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云端学习场开启班主任活力德育生活

2023-11-08黄笑蕾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20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摘要] 温州市黄笑蕾名班主任工作室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展“三读三课三讲”名师工作室特色研训项目实践,借云端学习场谱写班主任活力德育生活:创新“物理”空间,助力班会“三课”研磨;夯实“社交”空间,开展德育“三讲”研讨;丰盈“资源”空间,凝练个体“三读”成果,旨在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增强职业幸福感,从而实现“达人达己”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学习场;社交空间;资源空间

一、创新“物理”空间,助力班会“三课”研磨

“三课”立体空间研磨可概括为,基于双线互动研训模式,通过主题班会备课、说课、上课的实战活动,充分利用云端学习场域功能,跨越学校、课堂的物理界限,实现人机互动,将教室常态学习空间与互联网虚拟学习空间进行有机融合,重构教研空间,增强云端移动设备的操作力,使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互动更为灵活、便捷、高效,形成新的学习样态,从而提升工作室学员的上课实践力。

(一)借“钉语言”完善备课

1.人机互动,备学情。主题班会的备课关键点,即学情分析。在进行集体云备课时,我们借“钉钉云空间”,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及路径,设计在线问卷,达成“人机和谐”。

2.重构空间,备策略。主题班会课应体现“三动”,即活动、感动、行动。工作室借“钉语言”外力重构研讨空间,开启线上研磨,助力屏幕内外学员实现多维互动,通过集体备课研讨、说课形式,让活动具象化,让行动看得见,让感动更显温度,让班会主题得以升维。

3.技术赋能,备评价。备课应遵循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原則。学习性评价应在课堂教学中嵌入评价量规,在思维障碍处、学习困难处搭建指向问题解决的评价支架,培养学生应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由此迁移到未来生活之中。

(二)借“雷达图”精准说课

1.记录“慧观课”,现评价数据。“慧观课”为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推出的听课评价助手。工作室引导学员充分利用“慧观课”助手,对同伴课堂进行评价记录。评价包含学生学习、教师引导、空间合作和成效达成四个维度,由评价数字量化、听课过程记录和过程性文字评价三部分组成。记录完毕后,系统将课程评价信息生成立体可视化大数据雷达图。

2.依据“雷达图”,说学习效度。学员依据多维“雷达图”对学情进行深度剖析,针对“慧观课”呈现的教与学的系列问题,从学生对话质量、学习活动、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快乐学习、独立思考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效度;又以注重综合素养、高阶思维、目标达成,并且面向全体、实时互动的数据来呈现教师教学的提升空间,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3.优化“发现单”,说作业设计。说课研磨过程中,我们从注重“教”转向注重“学”,强调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探究,引入“发现单”作为媒介,巧妙化解教学中的难点。通过说课过程中的深度思考,学员们精准把握作业梯度,聚焦学生“不想做、不能做、做不好”的问题,在作业设计中给予资源、路径、要求、提示支持,嵌入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帮助学生跨越障碍、解决问题。

(三)借“云课堂”优化上课

1.双师课堂,聚焦学情研问题。双师课堂有助于打破物理空间隔阂,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工作室借云端场域,为学员打造良好的教研平台,让地处各县市区的学员从容地参与“空中教研”。学员通过双师课堂,聚焦学情,即时互动与反馈,师师、生生间进行深度对话,再通过录播课堂,展开细节研磨,让课堂更好地服务于学科组教研与校园生态建设。

2.云端议课,互评互鉴促优化。学员虽居各处,思维恰聚一堂。每次工作室双师同步课堂结束后,各地学员通过云端的强大功能,交流对当堂班会课的多元观点。例如,主题班会“少一张纸,多一片绿”,课后两位执教学员进行课后说课。接着,各地学员针对这堂课进行深度评议,肯定了教学亮点,同时提出了如何落实“节能”主题的序列化教学的疑问。针对学员课堂观察所得,导师再逐一进行点评,让拓展延伸富有温度、广度、深度,为双师学员后期的教学设计打磨提供了方向。

3.“三课”破冰,激发成长内驱力。学员地处省内各县市区,彼此间的联结易受地域限制,因此,工作室借助云端德育场开启“破冰之旅”。“三课”研磨即很好的“破冰”形式。学员通过“钉语言”开展线上集体备课与说课活动,展示彼此的设计思路及意图。通过“三课”破冰,学员们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在探讨中碰撞思维火花,在研训中激发专业成长内驱力。

二、夯实“社交”空间,开展德育“三讲”研讨

当下,人机结合的思维方式和人机合作技能越来越成为人才培养重点。基于此,工作室充分利用云端“社交空间”,即网络学习空间、协作平台(省市区三级名师网络工作室),通过数据导向和技术赋能服务学员,开展线上“三讲”主题研讨,让学习回归本质,助力每个学员获得专业成长。所谓“三讲”,即围绕班级教育管理等问题启动项目研训,讲教育问题、讲教育策略、讲教育故事。工作室每月举行一次线上专题研讨,聚焦班主任工作热点及难点,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分析学生成长中的两难情境,从中发现问题根源,阐述各自观点,提出教育策略,生成解决方案,凝练研讨成果。

(一)“钉语言”头脑风暴讲问题

1.发现问题,碎片记录。工作室关注学员问题意识的培养,激励学员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养成碎片化记录的好习惯。学员借助移动终端功能,巧用手机,实时拍照或录像,用手机备忘功能随时记录各种问题,形成班级“问题库”素材,让问题情境化。

2.剖析问题,归类存档。记录问题,搜集信息,树立问题意识,是“三讲”的第一步。整理问题,分析问题,将问题分门别类,是“三讲”的关键。工作室鼓励学员建立班级学生成长档案,一人一年一档案,根据不同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分类归并,同时通过“钉语言”建立问题信息库,引发全员思考与关注。

