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贡盐文化在公园景观中的传播路径及其有效性探讨

2023-11-09黄斯靖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有效性

黄斯靖

摘要:目的: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播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贡文化传承和建设的应有之义。盐文化是自贡极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依托公共景观的盐文化呈现和传播受众广、持续时间长。在大力推进公园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的时代背景下,以盐文化公园景观传播为研究对象,有助于城市历史文化传播渠道的完善和公园建设水平的提高。方法:文章综合考虑公园的年份、名字、主题和景观等与盐文化的关联性,选取盐都植物园(盐生植物观赏区)、“老盐场1957”、水涯晓渡健康主题公园、川南盐运文化主题公园四处公园及区域为研究案例,对其中展现自贡盐文化的景观要素进行识别,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节点,提炼其所应用的盐文化传播路径。采用问卷调查法,线上收集受访者基本信息、盐文化感知程度与盐文化认知情况,以探析盐文化在公园景观中传播的有效性。结果:自贡公园景观通过原始呈现、图文描述、旧物新用、特征联想、场景营造以及综合应用等方式呈现和传播盐文化。公园景观盐文化传播效果主要受到游览者年龄、文化程度、教育职业背景的影响,还受到传播內容普及程度、传播路径创新程度以及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契合度的影响。结论:从特色地域文化挖掘和传承角度来看,自贡公园景观应进一步挖掘自贡盐文化的场所记忆、非物质文化内容;从景观融合角度来看,设计者不能忽视他们与游览者在文化感知环节的差异,须针对性探究盐文化各物质与精神层面内容适宜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自贡;盐文化;公园景观;传播路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05

0 引言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是《“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播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自贡,素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自贡逐步以“盐、龙、灯、红”为旅游名片,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地域文化特性、地域文化产业化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各类文化的发掘和传播差异明显。拥有深厚人文底蕴、富含多元物质与非物质形态的自贡盐文化在推广和传播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和拓展空间。

自贡盐文化传播主体较为多元,包含政府机关、学校及科研机构、企业、协会及社会组织、媒体和公共空间等。主题讲座虽高频出现,但也不乏一些异质化的传播渠道,如展览陈设、学术期刊、研学活动、旅游产品及配套设施、电视节目、新媒体平台和公共景观等。传播受众出于地域、年龄、职业及兴趣等方面的限制,具有不均衡的特点。传播内容主要聚焦自贡盐业及城市发展历史、盐业遗址、盐井技术,也涉及盐商及盐都名人、盐帮美食及盐都生活、盐业科学知识等板块。传播深度与传播受众相关,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传播过程的持续性来看,除依托公共景观之外,多数传播持续时间较短且不可重复。总体而言,自贡盐文化的传播主体多样,涵盖内容丰富,传播针对性较强,同时存在对讲座的依赖,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在传播受众、传播持续时长方面的局限性。

1 自贡盐文化景观传播机遇与挑战

1.1 机遇

传播盐文化是自贡公园及公共景观的应有之义。从城市文化建设角度,《“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发展城市主题文化,营造特色文化景观”[1]。伴随自贡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大量公园绿地、城市开放空间为地域性景观的营建提供了实践环境。从城市文化传播角度,《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科普基础设施工程为五大重点工程之一,引导和促进公园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为其重要举措[2]。

大力推进系统化的景观传播,有助于自贡盐文化传播渠道的完善。不同于其他传播渠道,公园及公共景观是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因而在传播受众上较少受到年龄、职业及兴趣的限制,并且在传播上表现出可持续性。这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助推城市文化品位、整体形象的提升,有助于盐文化的传承。

1.2 挑战

盐文化景观传播面临的挑战主要涉及景观对盐文化的呈现方式、人们对景观盐文化表达的感知情况这两个方面,即传播的路径及其有效性。自贡拥有2000多年的井盐开采历史,在生产、管理、流通等多个环节乃至城市建设维度,形成了多样的文化类型,赋予了自贡盐文化丰富内涵、深厚底蕴。在景观呈现方面,是否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采用适宜的创新表现手法,会影响游览者对盐文化内涵的认知程度。同时,不同的年龄层次、知识背景也会对游览者的文化接受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2 自贡公园景观盐文化传播路径

