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下无人装备前沿发展趋势

2023-11-10邱志明马焱孟祥尧陈建华冯炜海军研究院

船舶经济贸易 2023年10期
关键词:预置无人集群

邱志明 马焱 孟祥尧 陈建华 冯炜/海军研究院

水下无人装备是无人系统体系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以来,许多国家都加快了水下无人装备的发展,旨在保护本国免遭非对称威胁的攻击。水下无人装备是新形势下实现水下攻防对抗,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军事领域里,典型的水下无人装备主要有无人水下航行器(unmanned undersea vehicle,UUV) 和水下无人预置系统,其中水下无人预置系统包括水下预置武器和水下预置基础设施。UUV 具有效费比高、隐身性能好、作战用途广和智能程度高等优势,是未来智能化战争中重要的新质作战装备。水下无人预置系统搭载载荷丰富多样,具有潜伏时间长、广域分布、隐蔽性好及响应快速等优点,已成为未来水下攻防对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深远海技术和军事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下,水下无人装备已具备执行多类型复杂任务的能力,将对未来战争产生非对称、颠覆性作用,在智能化海战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目前,世界各海洋强国都加速推进水下无人装备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抢占未来海上竞争新的制高点。

水下无人装备发展现状与挑战

以水下无人装备中UUV 和水下无人预置系统为例,对各类型平台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进行概述。

发展现状

近年来,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水下无人装备技术和应用部署等方面的研究,积极推动水下无人自主和跨域协同作战能力生成。21 世纪开始至今,美国已相继发布了《无人航行器主计划》《无人系统发展路线图》等十余项顶层战略规划文件,为水下无人装备的发展确定了多层次、全方位、体系化的基本框架,有效指导了美军水下无人装备的技术发展和作战应用。

⑴UUV

美国的UUV 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系列化特征,较有代表性的如Bluefin 系列、Iver 系列和REMUS系列等,各系列均依据不同口径、不同功能、不同承载量需求而设计。相较之下,其他国家的UUV 型号则相对零散,较有代表性如法国的Alister、日本的Tam-Egg、Twin-Burger 和PTEROA 等。

我国UUV 虽起步较晚,但卓有成效,呈现出系列化、大海深、长航时、高性能和高仿生的特点。在系列化方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先后研制了CR 系列和“潜龙”系列UUV,天津大学研制了“海燕”系列水下滑翔机。

受现有UUV 性能制约,UUV在追求长航时性能过程中,必定要牺牲一定的航速和负载性能,而在追求多任务时,长航时性能又会有所下降,从设计层面看,UUV 在航速、航程、负载和多任务性能上难以做到均衡。因此,加大航行器体积、研制大型或超大型UUV 成为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途径。为综合提升单体UUV 续航能力、负载能力和多作战任务能力,各国积极开展大型和超大型UUV 的研制,表1为国外大型UUV 装备现状列表。美国自2013 年提出发展新型超大型UUV 设计概念后,仅2022 年上半年就开展了“黑鱼”和“虎鲸”2种大型UUV 的下水测试,企图拓展其水下非对称优势。美国的大型UUV 研发侧重于向装备概念更新颖、作战模式更多样以及遂行功能任务更齐全的方向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我国在大型UUV 方面也有所发展,如2019 年建国70 周年国庆阅兵式上展示的“HSU001”大型UUV,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随着单体UUV 技术发展成熟,UUV 开始向集群化方向发展,集群形式主要有同构集群和异构集群2种。同构集群为多个相同型号单体UUV 协同完成通信、指挥控制与决策而组成的群组,异构集群则为与其他无人系统组网成组,通过分布式态势感知和信息共享协同完成作战任务。国外有关UUV 集群的应用项目和系统较多,其中同构集群类主要有自主海洋取样网络(adaptive ocean sampling network,AOSN)、网络协同无人航行器(CNAV)系统、SwarmDiver 等;异构集群类主要有协作自主的分布式侦察与探测系统(cooperative autonomy for distributed reconnaissance and exploration,CADRE)、“潜艇—UUVs—无人机”子母式协同作战、欧盟Grex 项目等,各项目或系统的详细信息见表2。国外率先开展了UUV 集群系统的研究,其中美国目前正向UUV 集群自主协同及海陆空集群协同方向发展。我国在UUV 集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许多研究都还处于理论和仿真阶段,且主要聚焦于多UUV 协同探测方面。

