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建设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创新驱动
——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语用学概论”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案例研究

2023-11-10李丽青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汉语教学方式

李丽青

(湛江科技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球全社会的教育行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转向线上教学,这标志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创新性融合的教育改革时代的到来,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信息化技术在改善教学方式、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要大胆革新,在危机中寻找契机,积极探索信息化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有效路径,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依托现代化教育手段,更好地实现“教、学、做”一体,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创新驱动。

一、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介绍

信息技术即管理和处理各种信息时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所以信息是处理的对象,技术是处理的办法,包括对信息的甄别、分类、存储、利用等方面。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即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的称为教育技术学。信息化教学模式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尽可能调动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管理等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创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软硬结合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积极创造性,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特点主要体现为: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超时空性。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语用学概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文中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用学概论”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为例,探索新信息技术与语言理论教学的应用,致力拓展并创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路径。此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雨课堂+腾讯会议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开展教师线下+信息化教学平台线上同步的混合式教学。问卷调查内容从四个维度展开[2]: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方式及其后摄影响(教学效果),每一个维度都是围绕学生在参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进行。微观上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程以后的教学,改进教学和创新教学;宏观上是探讨信息化教学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优化学科建设,为创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研究发展提供翔实且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一)混合式教学在语用学课堂的教学实践策略及其组织框架

具体内容见图1。

图1 语用学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研究设计

为了展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研究,文章对参加了“语用学概论”混合式教学实践的2019级1~7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于2022年6月发放205份问卷进行调研。共设计了41道题,其中单选题有21道、多选题19道、跳题1道,单选题采用李克特量表四点或五点法设计,计分方式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依次计1到5分。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真实性和科学性,问卷设计说明中告知学生调研内容和目的,采取自愿填写和匿名填写原则。在数据收集完成后对问卷进行了数据处理,对不认真填写的问卷进行了筛除,筛除无效问卷的原则是:(1)问卷填写时间范围小于最少答卷时间的问卷;(2)没有填写完整的问卷。按照以上原则,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31份。

本研究拟回答下面四个问题:(1)通过“语用学概论”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满意度是怎样的?教学效果如何?(2)信息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后摄影响如何?(3)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有哪些不同的意见和看法?(4)通过此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其他课程教学有什么驱动作用?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问卷设计是从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及信息化教学效果四个维度进行调研的。其中涉及学生对信息化教学(包括教学平台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为第5、6、7、38题,学生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满意度为第16、17题,第21~28题、第30~36题为信息化教学效果的调查,其余21道单选题是针对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度调查。

1.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满意度分析。通过样本特征分析手段,被试者的真实态度反馈情况如下。

第一,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满意度中,80.92%的学生对本课程所采用的雨课堂教学平台很满意;70.23%的学生对本课程所采用的腾讯会议教学平台很满意;96.95%的学生对本课程所采用的雨课堂+腾讯会议很满意。由此说明了学生对雨课堂满意度高于腾讯会议,而相对单独采用雨课堂教学而言,雨课堂+腾讯会议双结合进行教学的方式更受学生的喜爱。

第二,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中,75.57%的学生认为教师采取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式符合本课程学习的需要,说明了语用学概论课堂是比较适合进行混合式教学的。

第三,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满意度调查中,96.18%的学生认为教师提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学习的需要,但是除了教师所提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外,学生课前或课后会自主查找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比例非常大,占比97.71%,说明了信息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2.信息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后摄影响分析。信息化教学效果的问卷样本中显示,相较于独立的线下课程或线上课程,大部分学生认为本课程的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学生对于此课程教师的教学总体评价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比为87.023%,说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同时,经过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相关的案例,少部分学生仍然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缺乏自主能动性,还有部分学生在参加课堂学习前会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有64.12%的学生会利用雨课堂上发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做笔记或复习已学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对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有用,认为使用信息化教学对学习帮助比较大。但也有少数学生认为信息化学习过程比较麻烦,主要原因是校园网络信号不好。总体而言,语用学课堂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后摄影响也比较大,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模糊综合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被试者对信息化教学平台、资源的满意度是中等偏上的,大部分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一般居多,少部分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方式仍要继续改善。相关关系分析的结果显示,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资源分别与信息化教学效果两两之间是存在显著相关性的,这说明了信息化教学设施的完善对提升信息化教学效果是极为重要的。

综上分析,结果显示把新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起来,开展混合式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学习中,还延伸到了课前预习并拓展到课后探究。

3.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意见分析。通过问卷中关于“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意见”的各个问题的选项响应率的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信息化教学平台中雨课堂、腾讯会议和腾讯课堂因为平台功能较为齐全所以备受学生的喜爱,最受欢迎的还是雨课堂,但是对于这些相对完善的教学平台,学生也建议要完善板书、教学管理、教学互动方式、屏幕观看的大小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的功能;其二,在信息化教学资源中,绝大部分比较依赖教师发送的课件、媒体素材等资料,主动搜索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积极性不高;其三,教师所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另外学生建议如果继续采用混合式教学希望开展新式课堂,如分层课堂、启发式课堂、探究式课堂和翻转课堂,说明了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需求由原先的基本授受学习逐步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四,关于信息化教学存在的不足,最大的共性观点是如果仅仅只是线下平台教学,课堂气氛欠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没有直接性或直观性,线上板书功能较差,线上考核功能也不完善,线上教学资源不够齐全等。这些问题限制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和创新改革的思考与启示

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语用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对基础理论教学有着重大的作用。一方面,对本专业学生来说,可以促进学生更新自我知识系统,创新专业知识学习路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创新教育。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形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的新型教学模式,能真正改善教师教学方式,调整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更新专业知识和教学技术技巧,学习并运用学科前沿知识,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对本专业建设而言,也能积极推动本专业的创新建设。那么如何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改革与创新呢?如何建设与本专业有机融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呢?

第一,建设信息化教学团队驱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作品。学校应加强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训,以此组建一支信息化教学队伍。教学团队根据每门课程的特色,制作专业化的、系统化的、符合教学需求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作品。

第二,完善信息化教学模式。首先,要完善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创建良好的信息化软硬教学环境;其次,要综合利用线上线下的各种信息化教学元素,搭建一个相对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组织框架。

第三,利用信息化技术驱动独具特色的课堂构建。不仅要将信息化教学与专业理论课结合起来,也要加强思政课堂的建设,形成“技术”+“思政”+“理论”三者合一的育人育才的特色课堂。

第四,构建语料库数据驱动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框架式教学模式,如信息资源的完善,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可以针对每门课程的特色,创建信息化教学语料库等。

第五,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创新式教学模式驱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新式课堂的创建,并与创新课堂结合。如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分层课堂、自主探究式课堂、翻转课堂、启发式课堂等的新式课堂的自由创新结合[3]。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资源、观念、管理、师资等各方面都需要改革创新。以信息科技驱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4],需要每一位开拓者充分利用数字化设备及其技术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学实践,把知识性、趣味性和育人性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多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金课”,从国际化、信息化、专业化三个维度构建新型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也必将是汉语国际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汉语教学方式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