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YCN基因与PHOX2B基因联合检测对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危险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3-11-10赵晓飞毛晓燕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危险度生存率分层

赵晓飞 毛晓燕

作者单位:450000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赵晓飞);450006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毛晓燕)

神经母细胞瘤(NB)是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恶胚胎瘤,多发于儿童群体,占婴幼儿期恶性肿瘤的8%~12%,在儿童肿瘤性死亡中高达15%[1-2]。近些年随着放化疗、骨髓移植等的发展,NB的治疗取得实质性进展,低、中危的NB存活率得以提高[3-4]。但约有一半的NB患儿在确诊时即为高危,高危患儿即便经过多元化治疗,仍有较高的复发风险,生存率较低,而初诊时不精准的危险度分层与NB复发密切相关[5]。高危NB的生物学行为变异较大,故治疗前对NB患儿进行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估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106例高危NB患儿为研究对象,探究MYCN基因与PHOX2B基因联合检测在高危NB患儿危险度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06例高危NB患儿,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疗专家共识》[6]中NB有关标准;②年龄≤14岁;③患儿意识、精神正常,可积极的配合本次研究;④患儿依从性较高;⑤患儿病历有关资料齐全;⑥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存在神经疾患者;②伴有其他肿瘤疾病者;③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⑤合并药物依赖史者;⑥存有严重的脑器质性疾病者;⑦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所有患儿中男性58例,女性48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8.25±1.03)岁;骨髓转移:68例有,38例无;病灶长径:59例≥10 cm,47例<10 cm;体重9.2~56.2 kg,平均体重(33.29±10.17)kg;身高77~167 cm,平均身高(117.09±15.29)cm。

1.2 方法

MYCN基因检测: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MYCN(2p24)探针购买自广州安必平试剂公司,检测时严格依据本实验室的FISH操作规程与判读标准进行操作与结果判读。PHOX2B基因检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PHOX2B基因表达水平,根据标准曲线定量分析,计算PHOX2B基因检测浓度和内参基因检测浓度的比值。

1.3 观察指标

(1)MYCN基因与高危NB患儿初诊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原发病灶位置、病灶长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肿瘤转移部位]关系。(2)PHOX2B基因与高危NB患儿初诊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原发病灶位置、病灶长径、LDH水平、NSE、肿瘤转移部位)关系。(3)MYCN基因、PHOX2B基因与高危NB患儿预后的关系:在化疗6个疗程后随访1年,以Kaplan-Meier法分析MYCN基因与PHOX2B基因与患儿预后的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高危NB患儿MYCN及PHOX2B基因表达情况

106例患儿中MYCN基因扩增60例(56.60%),PHOX2B基因阳性45例(42.45%)。

2.2 MYCN基因与高危NB患儿初诊临床特征关系

MYCN基因扩增患儿初诊时LDH≥1500 U/L占比高于基因正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性别、原发病灶位置、病灶长径、NSE水平、肿瘤转移部位等初诊临床特征占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YCN基因与高危NB患儿初诊临床特征关系(例,%)

2.3 PHOX2B基因与高危NB患儿初诊临床特征关系

PHOX2B基因阳性患儿中肿瘤转移部位≥3个与NSE≥370 μg/L占比高于基因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性别、原发病灶位置、病灶长径、LDH水平等临床特征占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PHOX2B基因与高危NB患儿初诊临床特征关系(例,%)

2.4 MYCN基因、PHOX2B基因与高危NB患儿预后的关系

Kaplan-Meier结果显示:MYCN基因扩增患儿与PHOX2B基因阳性患儿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48.33%(29/60)、44.44%(20/45),明显低于MYCN基因正常患儿65.22%(30/46)与PHOX2B基因阴性患儿63.93%(3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5、3.986,P=0.012、0.046)。见图1-2。

图1 MYCN基因与高危NB患儿预后关系的Kaplan-Meier图

图2 PHOX2B基因与高危NB患儿预后关系的Kaplan-Meier图

3 讨论

NB是儿童最为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是由身体多个部位的未成熟神经细胞发展所致的一种癌症,通常来源于腹部或胸部的交感神经,最常起源于肾上腺,疾病起源与扩散部位不同的患儿其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7-8]。由于NB生物学行为变异很大,少数可自发性消退,或分化成熟为神经节细胞瘤,而多数患儿病情会急速进展,致死风险较高[9-10]。临床针对NB多采用综合疗法,但该病恶性程度较高,经有效的治疗后仍会有复发的情况发生。NB复发后病情更为严重、复杂,治疗难度大,极大程度降低了患儿生存率,而在初诊时未施行精准的危险度分层或治疗期间骨髓或外周血内微小残留病(MRD)的存在,是造成复发的重要原因,故在疾病早期进行精准的危险度分层尤为重要。

临床研究表明,初诊时精确的危险度分层和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肿瘤细胞内的MRD水平,有利于评估肿瘤负荷及药物反应,适时调节危险度,继而降低肿瘤复发与转移风险,改善高危NB患儿预后[11]。现阶段,临床主要运用影像学、形态学等对MRD予以评估,但均存在不同程度局限性。MYCN基因扩增为影响NB患儿预后的独立因素,可用于NB危险度的判定。MYCN基因是一种细胞核转录因子,在正常情况下MYCN基因仅在胚胎组织及发育中的神经组织内表达,具有促使细胞生长周期缩短、加快细胞增殖等作用[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106例患儿中MYCN基因扩增60例(56.60%),MYCN基因扩增患儿初诊时LDH≥1500 U/L占比高于基因正常患儿,表明MYCN基因扩增在病初的危险度分层方面原因价值较高。qPCR法检测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且该方式操作简便,为监测高危NB患儿的MRD的重要措施。PHOX2B基因是参与肾上腺髓质与交感神经系统发育的转录因子,在NB肿瘤细胞内特异性的表达而在正常细胞内不表达[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PHOX2B基因阳性45例(42.45%),PHOX2B基因阳性患儿多部位转移≥3个与NSE≥370 μg/L占比高于基因阴性患儿,提示PHOX2B基因可用于高危NB患儿的危险度分层。本研究Kaplan-Meier结果显示:MYCN基因扩增患儿与PHOX2B基因阳性患儿的1年生存率低于基因正常患儿与基因阴性患儿,表明MYCN基因扩增与PHOX2B基因阳性患儿的生存率更低,预后更差,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评估高危NB患儿的预后。但仍需注意的是,本次研究尚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等不足,可能会对本次试验结果构成一定的影响,后续临床还需不断的完善试验设计,继续扩大样本量的纳入,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综上所述,MYCN基因与PHOX2B基因可用于高危NB患儿的危险度分层,联合检测可有效评估高危NB患儿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进行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危险度生存率分层
胃间质瘤的MRI诊断及侵袭危险度分析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危险度预测联合肺栓塞排除标准对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能谱CT定量参数与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危险度的关系
雨林的分层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有趣的分层
HER2 表达强度对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