⑵水下无人预置系统

水下无人预置系统是一类预先部署在近海或深远海重要航道、敌周边要地等前沿作战海域,可在水下长期待机、远程唤醒的全自主作战的新概念水下无人装备。按平台载荷类型划分,水下无人预置系统可分为水下预置武器系统和水下预置基础设施,其中水下预置武器系统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浮沉载荷(upward falling payload,UFP)”“海德拉Hydra”系统以及俄罗斯的“赛艇”海底导弹系统等,如表3所示。水下预置基础设施主要有水下监听网络系统、水下声学通信网络、水下导航网络和水下能源自给系统等。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在水下无人预置装备方面代表了世界最先进水平,其已清晰描绘出美国针对海洋立体空间、跨区域作战布局的分布式预置武器体系。针对水下载荷投送,DARPA支持了UFP 和Hydra 计划;针对区域侦察,引入了海—空立体反潜探测计划;针对水下定位导航,提出了水下无源导航定位系统计划。

面临的挑战

⑴UUV

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UUV 逐步走向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平台方面,由于UUV 自身质量和体积等的限制,单体负载能力有限,搭载的任务载荷、动力装置等受到制约,约束了UUV的机动能力和持续任务能力,在独立执行长期复杂任务方面面临极大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UUV战斗力生成。在通信方面,由于水下恶劣的通信环境,通信距离短且效率低,严重制约了UUV 与外界以及UUV 之间的信息传递,使得指挥控制人员难以对任务UUV 的状态实时掌握和控制,影响了UUV 融入现有装备体系的效果,同时也极大限制了UUV 的集群效能发挥,对集群协同运用提出了极高要求。在试验测试方面,由于海洋环境复杂,UUV 特别是UUV 集群相关的控制与算法实际验证困难,缺少有针对性的专业试验环境和测试方法等,相关理论方法难以得到便捷及时的有效验证。

⑵水下无人预置系统

水下无人预置系统由于深远海部署环境和使用方式的特殊性,其装备技术也面临着极大挑战。一是深水高压影响,对装备总体结构和壳体的长时间大水深耐压密封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复杂海洋环境影响,海水腐蚀和微生物污损严重,需通过腐蚀防护技术手段解决装备在海水和海底泥土中长时间驻留问题,海底沉积物也会影响水下无人预置系统的稳定性和水下运动;三是深远海通信影响,需要成熟有效的深海远距离通信,以确保水下无人预置系统能够可靠接收任务激活信号。

水下无人装备前沿发展趋势

随着水下无人装备实际应用的不断推进,未来水下无人装备将向着更远、更深、更强、更灵活以及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从依靠人指挥控制到自主作战,实现与有人装备、无人装备之间的协同运用,真正融入现有装备体系,支撑提升体系整体能力。

UUV

UUV 未来发展趋势可总结为以下4 个方面。

⑴在作战能力上“多样”

图1 水下无人装备发展趋势图

未来海战样式复杂多变,不仅要求UUV 具备多种用途,还要求UUV 任务能力多样。为此,UUV 任务领域持续拓展,除侦查探测外,进一步向态势评估、区域控制、中继通信、中继导航以及火力打击等多任务作战能力方向发展。并且随着综合任务能力要求的快速提高,研制集高自主性、强导航能力、大负载能力和任务重构能力于一身,具备对多种不同类型目标作战能力的大型综合作战平台成为UUV 发展的重要趋势。

⑵在作战范围上“拓展”

未来海上攻防对抗力量分布式发展,需要UUV 能够在更广阔空间中发挥功用,因此要求UUV 向长航时、远航程、大深度和跨介质方向发展,以适应深远海环境和立体协同任务要求。在燃料电池等新型能源技术的支持下,UUV 能源系统向高质量比和体积比能量的高密度能源方向发展,以提升持续任务能力。同时,通过新型水下远距离导航和通信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支撑UUV拓展大潜深和远航程能力,支撑完成如防区外远程潜入敌区等任务,发挥隐蔽优势,提高自身生存能力。

