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共建实践课程资源的模式与机制探讨

2023-11-12任鹏飞张保山

科技风 2023年29期
关键词:校企培训资源

薛 鹏 任鹏飞 张保山

1.河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郑州 451191;2.河南能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1000

校企合作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根据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共同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地方经济的发展[1]。尤其是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工科专业,在校企合作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提升了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可以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由于高校教育和企业在上级分管和可操作的规则制度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别,造成了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都偏向于追求己方诉求,责、权、利分不清,严重制约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在创新教学模式的道路上裹足不前[2]。仅有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也以重形式轻实质的浅层合作模式运行。跳出传统的课程设置,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开展课程共建是协同育人的基础工作。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点在于实践能力培养类课程的教学模式。

依托河南工程学院校企共建能创电气学院的专业实践课程资源共建经验,本文探讨电力设备公司、职业教育集团、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开展实践类课程改革与合作的新途径和共赢建设思路。

1 多主体课程资源共建尝试

校企合作既定计划的推进和目标的达成,需要以保障各方利益诉求为前提。在校企进行实践课程资源共建之前,合作各方需要充分沟通,就能够保障各方诉求的合作模式、共建内容深入交流。明确合作重点,预估合作中的主要困难,制定解决预案,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在笔者既有尝试探索中,课程资源共建主体包括应用型地方高校、电力电子设备生产企业、电力职业教育集团(协会)。通过对合作各方既有资源和需求资源的剖析,找到各方的共同诉求和利益平衡点,以达成统一的利益平衡,为校企合作共建奠定必要的基础。

地方高校开设有电气工程专业,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成熟的教师团队,所拥有的基础实验室功能齐备,可以满足几乎校内验证试验需求;具有完备的教材、教案、课件和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在工程技术能力培养方面,需要电力系统仿真试验平台、低压电气综合实验平台、智能电表、电气测量和集抄运维系统等实践教学资源。

电力电子设备生产企业拥有电力系统实训平台、低压集抄运维仿真培训装置、多表集抄综合仿真培训系统等电力营销、计量及配电仿真培训系统和设备;新能源、微电网仿真实训系统;现场用电作业设备安装、维护和调试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产品推广和团队建设方面,需要职工培训和考证、新员工发掘和入职培训、产品用户体验和教学需求反馈。

电力职业教育集团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育就职融合发展双元育人的重要途径,是联系高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联合成立的社会组织。在提升服务方面,需要深度融合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三个链条,推动高校教育与电力行业企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校企合作中,高校和企业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校方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企业则有短期或中长期的利益诉求。在保障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如何谋求最大程度的共赢,需要引入政府和电力职业教育集团(协会)作为纽带,协助双方达成合作。学校在合作中要发挥好重要主导作用[3]。要主动参与、深度推进双方合作。根据人才培养条件需求,积极与企业共商专业调整、课程开设、资源创新、实习实践,努力拓宽学生就业面,还可在师资交流与培训、职工培训与继续教育、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方面开展合作。企业要发挥好重要的主体作用,积极与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师资、合作进行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等。借助学校智力资源提升企业技术含量,创新品牌,稳固市场地位。

2 创新课程资源的协商共建

依托校企多方平台创新教学内容,丰富课程资源,是开展人才共同培养的基础工作,也是保障课程教学有序推进,夯实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从人才培养的系统角度入手,整体把握课程开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支撑关系,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稳健落地。在校内的学习要充分合理利用实验室和实训条件,在企业实践要与公司的硬件条件和生产环节相匹配。既要给学生提供基础理论的验证体验,还要关联行业标准规范、企业的安全技术和行业技能评价等多方面内容[4]。以学校教学规范为基础的课程资源共建既要满足校内教学要求,也要能兼容企业人才储备、技术培训和技能考证需求。

在河南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多次探讨,明确了以专业实践课程资源共建为试点的改革突破点。在具有一定经验后,进而对核心课程进行资源更新再建设,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再共同就教学需要的各种资源进行整理、规范和完善。初期尝试共建的是电力仿真装备技术、电力营销与运维技术两门实践课程。由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商共建,完成课程教学大纲、执行教学大纲和教案等基础教学资料的研讨和定稿。由企业结合行业人才技能需求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并开展项目式教学。

校企合作实践类课程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托学校内部实验平台,充分引入企业具有的培训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通常结合实习实训场地等因素,采用分组项目式教学方式进行。团队中的高校教师熟悉校内教学模式和基础实验内容,主要完成电力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等理论基础课程的资源建设,包括教学课件、视频微课、线上仿真平台、测试试题库等,学生可反复利用这些资源熟悉专业基础理论,团队中的企业工程师更了解企业生产管理和现场实操工程技术,主要完成操作规程、安装调试、运维保护等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包括线下仿真培训装置的技术指标、技术参数、技术要求和主要功能特点的展示和讲解,以及实岗操作规范和运维技能培训等,学生可利用这部分资源熟悉行业实操技能。

