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与提升路径
2023-11-10何牧
【摘要】本文具体分析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情况,论述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问题,提出有效推进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路径:强化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意识,激发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活力;重视课程建设的“三有性”,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凸显精品课程建设的时代性;设计柔性化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引入虚拟仿真的课程,增强在线精品课程的实践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 在线教育 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6-0104-05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此背景下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线课程在促进教育教学公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截至2021年底,我国慕课数量已经超过5.25万门,拥有用户超过3 700万人,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且这两个数据每年还在快速增长。2022年3月28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为学生、教师、社会公众提供了优质的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资源。该平台的建成表明我国在线课程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公平发展。
在此背景下,建设满足中职教育人才培养需求的在线精品课程体系,是当前促进中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课题。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在线课程质量的良莠不齐仍旧是目前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障碍之一。为此,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指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针对公共基础课和量大面广的专业(技能)课,分级遴选约5 000门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通过遴选在线精品课程的方式,带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从而不断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文件下发以来,广西中职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文件的具体部署和要求,以推动全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本文尝试通过具体分析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提高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情况
据《广西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2年)》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广西共有中职学校256所,在校中职生约84万人,在校中职生人数占全区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42.00%;广西中职学校有专兼职教职工29 999人,其中专职教师约有23 224人,占教师总数的77.42%,在专职教师中有“双师型”教师10 683人,约占专职教师人数的46.0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职教育是广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教师的基数都比较大。但是,目前广西立项建设的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仅有13门,完全不能满足中职生和中职教师的学习、教学需求。对这13门在线精品课程所属的专业目录、开放平台、课程师资团队、课程点击次数、选课人数、互动次数、课程开课课时等进行分析,有助于清晰了解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发展情况。
(一)中职在线精品课程立项数量逐年增多
国家从2017年开始认定在线精品课程,截至目前,教育部已经认定427门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形成了内容相对丰富的国家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库。广西是从2020年开始认定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截至目前,已经认定69门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其中2020年认定30门,包括高职课程27门、中职课程3门;2021年认定39门,包括高职课程29门、中职课程10门。两年间,广西共认定13门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占广西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总数的18.80%,且中职在线精品课程认定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二)中职在线精品课程认定标准日趋完善
课程质量是课程价值的体现,重视课程建设质量对提升课程价值非常重要,而课程质量的评价则依赖于规范指标体系的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申报广西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的通知》明确了在线精品课程的认定标准,主要是基于课程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影响与效果、团队支持与服务、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及保障等六个维度对申报的在线精品课程进行认定。这表明广西中职在线精品课程认定标准逐渐趋于完善。目前,广西已经认定的13门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均严格按照此标准进行。而且,这13门精品课程均通过相关平台得以集中呈现,其中有12门课程均可在“学银在线”进行选修与学习,课程学习平台管理日渐规范。
(三)中职在线精品课程运行状态良好
截至2022年7月20日,广西第一期认定的3门中职在线精品课程开课期数均在6期以上,第二期认定的10门在线精品课程开课期数均在3期以上。其中,第二批認定的由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的信息技术在线精品课程,在开课3期后,课程点击次数约有1 448万次,选课人数达到了14 802人,互动次数超过了14万次,实现了约10次/人的互动频率,课程的点击次数、选课人数、互动频率均超过了第一批认定的3门课程,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效。就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的整体发展而言,从课程点击次数情况来看,在“学银在线”平台上呈现的12门课程中,点击次数超过1 000万次的课程只有1门,占比为8.33%;课程点击次数为100万次—1 000万次的课程有3门,占比为25.00%;课程点击次数少于100万次的课程有8门,占比为66.67%。从选课人数来看,选课人数超过10 000人的课程有1门,占比为8.33%;选课人数为1 000—10 000人的课程有8门,占比为66.67%;选课人数少于1 000人的课程有3门,占比为25.00%。从互动频次来看,互动频次超过10万次的课程有1门,占比为8.33%;互动频次为1万次—10万次的课程有1门,占比为8.33%;互动频次为1 000—10 000次的课程有6门,占比为50.00%;互动频次少于1 000次的课程有4门,占比为33.33%。基于以上数据的分析可知,各批次在线精品课程开课期数基本保持一致,但是课程的点击次数、选课人数、互动频次差异较大。
二、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自2020年以来,广西认定的职业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经有两批,共计69门课程,其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13门,这说明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通过对这13门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笔者发现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学校建设在线精品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全区在线精品课程数量少
截至2021年,全国1 329所职业院校建设了7 093门标准化课程,425万个素材资源库,平台总访问量高达55亿人次,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全国职业院校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的热情较高。但是,广西目前有中职学校256所,其中只有13所学校参与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和认定,占比仅为5.08%。这说明广西还有不少中职学校没有意识到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学校参与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广西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学生主动学习在线精品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在线精品课程使用率较低
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作用强,是判断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标准。对当前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选课情况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在目前的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中,仅有1门课程的选课人数超过10 000人,有11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均少于5 000人,甚至有的课程在开课5期后,总选课人数仍不足1 000人。这些数据反映了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学生参与在线精品课程学习的兴趣不大。
