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以“三个坚持”强力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
2023-11-09张泽胜
☉ 张泽胜
近年来,山东省民政厅以各地创建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为契机,不断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持续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效,加快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的综合救助格局。
坚持顶层设计,持续在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上下功夫。围绕构建分层分类救助综合格局,进一步完善相关救助政策。一是健全救助对象认定管理办法。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山东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山东省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办法》、《山东省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办法》,修订完善《山东省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二是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完善专项救助制度。会同教育、人社、住建和医保等部门,印发《山东省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等专项救助制度,将专项救助范围从低保和特困人员拓展到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人口。三是健全救助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省、市、县三级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相关救助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坚持统筹协调,持续在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围绕确保救助资源高效利用、救助政策精准落地,着力完善救助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城乡低保标准与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挂钩,每年原则上按照5%至10%幅度提标;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确定;支出型临时救助标准按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3至12倍执行,确保相关救助保障标准科学规范,并逐年稳步提升。二是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建设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207.1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三是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目前省级核对系统已对接民政部核对系统,实现22个部门71类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的实时查询,同时双向对接12个市的95类数据资源。四是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广泛动员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社会救助工作,通过“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满足困难群众多元救助需求。
坚持改革创新,持续在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积极探索完善救助制度、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管理服务的有效路径和政策措施。一是积极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指导市、县两级围绕“构建综合救助格局”、“打造多层次救助体系”等7个方面加强创新实践和政策创制。德州“大救助”、青岛城阳区“小桔灯”困难群众心理救助等8个经验做法,先后入选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二是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将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救助对象审核确认权委托乡镇(街道)行使。建立救助政策主动宣传、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救助信息主动公开的“三主动”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工作服务网络。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省136个县(市、区)全部成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1825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平台,6.15万个村(社区)全部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有力促进救助政策精准落地。四是推进救助服务事项“网上办”、“集成办”。在山东政务服务网和“爱山东”APP设立“山东社会大救助”服务专区,实现民政、教育、人社等7部门20类救助事项“网上办”,以及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7项救助业务的“集成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