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3-11-09吴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立德树人初中语文

吴婷

【摘要】相比较传统单篇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可以有效改善中学生阅读量不够的现状,推动整体文化素质和读写水平的提高。另外,群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全面覆盖学生德、智、体、美的各个方面,更有助于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因而,教师需要将“立德树人”视为群文教学的重点任务,通过深入发掘阅读材料中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基于此,本文以《我的母亲》群文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群文阅读教学当中。

【关键词】立德树人  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0-0148-03

一、引言

立德树人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因而语文教師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需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充分挖掘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元素。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方式,打破课内外局限,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构建起语文阅读体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同时,随着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逐步深入,教师还需要根据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合理调整阅读教学策略,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群文阅读教学概述

群文阅读,是指由教师把许多内容和类型都相同的文章放到一起加以结构化处理,再经过学生共同阅读而产生整体共识的读书形式。群文阅读也不是单纯的文字堆砌,它必须以话题为引子,并有逻辑地展开资源整合。群文阅读打破了传统单篇阅读方式单一化、碎片化的局限,以阅读主题为引子,串联起多篇阅读材料,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阅读大量材料,在提高自身阅读效率的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时对于语文教师而言,群文阅读也需要教师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丰富自身文化知识修养,设计阶梯型问题体系,引领学生逐步了解阅读主题。

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在短时间内会获取到更多的信息,有效解决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量不足的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大量阅读技巧,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提高阅读效果。在课堂中,教师一般以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让学生自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与教师、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强化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能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彻底改变传统以生为主的教学局面。

三、立德树人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模式较为落后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德育工作与阅读教学内容的连接不够紧密,以教师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严重压缩学生的自我表现和展示空间,使得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尤其在涉及德育教学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差,更无法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未考虑学生实际需求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未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于学生关注度不高,更未开展针对性阅读教学策略,使得德育工作在阅读活动中的开展效果较差,无法充分发挥德育效果。

四、群文阅读在立德树人上的优势与作用

(一)构建立德树人体系

群文阅读依托多篇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教学内容、语文知识进行集中教学,并且运用到不同文本的赏析过程中,通过前后互文,凸显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化的教育特点,并以单文阅读为点,群文阅读、拓展材料为主线,构筑了立德树人的德育网络。不同文章材料之间前后映照,不仅能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与阅读技巧,更能够拉近其与主题之间的距离,增强他们的品德涵养,提高其精神境界,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产生良好德育效果

当前的语文教材内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既蕴含文学韵味,又具备一定逻辑编排,既蕴含立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又富含真实感人的情感。因而将学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的提升与语文阅读教学联系起来,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审美能力提高的同时,自觉体会文章中作者的高尚情感与人文情怀,进而强化自身的道德情操,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五、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语文群文教学策略

(一)确定阅读主题

依据文章材料的难易程度,群文阅读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中心,为此教师需要在确定群文阅读主题的基础上,选择内容、结构大致相似的一组文本材料,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构建起集体共识。而主题则是群文阅读的中心与关键点,教师在选择阅读主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与实际能力。首先要确定本节阅读课的主题,并在主题的引领下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只有教学主题明确,教师才能够依照主题设计多元化的问题,学生也才能知道围绕什么主题进行学习。为此,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加入到主题的选择当中,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增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为了确保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教师在确定教学主题后需要认真筛选阅读材料,确保材料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程度。考虑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性、思想性的阅读材料,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我的母亲》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其主要内容为作者对母亲的回忆与纪念。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把握不同作品的异同点。因为本文可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共同构成群文阅读任务群,在确定《我的母亲》一课的学习目标时,更应该围绕这一组群文的阅读学习目标,即探究不同文章中的母亲形象,掌握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以及写作特点。同时,语文课堂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将德育融入其中。例如在导入环节,就可以结合阅读主题创设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般来说可以采用设问、设疑、悬念等方式。在《我的母亲》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到母亲,大家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呢?”通过学生的发言,为学习《我的母亲》打下基础,也使得学生认识到母亲的形象虽有不同,但是都蕴含着对子女的爱,拉近学生与阅读主题之间的距离,增强德育效果。