(三)在线精品课程内容更新不够及时,与实际需求匹配度较低
对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所有在线精品课程获得认定后均开课3期及以上,但是大部分课程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基本上是沿用课程刚获得认定时设置好的模式,此后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改变。而且,课程教学内容、案例等主要是根据在线精品课程录制前的社会、产业发展情况所确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的升级,相关课程内容和案例却没有进行及时更新,导致课程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需求逐步脱节,课程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匹配度降低。
(四)在线精品课程管理模式同质化,课程学习缺乏针对性与个性
对13门在线精品课程的开课时间与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课程在开课时间和任务发布方面均遵循统一的管理规则,课程管理模式相对单一。每门课程都按照固定的开课时间开课,错过此时间,学生要么寻找同类课程替代,要么只能等待下一期课程的开课,这就导致课程学习缺乏灵活性,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而且,教师会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发布课程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完成阶段性课程学习任务和相关测评,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满足。
(五)在线精品课程的实践性不强,难以满足学生实操训练的需求
对目前开设的仪器分析、葡萄酒品鉴与侍酒服务、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等11门在线精品课程的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评价方式等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大部分课程的授课方式与文化基础课程的授课方式基本一致,学生主要是通过在线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但由于课程的实践性较差,学生也难以在线上平台进行模拟仿真实训,导致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上,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三、有效推进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路径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在线教学资源的规模日益壮大,提升在线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与有效性,已成为广西中职学校解决各类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上述对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借鉴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优质中职学校的成功经验,笔者提出有效推进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路径。
(一)强化中职学校建设在线精品课程的意识,激发中职学校建设在线精品课程的活力
强化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意识,是引导广西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积极参与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举措。自2020年广西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广西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均存在建设在线精品课程热情不足的问题,导致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数量偏少、质量欠佳。
围绕激发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活力的目标,各级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各主体应基于自身情况积极强化自身建设在线精品课程的意识。其中,政府作为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支持主体,可通过完善教育扶持政策、引导多元主体协作等方式,激发行业企业等主体参与建设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为广西中职教育教学提供前沿信息和技术,帮助中职学校科学预测、精準制定在线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促进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实施中职教育的主体,中职学校要将建设在线精品课程作为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项目,科学制订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实施、管理的方案和办法,从源头上保证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同时,中职学校要建立相关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教师团队提供技术与资金的支持。作为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责任人与参与者,教师也要积极申报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将参与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技能、信息化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政府、学校、行业、企业、教师等主体积极提高建设高质量在线精品课程的意识,主动激发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活力,才能有效促进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的优质发展。
(二)重视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三有性”,激发学生参与在线精品课程学习的兴趣
有趣性、有用性、有效性被教育界称为课程建设的“三有性”,重视课程建设的“三有性”是在线精品课程“吸引人”“留住人”的重要法宝,缺乏“三有性”的课程难以吸引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如,在广西现有的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中,仅有1门课程的选课人数超过10 000人,其余课程的选课人数均少于5 000人,这说明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仍然欠缺“三有性”,未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
为了增强在线精品课程的“三有性”,各建设主体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教材方面,教师需要考量相关教材语言文字的描述是否通俗易懂,教材中的图片是否生动、形象,教材内容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在教学案例方面,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需求的教学案例,增加课程内容的亲和性、趣味性与有用性,让学生感受课程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采用多样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
此外,为了有效增强在线精品课程的“三有性”,政府和中职学校一方面要增加专项经费的投入,用于培育教师团队,以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区域内产业、企业将相关资料融入中职教育,通过科学设定工作岗位典型任务推动学校相关课程教学的实施。
如,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所开发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在线精品课程,就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三有性”。首先,该校在课程首页展现了较为丰富的信息技术元素,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体现了课程的“有用性”;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运用了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多元化教学方法,使课程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体现了课程的“有趣性”;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互动问答区积极进行交流与互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完成度较低一直是广西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线课程如何“吸引人”“留住人”也一直是在线课程建设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学校与教师就应该相互配合、积极参与,才能确保在线精品课程的“三有性”,使在线精品课程能更好地“吸引人”“留住人”。
(三)及时更新在线精品课程的内容,凸显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时代性
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需求,是确保在线课程时代性的根本,也是确保课程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自2020年广西启动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认定以来,由于多门在线精品课程主要采用平台放映的最初版本,课程内容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内容设置逐渐脱离实际需要,导致学生参与在线精品课程学习的意愿逐步下降。
