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认同视域下后稷文化产业的开发

2023-11-12张安琪

文化产业 2023年29期
关键词:后稷农耕诗经

◎张安琪

后稷是周民族的始祖,也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开创者,被古人封为“农神”。《诗经·大雅·生民》最早叙述了后稷的生平,同时也叙述了周王朝建国的史诗。后稷精于农耕,“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后稷的农耕技术不仅能“即有邰家室”,粮食丰收,养家富足,而且也预示着农耕文明的开始。周人始祖、农耕文明皆源自后稷,因此后稷受到后世的崇拜。后稷崇拜在历史化、民间化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文化认同。

后稷崇拜的历史化过程

后稷作为周民族的始祖,《史记》记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给周人带来了农耕技术,使得农业逐渐成为立国之本,“是时也,王事唯农是务”。由此可见,农业在西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周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诗经·小雅·大田》描述了周王朝欣欣向荣的农耕场面,“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周人秋季丰收时的热闹场景。

后稷最先掌握了播种技术,带领民众播种百谷,提高农耕水平,迎来了农业大丰收。《诗经·大雅·生民》中记载了后稷高超的种植技艺和农业丰收的场景,“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古代农业生产史料记录翔实,从《生民》中提到的农作物,如荏菽、麻、麦子、瓜、秬、秠、穈、芑等可以看出周人细致观察了植物的生长周期及其变化,对植物发芽、出苗、抽穗、结实都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周人对除杂草和播良种的重视尤其引人注意,这说明当时的周人已经将农耕作为主要生产方式。据史载,后稷因为擅长农业,被尧任用为“农师”,在舜时他又被封到邰地。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后稷本名为姬弃,号后稷。后是君王的意思,稷则是一种著名的农作物名。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社稷并称则为国家的象征。这一切都表明周人与稷这种农作物的紧密联系。

陈鸿谟在《诗经治乱始末注疏合钞》中论述了后稷的功绩,“经传所载帝王之生,未有若后稷之奇者也。降种肇于后稷,万世粒食皆稷功德,是稷之生即民之生也。开头首句便云‘厥初生民’,煞有深意。中间说到祭祀,又开礼乐之祖,以见教民粒食之功甚宏。周家八百基业绵长,虽数圣相承,实稷开先,须此等巨笔扬厉,洵足配天无愧”。

由于后稷是周代的始祖,因此上层统治阶级把后稷的事迹记录下来,收集在《诗经·大雅·生民》中。除此之外,贵族士大夫还通过祭祀表达对后稷的崇敬之情,祭祀的乐歌同样收集在《诗经》中。《诗经·周颂·思文》记载了“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这是周人祭祀祖先后稷的诗,主要歌颂后稷“赐民百谷”、普及种植技术的无量功德。

后世经学家通过注疏《诗经·大雅·生民》,对后稷的相关事迹进行深入研究,如《毛诗序》说:“《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后世士人通过学习《诗经》原典与注疏,了解后稷事迹,后稷的始祖形象与功绩得到了广泛认同。

后稷崇拜的民间化过程

对后稷的认同,首先体现在其始祖形象被上层统治阶级所认可。其次,后稷的始祖形象通过注疏被不断强化,得到后世广大士人的认同。最后,后稷被誉为“农神”,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因此后稷的农神形象被广大民众接受、认同,呈现出“民间化”趋势。

立庙祭祀

民间化的第一步就是立庙祭祀。后稷神话流传较为密集的区域有山西晋南和陕西关中。以山西晋南为例,这里有稷山县城内的稷王庙、新绛县阳王镇稷益庙、万荣三文乡东文村和南赵乡太赵村的两座稷王庙等。在稷山县稷王庙,现存山门、钟楼、鼓楼、献殿、正殿、泮池、姜嫄殿,其中除了姜嫄殿为元代建筑以外,其余皆为明清建筑。稷王庙的建立体现了古代民众对后稷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后稷对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稷王庙原建在稷山县城以南25千米的稷王山上,是相传的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古代每年都有朝中的官员和四方人士不辞辛劳,亲自登山祭典,分别在正殿、献殿、乐楼举行隆重的祭典仪式。正殿举行祭拜,献殿呈献贡品,乐楼举行迎神、送神的歌舞。《诗经·大雅·生民》中有祭祀仪式的记载:“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诗经再现了周代祭祀的场景,祭祀的目的在于“以兴嗣岁”,祈求来年丰收;而民间祭祀后稷则通过迎神、送神庆典等仪式,“春祈秋报”,祈求风调雨顺,村落平安。