2.1 研究对象

1984年,自贡第一座城市雕塑——“盐泉”的落成,是自贡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深入挖掘、提炼盐文化的重要标志。而后,随着当代景观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景观的地域文化展现途径越发多元。其中,面积相对较大、景观类型丰富的公园景观尤其具有典型性。

本文从自贡近10年来兴建、升级的公园中,综合考虑公园名、主题和景观等与盐文化的关联性,选取盐都植物园(盐生植物观赏区)、“老盐场1957”、水涯晓渡健康主题公园、川南盐运文化主题公园四处公园(区域)为研究案例。

2.2 研究样点的确立

公园景观涵盖内容丰富,为增强盐文化景观传播研究的针对性,以自贡盐文化和景观要素这两个维度为切入点,对所选取公园案例中展现盐文化的景观要素进行识别,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节点,以供后续探讨。

基于文献梳理自贡盐文化的形态、涉及领域等,以提高识别的敏感度:物质形态方面,包含盐业产品、盐业工具设备、盐业文献档案以及各类盐业遗址等;非物质形态方面,涉及盐业技术与制度、文学艺术、文化传统,并延伸到社会风尚等诸多领域[3-4]。同时,依照景观设计领域景观要素的常用分类方式,将其划分为地形、植物、建筑物、铺装、构筑物、水体六大类型,以便深入分析其传播路径。根据前述选择依据,共筛选出样点42处,其中盐都植物园(盐生植物观赏区)8处、“老盐场1957”16处、水涯晓渡健康主题公园8处、川南盐运文化主题公园10处。

2.3 盐文化的景观传播路径

分析、梳理各样点的盐文化传播路径,将其主要归纳为原始呈现、图文描述、旧物新用、特征联想、场景营造以及综合应用。

2.3.1 原始呈现

原始呈现指对于公园场地及周边现存的与盐文化相关的事物、景物,基本不再通过景观手段进行加工突出、补充说明,而是将其较原始地呈现给游览者。以水涯晓渡健康主题公园为例,作为一处线型公园,其联系了周边的蜀光中学。蜀光中学是自贡由盐商捐资修建学校的典型代表,与盐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但其周边景观并未对此进行相应的补充说明,主要由供游览者进行开放式体悟。又如盐都植物园的盐生植物观赏区内,种植有多种耐盐碱植物,但周边缺乏科普设施,游览者较难建立与盐文化的联系。

2.3.2 图文描述

图文描述主要是在构筑物、铺装等景观要素中,通过文字、图片、图案等方式传播盐文化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图文描述一般包含两种类型:其一,通过文字对盐业历史、技术等进行介绍,或展现相关诗句;其二,文字内容未对盐文化作进一步阐释,而是将“盐”字作为一种符号化象征,此方式多见于公园或景观节点出入口,起到形象展示的作用。

2.3.3 旧物新用

旧物新用指对盐业历史发展中的典型物件,如盐业生产、运输工具等,在公园景观中进行再利用。如“老盐场1957”中,将斗车用于种植花草,将枕木组合用作休闲坐凳。旧物换新颜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景观功能。

2.3.4 特征联想

提炼盐产品、盐业工具的造型、色彩和材质等特征,通过景观化的手法展现盐文化要素及制盐过程。自贡公园景观高频采用此方法表现盐产品。其中,盐外观呈白色晶体状是大众熟知的常识,景观表现时多通过白色、晶体造型或更加抽象的六边形来表现盐产品,引导游览者基于常识产生联想。

2.3.5 场景营造

场景营造多依托公园周边自然环境,在场地内通过景观设计巧借园外之景,园内外共同形成具有盐文化人文情怀的场景。例如,水涯晓渡健康主题公园中靠近水涯居大桥的一侧,依托釜溪河,通过水景、船形景观小品及灯光的营造,重塑水涯码头形象,传播自贡盐文化之码头文化。

