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视域下绿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策略研究
——以《业务员英语》课程教学为例

2023-11-09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政绿色课程

胡 琰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一、背景与意义

自2016 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后,课程思政理念迅速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的热点及深化改革的聚焦点。2018 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多次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在这一背景下,各地高校纷纷开展“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领导、专业化运行、协同化育人的体制机制[1],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领》,号召并引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伴随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高质量发展与大思政育人格局的不断深化细化,对于课程教学重构与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层出不穷,从宏观层面研究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延展到微观角度结合专业特色与课程属性,拓展课程广度、深度、温度,探讨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的路径,力求彰显课程的人文性、知识性、时代性[2]。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思政教育要结合党的二十大对于绿色发展、文化传播、大思政课科学蕴意与实践理路的新要求,着眼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时代品性与本土特色考量,这对研究一体化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做、知信行一体化的具体实施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文化嵌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应然逻辑

充分融合地方特色,是发挥思政教育功能的有效手段[3]。本土思政教育资源对于使用者(教师)、受用者(学生)都具有便宜性和亲和感,能更大程度地激发认同与接受度。

绿色文化是“两山”理论的内核与灵魂,也是新时代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动力与源泉。湖州是“两山”理论的诞生地,其最大的价值、责任与潜力就是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在湖州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进程中,区域高校责无旁贷需在人才供给侧实现资源共建、价值共创。

(一)两山理论背景下绿色文化内涵

参考学界对于绿色文化内涵的研究,张静[4]认为绿色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绿色文化是指一切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的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成果,狭义的绿色文化特指面对工业污染对人类所造成的严重生存发展危机,人们自省自觉形成的一种以敬畏和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为旨趣的新型文化。

聚焦大思政课程观下融入区域特色的思政教育资源设计,深度剖析并关联根植于本土特色的绿色文化,其内涵包括:一为关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各种活动中产生的物质与精神现象,偏向于绿色文化的广义理解,如湖州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丝、茶、竹、瓷等及其衍生的典故、典藏、典籍等文化现象及绿色家居、纺织、农林、能源等物质产物;二为体现新时代特色,以环境保护为旨趣,以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的新文化,是狭义层面上时代赋予的特定阐释,如“双碳战略”、“乡村振兴”、“共富班车”、“生态文明”等逐渐成为新绿色文化的关键词。

(二)绿色文化嵌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触点与表征

基于一体化视域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引入融知识性、人文性、时代性与地方性于一体的绿色文化元素作为逻辑起点,实质是增强专业课程的时代属性和社会生活内涵,拓展专业课程的教育资源、教育场域、教育途径和方法。

本研究选取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作为教学研究对象。首先商务英语专业具有语言与商务的交叉学科性,其课程属性与功能定位决定了语言与商务双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定向,这与思政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双创意识、文化使命、家国情怀”等同向同行。以绿色文化为载体,可以在低碳行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价值观方面加强学生对于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绿色经济、绿色贸易等专业相关又具有时代属性的知识面的系统理解,增强从产品到企业、从个人到国家绿色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其次商务英语课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兼顾着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双文化意识与双文化输入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辩证地看待外国文化,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当代先进文化,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湖州地域性绿色文化中,无论是自然赋予的山水乡镇文化,还是历史铸造的人文精神,亦或现代经济发展带来的独特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文化资源。当前湖州正处于高水平建设绿色智造城市、生态样板城市、滨湖旅游城市、现代智慧城市、枢纽门户城市、美丽宜居城市,加快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发展形势与任务敦促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从低端向高端进行置换,从单一技能向复合技术技能进行转变。本研究以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为导向,将绿色发展理念与绿色文化元素与思政教育体系融合,打造适配商务英语课程的内容与载体。

三、一体化视域下绿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当前“一体化视域”宏观视角的研究较多,多数集中在课程体系、专业(群)人才培养及校政企多元协同共同体建设等方面,但论证如何结合地方绿色文化特色资源与二十大精神,即突出思政资源的地域性、时代性,将其转化为贯通一门专业课程“一体化、整合化、系统化”的思政育人策略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业务员英语》为个例,研究绿色文化为思政育人主题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打造一体化课程育人体系的教学策略。

