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金融经济专业人才软技能培养路径的研究
2023-11-12黄健臻
黄健臻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东莞 523960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八大基本理念分别为: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由此可见,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需要高等院校加强学生的软硬素质的并肩发展。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则长期侧重深化专业技能能力的培养模式。因此,梳理软技能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分析软技能培养现状,优化创新软技能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软技能的基本内涵
在进一步讨论软技能对金融与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前,我们必须先要清楚了解“什么是软技能”。这个问题虽然基本但不易回答清楚。因为软技能的概念可以是因人而异,也可以是因环境而异。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中的某一门科目可能会被认为是软技能,但是在另一个领域的该门科目可能会被认为是硬技能。例如,对于一个电气工程师来说拥有项目管理方面的技能是锦上添花,但是对于土木工程师来说却是必备的技能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从各种角度去探索软技能的内涵。职业管理顾问Challa Ram Phani认为软技能是雇主在选择员工从事任何类型工作时最重要的个人特质和技能。有学者认为,软技能是相对于专业技能而言的非技术技能,是人与人之间有效协助的技能。例如,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心理抗压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软技能是一种结合了人际交往和社交技能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隐性的养成系技能。
二、软技能对金融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全世界,可以很肯定地说,金融行业都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基础行业。我国未来的金融行业的发展除了金融市场逐步国际化外,在未来也将是金融与科技更加紧密结合,也就是说金融行业对于“服务”型的业务发展的规模会越来越大。由于金融在本质上所提供的内容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而是服务。因此,怎么与客户和企业合作、沟通、协调便成为金融工作的一部分,也成为公司衡量和考核员工的综合实力的一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高校扩招的政策,学生的学历都有所提升。是否拥有大学文凭、各类资格证书已然不是进入金融行业的敲门砖,能够让自己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的软实力。硬技能和软技能之间是互补的关系,金融机构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更看重人的综合能力。
三、高职院校在软技能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院校发展和模式培养之间存在矛盾
随着国家配套的政策之高校扩张的出台和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机遇。高职扩张的战略举措,在宏观层面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与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微观层面上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满足家长和学生学历提升的旺盛需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状态。
虽然国家政策的支持为院校发展提供了道路,但是高职院校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条件上对软技能培养都缺乏高度重视。首先在意识形态方面,人们对于高职教育一直存在较深的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由于行为和意识之间产生矛盾,许多家长或教师都认为高职扩招只是为了混一个文凭,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需要如此看重。由此,严重地影响着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此外,在教学改革中高职院校同样缺乏应有的准备。高职学院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应用能力培养而忽视素质能力培养。而这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恰恰与现代企业用人标准相违背。综上所述,院校的发展与软技能培养之间存在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才培育不能最大限度地迎合就业市场,缺乏软技能的大学生也不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二)软技能教育的显性课程体系建构不足
考察高职院校的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设置的情况,是了解当前高职院校软技能教育的实施现状的路径之一。据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软技能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3%~30%。其课程主要有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必修课程以及大学教师自愿申报的选修课。此外,显性课程的开设具有高度相似性,基本上都是以公共必修课形式的思政类、英语、计算机应用、体育等。虽然个别院校会开设具有本校理念特色的课程,但所占比较少。由于多数选修课是教师自愿申报的,因此学生在选择选修课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点来选择相应的科目,无法通过各方面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显性课程都是以应用为主,如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这类课程约占大学生涯的四分之一,虽然学校会开展不少可供学生选择的人文性、普适性课程,但是由于学时数限制,实际效果的发挥也会受此影响。
(三)高职院校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教育普及进程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社会的人才满意度却未见显著增长。为此,高职院校虽对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师资团队进行大幅度的整改并意识到需要改革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但还未落实。大部分高职院校教育评价的表现如下。第一,重专业轻素养。学校普遍重视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将其设置为考试形式的必修课。而专业拓展课、公共课多设为考查形式的非核心课程,基本上是课程结束时,学生成绩全部合格。因此,学生在此氛围下会产生“素质不重要”的想法。第二,重课程轻日常。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多以学生的课程评价为主,较少关心学生日常行为的表现。学校开展的综合素质评价都属于形式主义,并未很好地落实在学生评价当中,更多的是作为评奖学金或优秀干部等依据。第三,评价主体方法单一。在现有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中,评价主体是以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为主,评价方法多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尽管有些课程也对技能进行考核,由于没有明确的技能考核标准、学生班级人数太多等原因,导致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无法落到实处。因而,完善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反映学生整体能力的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四)产教融合执行不到位