2.3.6 综合应用

公园景观在传播盐文化时采用的路径多是复合的,从而更丰富、生动地展现盐文化。

3 自贡公园景观盐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探析

3.1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收集受访者基本信息、盐文化感知程度与盐文化认知情况三方面的内容,其中文化感知与认知情况调查使用李克特量表,以便深入分析自贡公园景观盐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综合考虑研究案例分布特征、盐文化拟传播受众等,采用线上方式发放问卷。其一,研究案例间的距离较远,且以川南盐运文化主题公园为代表的案例呈线型、单边游览路线长,因此少有游览者同时到达过所有研究样点;其二,盐文化景观传播受众不局限于自贡市民,更广泛的受众研究范围有利于增强研究结果的全面性与客观性。

此外,考虑到问卷的可操作性及数据的准确性,对表达盐文化内容相近、景观节点要素组成类似的样点进行去重,最终筛选出评价样点21处,其中盐都植物园(盐生植物观赏区)6处、“老盐场1957”5处、水涯晓渡健康主题公园5处、川南盐运文化主题公园5处(见图1)。

3.2 数据整理

3.2.1 数据收集

调研共回收问卷409份,对问卷中盐文化感知程度部分的回答情况进行筛查,将该部分标准差为零的视为无效问卷。经筛查后,保留有效问卷379份,有效率为92.7%。

3.2.2 受访者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参与者中,女性占比近三分之二。年龄主要分布于19~60岁,约占总人数的92%,其中19~35岁人群约占总数59%。受访人群文化程度普遍较高,72%的受访者为本科或大专学历,另有近20%的受访者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育职业背景相关度方面,受访人群中约三分之一有环境设计、建筑、城乡规划与旅游等相关专业经历;49人有盐业工作、研究经历,其中22人兼有规划设计专业背景。对自贡城市的熟悉度方面,约46%的受访者在自贡居住。4个案例公园中,超半数受访者游览过盐都植物园;其次是“老盐场1957”和水涯晓渡健康主题公园,游览过的人数均占总人数的近37%;接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曾游览过川南盐运文化主题公园。

3.3 数据分析

将受访者对各样点的盐文化感知情况与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教育职业背景和居住地等信息进行交叉分析,探析相应变量对景观盐文化传播效果产生的影响。

3.3.1 性别维度

根据调研结果,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对各样点的盐文化感知程度总体接近,仅在个别样点上存在细微差异。以此推测,性别并非影響景观盐文化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3.3.2 年龄维度

调查问卷中,年龄划分为“12岁以下”“12~18岁”

“19~35岁”“36~60岁”“60岁以上”五个维度。由于线上问卷在儿童、老年群体中的传播存在局限性,所以相应样本量过小,或因个体差异较大,所以相应群体特征反映不准确,故本研究在分析时去掉了“12岁以下”“60岁以上”两类群体。

从不同年龄受访者的盐文化感知程度来看,虽各年龄层文化感知的评分均值有所差异,但通过横向比较发现,整体上看,19~35岁及36~60岁这两大群体对盐文化的感知相似度要高于12~18岁的人群,这或许与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发展[5]以及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相关知识储备有关。

3.3.3 文化程度

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对约三分之二的样点在盐文化感知强度上有相同的增强或减弱趋势,但在程度上略有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给出的平均分最低,这或许与其学术经历造就的严谨态度相关。

3.3.4 教育职业背景

因为问卷基于公园样点照片了解受访者对自贡盐文化的感知程度,属于交叉学科研究,所以环境设计、园林、建筑、城乡规划、旅游等规划设计类专业知识背景,以及盐业工作、研究经历都可能对受访者的感知程度产生较大影响。在调研时针对性关注受访者的教育职业背景,分为四种情况,即两类背景均有、有规划设计背景、有盐业工作及研究背景、两类背景均无。

研究发现,有无规划设计背景对盐文化感知程度的高低有一定影响。有规划设计背景的受访者或出于对专业知识的敏锐性,更能基于样点景观产生联想,将其与自贡盐文化联系起来。然而,有盐业工作、研究经历的受访人群在感知方面并未显示出明显的敏锐性。相反,或因其对盐文化内涵有深入挖掘,所以对景观的盐文化呈现有更高的期待和更严格的要求。

