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的特征与治理路径
2023-11-11李雪峰王铼
李雪峰 王铼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 侦防困境 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1.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受害人数仍在增长,被骗金额也在日益增加,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电信网络诈骗不是一个孤立的犯罪,其运营和组织已经具有规模性,其经营的过程是集团化的运作,多个环节已经模式化,有引流人员、话务服务人员、帮信人员、取现人员、地下钱庄人员,还有骨干人员。每一流程都在程序化的运转着,电信网络诈骗嫌疑人既会在茫茫人海中“广撒网”来“寻觅”易受骗人群,也会有的放矢地进行诈骗。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安全,也给社会稳定造成冲击。本文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特征进行总结,剖析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困境,并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电信网络诈骗的特征
电信网络诈骗从人员到技术支持与应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产业链,随着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纵深打击,以及人民群众的防诈意识不断提高,许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组织只能将人员、设备转移到境外,借助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和便捷的支付方式,向境内反扑实施网络非接触诈骗。①近些年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类型也在不断翻新,形成了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具有典型的跨境性。自2015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公安部等23個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来,电信网络诈骗向境外转移的趋势比较明显,特别是往缅北地区。目前缅北地区已经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灾区”,主要原因在于其地理位置优势,再就是缅北地区的区域特点,缅北地区大多依靠军方势力管理,政府组织控制力比较弱,黄、赌、毒比较严重。此外,柬埔寨、菲律宾和印尼也逐渐成为网络诈骗的集中地区。
第二,具有匿名性的特征。电信网络诈骗的匿名性,主要是来源于高科技和“黑科技”的结合,虚拟定位、拨号、IP地址等各种虚拟的手段被应用,加密算法和虚拟货币也增加了查清资金流向的难度。很多电信网络诈骗的嫌疑人员常年居住在境外,其人员和操作已经流程化,使得公安机关很难对其进行溯源。很多境外的银行和地下钱庄都支持犯罪嫌疑人匿名的账号,更有甚者会帮助转移账款,使得匿名性更加突出。这种模式使得犯罪嫌疑人的赃款很难被发现,公安机关对其进行溯源也很难。
第三,具有集团化、组织化的特征。电信网络诈骗发展到现在,具备了明显的集团化和组织化的特征,每一套骗人的手法都是程序化的,往往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密切合作,利用网络和电话,千方百计地把受害人给牵扯进来。电信网络诈骗的内部分工组织化比较明显,在内部分工上是各负其责,诈骗过程已经程式化。只要受害人跟着嫌疑人的节奏走,十有八九会一步一步地落入诈骗的陷阱。只有在自己被骗以后,才恍然大悟,但是为时已晚,资金已经经过多方周转而转至嫌疑人的账户中。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困境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模式也在日益翻新,规模化和组织化日趋明显,其诈骗的方式也在趋向模式化。而且有更多的人去研究新的诈骗手法,这些人也不再是学历低和社会经验少的人员,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员参与进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获取证据难。电信网络诈骗为非接触类犯罪,往往嫌疑人员远在千里之外操纵着犯罪,其中很多身份为虚假的信息。很多证据因为具有跨境性的特征,境外取证艰难,在很多案件的侦办过程中,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员多为境内人员,对于境外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很难涉及。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电信网络诈骗的证据难以取得,很多嫌疑人员在诈骗成功以后,把包括人员、账户收入等证据信息全部销毁。
二是犯罪追赃难。电信网络诈骗资金转移非常迅速,短时间就把巨额资金予以转移。抓捕犯罪嫌疑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抓获的大多是帮助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和其他黑灰产业链的人员,真正的幕后主谋常年居于境外,很难抓获。此外,诈骗资金流动非常迅速,进入一级卡以后,资金迅速转移,犯罪嫌疑人会利用分级转账、实施物理分隔、地下钱庄、购买虚拟币等形式将犯罪的赃款转移至境外。因涉及到跨境,需要境外的司法予以协助,在追赃问题上,由于情形很复杂,追赃难度相当大,往往是诈骗的主要嫌疑人员大肆消费诈骗得来的财产。
三是侦查人员的侦查能力亟待加强。当前侦查人员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停留在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初级打击,对于真正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很难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涉及到金融和计算机网络的专业知识,很多知识需要在案件处理之外进行学习。基层民警需要掌握电信网络诈骗的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研判和跟进案件的能力,跟进电信网络诈骗的新伎俩、新科技,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的发展趋势。