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需要根据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因此,中职学校基于在线课程平台视角,建立对课程的管理与监督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平台课程更新进度进行监督,平台会对长期未更新教学资源的课程教师团队进行提醒与监督。要做到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教师团队首先要及时查看课程评论区与师生互动区,了解学生的需求,依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拓展学习资源;其次要随时关注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删除简单化、机械化的课程内容,增加学科发展需要的新的课程内容;最后要时刻关注产业前沿,了解最新的技术与应用案例,及时采用前沿技术更新课程教学方法,替换原有课程中较为落后的方法和案例,保障课程内容的时代性。
如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开发的仪器分析课程,就较好地凸显了课程建设的时代性。该校教师团队通过对师生互动区中学生的疑惑、问题、课堂笔记和实验记录等及时进行解答与评价,了解学生的需求,同时结合最新的学科前沿理论知识与技术,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补充新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获取最新的前沿知识。
平台的技术监测及课程教师团队的持续关注,是促进教师团队不断更新在线精品课程内容的关键,也是课程内容保持时代性的重要举措,更是广西在线精品课程项目高质量运行和管理的保证。
(四)开设柔性化在线精品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开设柔性化课程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对课程进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乐趣、创造潜能,实现对学生心智的有效训练和人格的全面培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广西已认定的13门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在开课时间、任务发布、课程评价等方面还欠缺柔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在开设柔性化课程时,中职学校可以在课程管理平台中融入柔性化管理理念,增强选课时间的个性化特征,允许学生随时进行课程学习,不必等到统一的课程开课时间。在课程内容发布方面,中职学校可以通过模块化理念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学习目标、学习视频、随堂测验、拓展任务、课外阅读等,学生可依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式学习。在课程评价方面,中职学校教师团队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设置多样化、不同层次的评价方式,学生可以依据自身需要选择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评价任务。
如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开发的市场营销综合实训课程,则较好地体现了课程设计的柔性化特征。该课程包含课程简介、汽车营销、服饰营销、房地产营销、化妆品营销、茶叶营销、广西特色产品营销等六个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小节构成,每个小节包含学习目标、学习视频、随堂测验、拓展任务、课外阅读等五个部分的内容,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块展开学习、参与课程评价,突显了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柔性化特征,较好地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设计柔性化课程是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基础,通过课程选修时间灵活性设置、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计、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安排等实现在线精品课程的柔性化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五)引入虚拟仿真在线精品课程,增强在线精品课程的实践性
为了解决在线精品课程存在的师生互动不足、实训资源匮乏及教师监督功能弱化等问题,中职学校可以在在线精品课程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在虚拟仿真实训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引入虚拟仿真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增强在线课程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水平。此平台建设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一是在政府、学校层面。政府和中职学校应该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在线精品课程的常态化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高在线精品课程的实践性。二是在教师层面。教师团队要充分了解课程知识点及特色,引入适合学生实训、实验的虚拟仿真綜合实训教学平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施教学,并通过此类平台发布相关学习及测评任务,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检测。三是在课程建设平台层面。课程建设平台需要提供相应的虚拟仿真技术,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内容,并利用信息技术再现技能训练场景、实验设置与操作流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技能实践水平的目标。
如梧州市卫生学校开发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就很好地利用了虚拟仿真技术提高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该课程作为一门兼具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提升的课程,旨在通过融入临床案例、护理工作情景与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水平。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团队将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碎片化,通过微课、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形式呈现,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学习规范的护理操作技能。
虚拟仿真综合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是政府与学校、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团队等多方共同合作的结果,也是在线精品课程实训、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更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总之,我区的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建设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广西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推动广西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广西实施中职学校在线精品课程项目为切入点,聚焦分析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情况,剖析广西建设在线精品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能够有效提高广西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路径,以期为提升广西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广西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顾晓薇,胥孝川,王青.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6).
[2]杨晓宏,周海军,周效章,等.国内在线课程质量认定研究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19(6).
[3]吴岩.建好用好学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努力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J].中国大学教学,2018(1).
[4]任鎖平.工作场所学习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建设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9(15).
[5]黄璐,裴新宁,朱莹希.在线课程内容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新探:基于学习者体验和知识付费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20(1).
[6]蔡清.教师课程能力建设的价值、困境及出路[J].教学与管理,2020(9).
[7]薛成龙.美国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与价值取向[J].大学教育科学2008(6).
[8]李祺,聂为之,房朝晖,等.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线上项目式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1).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德技并修、育训结合’的中职商贸专业在线精品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GXZZJG2021B252)、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项目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何牧(1981— ),广西柳州人,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教学、教育教学信息化。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