3.3.5 居住地

整体而言,是否居住在自贡市未对结果产生明显影响,感受的变化趋势大体吻合。这从侧面印证了采用线上发放问卷、照片评价的方式获取盐文化感知程度的可行性。

3.4 景观传播路径的有效性探析

3.4.1 总体情况

受访者对21处评价样点的盐文化感知程度平均分为4.74分,多数介于感知一般与感知较强之间(见图2)。其中,盐都植物园(盐生植物观赏区)相对而言平均分最高,为4.85分;其次是“老盐场1957”,平均分为4.78分;随后依次是川南盐运文化主题公园、水涯晓渡健康主题公园,平均分分别为4.69分、4.64分。可见,就公园整体而言,景观的盐文化传播有效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盐都植物园(盐生植物观赏区)、“老盐场1957”、川南盐运文化主题公园、水涯晓渡健康主题公园。

值得关注的是,在盐都植物园中,存在21个评价样点中感知得分最低的样点1。而在水涯晓渡健康主题公园中,也有感知得分靠前的评价样点12。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园整体的设计风格虽对游览者的盐文化感知情况有一定的影响,但具体景观传播效果如何,取决于景观传播路径等因素。

3.4.2 各景观传播路径的有效性探析

评价样点中不乏对原始呈现、图文描述、旧物新用、特征联想和场景营造多种路径的综合应用,为明晰各景观传播路径的有效性,分析时尽可能选择运用方式较为单一的样点。

(1)原始呈现。评价样点4与16为原始呈现的代表,但二者的感知程度差异较大。样点4包含了传统的自贡盐文化意向——天车与盐井,这两样为大众所熟知,因而感知程度较高。而样点16隐含着蜀光中学与盐商的渊源,其流传度相对较低,这限制了该样点的文化传播有效性。与相应盐文化认知情况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样点16的盐文化感知程度和对蜀光中学建校背景的了解情况呈正相关。

由此可见,原始呈现这一传播路径的有效性,较大程度上受到拟传播内容的影响。如果某内容并未广为流传,则单纯的原始呈现并非最优的景观传播方式。

(2)图文描述。图文描述的运用以评价样点5、2、17为例,分别代表文字结合图说、文字结合图案、纯文字这三种情况。使用这三类方式的评价样点盐文化感知程度依次递减,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与图文的生动程度一致。尤其在传播井盐生产流程、技艺方面,更多的图示化内容有助于游览者深入理解盐文化内涵。然而针对样点17,有规划设计背景的受访者评分,少见的未高于无规划设计背景人群的评分。这可能是因为牌坊常见于古镇、古街等旅游景点中,大众常能接触到,易于感知;而对有规划设计专业背景的受访者而言,这类牌坊式入口具有一定的同质性,未充分体现公园及地域文化特色。

景观采用图文描述方式传播盐文化,其有效性多取决于图文的有机结合程度。同时,同质化的景观载体可能对大众感知盐文化产生负面影响,此情况在有规划设计背景的游览者中表现尤为明显。

(3)旧物新用。评价样点9对斗车进行再利用,使其变身为种植池,从设计角度而言是一次具有趣味性的尝试,但受访者的盐文化感知程度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大众提及自贡盐文化多联想到天车,对文化的延续性和时代性特征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未将斗车和盐文化联系起来。与相应盐文化认知情况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样点9的盐文化感知程度和对自贡盐业工业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背景的了解情况呈正相关。

可见,在创新景观设计手法的同时,还须充分考虑游览者对该事物、文化的认知水平。可融合其他呈现方式,起到补充说明作用,使游览者能够深入感知景观所蕴含的盐文化。

(4)特征联想。评价样点3、15疑似同是表现低压火花圆锅制盐工艺,但感知结果较悬殊,且样点3在21个评价样点感知得分排序中居中。从造型、色彩和材质来看,二者均运用了圆形边界、白色砾石。样点3另含晶体状灯具,以表现盐晶体析出的过程。制盐工艺在盐文化中属于专业性较强的部分,但两处景观均无进一步说明,这或许是感知程度总体较低的主要原因。与相應盐文化认知情况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两处样点感知程度和对自贡传统制盐技艺的了解情况呈正相关。

