程实施三大环节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专业群积极与相关产业群合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企业用人需求与专业群建设紧密结合,确立了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充分融合群内各专业的学科特点,建立了“通用课程+专业课程+特色课程+素养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进一步完善、细化专业群的质量保障体系,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制度措施,确保各专业协调、产业链对接以及校企密切合作[11]。

4.2 专业教师梯队搭建与群内教学团队组建日臻完善

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投入与产出的连接点。学校要想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师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和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建筑专业群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提升师资力量:一是强化“双师双能型”师资的培养。一方面,通过选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增强实践能力,学习实用技能;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企业专家,充实教师队伍。二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群以教师梯队建设为支撑,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建筑业发展与改革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4.3 核心课程建设重构与群内课程体系打造基本完成

建筑专业群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建设模式,进行课程重构。按照“专业岗位定位→工作流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学习情境设计”思路重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12-14]。强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情境合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体系重构方面,以“平台共建、专业精专、职业延展”为重构目标,设计专业平台课、专业模块课、职业延展课三大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建设应用型特色课程。

5 结语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根据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大专业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坚持围绕应用型人才质量标准建构大类平台课的专业课程体系,明确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大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思路,组建跨专业教学团队,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宽口径专业教学与专业方向相结合。建筑类专业群建设能够更好地适应专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各专业不局限于传统狭窄的专业范围,而是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以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猜你喜欢

应用型学院建筑
初等教育学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建筑的“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学院掠影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