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教学中地理形象思维的培养

2023-11-09窦晓菡崔浩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作业思维

窦晓菡 崔浩

【摘要】地理学科的特性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新课标的颁布更加强调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作为思维方式和能力,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该文简要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与困境,强调了地理教学中地理形象思维培养的原则和重要性,并以具体教学设计为案例,探究形象思维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初中教学  地理  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0-0187-03

一、地理形象思维概述

(一)形象思维

思维,处于人类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能够涉及和处理所有的认知与智力活动[1]。以思维的形态为划分依据,可将思维划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又称为“直感思维”,是人的一种本能思维,对获取到的具体形象或者图像进行处理和加工并得出结论。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高级表现,与其他思维相比,形象思维更具直观性、生动性和整体性,因此,形象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

(二)地理形象思维

地理形象思维,就是在地理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获取地理现象相关信息,并能够对其加工利用,形成抽象思维[3]。在地理教学中,地理素材的呈现和教学活动的实施,都需要学生用眼去看,用脑去想,用形象思维能力去加工信息。地图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载体,地理学科的空间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能够对有限的信息(包括图表、数据)进行合理的判断、推测,从而解决问题。相关数据的获取,依靠的就是学生的形象思维。因此,地理形象思维是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形象思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二、地理形象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一)当前地理教学现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十余年,初中地理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新课标的颁布更加激发了教师们的研究热情。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式。在教材的使用上,越来越多的教师实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化,大胆进行教材内容和课程的整合,同时,大单元教学的提出,对教师的教材把握能力和知识体系建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普遍提升,课堂思路清晰,由教师的“教”更多地转变为学生的“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手段上,信息技术的使用更加频繁和熟练,实效性和针对性强,相关技术软件的使用让地理教学更加形象和具象化,以Omap软件为例,它可以作为讲解地球上昼夜更替的重要工具,选择菜单栏中的太阳选项,就会让昼夜变化变得一目了然,也可以完成从3D立体画面向平面地图的转化,辅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

(二)当前地理教学面临的困境

初中地理教学水平逐年提升的同时,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注意。比如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更加强调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其他目标的设计,或者目标写得过于空泛,无法切实有效地实施。一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教材和知识本身,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师生角色上,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而使教师走向教学的“边缘”,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引导,课堂秩序难以管控。在教学过程中,地理实验探究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无法真正地走进课堂,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限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所欠缺。对于教学结果的评价,仍多以分数作为考核标准,部分地区到初二年级地理结业考试,作为等级科目,学生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也影响着教改的进一步深入。

(三)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2022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地理课程要贴近生活,关注自然与社会,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差异性,将丰富的地理素材与鲜活的地理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深度参与地理学习活动。人教版初中地理的开篇是《地球和地图》,这一章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讲解时地理专业术语的运用,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知难而退,而地理实验和教学活动真正地走进课堂,是帮助学生落实本章内容的重要手段。地理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小组合作,充分调动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让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和合作中将复杂的问题解决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三、初中生地理形象思维的培养

(一)地理形象思维的培养路径

1.落实《课程标准》,夯实教学目标

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课程的育人功能,坚持育人为本,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目标。教师要进一步详细研读课程标准,了解不同章节教学内容的改变以及教学提示。在新课标中,情境的创设、直观教具和图文资料的使用成为高频词汇,以上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形象思维能力,获取相關地理信息。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能再把目标割裂开来,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是一个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不仅要考虑教材和知识的衔接,也要考虑好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要更好地发挥目标的评价功能,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

2.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学手段

情境创设、地理实践和图文资料的使用,都是培养学生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当前教育背景和课时限制下,教师很难在课堂中切实贯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差异性,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积极开展室内外地理教学实践,丰富和及时更新教学所用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深度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这也是新课标加强学段衔接的体现。人教版初中地理《地球运动》这一节,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也是比较难理解的,以影子长短的变化为例,教师在讲解完成因和原理后,可以为学生设计实验表格,要求学生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自己影子长短的变化,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明白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2022年济南市地理学考中以圭表为对象,考察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做过类似的实验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3.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不仅要提高质量,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有效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千篇一律的书写类作业会削减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作业质量。因此,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充分且有效地利用地理实践活动,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后,有趣的作业设计必不可少。作业设计可以分为基础类作业和实践类作业,要求全部同学必须完成基础类作业,对实践类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动手操作。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洲和大洋》为例,基础类作业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落实并强化基本技能,内容不宜过多,但是涵盖面要广。实践类作业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可以手绘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也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比如橡皮泥、各种豆类)创新地图形式,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会加强大洲和大洋相关知识的记忆。

(二)形象思维的培养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在地理教学中,要做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做到关注全体,兼顾个体。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比如有的学生动手能力极强,但是语言表述能力较差,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动手能力,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其主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不管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教师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问题和作业都要分层设置,尊重学生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

2.启发性和趣味性原则

地理教学的启发性,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关注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不能用个别学生的思维代替全体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将自己的思维强加到学生身上。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卡壳时,教师要耐心地启发诱导,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贯彻趣味性原则,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地理实验探究走進课堂,学生直接上手操作,比教师枯燥的讲解效果明显要好。同时,教师可以尝试提高语言的幽默性,也可以通过比喻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塑造生动开放的课堂环境。在讲解《地球和地球仪》时,教师可以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作为导入,以“拿出地球仪,不仅能看看,还能转转”作为转折,进入新课的学习。

3.直观性和实践性原则

直观性教学原则包括实物直观、影像直观和语言直观,在地理教学中,直观性必不可少。以地理教学工具地图为例,地图语言让地图表达的内容更加清晰、形象、直观,充分利用形象思维有效地从地图中提取关键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地理实验探究走进课堂,是实践性的良好体现。学生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可以借助橡皮泥制作出山地的模型,用红绳作为等高线,让等高线这一知识点不再抽象。学生还可以借助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地理实验活动的进行,不仅能让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变得直观形象,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地理学习活动设计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中,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内容是《地球和地球仪》,地球仪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如何使用和判读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学生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将三维立体的图形落实到平面的纸面上,经纬网一类的题目更是让学生望而却步。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地理学习活动设计,并将地理实验探究落实到课堂上,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使他们在头脑中更加明确经纬网这一抽象的地理概念。

五、结语

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笔者借助以上实验讲解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开学初期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并让这种积极性延续下来,说明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初中地理知识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地理知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立足课本,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以学生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实验为手段,进行教学设计与研究,充实地理课堂,让课堂变得有趣生动。然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培养原则和培养途径需要一线教师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借助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杨春鼎.形象思维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4.

[2]周冠生.形象思维与创新素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胡立强.形象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8(1):219-220.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作业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来写作业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作业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