以壁画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把后稷教民稼穑的事迹流传下来,民间还采用雕塑、壁画等方式,将后稷的事迹形象化地展示出来,成为后稷事迹的重要物质遗存。稷益庙正殿东、西、南三面都有壁画,以古代农业为主要内容,绘有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禹、后稷和伯益等。壁画展现了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事迹,如后稷教民稼穑等。北墙壁原有的三圣塑像被毁;东壁绘制的是以伏羲、神农、黄帝三圣为中心的“朝圣图”, 这三人都曾被奉为农业祖师。丁山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中认为,“神农是商代的农神,后稷是周代的农神”。在西墙壁左上方有一组“教民稼穑图”,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后稷教民稼穑的场景,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是神农稼穑的场景,因为“始耕田者,谓之神农”,而“神农文化代表了‘百草、稼穑和耕种’三种农业形式”。稷益庙壁画出现了不同时期的“农神”,体现了原始社会农耕文化是通过庙祀形式祈求来年丰收。西墙壁与东墙壁相比场景更为丰富。画面中间描绘的主体人物是后稷、伯益和大禹。后稷手中持禾,象征着他教授人们种植技艺,对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大禹身后是惊涛骇浪,象征着他治理洪水的伟大功绩。据传,伯益帮助舜帝训练鸟兽,还发明了凿井术。但是在稷益庙壁画中,描绘的是伯益教人们用火烧荒狩猎的场景。这表明早期人类已经掌握了火的用法。而位于“烧荒狩猎图”下方的“田祖教民耕种图”则表明人类学会了用火,开始学习耕种的场景,体现了人类农业文明从钻燧取火到耕种土地的发展过程。

稷益庙是祭祀的地方,五谷之一的小麦成熟收割后,当地官民都要在稷王山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县长代表朝廷主祭。地方官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在稷益庙举行祭祀,“春祈秋报”,祈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且民众也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此。稷益庙成为民众汇聚祈愿的场所。稷益庙的墙壁上绘有后稷等农神形象,通过绘画形式讲述农神教民稼穑的历史,就是把历史形象化,让农神形象深入民心。如此一来,以“后稷”为代表的中国农业始祖不再仅是《诗经》或史书中记载的不可企及的农神形象,也不是只有士人通过阅读和学习史书才能了解的圣人典范,而是通过图像形式直接呈现在民众面前,成为民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美好寄托。

以戏曲、农谚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普及后稷作为农神的功绩,民间自发创作关于后稷的出生、播种百谷等事迹的戏曲作品,让后稷的形象与民众的农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戏曲唱词中,民众把后稷教民稼穑的事迹作为主体内容。由于后稷为农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不断地通过戏曲表演形式展现出来,因此后稷的农神形象渐渐深入民心。经过一代又一代戏曲爱好者演绎后稷的事迹,人们在欣赏戏曲作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了宣传和推广后稷文化,稷山县文化部门从2005年开始,先后成立了后稷文化研究会等部门。2010年3月28日开始,由稷山县蒲剧团演员编演的《农祖后稷》先后在稷山、运城、太原等地公演,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激发了民众了解后稷文化的兴趣。后稷文化是稷山县的文化标签,通过稷山县蒲剧团的一场场演出,后稷文化被传播到全国各地。

后稷文化产业的开发

后稷文化是我国农耕文明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山西有名的文化标签之一。如何对后稷文化进行开发已经成为山西急需解决的问题。

创立《印象·后稷》大型实景演出

主创团队通过大型主题情境体验剧的形式展现后稷文化。这种形式突破了以往固定“实景”模式的限制,在室内空间以全新的创作理念独创出全新的艺术形式。《印象·后稷》的表演内容以后稷的农神形象为切入点,以后稷的功绩为主线,将音乐与灯光结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呈现出独特的视听盛宴,提升观众的互动体验感,使其成为演出的参与者,随情境亲身感受后稷播种百谷的场景,体验深厚的农耕文化。

主创团队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的基础上寻求突破,以更加富有创意的艺术形式完美展现了后稷的始祖与农神的双重形象,展现了后稷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印象·后稷》需编排出特色鲜明、匠心独具的精品节目,力争成为山西“印象”系列的又一个主打品牌。《印象·后稷》以山西历史文化、农耕文明、民族特色为表演主题,展现出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国内外游客对山西文化的认知,提高了山西的旅游知名度。《印象·后稷》可为山西的文化旅游产业增添新的内容与特色。

后稷文创产品的研发

让文创产品“活起来”“火起来”是现阶段文化产业开发的一条路径。有关部门可以借鉴这条路径,创新设计后稷文创产品,让后稷形象深入人心。后稷文创产品可以制作成钥匙扣、书签、挂件、冰箱贴等小型物件;也可以制作印有后稷形象的杯子、书包、购物袋等;还可以制作床上四件套、便携式茶具套装、衣服、坐垫等。为迎合年轻人的喜好,还可生产制作印有后稷造型的冰淇淋、咖啡、奶茶等。只要大胆创新,敢想敢做,开发一系列展示后稷形象的文创产品,总会有一款让人眼前一亮。

后稷庙的研学旅行

随着研学活动的火热推进,展示农耕文化的后稷庙应该抓住时机,积极推进研学活动的开展。在后稷庙,学生可以通过导游的讲解,对后稷庙的始建年代、庙宇历史、庙宇文物等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和学习。学生通过聆听后稷故事,欣赏山西古建筑,了解文物背后的沧桑历史,领略后稷的功绩,学习优秀的后稷文化,感受后稷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学生通过研学活动沉浸式感受山西的文化底蕴,领悟山西的文化之美,从心底认可家乡及文化,有利于增强其文化自信。

后稷形象具有多元化特征。他高超的农业种植技艺和勤劳奉献的品质不仅得到了上层统治者的认同,还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尊敬和崇拜。后稷形象的丰富性承载了农耕文明的历史印迹,是民众精神家园和生命情感的寄托。因此,深入挖掘后稷文化,能够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猜你喜欢

后稷农耕诗经
稷山县启动“重走后稷路 奋进新征程”文化交流活动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后稷族居地在关中不在晋南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后稷的传说
后稷教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