(二)任务驱动引领

实践性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通过任务驱动,教师能够推动学生深入了解阅读群,促进学生潜在发展区的成长与发展,并最终促使其语文能力提升。《我的母亲》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之间存在较多的关联点,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比较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文章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与写作手法上的差异。如教师可以设计相关阅读表格,让学生在表格内填写朱德描述母亲如何面对生活的困苦,反映出母亲什么样的品格;邹韬奋如何描写母亲生活的困苦与母亲的做法,反映出母亲什么样的品格;老舍如何描述母亲直面生活的困苦,反映出母亲什么样的品格。通过纵向与横向对比,感受母亲形象的异同,引导学生感受母亲的伟大。辨别不同文章写法时,教师同样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三篇文章中关于“生活劳动中的母亲”“待人处事中的母亲”“教育子女中的母亲”不同的描述。最后聚焦三篇文章中的结尾,比较三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内涵与表达形式上的不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就三篇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的差异发表自己的看法,深化对群文阅读主题的理解。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愈发重要,但是教师的引领依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要关注群文阅读教学,围绕教学目标、任务主题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由易到难地设计任务,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了解文本,实现学生阅读效果的不断提升。以《我的母亲》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快速浏览文本内容,了解文章大致内容以及思想感情;然后细读事件,在内心中构建起“母亲”这一形象;再仿照例文,细读其他文本;最后交流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借助“片段赏析”“情景再现”等实践性活动,助推学生更加详实地了解文本内容。

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以比赛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阅读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配乐朗读,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主題。此外,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主题阅读活动,如以“母爱”为主题开展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书籍的兴趣与热情,比较记录每个小组的阅读量与阅读面,选出其中阅读量最大、阅读面最广的一个小组,并设置相应的奖励。在大量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于“母爱”这一主题的了解更为全面与广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要求学生写《给妈妈的一封信》相关内容,学生的抵触情绪大大降低,并且对于“母爱”有了更多的思考内容,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

(三)进行自主阅读

语文新课标提出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做好引路工作,创造丰富的语文阅读课堂,因而教师在积极参与到学生阅读主题的制定以及阅读材料的筛选当中,用科学的方式指导开展群文阅读。

以《我的母亲》为例,教师应该在关注文本文体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典型事件、品味作者语言细节,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赏析其他语段,提高自身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能力。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也是教学目标之一。只有教会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与掌握文章大意,提高阅读效率与阅读面,拓展阅读范围。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理清文章主旨与写作意义,指引学生对文体进行快速辨别与分类;其次,了解文章的基本脉络,选择阅读方式如精读或者略读;最后,学会归纳总结文章的方法,在保障文章阅读速度的同时,提高阅读质量。待学生掌握自主阅读方法后,才能够在阅读中体味文章的魅力,从一篇到多篇,逐步拓展自身的阅读量,并且依据主题自主补充、添加、整合阅读材料,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素养。在交流讨论中,实现学生之间的思想、观点的交流碰撞,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差异,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思考与解读,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我的母亲》一课定位为对于母亲的怀念与哀思,通过不同文章的纵向对比,从不同角度感受到母亲群体的伟大,使得学生能够学会正确认识“母亲”这一形象,学会感恩母亲,实现自己思想的熏陶。

(四)开展合作探究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其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而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其对于材料的理解也是更加多元的。通过讨论、探究、思考、推理、论证,进行深度学习。以《我的母亲》为例,在探讨文章风格的差异时,学生通过朱德质朴深情的语言,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其母亲勤劳能干、宽厚仁慈的形象。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朱德笔下母亲的人格魅力,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从中挖掘作者的人格魅力与思想品质,感受其笔下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品质与人格魅力,从而加深文字的感染力与冲击力。朱德质朴的语言更加引发学生对于母亲的深入思考,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在《我的母亲》开展群文阅读时,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材料都能够进行丰富与补充,丰富教材内容,使得阅读主题更加全面深刻,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良好品质。

在群文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还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整体性评价,记录下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与优势,为后期开展群文阅读打下基础。同时,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群文阅读活动的评价,指导学生自主开展自我评价与自我总结,通过逐次总结,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道德修养。此外,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互相了解,而且能够让其他学生了解到他人良好的阅读方式,构建良好的阅读氛围,实现整体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的提高。

六、结束语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教育方法,跳脱出传统单篇阅读教学模式的局限,实现多文本的整合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其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因而教师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功能性特点以及立德树人的德育要求,实现学生德育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从阅读主题选定、阅读材料筛选等方面,实现德育的渗透与整合,共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丽敏.基于部编版教材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邱泽宁.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9.

[3]仇芬英.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2(4):59-60+72.

[4]李小玲.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2(32):82-84.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立德树人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