另外,针对电力行业培训和“人人持证”考证需要,进行模拟考试项目库专项建设。利用该资源有针对性开发学习平台,对电工技能培训教学和各层次电网考试选拔相关内容进行评价和测试。这个平台在经试用和完善后,可向其他有相同需求的院校、创新实践基地和电力行业人才培养需求方进行推广。

3 多方资源协同机制建设

校企人才培养合作的目标在于把校内的人才培养重点工作与行业产业岗位需求对标匹配,进而指导校内人才培养,构建需求与培养的良性循环,形成多方共赢局面。合作机制建设直接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可持续性,高校和企业作为合作主体,直接成为构建有效合作机制建立的关键因素,而有效发挥作用,作为外部力量的政府的推动和市场的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助推力量[4-5]。河南工程学院电气学院与电力行业、设备生产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电力仿真实践课程资源,共同培育电力相关行业人才。

3.1 管理机制

为了强化与电力企业的深化合作,经电力职业教育集团(协会)引荐,我校与能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双主体的二级学院,本着“一主体、四联动、八共建”的建设思路开展联合人才培养,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共建实践课程资源。

校企双方在电力协会的见证下签订了资源共建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益与职责,成立了能创特色教学团队。二级学院由学校分管教学副院长和电力科技公司副总经理任职管理,负责合作教学项目的统筹工作;由电力职教集团、学校和科技型教育企业选派成员组成理事会,负责各方工作协调;由电力企业选派工程师、学校推荐教师设计执行特色教学工作,再由专业的辅助团队梳理并制作精良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规范性则要符合学校相关文件的要求,由高校负责审核;最后,由电力企业和电力职业教育集团从行业实际需求对课程资源建设进行审核。资源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后,校企双方共享共用,共同推广。

3.2 运行机制

特色教学团队最先完成的是项目总目标论证,确定专项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专项培养和既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共融互补关系;确定共建课程和课程在原有课程体系中的对应关系;明确主讲教师和单课程教学小组分工;接着每门课程负责人带领小组成员探讨课程内容的拆分与重构,并针对知识点进行分工落实。任课教师则严格按照建设任务,在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部分教学资料的准备,并提交课程组进行审议。所有课程资源必须在开课前建设完成,并且要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共商解决方案。

为保证建设工作的良性推进,课程组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例会,对教学情况和课程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反馈,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以长期有计划汇报汇总和短期随时反馈的方式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和协商,多角度集思广益,梳理得到解决问题的明确方案,并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形成指导。

3.3 激励机制

企业在校企共建课程中虽然是重要的合作主体,但受限于多种因素,仍相对被动、合作意愿不高的境地。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需要以相应的激励措施得以保障。立足校企合作的初心,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在合作中的责、权、利,以相对完善的激励措施充分激发合作各方的能动性。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层面上,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在认定科技型企业和申请产业项目等事项中可获得优先推荐资格。但这些政策带来的激励效果还有待提高。而从学校视角提出的激励措施更具有直接效果。我校聘请电力企业高层领导为二级学院名誉院长,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为学校特聘教授;高校对应学院领导兼任二级学院执行院长,组建管理和课程教学团队;高校有义务优先向合作企业推送优秀毕业生;利用共建资源对企业新员工进行培训和必要的业务考核;双方合作开展技术挖掘,协助企业解决产品升级关键技术及生产管理难题;借助课程资源和实践条件,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共赢、共同成长。另外,学校可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业绩考核等方面优先考虑参与教学资源共建的教师。

4 成效与反思

与电力企业共建二级学院以来,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实践人才培养细节,共建合作实践平台,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电气工程专业学术通过第二课堂和学科技能竞赛取得较好成绩,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有效提高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学生在近三年的学科竞赛中,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蓝桥杯等赛事为主,获国家级二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22项;通过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活动,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4项。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有23人获得中级电工等级证,47人获得初级电工等级证,在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明显。电力职业教育集团和电力企业积极协调,多方联络协助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有效保障了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超过90%。

以合作电气企业为依托,合作项目成功获得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科技成果一等奖;合作平台每年培训学生超过200人,为合作企业培训新进员工超过700人。建成了“电工技能等级培训考核基地”“合作共建电气工程实习实训基地”“电力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基地”等校企合作平台。

目前电力仿真技术专业课程资源共建尚不完善,仍需要进一步丰富,在智慧实验平台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特别是目前急需线上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如何提升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另外,共建的课程资源要具有明确的适时性,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项目,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为电力行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结语

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的育人理念。面向人才出口,匹配产业岗位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校企合作模式可使高校学术获得一定的实岗工作体验,使其在短时间内获取基础的工作经验,在就职就业中提升竞争力。

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共建是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的基础,而合作机制的建立和顺利执行是保障人才培养、提升学术就业竞争力的核心,是对接行业人才需求的直通车和基础保障。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经验分享可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积累经验。

猜你喜欢

校企培训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