(一)对接绿色外贸技能需求,重构课程教学内容

1.确立课程定位

《业务员英语》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于第五学期。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校内阶段的高阶课程,其功能在于将先修专业课知识融合内化并转换为完成复杂项目的综合能力与素养,综合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解决从课堂向实际工作过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2021 年11 月出台的《“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指向了发展绿色贸易。在企业绿色转型、品牌绿色出海的全球化进程中,绿色技能成为外贸业务员岗位胜任力的必备素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如何培养适配绿色贸易的绿色技能人才,首先应当完成绿色课程新定位。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全方位融入绿色思维、绿色技能、绿色行为,强化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与绿色发展价值观,并以带有职业前瞻的教学素材与场景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探究、自我反思、自我督促的内在动力,最终使学生获得自我提升与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技能。

2.重构教学内容

基于绿色课程定位,本课程对应小微企业外贸业务员“调研客户”、“吸引客户”、“赢得客户”、“留住客户”四大工作目标及课程标准,通过校企合作引入本地符合绿色生产标准的企业其真实工作项目,梳理典型工作内容并重组、序化为“业务准备”、“商机开拓”、“交易促成”、“售后跟进”四大教学项目,架设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绿色产品(白茶、丝绸文创产品、竹纤维纺织品、新能源产品等)及典型外贸业务员工作场景(市场调研、参展拓客、谈判磋商、售后客服)为绿色载体,针对性培养绿色壁垒应对突破、绿色品牌国际表达、绿色碳标聚智启新、绿色营销提升服务的绿色技能(表1)。

表1 《业务员英语》基于绿色课程定位的课程内容重构

(二)融通“1+N+e”学习场域,赋能课程教学生态

1.融通多元学习场域

通过数智化教学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 课程共享平台、超星学习通平台、讯飞FIF 智慧学习平台、VETS 综合实训平台等,以及信息化教学工具,如腾讯会议、金山文档、思维导图、批改网等,课程教学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下1 个课堂教学、N 维第二课堂实践与e 网络课堂相互融通跨场域、跨时空的泛在学习、深度学习,实现了“互联网+教学”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学互动的多元立体、教学数据的可视可查,活化了课堂生态。此外,依托产教联盟平台,校企共建绿色产品信息库、校本教学资源库、校内外实训场地用于课堂教学与实践,充分发挥线下“1 个课堂”育人主渠道、线上“e 课堂”专业知识+思政拓展的前驱与后补,以及“N 维第二课堂”思政渗透+专业实践多平台的协同增效作用。

2.创设教学新生态

借助信息技术,教学生态不但可以呈现集中授课、远程互动及直播录播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也可用于云推介、云商洽、云导赏等多种场景仿真实训及工厂、园区参观时虚实结合的沉浸式体验,作为疫情后期外贸业务员必须具备的数字素质新技能训练需要;它还便于创设过程沉浸、语言沉浸、情境沉浸的学习环境,适用于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探究学习以及课后小组协作学习,提高深度学习的体验感悟,最终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创新产出导向教学方法,助学习能力梯度阶进

1.绿色理念引领教学设计

绿色教育理念可以理解为以培养焕发活力并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旨,教学过程的活力与创造是其行动指南,而追求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共生、均衡发展是其发展纲领。基于此,《业务员英语》课程围绕“学习”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活动。教学流程紧扣“产出目标”即学习所获,编排的“学”(听、说、读、写、译单项或复合技能训练)均无缝对应外贸业务员岗位典型任务的“用”(取材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多场景应用)。情境设置、任务设计侧重跨文化国际营销及业务能力培养,同时指向绿色理念指导下的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2.创新产出导向教学模式