⑶在作战平台上“通用”

为有效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海战场环境,提高作战效率,UUV 平台与载荷向着模块化、标准化和集成化等“通用”方向发展,UUV 可根据所执行任务加载不同任务模块,增强系统和结构的兼容性,便于系统重组重构和任务扩展。同时,注重新材料、新结构等新兴技术在平台构型设计上的应用,减轻UUV 平台质量,增强平台隐身性能,通过应用智能驱动材料开发大变形、高自由度和低成本的仿生UUV。

⑷在作战使用上“协同”

由于UUV 承担任务的难度和复杂度逐渐提高,单个UUV 已难以满足实际作战能力需求,因此UUV网络化和集群化协同作战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实现力量倍增,发挥“1+1 >2”的效果。未来在水下信息网络技术和分布式优化技术发展的支撑下,从开展UUV 与有人装备协同运用入手,逐步开展UUV集群协同运用研究,向分布式组网和跨域集群等协同作战方向发展。

水下无人预置系统

水下无人预置系统融入未来化无人作战,其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趋势。

⑴部署灵活性不断增强

水下无人预置系统从静态部署方式向带动力灵活部署方式转变。水下无人预置系统大多采用无动力静态部署形式,其机动能力和控制区域有限,执行任务灵活性较差。通过增加水下动力,使水下无人预置系统具备动力航行、游弋和跟踪能力,例如美国目前正在实施的Hydra水下计划即自身具备动力,能在水下自由转移,可对UUV 和潜艇执行侦察、攻击任务。

⑵自主智能水平不断提高

新型水下无人预置系统将具有足够高的智能化程度,能有效探测和识别目标,具有容错、故障诊断和排除功能,可有效改善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环境自主感知和作战任务自主重组,使水下无人预置系统具备无人自主决策攻击能力,以便顺利完成各项复杂任务。

⑶规划应用更加注重体系性

一方面,根据未来体系化作战下全新的作战概念和作战样式,装备能力需从系统规划和体系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重视平战结合,平时与战时状态可快速切换,平时观察、探测和研究,战时侦察、监视和预警,采取平时开发建设、战时支援保障的平战结合与平战转换的方式完成体系任务。

无人装备智能成长

与传统有人装备相比,水下无人装备属于智能装备,具有初始智能自主能力,其技术架构具有开放智能内核的特点,在装备形态形成后通过训练和使用可不断提升其智能水平。其中,通过构设面向实际场景的无人装备训练环境和训练条件,可以快速提升无人装备遂行任务的能力水平,在装备使用上发挥关键作用,具体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⑴基于大数据学习的平台智能学习训练

针对单体水下无人装备任务仿真训练,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将训练得到的大量数据样本作为经验数据库供智能系统自主学习,通过大数据学习提升水下无人装备智能感知和识别等能力。

⑵基于博弈对抗的集群指挥控制训练

针对水下无人装备集群协同任务训练需求,通过水下无人集群智能模拟训练环境,建立水下无人装备任务规划模型、智能无人博弈对抗模型,设计水下无人装备集群智能演进算法,完成无人集群/跨域/有人-无人协同模拟训练,实现对水下无人装备协同运用的群体训练,提升集群指挥控制水平。

⑶基于虚实结合的战术对抗训练

针对水下无人装备在特定任务环境下的模拟对抗训练,通过在实际海上环境中构建模拟训练场,利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开展水下无人装备的对抗任务模拟训练,探索水下无人装备单平台和集群双智能协同作战方式,验证水下无人装备智能任务执行能力和协同运用效果,为智能成长提供目标牵引。

综上所述,水下无人装备作为必须抢先发展的战略领域,需要准确把握未来战争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体系设计、坚持创新驱动,通过大力推进水下无人装备建设发展,提升我国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的能力。

猜你喜欢

预置无人集群
基于排队论的水下预置反舰导弹部署优化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无人战士无人车
反击无人机
用友U8软件预置会计科目的维护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诗到无人爱处工
无人超市会流行起来吗?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