特征联想是盐文化景观传播中较有创造性的一部分,景观设计可介入程度高、灵活性强。但在传播工艺等非物质文化时,宜考虑与其他路径如图文描述相结合,互为补充。

(5)场景营造。评价样点12采用以场景营造为主的综合应用方式,感知程度相对较高。通过船形小品与釜溪河背景结合,突出场地作为码头的历史记忆,另有天车造型彩灯组、晶体造型垃圾箱。根据盐文化认知情况调研,盐晶体、天车的形象相对为人们所熟知,但盐运码头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度较低,推测样点的盐文化感知程度较高并不等同于受访者充分感知到了场地的历史记忆。

场景式传播是较高阶的景观化传播路径,尤其适用于传承场地历史记忆。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可综合应用以体现古今对比,突出场地的历史文化脉络。

综上所述,景观层面的设计创新并不等同于盐文化传播效果好,景观的盐文化传播效果还受到传播内容普及程度、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契合度的综合影响。

4 结语

发展城市特色文化景观,促进公园景观强化科普服务功能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公园景观传播地域文化的路径及效果,可视为城市文化建设成果的客观反映,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贡的公园景观为研究对象,根据公园的年份、名字、主题和景观等与盐文化的关联性,选出四处具有代表性的公园及区域进行研究。自贡公园景观传播盐文化的路径有原始呈现、图文描述、旧物新用、特征联想、场景营造以及综合应用。传播效果方面,综合研究样点分布特征、盐文化拟传播受众等,采用线上方式开展调查和分析,结论如下:随个人认知能力与知识储备的增长,成年群体的感知程度总体高于未成年群体。文化程度与相关教育职业背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景观专业知识的敏锐性促使相关人士将景观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学术经历造就的严谨态度使人们对文化的景观呈现有更高的期待和更严格的要求。具体到几类常见的传播途径:原始呈现的文化传播有效性较大程度上受拟传播内容普及度的影响;图文描述的有效性多取决于图文的有机结合程度;旧物新用时除手法上的创新之外,还须有机结合其他方式进行补充说明;特征联想在用于传播非物质文化时,宜考虑与其他路径相结合;场景营造则可综合应用以突出场地历史记忆。

受问卷获取方式的限制,受访人群在较低和较高年龄层有所欠缺,导致数据无法支撑公园景观对低龄儿童和高龄老人文化科普效果的探讨。未来研究宜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使研究结论更加客观、全面。同时,调研获取到的其他盐业城市居住受访人样本有限,未进行不同类型盐文化认知对自贡盐文化感知情况的横向研究,如何进一步突出盐文化的地域特色还值得深入思考。此外,(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为优化自贡公园景观盐文化的传播效果,从特色地域文化挖掘和传承角度出发,自贡公园景观还应进一步挖掘自贡盐文化的场所记忆、非物质文化层面内容;从景观融合角度来看,设计者不能忽视他们与游览者在文化感知环节的差异,须针对性探究盐文化各物质与精神层面内容适宜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EB/OL].新华网,http://www.news.cn/politics/zywj/2022-08/16/c_1128920613.htm?fromModule=lemma_middle-info,2022-08-16.

[2]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https://www.ndrc.gov.cn/fggz/fzzlgh/gjjzxgh/202111/t20211101_1302514.html,2021-11-01.

[3] 万吉琼.四川井盐文化遗产分布、分类及主要代表略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1):58-75.

[4] 邓军.川盐古道自贡段的遗产构成及其保护利用[J].中华文化论坛,2017(7):49-54.

[5] 杨碧秀,王志强,曹磊明,等.认知能力发展与年龄的关系[J].临床精神医學杂志,2015,25(5):316-318.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
浅析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与应对策略
媒介融合背景下黄酒非遗文化数字记忆的内容、路径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