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里的慢生活

2023-11-10武雨晗

今古传奇·少年文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桂花总会花瓣

武雨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幼时的我摇头晃脑地显摆着才从外婆那里学会的“平生第一诗”。姐姐笑岔了气,滚到妈妈怀里。妈妈错愕地看着我,半晌没说话。满心以为会获得表扬的我委屈极了,抿着嘴儿要哭不哭地四下环顾。

外婆作势打了一下妈妈,鼓起了掌,操着一口“汉普”笑眯眯地说:“我乖崽棒极了,话都没说清楚就可以背诗啦!”我开心极了,眼泪在眼眶里挂着,又摇晃着小脑袋,自我陶醉地诵读起来。这个小插曲是我们家百看不厌的经典片段。直到今天,每次看到池塘里有白鹅,我都会情不自禁用“汉普”大声吟诵《咏鹅》。

我上幼儿园了,外婆时常会拿着一本《唐诗三百首》教我吟诵。一开始我总会号啕大哭:“我不喜欢背古诗,太难了。”每每这时,外婆总会搂着我,温柔地给我擦拭眼泪:“这诗啊,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我们可不能把它弄丢喽!”外婆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严母”,语文教师出身的她,对我的关爱不仅仅停留于吃饱穿暖,更注重的是传统文化知识对我的熏陶。饭前外婆会带我复习《悯农》,赏月时外婆会和我一起吟诵《古朗月行》,踏青时她会教我背诵《咏柳》《小池》……学龄前的时间,仿佛定格在了一首首古诗中。

上了小学,各种培训纷至沓来,满满当当的时间表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是我最常对自己说的话。这时,充满浓浓诗词味儿的语文课成了我心灵栖息的港湾,我可以慢慢品读,慢慢回味,对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了期待。坐在教室里我可以赏“江山如画”,“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是人间天堂西湖,“造化钟神秀”的是五岳之首泰山……我可以听“余音绕梁”:“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是江州琵琶,“大声锵若山落泉”是雨打芭蕉……我可以品人间真情:以“天涯若比邻”作别,用“千里共婵娟”祝福……我可以看文人风骨:“留取丹心照汗青”“寸寸山河寸寸金”是家国情怀,“千磨万击还坚劲”“梅花香自苦寒来”是自我激励……渐渐地,古诗词融入了我的生活。

每到周末,我会雷打不动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每当看见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垂髫稚子的精彩对决,我总会兴奋不已;遇见我熟悉的诗词,我会赶在选手之前抢先回答;遇见我陌生的诗词,我会在主持人的讲解中感受诗词的魅力。评委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绘画技巧,歌手们对经典诗词的传唱,都令我陶醉着迷,我似乎在诗词的国度寻找到了自己的桃花源,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没有学业催促,没有生活唠叨……慢慢地,我深深爱上了古诗词。

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了,古诗词已经融进了我的灵魂深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走在放学路上,我掀起衣服的一角,将飘落的桂花小心翼翼地放入囊中。看见我得意洋洋地捧回零零散散的桂花,妈妈一脸惊讶,又带着点儿欣慰,问我:“要做一份桂花糕吗?”是的,我想留下的不只是桂花的芬芳,还想留下它点缀秋色的锦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见花瓣飘落在地上,我生怕清洁工将它們带走了。我会带着妹妹,提着小竹篮去捡拾遗落下的花瓣,然后将它们拌入泥土里。妈妈总会不屑地说:“多大的孩子了?还做这么幼稚的事情。”我会振振有词地回答:“我在帮掉落的花瓣找寻回家的路……”其实我知道,我想要留下的,是只有我知晓的、钟爱的、痴迷的诗词国度里的慢生活。

曾几何时,“快节奏”生活变成了“发达”的代名词,急功近利甚至一度成为成长的捷径。人们欠缺的,兴许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慢生活,心浮气躁,缺乏对生活的享受,实在不该。把这种浮躁心态降下来,将诗词歌赋融入我们成长的玻璃杯里,给我们的文化素养增添一点儿底蕴,应是不错的融化剂呢。

偶尔侧目窗外,“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的美景,值得我慢慢品味。“灯窗”明了,“雪天”亮了,对古诗词的传承,使我们充满文化自信,我们这代孩子骨子里就不缺钙了。我想,这不正是外婆那代人,希望传承给我们的沉静的慢生活吗?

(责任编辑/孙恩惠)

猜你喜欢

桂花总会花瓣
桂花
做桂花糕
桂花蒸
打桂花
半盏——第四话:别急,总会吃腻的
陈埭镇同乡总会
郁金香花瓣
花瓣报
画与话
[ 再见,在也不见] 相识总会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