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渐进式抗阻训练结合多学科协作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11-11冯智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18期
关键词:渐进式协作心肌梗死

冯智灵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导致循环功能发生障碍,引起重要脏器损伤[1]。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增加,人口老龄化,日常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由于机体缺血、缺氧导致患者心脏功能受到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4]。抗阻训练可提高患者心功能水平,增加患者运动耐受能力,增强患者肌肉力量,改善心肌灌注状态[5]。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是以循证医学为指导,以多学科组成协作团队,通过团队协作而改善患者预后的一种干预方式[6]。本研究探讨渐进式抗阻训练结合多学科协作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2-12 月我院收治的112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传统组,两组各56 例。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7];(2)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3)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4)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2)患者患有恶性肿瘤;(3)患者既往有心脏手术治疗史;(4)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无法正常沟通。

1.2 方 法

1.2.1 传统组 给予传统护理干预措施,给予PCI术后常规康复训练和有氧运动训练,包括早期下床活动、站立、扶栏杆行走等,术后3-4 d 开展原地踏步、散步锻炼,术后5 d 起开展有氧运动训练,从慢速行走开始逐渐过渡到慢跑,维持心率在患者最大心率的50%-60%,严密监测患者心率。

1.2.2 联合组 给予渐进式抗阻训练结合多学科协作干预,如下:(1)渐进式抗阻训练: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阻力来源包括瓶装水、阻力带、哑铃等,患者训练部位包括腰背部肌群、上下肢、腹部肌群等,动作包括自由举重、腹部紧缩、背部伸展、屈膝、伸膝、小腿抬高等,每组动作重复10 次,2-3 次/d,测试患者单独最大负荷量,于术后1 周开始训练,运动阻力由最大负荷量的一半逐渐增加至75%、100%;(2)多学科协作干预:建立干预团队,由本科室、药剂科、麻醉科、营养科、康复科医师护士组成,由责任护士给予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完成术后康复训练,临床医师密切监测患者康复进度,麻醉科对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情况进行监测,营养科根据患者个性化特点,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应饮食清淡,摄入低胆固醇、低脂肪食物,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康复科医师配合责任护士进行患者PCI 术后康复训练,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调整。此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回访,做好患者二级预防。

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耐量指标,包括静息心率、用力肺活量、第1 秒用力呼气量和最大自主通气量;(2)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3)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包括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核因子κB(NF-κB)水平;(4)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心绞痛、心律失常、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5)比较两组患者对干预措施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6.0 版软件对本研究112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取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运动耐量指标比较

联合组患者静息心率低于传统组,用力肺活量、第1 秒用力呼气量和最大自主通气量高(多)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6、9.405、6.372、19.069,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耐量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运动耐量指标比较(±s)

组别联合组传统组t 值P 值例数(n)56 56静息心率(次/min)64.48±5.92 68.51±6.14-3.536 0.001用力肺活量(L)2.77±0.29 2.32±0.21 9.405 0.000第1秒用力呼气量(L)2.34±0.26 2.05±0.22 6.372 0.000最大自主通气量(%)82.39±4.55 68.46±3.03 19.069 0.000

2.3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

干预后联合组患者LVEF 水平高于传统组,LVEDD 和LVESD 水平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s)

组别例数(n)LVEF(%)LVEDD(mm)LVESD(mm)联合组传统组t 值P 值56 56干预前53.18±5.83 53.04±5.75 0.128 0.898干预后63.82±6.56 59.25±5.91 3.873 0.000干预前60.71±5.79 60.59±5.48 0.113 0.910干预后47.81±4.57 53.95±5.05 6.746 0.000干预前51.84±4.34 51.24±4.36 0.730 0.467干预后44.11±3.66 47.75±4.24 4.863 0.000

2.4 两组干预前后SICAM-1 和NF-κB 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ICAM-1 和NF-κB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SICAM-1 和NF-κB 水平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ICAM-1 和NF-κB 水平比较(±s)

组别例数(n)SICAM-1(μg/mL)NF-κB(U/L)联合组传统组t 值P 值56 56干预前176.01±15.61 175.88±15.58 0.044 0.965干预后68.41±6.09 82.66±8.06 10.556 0.000干预前5.48±0.45 5.43±0.43 0.601 0.549干预后2.74±0.21 3.12±0.33 7.270 0.000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7%)明显低于传统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0,P=0.001)。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6 两组满意度比较

联合组患者总满意度(94.64%)明显高于传统组(8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8,P=0.018)。见表6。

表6 两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会出现腹部疼痛、胸痛、上肢酸胀等症状,如治疗不及时,及时纠正患者缺血缺氧状态,可能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8]。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仍属于有创操作,术后进行积极的康复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9]。

相关研究显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可进行适当运动,促进冠状动脉循环,帮助建立侧支循环,改善患者心肌收缩协调性,使心输出量提高[10]。以往传统康复训练往往以床上训练为主,内容较为枯燥,且缺少程序化,故对患者康复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抗阻训练是对腹部肌群、腰背部肌群及上下肢肌群进行锻炼,可改善肌肉弹跳性、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11]。渐进性抗阻训练可有效纠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状况,促进促炎因子脂联素表达,降低炎症介质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提高骨骼肌氧利用能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使患者心功能水平可得到明显提高。此外,渐进性抗阻训练可降低肌肉对固定负荷的反应和同等负荷的心率反应性,改善心肌灌注状态和心肌微循环,缩小梗死面积[12]。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运动耐力较差,应根据患者个人情况控制训练量,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逐渐调节运动量,增加运动时间。

多学科协作是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的重要医学模式,其使传统的经验式、个体式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决策模式,以规范化规范化诊疗策略和合理化资源整合配置,最终提高医疗质量,更好为患者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13]。多学科协作干预方式使临床各专业、各科室可实现紧密配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使各部门救治程序更加系统化、高效化、规范化,避免了盲目性和重复性,从而提高医院整体救治效率[14]。对于心肌梗死患者,通过临床、护理、康复、营养等多学科合作,更加保证患者安全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静息心率低于传统组,用力肺活量、第1 s 用力呼气量和最大自主通气量高(多)于传统组,提示通过渐进式抗阻训练结合多学科协作干预,患者肺活量明显提高,运动耐力增强。干预后联合组患者LVEF 水平高于传统组,LVEDD 和LVESD 水平低于传统组,提示渐进式抗阻训练结合多学科协作干预可提高患者心功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存在细胞间黏附力和血液黏稠度增加的现象,使心肌细胞坏死程度加剧,造成对患者心功能损害,SICAM-1 可反映患者术后白细胞黏附状态,参与多种炎症和免疫应答反应,NF-κB 是一种前炎症介质转录因子,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干预后联合组患者SICAM-1 和NF-κB 水平均低于传统组,提示渐进式抗阻训练结合多学科协作干预可改善患者细胞血清学水平,增加心肌细胞保护能力,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7%)明显低于传统组(25.00%),联合组患者总满意度(94.64%)明显高于传统组(80.36%),提示渐进式抗阻训练结合多学科协作干预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依从性较高,此结果与李姗姗[15]等研究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渐进式抗阻训练结合多学科协作干预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耐量,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清学指标,减少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但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选取样本量有限,患者自身合并基础疾病存在差异,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建议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渐进式协作心肌梗死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协作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渐进式教学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