3.提炼问题,启迪共鸣。学员们利用平时碎片化时间,进入“钉语言”问题库,结合各自日常工作,寻找工作中遇到的同类问题,与提出原创问题的学员共同探讨,形成问题情境,提交工作室“钉语言”文件夹,导师从中择优作为下一期线上研讨的主题。

(二)“省平台”诊断剖析讲策略

1.发起公告,开启研讨。确定研讨主题后,工作室助理通过“之江汇”省名师网话题栏目板块,发布研讨主题,同时在省市区三级网络工作室发布线上研讨通知文件,由每期主持人学员组织开展线上研讨。

2.自主思考,同伴交流。近三年来,线上云研讨成了工作室的主要研修模式。每位学员收到主题研讨通知,便各自登入“之江汇”,在线发布观点,同伴间跟帖,思维碰撞,多元交流。

3.总结策略,凝练成果。每期研讨历时3天,在规定时间内,学员针对研讨主题,结合带班育人过程中的各类实际问题,思考相应对策。每期学员主持人在通读全员观点后,总结带班策略,由工作室信息部助理发布到网络空间,辐射全省各县市区的广大一线班主任。

(三)“钉直播”双线同步讲故事

1.积累素材,写故事。教育就是讲故事。积累素材、写好故事是关键。工作室鼓励学员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叮嘱学员积极写教育叙事、案例分析、德育随笔,提倡短小精悍。以“自动笔风波”活动为例,根据学生“玩自动笔”现象,用关键词记录,拍照积累素材,再设计“风波”发现单,引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对其加以诊断,再拓展到文具的合理使用、恰当保护等问题的思考,有力地加强了家校协同教育。

2.思维体验,演故事。有了故事初稿还远远不够,班主任还要静心润色故事,展开思维体验,使故事更具画面感。工作室倡导学员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故事试讲演练。线下的学员三五一组轮流讲故事,地处遥远的学员用手机录像功能讲故事,最终提供小组教育故事代表作,上传“钉语言”文件夹。

3.双线展示,讲故事。导师通过“钉语言”在线指导教育故事,每位学员再录制视频,绘声绘色讲故事,在省级教育平台展播。同时,工作室会定期择优举行“教育故事”区域内交流,以期辐射各县市区。

三、丰盈“资源”空间,凝练个体“三读”成果

“三读”即读书、读课、读人。工作室鼓励学员对科研成果进行体系化梳理,实现伴随教师教学生涯的动态积淀,再通过“三读”项目,更新知识库,从而实现大数据时代教师核心素养的迭代升级。

(一)读书有方,“看”得更远

1.书籍与电子共同阅读,捕捉热点增思辨。工作室引领學员沉浸式阅读,用大概念统领自身专业发展。我们从教育与文化的关联着手,共同阅读家庭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书籍。当下,大数据技术蒸蒸日上,前瞻性教育文章层出不穷,电子阅读成为趋势。工作室结合德育核心主题,搜索相关公众订阅号,推荐给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了解教育动态,捕捉当下教育热点新闻。学员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更利于回到班级开展家校融合教育活动。

2.输入加输出写成札记,提炼观点巧应用。输入加输出,思考闭环,才能让读书更具实效性。工作室倡导学员每月至少撰写一篇读书札记,记录阅读收获,鼓励学员进行批判性阅读,对比质疑,提炼观点,实践验证,让阅读更加生活化,让阅读为教学实践助力。从实践回到札记,实践理论相结合,让札记更有温度和深度。

(二)读课有法,“磨”得更专

1.钉钉读课,有序议课改教案。课堂始终是德育主阵地。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会读课。工作室组织学员聚焦“心育课”“少先队课”“主题班会课”进行钉钉读课研磨。学员根据不同课型不同主题,居家在线观课,再固定统一时间开展“钉语言”有序议课。如此,回到教学中,教师就能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体验感和参与度展开研讨,修改班会课学案,优化学法与教法。

2.微格课堂,反复推敲磨细节。学员针对主题班会课,尝试使用微格教室技术,对教学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与此同时,我们做到全程全息录像,在“钉语言”平台回放视频,线上集体研究教学行为和过程的合理性、科学性,再根据课堂的统计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从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效度,以及学生是否得以升维等行为细节进行研讨。大数据将隐性学习显性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

(三)读人有道,“悟”得更透

1.读学生与家长,明其诉求利共育。“学为中心”是我们的教育宗旨。工作室引导学员在读书基础上读懂学生各阶段成长特性,运用正面管教中的“错误目的表”,寻找问题学生行为背后的真正诉求,帮助学生读懂自己,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引导学员建立学生家庭档案,读懂家长需求,提升家校沟通品质;借力家长资源开发班本课程,引导家长回归教育主体,成为教育“合伙人”,家校协同共育,促进学生成长。

2.多维深读自己,挑战自我促成长。多元读人,关键在于读自己。作为工作室导师,以身示范带领学员树立终身学习观,自我诊断优势与不足,剖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基于云端进行跨界学习,坚持做到每日阅读半小时,不断丰盈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学术视野,跳出教育看教育,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看教育、看技术,以开放的心态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实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促进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的进化。

[参考文献]

[1]赵姝,白浩,张瑞敏.基于大数据的卓越教师培养路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1).

[2]王萍.大数据时代提升教师数据智慧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3).

黄笑蕾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温州市名班主任,中国百名创新型名师。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名师工作室与教研组效能差异研究
创建名师工作室 探索培训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名师工作室”教师研修动力机制探微
青岛“名师工作室”聚焦讲堂注重社会效应
以工作室为载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地理“名师工作室”主体功能和作用的几点思考