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路径
第一,统筹协调打击治理工作。国家层面建立了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机制,统筹协调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治理工作。各部门要着力主责主业对电信网络诈骗进行整治,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要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以时不我待的决心和信心进行治理。加强国家政策的法治化落地,推动国际执法的合作,坚决遏制电信诈骗犯罪的多发和高发态势。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法律,从各层面对犯罪进行预防和打击,在各个行业规制电信网络诈骗,使各行业重视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和打击,以期有效地遏制住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态势。
第二,加强侦查队伍能力建设。电信网络诈骗具有高科技性,而基层侦查人员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的设备和手段也相对较少。基层承担着大部分的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任务,相对于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及层出不穷的手段,基层民警疲于奔命,打击的范围也仅仅限于跑分人员、洗钱人员、某些黑灰产业链条上的人员。如果再想往深处挖掘和打击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诈骗案件频发,而人员相对匮乏,很难集中全部力量着重一个案件的侦办;二是部分侦查人员自身的侦查打击能力有所欠缺,未能及时侦破手段不断翻新的诈骗案件。因此,需要加强侦查队伍自身建设,提高办案能力,提升对当前的电信诈骗的最新动态知悉程度,提高侦查人员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能力。
第三,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跨境性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突出特性,往往储存数据的服务器在境外,主要的嫌疑人在境外。如果想对电信网络诈骗进行彻底打击,离不开国际间区域合作,特别是和东南亚地区的合作。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长期的专门的战略平台,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可以共享网络技术平台,互相交流犯罪分子的基本信息,互相为取证、追赃等提供服务,从而集中警务资源实现更大的协作。在加强司法协作的同时,加强彼此之间证据的交流,有效地加强更深入的合作,畅通协作渠道,最大限度释放出协作的诚意。仅靠一个国家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很难遏制犯罪的高发,需要加强和深化国际警务合作,推进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
第四,加强大数据预警和研判。当前是大数据的时代,侦查也必然离不开大数据,利用大数据进行预测和预警是目前实施的一种手段。比如,针对近期消费较高、个人账户进账较多、收入来源不明等情况的动态管控模型②,通过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发案情况进行研判和分析,根据大数据的模型研判出有可能被诈骗的受害人,然后推送给辖区的公安机关进行预防,由基层公安机关前往进行劝阻。上图是公安机关根据大数据研判出预警推送后进行的操作示意图,根据图示可以避免受害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进行转账。
第五,增加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对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来说,宣传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虽然“大水漫灌”式宣传有时候对特定的诈骗起到的防范作用微小,但是对于普及更多的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知识,使人们了解到怎样避免被诈骗,从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电信网络诈骗形式逐渐多样化,宣传的方式需要改进和改变,从“大水漫灌”式的宣传方式,慢慢地向“精准滴灌”发展,更精确地预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从而增加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研究更加深入,精准性防范已经逐渐成为现实,通过大数据推断和预测,更精确地锁定可能被骗的对象,从而更精准地向可能被诈骗的对象宣传,避免更多的人遭遇诈骗,这是今后宣传的重点和方向所在。
加强对电信網络诈骗的整治,打击是目的,防范是基础,电信网络诈骗也在不断地迭代升级,其迷惑性和科技性更强,需要侦查人员紧跟电信网络诈骗的步伐,甚至需要提前做出预判,从打击和防范两个方面入手,把“天下无诈”作为追求的目标,为群众更安全、国家更安宁而努力。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政法学院上合基地反洗钱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教授)
【注释】
①谯冉、龙有云:《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国际警务合作机制研究》,《公安教育》,2023年第6期。
②章孟其:《新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防对策研究》,《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3年第7期。
责编/李丹妮 美编/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