产出导向法(POA)是我国外语界著名学者文秋芳教授团队针对中国大学外语教学构建的本土化教学理论[5]。与工程学领域所倡导的教学理论成果导向法(OBE)相比,POA 理论强调语言产出而非囊括非语言产出的一切成果,但在以产出为驱动的教学目标和以输入促成产出达到“学用一体”的微观课堂教学设计上,与OBE 理念极为相似。以绿色创新为主导,《业务员英语》课程教学探索产出导向教学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融合叠加(图1)。教师通过“杂务—事务—商务”的职场具象情境与梯度任务设定,以绿色技能为导向,引导学生有效使用输入的语言、内容、结构、思维支架,小步渐进、逐步达成教学目标。课前驱动与支架预设有机融合,课中通过内容、语言、结构、思维支架搭建,组织小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同伴学习等课堂活动,适时点拨教学重难点,确保有效产出。课后采取个性化辅导策略指导学生实现支架撤除下的技能拓展提升。支架帮扶有助于学生实现对语言知识与绿色外贸技能的整合、评析、内化、迁移乃至创造。

图1 《业务员英语》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支架式教学模式

(四)设计思政三线并进路径,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1.构建思政教育主线

以绿色文化为主题,提炼与课程教学模块相关的价值意蕴,设计课程思政元素三线并行、隐性渗透的思政教育路径(图2),并贯穿课程教学始终,从认知、思维、情感三方面保证专业学习与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唤起学生对绿色意识、劳动精神、职业理想与情怀使命的感知、感言与感悟——深度感知绿色产品和企业文化,有感而言绿色产品营销与绿色贸易服务,学思践悟个人、企业、国家命运共同体与绿色发展使命。

图2 《业务员英语》绿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三线并进路径设计图

教学需充分考虑“岗、课、赛、证”技能点融通,结合任务主题编排融入各个场景,通过品牌、企业、产品、活动等典型案例让课程思政赋能课堂教学。如在讲授“国际展会调研”一节中,设计以调研特定绿色产品展会为任务主题,引导学生感知文博会、广交会等会展品牌影响力及中国激发世界贸易新动能的“大国担当”;“海外客户邀约”一节中,以个性化展会邀约撰写为任务主题,引入不同国家、地区企业客户资料包作为场景铺设,充分考量学生应对绿色贸易下不同国家地区相关规定与文化差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参展客户接洽”任务设计则强调绿色产品特定且典型的谈判要点(绿色品牌价值与碳成本)与谈判礼貌策略的应用,让学生有感而言“绿色营销”;“售后客户跟进”任务应用多元信息化工具开展邮件撰写、动画配音、拟剧表演等活动,从单一技能训练推进到综合仿真演练,还原真实工作复合情境。

2.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针对产出导向法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产出驱动、产出促成、产出评价[5],分别设置三个评价环节:课前诊断评价(便于以学定教)、课中即时评价(便于逐步检验小步化产出促成成果,达成课堂教学成效最大化)、课后延时评价(便于学生作品打磨,教师多元考量知识、能力、素质(含思政点)达成情况)。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中,应将思政功能贯穿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的构建中,保证评价体系实效性[6]。鉴于本课程创新性引入绿色文化作为思政教育主题,评价环节与依据方面也需要酌情设计绿色意识、绿色技能、绿色思维的达成度,分别对应知识、能力、素质三维教学目标(表2)。

表2 《业务员英语》绿色文化思政功能对应三维教学目标评价体系

结语

为更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思政教育体系既要糅合专业知识技能,注重产业-职业-专业间的内涵阐析与显性培育,也要在现实关照、人文探索方面隐性渗透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探照历史、关注当下、思考未来。应用地方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特色视角与策略,从可行性而言,便于教师课程设计、教学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学生加深理解、产生共情,是地方高校提升课程思政亲和力的应然之路;从方法论而言,以绿色文化中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等理念倡导教育教学思路创新、内容更新、教法革新,也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激活课程思政生命力的实然之为。

猜你喜欢

思政绿色课程
绿色低碳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