随着金融与科技的发展日益精密,经济发展的方式以及经济转型升级必然会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因而雇主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新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雇主希望聘请更加有生产力的员工。从校企项目的合作形式来看,学校大多数和企业之间没有进行深层合作。多数高职院校仅关心学生的“双创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忽视对软技能的培养。从课程设置到项目开展,都没有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非技术技能。在校企合作的跟踪反馈调查得出,有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项目的精神并未很好地贯彻落实,甚至拒绝与院校签订续约合作。由于没有规范、具有约束力的标准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缺乏主动性、责任心等,导致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下降。硬技能决定了学生的职场下限,而软技能则决定了学生的职场上限。因此,高职院校软技能培训的建设十分迫切。
四、优化高职院校金融与经济专业软技能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健全系统的软技能培养模式
首先,开设软技能培养试点基地。该试点可开展导师训练课程、第二课堂实战。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徒制的优势,在训练课程中参加优秀毕业生以及交流会、校企合作人力资源信息交流会等;第二课堂实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软技能的实践平台,如进行“互帮学”提高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此外,基地还可创办市场—外联部门,专门负责为学生、教师提供人才市场调研结果和寻求及推动重大合作项目的实施。再者,在试点基地“毕业”的学生可获得项目颁发的软技能证书。该证书是根据软技能评价维度(沟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技能、政治文化技能和产生负面结果)和参加的学期数,通过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进行考核与评审,由低到高分为A1(一个学期)、A2(两个学期)、A3(三个学期)三个等级。
最后,对校企合作的企业认证进行改革。由以前单一技能证书的认证到概念能力的认证。校企合作的企业方承认该项目颁布的等级证书。同时,企业需要对职工的软技能实施给予反馈。由此能够让双方合作达到一个共赢的阶段。
(二)改革金融、经济专业课程设置
由于软技能显性教育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针对金融与经济专业的学生,建议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课程的设置与规划需要突出简约性与发展性。可以适当剔除一些内容重复性较高、落后的课程,增添符合时代发展的课程。学院可以避免设置过多进阶式的课程。例如,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中的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中,可以整合《金融市场基础知识》与《理财规划》利用一堂课进行授课,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避免浪费教学资源。此外,由于未来金融的发展趋势,金融与科技的联系将十分紧密,传统的金融学习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社会需求,可以围绕金融竞赛开展教学。例如,对于金融科技专业的学生,某些核心课程的设置可以围绕“金融科技应用竞赛”开展。由于竞赛分为理论与实操,理论部分多数是基础知识的考察,然而实操部分就需要团队的沟通与配合,实现硬技能与软技能同步培养。
第二,高职院校需采取有关措施逐步推动课程合理设置。例如,对金融与经济专业选修课选课制度进行改革。如果是金融与经济专业的学生,不管是新生还是老生,都可以从新的一学期开始,给该专业的学生专门建立选课平台或列表。选修科目大多是针对金融与经济专业的学生开放相应的、有助于未来就业和个人发展的课程,且偏人文类的课程会适当增加。学生可以快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软技能实力和学习积极性。
(三)加强学校师资与后勤人才队伍建设
组织高素质专业化教育系统干部队伍是高职院校提高育人水平和能力的关键。学生软技能的培养是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中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内化来实现的。而教师团队、管理团队和后勤团队作为教职员工是学校育人的主体,也有他们各自的职责。教师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教师的师风师德不仅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还影响着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管理队伍在高职教育中扮演着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的角色;后勤团队既是保障者又是教育者。他们为学生提供基础服务,同时其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都能够感染学生。因此,学校必须积极探索健全的、有效的优质团队的新途径。通过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软技能重要性的思想教育,努力构建双师型素质教师团队;以党建为引领打造优质团队,加强领导班子意识形态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与后勤部门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立体式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模式。
(四)落实监督责任,完善监管体系
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督学聘用和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改进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教育督导运行机制。定期开展教育重点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对于公共课程的审核流程需要再次重视和规范,对教学的质量监控也需要合理分配。例如,学校可以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轮班安排教学督导进行软技能显性课程的听课,随时调整和督促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坚持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教育评价改革和破“五唯”作为教育督导、改革督查的重要内容。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瞬息万变,职业层出不穷,再先进的知识也会过时。金融与经济从业者一流的数学技能和扎实的知识仅是冰山一角,企业和社会更需要具备持续迭代、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持续学习能力等的软技能素质的大学生。因此,高职院校不管在思想上、战略上和实践上,都需要加强培养学生软技能,更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深化校企合作项目,建立健全软技能培养机制;改革金融经济专业的课程设置、建设有效的学校团队以及落实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